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古稱滇國,擁有眾多的人文往事、風景美食……一直以來也以其獨特神秘的姿態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這塊彩雲之下的土地上山川河流犬牙交錯,風俗習慣各有不同,就連吃的用的都跟其他地方截然不同,而在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這個兩萬平米的空間,就囊括了雲南地區最為有名的非遺文化及美食小吃。
今天就盤點一下其中的奇葩,有長相稀奇古怪的,有吃法奇葩的,有生長環境另類的,甚至有一大半連本地人都只聞其名,未嘗其味。
達良果
達良果可能很多雲南本地人都不知道,但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木乃果。
木奶果的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一般的土壤中都可生長,但是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為宜,要求通風條件好,喜陰耐旱、喜光耐陰、抗逆性較強,是雲南熱帶雨林典型的中下層森林樹種,其味道酸甜可口,也被稱為「山果之王」。
多衣
多衣果生於雲南海拔1000~3000m的山谷、溪旁或灌叢中,其中金平最多。在雲南陸良、石林等地的人不食用這種果子,而是用來「捂柿子」。
多衣作為一種天然催熟果,味極酸,外觀點像小蘋果,盛產於普洱市瀾滄縣,是普洱當地人不可或缺的美食。
西番蓮
西番蓮是一種芳香可口的水果,又名受難果、巴西果、藤桃、熱情果、轉心蓮、西洋鞠,轉枝蓮、洋酸茄花,時計草。,有「果汁之王」的美譽。
據測定,西番蓮果實含有超過135種以上的芳香物質,最適於加工成果汁,或與其它水果加工混配成混合果汁,可以顯著地提高這些水果汁的口感與香味,也可以做雪糕或其它食品的添加劑以增進香味,改進品質。
雲南十八怪中最著名的「貓哆哩」主要原料就是西番蓮。
黃松咩
黃松咩是雲南最常見的一種野生水果,常生長于田間地頭,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名字,小編家鄉對它的稱呼是「母泡」。
黃松咩味道酸甜,富有營養,具有抗癌的藥用,作為一種常見的食物,也很受雲南人民特別是農村小孩子的歡迎。
救救糧
傳說此果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陸良為孟獲的家鄉)一次惡戰被困荒山,斷水斷糧之時士兵看見滿山都是此野果,試吃之後不僅沒有中毒反而精神大振,諸葛亮遂下令所有士兵可放心食之。之後一舉拿下孟獲取得大勝,諸葛亮為感謝此神果的功績特取名『救兵糧』。全省只有陸良甘和村有這個名字。
救救糧味道酸甜爽口,一串串火紅的小果甚是可愛,深受當地孩子喜愛。
羊奶果
羊奶果酸甜味,一般吃法除生吃外,放上鹽巴、辣椒醃吃。如用糖製成果丹,就好吃了。
如今已經有人工栽培的羊奶果,在過去大部分是野生的,不過這個吃多了舌頭會變得笨重,木木的!是一款讓人慾拒還迎的特色野果。
樹番茄
樹番茄主要產於雲南西雙版納一帶,在昆明等地也能見到,外觀有點像西番蓮,其果肉比一般的西紅柿豔紅,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C等。
樹番茄可做成果漿拌制菜品或配製各種調料,是餐桌上最佳的開胃菜品。長在樹上的番茄,也是做傣味美食的必備調料!
菠蘿蜜
雲南西雙版納隨處可見,在海南、廣西、廣東等地近年也有栽培。菠蘿蜜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一般重達5-20kg,最重超過50kg,加之果實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鬱,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
不過這個和榴槤臭豆腐一樣,愛的人慾罷不能,害怕的人退避三舍。
雞嗦子
也叫羊樹,和荔枝超級像,但不是荔枝哦~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長得很像雞嗉子,就是雞的胃,雲南很多山上都有這種野果子,目前貌似還沒有人工種植。
老梅果
歐洲人自中世紀起來就拿來享用的夏季漿果,採收季節非常短,又名燈籠果,近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果皮黃綠色,光亮而透明,幾條縱行維管束清晰可見,很像燈籠,故名燈籠果。
雲南野生醋慄很多,栽培的種類和品種是從外國引入的。
人參果
人參果亦可稱仙果、香豔梨、豔果,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外形似人的心臟。
其果肉味道獨特、脆爽多汁、不酸不澀,和酸角一樣,是一種受歡迎的雲南水果。
山竹子
山竹子不是山竹,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省區,越南也有分布,國內生於海拔100~1200米的雲南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溝谷邊緣或次生林或灌叢中。
山竹子營養豐富,果宜鮮食,也可制果凍、果汁,樹皮含黃色樹脂,可作商業藤黃原料。
仙人掌
這裡的仙人掌指的是仙人掌果,就是仙人掌開花結的果,很多種類的果實很漂亮,令人嘆為觀止。一些大形果實可食用,量天尺、令箭荷花、臥龍柱和多種仙人掌。
研究表明,仙人掌果實萃取物具有加速傷口癒合、使肌膚柔軟細膩、防止皮膚乾燥、減少皺紋等神奇的功效。
雲南從不缺少美食與美景,缺少的是一顆願意去發現的眼睛
越長大,人們也就越發步履不停,這些兒時的山珍水果也停留在了記憶裡
人們好像忘記了,探索美食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打卡昆明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這裡匯集著雲南最特色的手造器藝、民藝技能、農作食物...
在這裡,一天之內就能吃遍雲南最特色的美食
欣賞雲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
發現雲南之地之美,找回滇國傳統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