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羚
連日來,我市社保方面的好消息頻出。
本月起,市本級、海陵、泰興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人員可以用支付寶繳費了。
近期,我市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特殊病藥品目錄進行調整,新增藥品計74種,涉及高血壓、糖尿病、腎衰、心衰等31種慢性疾病,有效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明年起,我市將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保「一制一檔」,使城鄉居民在籌資標準、醫保目錄、報銷比例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這標誌著我市在解決醫保制度城鄉二元化結構問題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作為民生保障部門,人社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在如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市人社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以推進全國首批全民參保登記、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生育保險與職工醫保合併實施、醫療服務智能監控全覆蓋、異地就醫無障礙備案等5項國家級試點示範為抓手,一批重大改革項目不斷取得新突破,多層次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千家萬戶織密織牢了一張社會保障網。
作為全國首批全民參保登記試點城市,我市以建立覆蓋全民、信息完整、動態管理、開發共享的社會保險資源資料庫為目標,藉助社保數據全市集中、應用軟體全市統一、五項保險合一徵繳的優勢條件,著力提升全民參保登記基礎數據質量,並探索建立全民參保動態管理機制,為後續社保精準擴面打牢基礎。為提高全民參保登記基礎資料庫的利用效率,市人社部門對基礎資料庫進行歸類整理,形成無單位未參保人員、有單位未參保人員、部分險種參保人員、重複參保人員等數據集,利用這些數據集,協調勞動監察、就業管理、社保經辦等機構共推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深入開展。據統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全市用人單位新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07萬人,全市靈活就業人員新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39萬人,通過斷保救助的方式幫扶177名困難人員參加養老保險。
除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之外,我市還積極推進生育保險與職工醫保合併的國家級試點工作。自2015年12月全市新農合管理和經辦職能整體劃入人社部門後,2016年11月我市出臺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通過「一制兩檔、自由選擇」的制度整合模式,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比國家要求提前了兩年完成整合。全市262萬農村居民全部被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與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待遇,居民看病合規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70%,比原新農合提高了35個百分點。我市還是國務院確定的全省唯一、全國12個「生育保險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試點」之一。2017年6月,我市率先印發生育保險和職工醫保合併實施試點方案,通過「四優化、四統一」確保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優化參保管理,統一登記和徵繳;優化經辦管理,統一辦理和結算;優化信息管理,統一標準和口徑;優化監督管理,統一協議和稽核。同時,市人社部門還與高校開展合作,對試點實施效果、群眾滿意度進行動態評估。今年4月,國家人社部在我市召開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試點研討活動,我市兩險合併實施試點的模式和效果得到人社部高度肯定。
與此同時,我市還率先實現醫療服務智能監控全覆蓋,異地就醫無障礙備案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早在2012年,我市被人社部確定為醫療服務監控試點城市,2014年又被明確為全國「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智能監控評估研究」項目組成員單位。我市醫療服務智能監控系統建設按照數據向上集中、監控向下延伸的原則,實現了定點醫藥機構全覆蓋、醫療工傷保險全覆蓋和參保人員類別全覆蓋,並著力構建立體化防控體系,對定點單位實施24小時的全時段監控,倒逼醫療機構規範醫療服務。人社部2017年啟動跨省異地就醫實時結算試點,我市在2012年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醫療保險異地就醫「一卡通」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異地就醫無障礙備案」,通過增設基層人社自助一體機、人社網上服務大廳、「泰州人社」手機APP等備案渠道,打通了跨省異地就醫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截至目前,我市已與30個省市成功實現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實時結算3961人次,結算醫療總費用達1.07億元,醫保基金支付7454萬元。
為了給千家萬戶進一步織牢社會保障網,今年下半年,我市繼續調優城鎮職工醫保政策,通過提高大病統籌、大病保險待遇、降低部分乙類藥品的自付比例等措施,職工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可達88.5%,報銷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市還深入實施困難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登記,實現重殘等困難城鄉居民應保盡保。同時,通過醫保結算平臺繼續支持城鄉居民醫療救助人員醫療費用的「一票制」結算,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健康扶貧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