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件事堪稱是奇蹟。
2010年1月,日本航空公司宣布破產,一周後,日本政府開始接管日航,隨後邀請稻盛和夫出任CEO,決定重新整頓日航。
日本航空公司是屬於國家的航空公司,總部在東京,以國際線和國內線為基地,服務全球229個航點。
日本航空公司
1953年,自二戰之後,日本政府開始意識到航空公司的重要性,便成立了日航。
從成立開始,一直到1992年都有所盈利,然而在這之後,便逐漸出現虧損,後期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最終於2010年1月19日不得已申請破產。
申請破產
破產之後的日航,開始進入政府重組階段,可以說這次破產是日本歷史上金融外最大的破產案。
隨後日本政府找到了正在潛心研究佛學的老人,此人正是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是誰?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的名字並不陌生,他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聖」,25歲時便在精密陶瓷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27歲時創業,用40年時間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分別是京瓷和KDDI。
稻盛和夫簡介
可以說他是無數企業家的偶像也不為過。只是在65歲後,稻盛和夫開始隱居,潛心研究佛學,同時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然而在2010年,78歲的他還是接到了日本政府的邀請。
由於政府的再三懇求,稻盛和夫隨即出任日航CEO,他披荊斬棘,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將日航這個破產的企業,恢復到了世界第一。
很多人都在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之所以說這件事算是奇蹟,也並沒有誇張。
要知道當時的日航早已經是千瘡百孔,負債兩萬三千億日元,內部早已經是四分五裂,病入膏肓。
況且稻盛和夫對航空領域一竅不通,實屬「門外漢」!
很多日本群眾開始抱怨,政府絕對選錯了人!日航很有可能會面臨二次破產。
面對如此多的輿論壓力,78歲的稻盛和夫立刻向政府提出了4個條件:
一:縮小公司規模,減少日航之前的社會公益活動;簡單來說就是裁員,裁員可以減少人工費用,據統計,日航每年需要支出470億日元的人工費用。
並將公司一些不重要的公益責任取消。一個企業連自己都快倒閉了,還做什麼公益?
二:整理航線,將一些不必要的國際航線關閉,既然沒實力,就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
稻盛和夫的目的是要將日航的成本降低20%,所以必須從關閉國際航線開始做起。
三:要求日本政府提供補助,例如改善燃料成本等。
四:還是政府買單,做擔保人,所有銀行必須恢復貸款,延期償還到期的債務。
雙方經過幾次商討,日本政府最終同意了這幾個條件。
自稻盛和夫出任日航CEO,到2011年3月,日航猶如涅槃重生,用一年多的時間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利潤1884億日元,竟然超過了「全日空」利潤的3倍。
要知道前一年,日航還虧損1800億日元,也就是說,稻盛和夫用424天的時間,為日航創造了3600多億日元的奇蹟。
日航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做到了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這些除了政府的支持,也得益於稻盛和夫精準的經營之道。
稻盛和夫的到來,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有一點尤為重要。
原來在他準備出任日航CEO之前,稻盛和夫提出了上任的兩個要求:
一是零薪水出任;二是單槍匹馬,不帶任何團隊;
這兩點的作用是巨大的,用零薪水工作,在進入日航的那一刻,員工就異常興奮,連領導都不要薪水來拯救,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
加上稻盛和夫已經是78歲的老人,看到他放棄悠閒自在的生活,來公司整日忙碌,不經意間就鼓舞了大部分員工和領導班子。
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遠超普通人,往往是這種不起眼的決定,卻能帶來巨大成果。
這讓我想起他分享的一則故事。
稻盛和夫曾在《幹法》寫了一個木匠的故事:
一位70多歲的木匠,只有小學畢業,從學木匠開始,幾十年如一日,都在重複做一件事。但木匠還是勤勞工作,一心研究,木匠埋頭苦幹,認準一件事情、一門職業,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確實值得年輕人學習。
大道至簡,重複做一件事件,不僅能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同時更能有所作為。
稻盛和夫看中的就是木匠的勤勞精神,這樣的精神可以帶動身邊無數人。
正如他在《幹法》裡說道:「你做不到熱愛工作,但至少不要把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因此心態很重要,稻盛和夫的成功並沒有什麼捷徑,正如他力挽狂瀾,給日航重生的機會。
其實大多數人也能夠做到,只是沒有他的經營理念,對於一件事情看的不夠透徹而已。
在經營方面,馬雲最推崇的便是稻盛和夫,2008年時,44歲的馬雲親自到京都拜訪稻盛和夫;2014年,兩人再一次在杭州的太極禪苑握手交談。
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馬雲也非常認可,所以大家經常能夠在一些馬雲的演講中看見,他每一次都非常有熱情。
思維方式可以學、能力不足可以加強,唯獨熱情,要發自內心的喜歡。
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我的命就這麼苦?」
對於這個問題,稻盛和夫也曾有過,在自己寫的書中,他也經常這樣問自己。
稻盛和夫年輕時
稻盛和夫畢業之後進了一家工廠,進去之後才知道,這家工廠面臨倒閉,工資一拖再拖,內部矛盾不斷。
此時他也經常找昔日的同學朋友抱怨、發牢騷,每次聊的內容都是「什麼時候辭職?」之類的話題。
身邊的同事相繼離職,找到更好的工作,唯獨自己還在這家工廠。
之所以堅持下來,唯獨他看好「絕緣瓷瓶」在將來的潛力,儘管環境如此,他依然熱愛這份工作,認定目標,自己要做的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方式。
所以他成功了。
「為什麼你的命就這麼苦?」
「你真的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這兩句話是稻盛和夫問年輕人最多的,為了將自己的經驗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寫過很多書。
其中《幹法》便是講了如何有效工作?在如今浮躁的社會,擁有良好的工作觀和勞動觀才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如果說你認為自己苦,找不到為什麼苦?不妨去看看《活法》,這裡面描述的非常深刻,他說每一個人身邊都有「假裝」努力工作的人,其實這才是最痛苦的。
你可能被利益驅逐著工作,越做越累,然而有的人是主動工作,越做越開心,利益主動找到你。
幸福是什麼?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那麼苦?其實心態很重要。
《活法》寫到:「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通過工作,不僅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還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慨便是,收穫很大,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很多你始終想不通、困惑你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我認為它是一本實用的人生教科書,稻盛和夫的這些哲學理念,也影響了無數年輕的工作者和創業者甚至是企業家。
他的一生,除了取得的成就之外,都在教人們如何直面坎坷的人生,在他寫的《心法》裡便是如此,很多讓人醍醐灌頂的思想不勝枚舉。
稻盛和夫一直認為,在中國未來的幾十年持續發展中,人才是最急需的,尤其是優秀的人才,為此他還開展了「中國少年友好交流訪日團」。
這「三法」更是被成千上萬的草根創業者奉為圭臬。無論是在學識品格、社交、事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寶貴的。
馬雲08年拜訪他成功躲過一難。
相信這「三法」肯定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難題,這些難題都能夠在「三法」中找到答案。
點擊【去看看】便可購買,一套3冊,書不貴,一件體恤的價格,便可解惑人生難題,領略稻盛和夫創造財富的謀略和智慧!
作為名副其實的人生智慧寶典,可惜的是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看過這本書,甚至是寥寥無幾。
這是一套收穫幸福,走向成功,開啟財富大門的金鑰匙。
如果你身處困境,正在迷茫之中,不妨看看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這些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