《遠離塵囂》是哈代創作的小說,也是哈代早期小說在思想和藝術上達到高峰的標誌。這部小說的出版使哈代在英美讀者和評論家中名聲大噪,正如哈代傳記作家米爾蓋特所說:「《遠離塵囂》的成功將哈代推到了小說界的最前沿。
在這部小說中,哈代描述了主人公芭絲謝芭和三個男人橡樹之間的動人的愛情故事,bolwood和特洛伊之間,主題新穎,語言幽默,此外,哈代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近乎完美的鄉村風景畫,同時,他熱烈讚揚了人類的無私之愛和仁愛道德高尚。
愛與自知:階級差距是戀愛的最大障礙
奧克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牧場主,而不是僱工。當然,奧克並沒有繼承家族財產,這座小綿羊場是他在過去十年裡用他堅持不懈的辛勤勞動和節儉的積蓄租下的。
儘管他負債纍纍,奧克也想成為一個獨立的牧民,因為牧民意味著一定的財富和地位,意味著階級地位的提升。然而上帝並不美麗,只是因為不幸的小狗和橡樹的200隻羊都變成了羊肉,他十年來的努力和精力不僅白費了,連娶自己喜歡的女人都成了奢侈品。
芭絲謝芭是橡樹的最愛,她繼承了她叔叔的農場,現在是她的情婦,當然,奧克無怨無悔符合牧羊人的條件,因為她是他心愛的、口渴的女孩,然而奧克只是默默地喜歡芭絲謝芭,因為他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這使得他明白和階級差距是愛不能跨越鴻溝。所以,即使當奧克向芭絲謝芭求婚時,他還是有些自卑和內疚「我有一個整整齊齊的小牧場,比起抓住她的手那一會兒來,信心已消失一半了」。現在,作為一名員工,奧克知道自己比別人差。
事實上在哈代的作品中,階級差距是導致人物悲劇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小說《無名的裘德》,裘德一直懷有進入大學的夢想,為了實現上大學的夢想,他白天努力掙錢,通宵努力讀書,為了更接近自己的夢想,他一路搬到基督教聖殿,但作為一個窮人,他生活在貧困中,進入大學只是一個奢侈的夢想,因為大學只為有錢的貴族而設。因此即使裘德有許多夢想,即使他用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各種困難,他仍然無法克服長期以來由整個社會既定秩序所決定的不同階級的不同命運。
在小說《遠離塵囂》中,哈中的奧克對自己和芭絲謝芭之間的階級差距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是一個貧窮絕望的下層農民,而芭絲謝芭就像一個生活在舒適天堂的女士,在貧富之間的鴻溝註定是難以跨越的。所以奧克一直保持清醒,他並沒有為了做一些毫無意義的鬥爭而失去理智,他從不因為得不到愛而恨任何人。他一直默默地把這份愛藏在心裡:「女主人,你知道我愛你,而且將永遠愛你。我提到這一點只是想讓你知道,不管怎麼樣我都希望你不受到傷害,除此之外我就不在意了。在爭奪金錢和美好事物的競賽中我失敗了,但我還不至於愚蠢到妄想高攀你的地步,既然現在我很窮,而你在哪方面都凌駕於我之上」。
無私的愛:愛是無聲的付出和給予
「他正處於男性生長最勃鬱的時期,因為他的理智和感情已明顯地分離開來,他再也不會由於年輕的緣故把理智和感情摻揉成為衝動了」。在整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奧克是唯一一個能夠把握感覺和情感的人物。
奧克一直深愛著芭絲謝芭,但他知道自己與芭絲謝芭格格不入,所以他隱藏了自己的感情,盡力幫助芭絲謝芭的農場和牧場的經營,即使當伯伍德先生莊主愛慕向芭絲謝芭求婚時,奧克也忍受著自己的痛苦,下定決心高尚不毀了他的求婚。當花花公子特洛伊引誘芭絲謝芭時,他盡力勸說芭絲謝芭,並與博爾伍德莊主對公正的不公平待遇作鬥爭。在暴風雨來襲的晚上,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芭絲謝芭的穀物堆。
一直以來,奧克都想著芭絲謝芭的幸福,儘管他的無私是基於他自己的痛苦「這些對於他不僅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傷心事,也是一聲晴天霹靂」。他的沉默和自我犧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責任和無私的愛
他出生於直言不諱,對任何事情都會有同樣無私的態度,即使是她對另一個男人的愛或她與他結婚。這是一段高尚的愛情,雖然很可能是無望的。如果一個人有這種愛,即使他擔心自己會被心愛的人心裡厭惡,他也不能停止與自己的錯誤抗爭。他認為既然事情已經了結了,他就應該盡力對這件事有一個更好的態度,那就是對他所愛的人最體貼、最善良。
事實上無私的橡樹是哈代創造的利他性格形象,他歌頌了人類自我利益本能的克制,確立了利他主義原則,為社會和人類的福祉而努力,從而實現了仁愛的最高社會理想。因此橡樹是利他主義的化身,是最高仁愛理想的體現。雖然奧克也有利己主義的因素,但他的利己主義只佔很小的地位,他的個人利益總是讓位給他人的利益。如果他因為羊的慘死而失去了牧場,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感謝上帝我沒有結婚,不然的話,眼看我就要成為一個窮光蛋,她會怎麼樣啊!」
在小說中,哈代高度讚揚和肯定橡樹的利他主義精神和仁愛道德的仁愛道德也因特洛伊的利己主義而受到強烈譴責:人類有權追求幸福,但他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命運之愛:在命運的安排下,戀人結婚
熟悉哈代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哈代小說帶有強烈的悲觀色彩,哈代認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上帝的意志決定的,無論人們如何努力反抗,都無法逃脫上帝意志的支配,關於哈代的觀點,蘇聯的Alex進行了這樣的討論:「哈代不是從社會矛盾,而是從凌駕宇宙之上並支配它的命運的那種神秘力量中,去尋求對生命中悲劇因素的解釋」。
所以哈中的主人公在面對形勢和主宰局面的命運時總是軟弱的。雖然小說《遠離塵囂》中的奧克深深地愛上了芭絲謝芭,但他認為自己在內心和骨子裡都不如芭絲謝芭,因此當他看到自己心愛的人與其他男人調情調情,當他知道芭絲謝芭不愛博伍德莊主並且知道特洛伊是一個邪惡卑鄙的偽君子時,他只是暗暗地傷心痛苦或者做了一些無力的勸阻,我們可以看出,他從頭到尾都沒有主動去爭取芭絲謝芭的愛。
他所做的就是盲目地服從天命的安排,當命運安排他成為牧羊人時,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娶芭絲謝芭,於是向她求婚。當他被命運擊中成為牧羊人時,他悄悄地退到幕後,愛慕去了巴舍巴。最後,當命運再次降臨在他身上時,他娶了芭絲謝芭,他就是愛慕。
顯然,橡樹是哈代創造的理想主人公,因為橡樹具有鄉村田園簡單樸素的性格,而且他也有半個天主教徒的味道,橡樹可以與自然和諧相處,他也相信上帝,順應命運。因此最終,奧克對上帝和宗教的虔誠導致了他自己的福報和哈代再次證實了他的宿命論:人類在命運面前是無能為力,但我們仍然需要善待他人,牢記仁愛之心,堅信善有善報。
後記
哈代悲觀而憂鬱,他的作品中也有一種壓抑的灰色情緒,但他並不是絕望和消極的,他的作品在維多利亞王朝崩潰期的灰色背景下表現出一種美的和諧,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的愛與恨、力量與希望,而且看到了普通人對美的嚮往和幸福的追求,看到了普通人的希望而不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