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4 澎湃新聞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提出了「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具體目標。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要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分層分類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對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困難群眾,要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符合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同時,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對於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貧困家庭,要根據他們的實際困難程度和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或實施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破解「懸崖效應」。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受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或由於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以及臨時遇困、生活無著人員,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對遭遇自然災害的,給予受災人員救助。通過建立多層次救助機制,形成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銜接配套、針對性強、操作規範的制度保障體系,擴大社會救助的覆蓋面,提高社會救助的精準度。

要創新社會救助方式。貧困是一個多維概念,不僅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缺乏,也包括健康、心理、教育、信息、社會資本、社會參與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缺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全面小康實現之後,相對貧困將成為城鄉社會貧困治理的主要形態。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救助對象需求將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除了資金、物質幫助外,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社會救助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多。新階段的社會救助工作,要適應困難群眾的需求變化,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要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加強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幫助救助對象構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

要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我們要加快改變原有的城鄉二元格局,加快實現城鄉救助服務均等化。要強化資金統籌,加大農村社會救助投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要順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及時對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提供相應救助幫扶。探索有條件的地區有序推進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

要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完善社會救助事項「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提高經辦服務能力,讓群眾線上「只上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和「最多跑一次」,做到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情救助、智慧救助。建立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把走訪、發現困難群眾列為基層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內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善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利用大數據比對等方式,及時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先行救助,為每一位困難群眾提供及時、暖心的呵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國民政系統要切實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品質。

來源:《中國民政》雜誌

——END——

往期精選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下篇)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上篇)

★ 民生智庫 | 《2019年北京餐飲產業發展報告》(下篇)

★ 民生智庫 | 《2019年北京餐飲產業發展報告》(中篇)

★ 民生智庫 | 《2019年北京餐飲產業發展報告》(上篇)

☞ 生活小貼士 ☜

北京市明日(12月12日)

出行提醒——不限行

天氣預報——多雲,5℃/-5℃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關於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於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託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於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諮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諮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原標題:《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溫州市民政局:完善「大救助」 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姜迪清 市民政局局長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機制改革創新,健全完善「大救助」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要求「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到2035年,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方向,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明確新形勢下社會救助功能新定位,找準制度改革完善新思路。
  • 江西構建分層分類救助體系:低收入家庭中重殘重病者參照「單人戶...
    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金接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民政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十四五」工作:著力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應對老齡化劉金接介紹,「十四五」時期,全省民政系統將圍繞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鞏固提升農村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和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成果,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七論學習貫徹...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貴州近年來持續加強民生保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 築牢民生保障堅實底座!全力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制度
    近日,我市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用2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以信息化為支撐,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逐步實現我市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 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3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中國將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構建綜合救助格局,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
  • 民生智庫 | 「七有五性」與社會公共服務,關係何解?
    在貫徹落實「七有」精神下,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性」民生工作理念,提出要努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引入社會力量,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七有五性」涉及公共服務的多個部門,涵蓋公共服務多個領域,民生智庫開展「七有五性」系列研究。
  • 江西:構建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將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從目前的縣(市、區)一級下放至鄉鎮(街道),讓救助程序更加便民。我省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一項重要舉措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迅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要求,根據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11月13日印發《實施意見》,著力破解社會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
  • 築牢底線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大力推進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發展,築牢百姓健康屏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規模也在穩步擴大……2020年,蜀山區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織牢織密社會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了「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良好局面,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 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構建綜合救助格局 30條硬核措施改革完善...
    12月2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通過30條措施構建綜合救助的大格局。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社會救助措施密集出臺,救助水平穩步提升:目前,江蘇全省共保障低保對象45.2萬戶78.5萬人,特困人員21.2萬人,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
  • 強化基本民生兜底功能 打造社會救助青海樣本
    特別是疫情期間,指導各地因人施救、因事施救,紮實做好睏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納入城鄉低保對象36.7萬人,特困供養對象1.7萬人。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社會救助有效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下一步,青海民政部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以下幾方面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強化基本民生兜底功能,打造社會救助青海樣本。
  • 民生智庫 | 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民生智庫 | 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2020-12-14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增城區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制度 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十三五」時期,增城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決策部署,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兜底制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 如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答每經問:劃出三個救助圈層...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23日,國新辦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發布會上表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佔6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在這方面有何考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的這個任務含金量是很高的,具有深刻含義。」
  • 中央財政安排學生資助補助經費553億支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十三五」期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財政部不斷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累計安排學生資助補助經費2243億元,年均增長8.7%,約惠及普通高中學生3359萬人次,中等職業教育學生6838萬人次,高等教育學生3437萬人次。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調整完善學生資助制度,落實好各項資助政策,做到應助盡助,支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促進教育公平。
  • 中央財政安排學生資助補助經費553億元支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十三五」期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財政部不斷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累計安排學生資助補助經費2243億元,年均增長8.7%,約惠及普通高中學生3359萬人次,中等職業教育學生6838萬人次,高等教育學生3437萬人次。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調整完善學生資助制度,落實好各項資助政策,做到應助盡助,支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促進教育公平。
  • 江西城鎮貧困人數減至36.2萬 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回顧"十三五"】  城鎮貧困群眾從88.61萬減至36.2萬  會上,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金接表示,"十三五"時期,全省認真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民政事業專項規劃,民政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首先,我省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 江蘇出臺《實施意見》織密社會救助安全網
    記者今天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我省制定出臺《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編密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介紹說,《實施意見》分列為八個部分,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完善救助制度體系,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專項社會救助,完善急難社會救助,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強化保障措施。共有30項具體內容,並附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市委宣講團走進通州區川姜鎮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26 字體:[
  • 每日一詞∣社會救助制度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建成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制度安排,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道防線。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確保最困難的群體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脫貧,是各級民政部門服務支持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局、推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