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民政局:完善「大救助」 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2020-12-20 溫州日報甌網

溫州市民政局:完善「大救助」 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2020/12/15 08:4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1198

  • 本文導讀: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
  • 3

文成縣百丈漈鎮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託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姜迪清 市民政局局長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機制改革創新,健全完善「大救助」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一、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以「1+8+X」大救助體系建設為重點,不斷健全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改革優化低保調標機制,建立了低保標準與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全市平均低保年標準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0200元(其中一檔地區由804元/人·月調整到886元/人·月,二檔地區由804元/人·月調整到814元/人·月)。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全面實施低保漸退期、重病重殘單獨施保、「一事一議」等制度。同時,將特困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全面落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切實託住民生保障之底。

二、智慧救助水平不斷提升。依託省、市「大救助」信息平臺,推出社會救助申請「三統三辦」服務,率全省之先實現市域內民政救助事項「一證通辦」「異地可辦」「代跑幫辦」。通過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強化救助對象動態管理,使社會救助更加精準。據統計,近三年來,全市累計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資格的對象7.75萬戶16.18萬人;累計新增救助對象2.72萬戶、5.71萬人。同時,通過發動基層黨員幹部、社會組織開展關愛探訪服務,制定《溫州市困難群眾定期探訪入戶調查表》,及時記錄探訪對象的經濟、健康、教育、居住、就業等狀況,以及幫扶需求情況,按照探訪情況分層分類建設資料庫,並進行跟蹤回訪。截至目前,全市共定期走訪困難群眾37.41萬人次。

三、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有力。年初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的嚴峻形勢,全市民政系統堅守崗位,嚴守防線,放寬臨時救助申請條件,簡化審批手續,推廣線上救助申請平臺,暢通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社會救助「綠色通道」。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市新增低保對象1117戶1916人,救助外來流浪乞討、生活無著人員338人,向困難群眾發放防控口罩114.5萬個;發動591家社會組織、近萬名志願者參與救助幫扶工作,累計服務困難群眾25萬餘人次,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四、改革創新亮點紛呈。今年,我市探索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在愛心驛站、救急難基金等現有基層救助平臺基礎上,進一步提質拓面,引導更多的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構築一個有效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的民生保障創新平臺,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同時全市各地救助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洞頭區社會救助領域盡職免責機制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社會救助創新案例;平陽縣搭建「碼上救」平臺,被民政部低收入家庭經濟核對指導中心確定為試點單位;樂清市建立全省首個大救助服務中心;龍灣區制定出臺支出型貧困救助政策;鹿城區、瑞安市等地通過購買服務開展入戶調查和定期走訪服務;蒼南縣將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並細化相關救助政策;文成縣創新研發脫貧攻堅「小康碼」系統;泰順縣實施「一村一人一監測點」工作機制,確保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等系列重要會議精神,聚焦後脫貧時代社會救助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廣大困難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浙江之聲 記者: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我也關注到我們溫州創新打造了「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服務品牌,請再為我們介紹下,該項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市民政局局長 姜迪清:

我市作為浙江省2019年大救助改革試點和2020年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試點單位,全市民政系統堅持「紅色領航、暖心服務、真愛到家」工作理念,創新打造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社會力量為骨幹、品牌項目為抓手的「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通過建立「困難需求發布、愛心資源支持、幫扶項目執行」的供需對接網絡平臺,充分調動慈善社會組織和個人廣泛參與社會救助,實現困難需求和救助供給的有效銜接,解決了以往困難群眾難以發現,而社會愛心人士缺少信息資源和有效載體的難題。今年9月份聯合體啟動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困難幫扶需求實現了「一網發布」。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線上平臺,促進政府救助和社會力量參與協調推進,實現社會救助服務從依申請救助向主動發現救助拓展。自開展社會力量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活動以來,共有576人被納入低保、1320人被納入低保邊緣救助對象。

二是社會愛心資源實現了「一網對接」。率全省之先打造「職能部門困難需求推送+社會公益平臺發布+社會力量認領」的資源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網絡、線下實體相結合的形式,常態化運作「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推進了「物質+服務」救助新模式。目前,「聯合體」已吸納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102家,招募志願服務者2000多人,打造了「關愛探訪」「煥新樂園」「月是故鄉鳴」等30個項目,在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幫扶項目執行實現「一網落地」。高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組織管理資料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近連結具備相關資質的社會組織,優先幫扶現行救助政策難以覆蓋以及政府救助後仍有困難需求的人員。該平臺啟動以來,發布困難需求4406件,已有2985名困難群眾獲得了「一對一、面對面」的救助幫扶服務。

我們致力於通過「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平臺,讓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及時有效地傳遞到每一個有需求的困難家庭,真正做到「真心愛民、服務到家」。

藉此機會,誠摯歡迎愛心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加入我們「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共同推進我市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市民政局開展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和殘疾人「兩補」工作績效評價
    為進一步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和殘疾人「兩補」工作服務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全面客觀衡量各縣區2020年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和殘疾人「兩補」工作的規範性、有效性和滿意率,即日起,市民政局委託第三方機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孤兒生活保障和殘疾人「兩補」工作第三方績效評價。
  •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構建綜合救助格局 30條硬核措施改革完善...
    》,通過30條措施構建綜合救助的大格局。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社會救助措施密集出臺,救助水平穩步提升:目前,江蘇全省共保障低保對象45.2萬戶78.5萬人,特困人員21.2萬人,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
  • 織牢社會「保障網」 託起群眾美好生活
    幾年前,她來到北京隨子女居住,前年在大醫院做了一次心臟微創手術,花了3.5萬元,報銷了2萬元,實時報銷,非常便捷。李阿姨感慨道:「有醫保真好!」「十三五」期間,我國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民參保計劃紮實推進;城鄉醫保全面並軌,報銷比例提升,報銷範圍擴大。異地就醫即時報銷,緩解2.36億流動人口看病難。
  • 王益區民政局召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安排暨...
    為進一步織密織牢轄區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網,助力全區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4月1日下午,王益區民政局組織召開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三排查三清零"工作安排暨政策培訓會。各鎮(辦)分管領導、民政助理員、各村(社區)民政工作負責同志和區民政局相關科室等90餘人參加會議。
  • 青年大學習第10季第4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確答案全部圖片分享...
    青年大學習第10季第4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確答案全部圖片分享 1、「一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__的階段。 A、起步 B、實施 C、保持 D、決勝 解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指出,到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 赤峰市民政局召開全市社會救助工作視頻會議
    為貫徹落實全區社會救助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12月8日,赤峰市民政局組織召開全市社會救助工作視頻會議,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長、社會救助科工作人員及各旗縣區民政局分管副局長、負責社會救助的工作人員90餘人分別在主、分會場參會。
  • 守護困難群眾一米陽光,青浦區民政局開展社會救助輔助工作試點
    2020年,為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青浦區民政局適應困難群眾需求變化,聚焦社會助救體系中存在的服務短板,引入社會力量,啟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輔助工作試點項目」。
  • 強化基本民生兜底功能 打造社會救助青海樣本
    特別是疫情期間,指導各地因人施救、因事施救,紮實做好睏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納入城鄉低保對象36.7萬人,特困供養對象1.7萬人。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社會救助有效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下一步,青海民政部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以下幾方面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強化基本民生兜底功能,打造社會救助青海樣本。
  • 江蘇出臺《實施意見》織密社會救助安全網
    記者今天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我省制定出臺《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編密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介紹說,《實施意見》分列為八個部分,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完善救助制度體系,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專項社會救助,完善急難社會救助,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強化保障措施。共有30項具體內容,並附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常州:穩住民生「基本盤」 智慧大救助...
    秉持「民政愛民 民政為民」基本宗旨,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民政局,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要求,以建設和試點推廣智慧大救助服務平臺為抓手, 橫向與14個救助部門協同,縱向逐步實現市、轄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穩住民生「基本盤」,切實把保基本民生工作落到實處
  • 孝感市民政局副局長屠向明就面對疫情的衝擊孝感的社會救助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災害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司法救助以及臨時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制度體系。其中,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三項涉及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工作由民政部門負責,其他救助工作由教育、人社、住建、衛健、醫保等部門相應負責。
  • 泰州:5項國家級試點織牢社保網
    明年起,我市將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保「一制一檔」,使城鄉居民在籌資標準、醫保目錄、報銷比例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這標誌著我市在解決醫保制度城鄉二元化結構問題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作為民生保障部門,人社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在如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 「找到流浪者 把他送回家」 區民政局紮實做好疫情期間社會救助工作
    疫情發生後,為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健康,降低疾病傳播風險,津南區民政局成立專門巡查小組,每天重點對廣場、車站、自動取款機房內、建設工地等區域進行拉網式全面排查,確保及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流浪者和臨時遇困者,及時開展社會救助,讓他們「有家可歸」。「喂,你好,在地鐵發現流浪人員?請做好身份查詢,我們馬上過去!」
  • 開發區:織牢醫療服務網 守護百姓健康
    今年以來,開發區加大力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質量,從加強基層服務陣地建設、完善醫療衛生設施、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等多個方面織密織牢基層醫療服務網,使基層醫療更加高效、安全、便利,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
  • 南陽市織密織牢兜底保障網 落實關愛政策 確保應幫盡幫
    12月15日,南陽市召開織密織牢兜底保障網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兜底保障工作情況。  兜底保障政策主要是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孤兒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截至第三季度,南陽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4.16萬人,累計支出城鄉低保資金9.52億元。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 2019年東莞民政工作這麼幹: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務品牌,啟動居家...
    東莞市民政局局長張春揚在會上表示,今年東莞繼續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包括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改進流浪乞討救助、規範社會救助管理、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務品牌。  其中,東莞制定《東莞市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並修訂《東莞市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實施辦法》,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等政策規定,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配合市醫療保障局出臺相關實施方案,完善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兜底機制。
  • 市民政局:居民基本生活突遇困難可申請臨時救助
    原標題:市民政局:居民基本生活突遇困難可申請臨時救助 市民政局副局長金海龍  民政局:九成提問涉及困難群體幫扶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上午9點之前,市民政局副局長金海龍就帶領救災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業務處室的負責人來到了「民生專線」的接聽現場。
  • ...貫徹落實東莞兩會精神|市民政局今年將在全市推廣「民生大莞家」
    今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將加強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和關愛老人、婦女、兒童等重點群體放在前兩位,交給市民政局多項重要任務。市民政局局長黎雪琴表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市民政局今年將著力推動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全面鋪開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全市推廣「民生大莞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