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在育兒圈流行一句話,說現在的帶娃主力軍,已經從年輕的父母轉移到了老人身上。的確,之前經常會看到很多老年人帶孩子,只是現在這樣的身影已經不多見。不知何時起,帶娃的對象又成了年輕的寶媽。說到底,老人幫忙帶娃是情分,即使他們不願幫助年輕父母帶娃也應該被理解。
很多家庭都因為誰帶娃的問題曾經發生過矛盾,這不妍妍家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眼看著產假到期,妍妍內心特別著急,因為公婆明確表示不想帶孩子,希望妍妍夫妻二人自己想辦法。對於公婆這樣的說辭,妍妍表示不能理解,畢竟是他們的親孫子,為何會拒絕的這麼坦然呢?
在這之前,他們曾經因為如何照顧孩子發生過矛盾。妍妍從孩子出生就準備了各種不同品牌,以及型號的尿不溼,但是奶奶表示新生兒就應該用尿布,而且自己願意給孫子換洗尿布。但不管老人怎麼說,妍妍就是不同意使用尿布,為此兩個人鬧得特別僵。之後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婆婆幾乎不發表意見,但是妍妍明顯感覺到婆婆是不高興的。
婆婆告訴妍妍,自己不想帶孩子的原因很簡單,擔心育兒意見不和,然後影響家庭的整體氛圍。倒不如直接撒手不管,這樣就不會發生家庭矛盾,對孩子的成長也比較有利。對於婆婆這樣的說辭,其實妍妍是無法辯解的,因為這是實質性存在的問題。
其實不願意帶孩子的老人很多,當然原因也是不盡相同。整理歸納下來,這三個原因最為普遍,所以希望分享給更多年輕父母知道。
一部分的老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基本上老人帶娃的年齡都比較大,普遍超過50歲,甚至還有六七十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所以他們的身體狀態並不是很好,若是長期去帶孩子的話,身體方面完全吃不消,典型的有心無力。
再說帶孩子本身就是特別勞人費神的,尤其是孩子學走路的階段,需要老人不斷在身後保駕護航。可能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孩子摔跤,若是碰上不理解的子女,很可能會把孩子的受傷怪罪在老人身上。這樣的話完全就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大多數老人不想去做。
甚至有些老人覺得,自己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就是給子女最大的財富,最起碼省去了照顧自己的時間及金錢。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成長的環境是比較苛刻的,所以在生活方面會比較艱難。因此老人的想法分為兩大類:一類覺得要寵溺孩子,在物質上給他們更好的享受,不像自己曾經生活的那麼貧窮;另一類則覺得要讓孩子體驗困難,這樣才能知道生活的不易,於是在生活中各種「剋扣」孩子。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樣的育兒觀念都是錯誤的,所以教育路上避免不了去爭吵。因為寵溺會讓孩子變得毫無底線,然後成為生活的「蛀蟲」,而且還有可能變成「白眼狼」。艱苦教育則讓孩子變得自卑,畢竟現在生活如此幸福,若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困難,自然覺得比別人差。
為了避免因為孩子而發生爭吵,很多老人就下定決心不去帶孩子,生怕自己的錯誤觀念毀掉孩子的前程。
說實話,老人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或者是含飴弄孫的年齡,說明他們已經吃盡了生活的苦,前半輩子肯定是特別辛苦的。所以很多老人萌發了享受生活的念頭,尤其是看著身邊有很多同齡人跳廣場舞,或者是外出旅行,不免有些心動。原則上說老人沒有幫忙帶孩子任務,所以他們有權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
再說現在老人的思想都比較新潮,他們也想去外面看看世界,趁著還能走動。既然如此,就應該給老人這樣的自由,帶娃的任務自然由年輕人自己承擔。其實想想,老人過自己的生活,年輕人也不用過於擔心,也避免了家庭的矛盾和不方便。
其實在帶娃的問題,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最好的方式就是相互商量。作為年輕人,首先得明白老人沒有帶娃的義務,所以不能背地裡逼迫和嘀咕老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