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08:4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1198
文成縣百丈漈鎮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託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姜迪清 市民政局局長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機制改革創新,健全完善「大救助」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一、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以「1+8+X」大救助體系建設為重點,不斷健全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改革優化低保調標機制,建立了低保標準與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全市平均低保年標準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0200元(其中一檔地區由804元/人·月調整到886元/人·月,二檔地區由804元/人·月調整到814元/人·月)。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全面實施低保漸退期、重病重殘單獨施保、「一事一議」等制度。同時,將特困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全面落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切實託住民生保障之底。
二、智慧救助水平不斷提升。依託省、市「大救助」信息平臺,推出社會救助申請「三統三辦」服務,率全省之先實現市域內民政救助事項「一證通辦」「異地可辦」「代跑幫辦」。通過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強化救助對象動態管理,使社會救助更加精準。據統計,近三年來,全市累計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資格的對象7.75萬戶16.18萬人;累計新增救助對象2.72萬戶、5.71萬人。同時,通過發動基層黨員幹部、社會組織開展關愛探訪服務,制定《溫州市困難群眾定期探訪入戶調查表》,及時記錄探訪對象的經濟、健康、教育、居住、就業等狀況,以及幫扶需求情況,按照探訪情況分層分類建設資料庫,並進行跟蹤回訪。截至目前,全市共定期走訪困難群眾37.41萬人次。
三、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有力。年初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的嚴峻形勢,全市民政系統堅守崗位,嚴守防線,放寬臨時救助申請條件,簡化審批手續,推廣線上救助申請平臺,暢通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社會救助「綠色通道」。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市新增低保對象1117戶1916人,救助外來流浪乞討、生活無著人員338人,向困難群眾發放防控口罩114.5萬個;發動591家社會組織、近萬名志願者參與救助幫扶工作,累計服務困難群眾25萬餘人次,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四、改革創新亮點紛呈。今年,我市探索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在愛心驛站、救急難基金等現有基層救助平臺基礎上,進一步提質拓面,引導更多的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構築一個有效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的民生保障創新平臺,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同時全市各地救助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洞頭區社會救助領域盡職免責機制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社會救助創新案例;平陽縣搭建「碼上救」平臺,被民政部低收入家庭經濟核對指導中心確定為試點單位;樂清市建立全省首個大救助服務中心;龍灣區制定出臺支出型貧困救助政策;鹿城區、瑞安市等地通過購買服務開展入戶調查和定期走訪服務;蒼南縣將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並細化相關救助政策;文成縣創新研發脫貧攻堅「小康碼」系統;泰順縣實施「一村一人一監測點」工作機制,確保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等系列重要會議精神,聚焦後脫貧時代社會救助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廣大困難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浙江之聲 記者: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我也關注到我們溫州創新打造了「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服務品牌,請再為我們介紹下,該項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市民政局局長 姜迪清:
我市作為浙江省2019年大救助改革試點和2020年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試點單位,全市民政系統堅持「紅色領航、暖心服務、真愛到家」工作理念,創新打造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社會力量為骨幹、品牌項目為抓手的「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通過建立「困難需求發布、愛心資源支持、幫扶項目執行」的供需對接網絡平臺,充分調動慈善社會組織和個人廣泛參與社會救助,實現困難需求和救助供給的有效銜接,解決了以往困難群眾難以發現,而社會愛心人士缺少信息資源和有效載體的難題。今年9月份聯合體啟動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困難幫扶需求實現了「一網發布」。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線上平臺,促進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協調推進,實現社會救助服務從依申請救助向主動發現救助拓展。自開展社會力量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活動以來,共有576人被納入低保、1320人被納入低保邊緣救助對象。
二是社會愛心資源實現了「一網對接」。率全省之先打造「職能部門困難需求推送+社會公益平臺發布+社會力量認領」的資源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網絡、線下實體相結合的形式,常態化運作「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推進了「物質+服務」救助新模式。目前,「聯合體」已吸納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102家,招募志願服務者2000多人,打造了「關愛探訪」「煥新樂園」「月是故鄉鳴」等30個項目,在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幫扶項目執行實現「一網落地」。高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組織管理資料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近連結具備相關資質的社會組織,優先幫扶現行救助政策難以覆蓋以及政府救助後仍有困難需求的人員。該平臺啟動以來,發布困難需求4406件,已有2985名困難群眾獲得了「一對一、面對面」的救助幫扶服務。
我們致力於通過「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平臺,讓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及時有效地傳遞到每一個有需求的困難家庭,真正做到「真心愛民、服務到家」。
藉此機會,誠摯歡迎愛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加入我們「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共同推進我市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