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語聯發布23國語言口語翻譯實驗系統-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3 光明數字報

    本報倫敦6月27日電(記者戴軍)國際口語翻譯高級研究聯盟(簡稱國際語聯)27日在倫敦發布了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作為該項目發起單位之一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擔了其中的中英文互譯項目。

    此次發布的系統名為「Voice Tra4U-M」,涵蓋了世界使用較為廣泛的23個語種,其中17種已實現語音輸入,並可同時支持5人藉助移動終端在不同地點以不同語種進行實時對話。其工作原理是,用戶在手機上以各自語種通話,系統將各方的語音信息通過網絡傳送到後臺雲計算中心,計算中心首先進行語音識別,然後將語音信息轉換為文本信息,再翻譯為會話各方所需語種的文本信息,最後通過語言轉換模塊將語音信息發送到相應會話用戶的手機上,從而實現跨語種對話。在網絡良好的條件下,整個翻譯交互過程數秒鐘內即可完成。

    半個多世紀以來,實現無障礙跨語言溝通一直是機器翻譯追求的目標。近年來,網際網路海量數據的爆炸性增長以及大規模雲計算技術的應用,為口語翻譯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基於3G移動通信技術的智能終端的普及更為該項技術從理論到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儘管與人類同聲傳譯還有相當大的差別,該翻譯系統的發布畢竟標誌著國際口語翻譯技術的發展邁出了重要而關鍵的一步。

相關焦點

  • 國際語聯發布23國語言口語翻譯實驗系統
    【1】【2】【3】【4】本報倫敦6月27日電(記者戴軍)國際口語翻譯高級研究聯盟(簡稱國際語聯)27日在倫敦發布了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作為該項目發起單位之一的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擔了其中的中英文互譯項目。
  • 倫敦奧運會23國語言口語翻譯實驗系統發布(圖)
    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簡稱 U-Star)27日在倫敦舉行發布會,展示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中國中科院自動化所作為U-Star創始單位之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圖為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李文雲攝  人民網倫敦6月27日電(記者 李文雲)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簡稱 U-Star)27日在倫敦舉行發布會,展示了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語種翻譯技術迎接2012倫敦奧運會。中國中科院自動化所作為U-Star發起單位之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
  • 中科院自動化所參與倫敦奧運會翻譯實驗系統開發
    中科院自動化所參與倫敦奧運會翻譯實驗系統開發   中新網倫敦6月27日電(熊然)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U-Star)27日在倫敦發布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
  • 倫敦奧運翻譯系統發布 中科院承擔中英互譯
    中新網倫敦6月27日電(熊然)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U-Star)27日在倫敦發布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作為該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中科院自動化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
  •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2020-08-21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機器翻譯挑戰英語六級獲評「優秀」;故宮變身小清新 | 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27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機器翻譯挑戰英語六級
  • 中科院參與奧運翻譯系統開發 承擔英漢互譯項目
    中新網倫敦6月27日電(熊然)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U-Star)27日在倫敦發布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作為該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中科院自動化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
  • AI智能翻譯 KK直播神奇方言識別系統
    由KK直播和光明網聯合推出的《你好,美好生活》科普系列直播,來到科大訊飛探秘神奇的AI智能翻譯。不要以為AI智能翻譯只能夠翻譯中英日韓維等語言,更神奇的是,它還能將東北話、廣東話、四川話、河南話等實時翻譯成為多國語言,網友幽默評論「畫風妙不可言」。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外語學習應注重人文意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隨著英語教育與研究的各種理論進入國內,晚清人士中,有一種普遍的擔憂,覺得英語語言文化必然對國語的學習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張之洞提出「西學必先由中學」。     後來西學逐漸強盛,從語言、文化到學術、建制都對國學造成衝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社會對外語教育給予了更高的重視。
  • 中國語文現代化穩步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次調整的重要內容是不再把「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作為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改為可以探討的學術問題。正如胡喬木同志所說:「這次會議並沒有妨礙我們的研究工作和各種實驗工作的繼續進行,也不影響各方面實際工作的開展。相反,它是要求我們加強研究工作、實驗工作和在人民群眾裡進行更多的宣傳、推廣、實踐工作的。」
  • 翻譯戰略研究的多維空間-光明日報-光明網
    翻譯的生命性     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和跨時空的傳播行為,也是最具建構力的創造性活動。譯作是原作的後起生命。譯者的任務就是在翻譯中釋放和解放被禁錮在原作語言裡的「純語言」。     翻譯把人類精神的傑作從一種語言傳輸到另一種語言中,為其他民族文學注入一劑能量。浪漫主義先驅斯達爾夫人把翻譯視為民族之間的思想貿易。由施萊格爾翻譯的莎劇精確感人,完全融入了德國文學,成為德國文化的一部分。當莎劇上演時,觀眾已不再把它當作英國作品;莎士比亞也不再是英國人,而是和席勒一樣的同胞。翻譯豐富了民族文學和文化,翻譯就是擴大。
  • 機器翻譯系統挑戰CET6翻譯考試 每題用時5秒成績優秀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沛  日前,合肥師範學院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考試。說它特殊,是因為「考生」只有一個,而且是一套機器翻譯系統。考題來自三天前剛結束的大學英語六級(CET6)考試,評分的是兩位具有六級閱卷經驗的高校資深專家。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高考分數已出又到了讓人難以抉擇的時刻了此刻的你需要了解這樣一所本科高校她工科優勢突出、行業特色鮮明她有最先進完備的實驗實訓場地她有最耐心懇切的名師好友她有最秀麗怡人的風景環境……你感興趣的這裡都有!>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
  • 擬科創板上市企業傳神語聯:用語言的力量為抗「疫」保駕護航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讓人類溝通沒有語言障礙」是傳神語聯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使命。傳神語聯(Transn傳神)被稱為語言服務界的「滴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傳神語聯正用高速運轉的多語信息處理能力為抗擊疫情保駕護航。
  • 計量語言學:語言研究的科學化途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長久以來,語言研究的科學化一直是現代語言學家的一個主要努力方向與重要目標。    現代自然科學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可驗證的結論、精準的預測能力以及豐富的實際應用。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各種實驗方法與恰當的模型來獲得。因此,測量方法與實驗手段的改進是自然科學理論發展的基本保證,其中計量與測量又是其基本操作。
  • 中國翻譯學的建構路徑-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人小傳    張柏然(1943—2017),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英語語言文學界資深學者、著名英漢翻譯理論家、雙語辭書編纂家,1943年出生於江蘇武進,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文系並留校任教
  • 《光明日報》: 馮翠玲:「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她既秉持原則,又務實創新,成為「國際大家庭」的「穩壓器」。  在學院裡,最初讓外籍院長和海歸人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學院的決策機制:黨政聯席會議制度。馮翠玲上任就要求自己,要吃透學校黨委與外籍教授兩頭,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遇到分歧,她總是主動與外籍院長溝通,請院長「試一試」「探索一下」。
  • 遊走在兩種語言文化間-光明日報-光明網
    16歲開始學法語,董強33年來不僅將自己的人生和學術深深地融入法語世界,更因在兩種語言文化間遊刃有餘地行走,成為中法人文交流的橋梁人物——在一位法國院士眼中他是中國文化優雅的代表,在很多中國作家的眼裡是他為當代中國文化插上了法語的翅膀。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