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連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地名由來,其實超簡單!

2020-12-15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我的家鄉為什麼叫這名?」

應該很多人都疑惑過自己家鄉地名的由來

地名,就是一個地方的名稱

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

廣袤的國土上,各種地名星羅棋布

有些地名反映了山川更易、歷史變遷

有些地名確實很複雜,難以考證其由來

但是有些地名則簡單多了

按照「1+1」這樣的加法

將原生地名組合起來便成了新的地名

沿用至今

江蘇

江寧府+蘇州府

明朝時

今安徽、江蘇、上海同屬南直隸

清前期改名為江南省

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

還是清朝的「江南省」

皆為中國的財富大省和人才寶庫

但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

強大的江南省被拆分,江蘇由此產生

當時

兩江總督駐江寧府

江蘇巡撫駐蘇州府

江寧、蘇州同為江蘇省省會

江蘇省的得名,即源於這兩個省會的首字

圖自http://zrzy.jiangsu.gov.cn/jsbzdt/index.html

江寧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

南京在歷史上的舊稱還挺多

金陵、建鄴、建康、蔣州、應天……

一個個曾經的名號

串起隱在繁華燈影下的千年煙波

其中,南京人最鍾愛的曾用名——金陵

也是現在所知南京的第一個稱謂

一般認為「金陵」這個名稱來自

金陵山(即今天的紫金山)

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朱元璋登基稱帝,以南京為京師

頒布《立南北兩京詔》:

「朕觀中原土壤,四方朝貢,道裡適均,

以金陵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

朕以春秋往來巡狩。

播告爾民,使知朕意。」

這便是明置南北二京之始

而古金陵從此得「南京」之名

全國範圍內,曾以南京命名的城市有5個

古金陵得「南京」之名雖然較晚,但專用至今

安徽

安慶+徽州

安徽省名始於清朝

由當時的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

這兩府都曾是安徽的「帶頭大哥」

安慶府扼守著皖江流域的西端,是江南西大門

「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

分疆則鎖鑰南北,坐鎮則呼吸東西」

在歷史上

安慶和武昌、江寧並稱為「長江三巔之城」

徽州府在明清兩代已是

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

圖自http://60.166.6.242:8080/was40/index_sz.jsp?rootid=6675&channelid=50078

回望安徽建省之初

雖然清康熙六年(1667年)

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

但安徽布政使司仍長期滯留江寧府(今南京)

遠程遙控自己轄區的事務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乾隆帝才下決心將安徽省會定於安慶

所以,如今江蘇省會南京常被調侃為「徽京」

其實也算是有歷史原因的

一是,南京雖居於江蘇一隅

但被安徽省從北、西、南三面環抱

二是,南京的確曾對安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天柱山,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

安徽省簡稱「皖」因境內有皖山、皖河

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得名

甘肅

甘州+肅州

元朝,全國創設行省制度

甘肅正式設省

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首字

治所設在了張掖

除轄今日甘肅之大部地區外

兼領今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

甘肅省的行政區劃

圖自甘肅地方史志網

雖然張掖現在已不叫「甘州」

但其實「張掖」之名早於「甘州」之稱

西漢時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

戰敗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西漢王朝在黑河以東分置張掖郡

郡治張掖縣(今武威境內)

「張掖」之名有「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

而「甘州」之稱是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的

因以境內有「甘」字冠名的山、泉而得名

張掖既有丹霞又有彩丘,你能分清這兩種地貌嗎?

福建

福州+建州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

閩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

改稱福州都督府,屬江南東道

福州之名自此始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

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

福州建州各取一字

置福建經略軍使

治所在福州,領福、建、泉、漳、潮5州

與福州都督府並存

這便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傳統街區

它以福州最繁榮的南后街為中軸

東列七巷,西橫三坊

武漢

武昌+漢陽+漢口

武漢由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合併而來

「武漢」便是取三鎮首字得名

從空中鳥瞰,長江與漢江交匯

呈Y字形切割成武昌、漢陽、漢口三塊

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分布格局

三鎮隔江鼎立且各有不同特色

武昌之文教、漢陽之工業、漢口之商業

各領風騷

不同歷史時期的武漢城區地圖,黃色部分是城區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1月

武昌

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223年)

孫權築夏口城,開啟了武昌古城歷史

如今的武昌是湖北省主要行政機關所在地

也是科教文化中心

漢陽

因位於漢水(古漢水改道前)之北

依「水北為陽」之意而得名

(明代漢水改道後,漢陽城雖處漢水以南但仍沿用漢陽名)

漢陽自唐宋起即商貿興盛

晚清成為中國近、現代製造業的發祥地之一

漢口

明朝時漢江下遊發生改道

主河道從龜山北麓匯入長江

自此漢口從漢陽析出

後來漢口憑藉

「佔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地理位置優勢

迅速崛起,發展成商埠

明末清初,漢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處」

「天下絕景」黃鶴樓

呼倫貝爾

呼倫湖+貝爾湖

呼倫貝爾得名於呼倫湖貝爾湖兩大湖

呼倫湖靜靜地躺在呼倫貝爾草原中心

已經有1億年以上的歷史了

其面積有2300多平方公裡,平均水深近6米

是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第五大湖

如此浩淼的大湖出現在亞洲乾旱半乾旱草原

完全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異數

它對呼倫貝爾草原

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生態系統都有著重要影響

呼倫貝爾大草原

貝爾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西南部

與呼倫湖由烏爾遜河相連

兩湖被看作是呼倫貝爾草原的象徵

可令人遺憾的是

在貝爾湖600餘平方公裡的面積中

我國只佔40平方公裡,不足1/10

其餘絕大部分為蒙古國所有

呼倫貝爾三維地形圖,製圖 / 蔡博峰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9月

自貢

自流井+貢井

自貢的井鹽開採歷史已有近兩千年

鹽業曾造就了這座城市的花樣年華

自東漢章帝時期這個地區開鑿出第一口鹽井

到這裡因鹽設鎮、因鹽設縣、因鹽設市

自貢幾乎所有的建市歷程都跟鹽有關

「自、貢」這兩個字就是從兩個著名的鹽井

自流井和釜溪河對岸的貢井

兩個地名中各取一字而來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中國唯一的鹽業史博物館

◎ 鹽是這樣煉成的

勘探井位→ 定下木樁→ 挖成圓井口→ 下石圈(用石疊成的石套管以隔地表淡水)→ 鑿大口(用魚尾銼和錐架往下搗鑿井底巖石)→ 下木竹(以巨竹去節,對剖,兩剖片相合,用麻繩捆牢,製成套筒,用天車井架下入井底)→ 鑿小口(換上小鑽頭,以木竹內徑為準,繼續向井底鑽鑿)→ 見功(見到水、火、油)。當鹽井鑿到滷水層後,選擇好竹子,把間節鑿穿,只留下最底部的一節,在竹筒下端安上閥門,便可汲水入筒。井上由牛帶動轉盤,轆轤便絞起繩索,把汲滿滷水的竹筒提上來,將滷水倒入灶房鍋裡煎煉,雪白的鹽就煉成了。(圖文自《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9月,繪製/李曉林)

自貢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鹽不僅在自貢歷史上書寫了

鹽業經濟的繁榮與傳奇

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鹽幫菜」美食文化

成為川南「小河幫」川菜代表

以其「味厚香濃、辣鮮刺激」而名聞天下

六盤水

六枝+盤縣+水城

六盤水這個地名

可不是因為有六個像盤子的湖

而是來自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

六枝盤縣水城三縣的首字組合

六盤水市比較年輕

是「三線建設」時期建設起來的能源原材料城市

千百年來山屏嶺塞的貴州西部山區因煤而興

短短30年間便紅紅火火起來,經濟飛速增長

連雲港

連島+雲臺山+港口

連雲港,這三個字組合起來

還有一種海天相接的文藝感

但是其實它的由來很直接

就是因面向連島、背倚雲臺山

又因是個海港城市,而得名連雲港

這座北緯35°線上我國最東部的海濱城市

有著江蘇最大的海港——連雲港港

連雲港雲臺山

是《鏡花緣》中的航程終點

海上仙島「小蓬萊」的原型

小說裡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

頓悟得道,進山不返

臨海的雲臺山,景色清幽

確實很有「仙境」範兒

雲臺山漁灣

名離開地,則無所依

地離開名,則無所指

地名與生於斯長於斯的一代代人息息相關

它就像人類社會發展的「化石」

具有承載、積澱和傳播文化信息的功能

仔細深究,裡面有著大學問呢

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組合地名?

快來留言區和大家交流一下

- END -

部分圖自123rf

編輯 | 小葇

相關焦點

  • 溫嶺這些老地名的由來,溫嶺本地人都未必全知道!
    地名,是城市發展的脈絡,是歷史的活化石,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也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是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 在沒有影像甚至沒有地理坐標記錄的年代,地名成了歷史的見證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座城的過往。
  • 無錫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無錫,一個謎一般的地名,總在「無錫」與「有錫」之間徘徊。無錫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據有關史料記載,無錫地名最早來源於楚國春申君黃歇所說「立無錫塘,治無錫湖」。歷代無錫縣誌所記都以《漢書·地理志》為標準,官方明確記載為西漢高祖五年始置無錫縣。關於無錫地名的由來,現在能見的最為清晰的記載來自唐朝茶聖陸羽的《惠山寺記》。據《惠山寺記》記載,惠山東峰,即錫山,曾在西周至先秦時期大產鉛錫,到漢代才採盡,故在此建立無錫縣,隸屬於會稽郡。
  • 內黃中召的由來,99%的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經訪問查詢,原來西趙(召)、東趙(召)都改名了,西趙(召)現在叫牡丹街,諧音「沒膽街」。傳說這一帶有帝王之氣,要出皇帝了。出新皇帝當然要改朝換代了,當朝皇帝嚇壞了,派大軍到這裡來鎮壓圍剿。皇家大軍先來到西趙(召)村,村裡人見到氣勢洶洶的大軍,嚇破了膽,連西趙(召)的村名也不敢叫了。四趙(召)缺了一趙(召),破了帝王之氣,當然也就出不來皇帝了。
  • 中國地名「最長」的地方,15字連在一起很難記,連當地人都說不出
    導語:中國地名「最長」的地方,15字連在一起很難記,連當地人都說不出眾所周知,人有人名,地有地名,因為名字不僅是一個區分事物的記號,更是一個讓人記住的符號,要知道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有著很多的不同的地名,
  • 秋到金陵,南京這些地名裡藏著你不知道的動人秋光
    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清末,此地長有10棵秋藤樹。村以樹得名。10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循著地圖來尋找秋蔭路和秋藤村,發現兩處都已無蹤跡。秋藤村的原址上已經蓋起了一座座廠房。「廠房已經很多年了,不知道原來這裡還有這麼美的名字。」一名保安告訴記者。不過,附近新添了一條秋韻路。在溧水中部,有一座山叫秋湖山。原名清洪山,後稱今名。同名主峰居東南,海拔280米。山體主要為火成巖構造。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日據初期日軍推進到東興堡,準備進攻鳥松頭時,有一位當地人名叫「何錦成」,在半路迎接帶路,而太平當地人都很善良,要反抗的民眾也都逃走了。日軍指揮官說:「此地真是大平」,日據後便命名為「大平」,光復後才改成「太平」。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彰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田中」的地名因此而得。  13、大村   大村從前叫做「燕霧大莊」,意思是燕霧山(八卦臺地)下的一大集村,因而稱大村。  14、鹽埔   地名由來有二說:一說本地在過去移民建村時,為蒲鹽菁茂生之地,所以引用為地名。另一說是因為此地系鹽分頗高的荒埔地而得名。
  • 大灣、二道灣、六道灣……都在哪?烏魯木齊的10道「灣」本地人都不一定全知道!
    
  • 連地名都讀錯,旅遊不尷尬嗎?盤點那些容易讀錯的地名
    中國地名與詩詞一樣,都是綿延千秋不朽的文化瑰寶。央視的《中國地名大會》,是我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它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也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地名與人名有所不同,地名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社會性等特徵,它從約定俗成到標準化、法定化經歷了漫長的考驗,是值得學習與傳揚的。
  • 滇國往事丨農作·食丨雲南這些奇葩水果,有一半連本地人都不知道
    這塊彩雲之下的土地上山川河流犬牙交錯,風俗習慣各有不同,就連吃的用的都跟其他地方截然不同,而在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這個兩萬平米的空間,就囊括了雲南地區最為有名的非遺文化及美食小吃。今天就盤點一下其中的奇葩,有長相稀奇古怪的,有吃法奇葩的,有生長環境另類的,甚至有一大半連本地人都只聞其名,未嘗其味。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6、貢寮  地名由來有二說:一說是此地名出自於平埔族語「陷阱」的譯音,因為以前此地山豬特別多,初期的移民在此設陷阱來捕獵山豬,故有「貢寮」地名的出現。另一說為:早期本鄉墾民為根絕毒蛇猛獸,乃以草寮將洞穴偽裝,並以樹木摃之,作為誘捕野獸的陷阱,先民稱此種草寮為貢仔寮,久而久之即成為本鄉地名。
  • 簡論安多地區「卓倉」地名的由來
    ,對「卓倉」這一地名的由來進行了探討,認為「卓倉」這一地名從最初的家族名稱演變為一個族群及其區域的名稱,是與特定的史條件緊密聯繫。但不容忽略的是,在卓倉地區林林總總的地名中,羌藏文化底色依然清晰可辨。比如:樂都、碾伯、老鴉等地名都與卓倉藏語相關聯[1]。卓倉這一名稱雖然並未納入現行行政區劃的專名中,但早已約定俗成,在湟水流域影響深遠,被廣泛認同。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3、通霄   通霄原稱為「吞霄」,是道卡斯族的社名。日據時期時,以其當地的虎頭山平地突起,聳入雲霄,便改此地為「通霄」。  11、後龍   地名由來於聚落建立在後方有長條狀起伏的地方,故有「後龍」之稱。  12、三灣   因為本地恰位於中港溪中遊東岸的第三個曲流河階上,故稱為「三灣」。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高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4、湖內   地名由來有二說:  1.因為境內有一大湖沼,在湖岸內建莊而得名。  2.地名由來是取長治(現大湖方面)、文賢(現圍子方面)兩地區名含義而定。  (吳國華等,國民小學社會科鄉土教材之研究-認識高雄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發行,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出版)   18、梓官   地名由來有二說:  1.梓官地名之由來,似與修造船隻的官匠有關。相傳因修補軍船的官匠聚集於此而有此名。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水彎曲如眉而得名;另據《中國地名辭源》:以湄潭川得名餘慶縣: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餘慶、白泥二長官合併設縣,時巡撫郭子章命名餘泥縣,明神宗認為不雅,特旨令為餘慶縣;另據《郡縣釋名》:以餘慶長官司得名習水縣:1915年以仁懷縣溫水分縣改設鰼水縣,因境內鰼水河得名,1959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新竹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後來,政府認為「紅毛」為不雅之稱,所以改此地名為「新豐」。  6、湖口   湖口舊稱「大湖口」,「湖」是指盆狀的窪地,由於附近一帶有一連串的窪地,而此地正位於這些窪地的出入口,故有此稱,後來簡稱為「湖口」。
  • 內蒙古自治區各個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置巴林左翼旗(簡稱巴林左旗),以巴林部得名,蒙古語意為軍寨;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巴林意為陣地,蒙古語稱東為左巴林右旗:清順治五年(1648)置巴林右翼旗(後簡稱巴林右旗),以巴林部得名,蒙古語意為軍寨;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巴林意為陣地,蒙古語稱西為右林西縣: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新營   地名由來於明鄭時期在此設鎮屯田。初期因有屯辦何積善等人在鹽水鎮之舊營裡屯墾稱為「舊營」,故與之對稱為「新營」。  白河舊名「店仔口」,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白河是往當時已非常繁榮的商業中心「下茄苳」的必經之路,因此有一吳姓的異鄉人於現在市場的十字路口結廬賣涼水茶點,提供行人休憩場所。店仔口指的就是草廬的門口。後來改稱「白河」的理由是地方人士以「店仔口」不雅,而境內有白水溪從東繞南而西,環村而流,乃以「白河」為名。光復後改為「白河鎮」。
  • 湖南5個難念地名:第5個念錯的大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反而都能對
    湖南5個難念地名:第5個念錯的大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反而都能對1.耒(lěi)陽,中南耒陽是湖南省的一個縣級市,歷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耒水北岸,是中國的油茶之鄉。耒陽的地形複雜,山丘、平地樣樣都有,佔地面積近2700平方公裡,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故鄉。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像是北海道「支笏湖」、長野「碓氷峠」都不會念對吧?▋日本人都寫不出來的地名「苫小牧」:「苫」該怎麼念?從樽前山可看見的苫小牧市街景離支笏湖車程約45分鐘,北海道有一座臨海市鎮「苫小牧市」。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茨城縣「狢谷津」的「狢」的形象圖日本除了美景、美食之外,歷史文化也保存得相當良好。在茨城縣就有一座「狢谷津」(むじなやつmujinayatsu)遺蹟,以石器、土器與古墳文化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