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2020-12-11 南通市人民政府

市委宣講團走進通州區川姜鎮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26 字體:[ 大 中 小 ]

日報訊 (見習記者印春湘 通訊員周衛建)25日,市委宣講團成員,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湯雄走進通州區川姜鎮,為該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作宣講報告。

湯雄圍繞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深刻解讀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意義、有利條件和重要特徵,深刻解讀了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期間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深刻解讀了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論斷、重大舉措等。結合「十三五」民政事業成就和「十四五」規劃,湯雄說,「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在原有的社會救助體系基礎上,探索構建分類分層,階梯遞進、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新格局,積極破解低收入以及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困難、推行「網際網路+社會救助」,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宣講一結束,湯雄立即趕往川姜鎮志南村,與基層幹部群眾深入交流。他說,基層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裡」,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內涵。同時要結合家紡產業優勢,把家紡蛋糕做得更大,讓老百姓從家紡產業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意見從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十個方面,對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出具體要求,其中,意見要求建立巨災保險制度。  全文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並明確要求「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路徑。作為兜底性、基礎性制度,社會救助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調整資源配置、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改革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重大制度安排。
  •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民生智庫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020-12-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 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3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中國將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構建綜合救助格局,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
  • 中國建成世界最大社會保障體系
    本報電  (霄文)日前,《中國的社會保障》英文版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指出,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億人,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 如何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社部部長這樣說
    」和「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作出了專門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何理解和把握「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的重大意義?如何貫徹落實「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張紀南。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應該怎麼理解和把握?張紀南:《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全面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與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比如,有了發達的託幼事業,兒童的健康成長便有了依靠;有了健全的養老保險與發達的養老服務,不用擔心年老後缺乏經濟與服務保障;有了完善的醫療保險,不必擔心疾病醫療風險;有了失業保險,即使失業了也能夠有渡過難關的制度保障,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實現的。
  •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發布 健全社會組織、社工...
    《實施綱要》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領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層次多領域社會規範,強化道德規範建設,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以良法促進社會建設、保障社會善治。  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有效維護各類社會主體合法權益。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社會主體要履行法定義務和承擔社會責任。
  • 增城區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制度 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十三五」時期,增城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的決策部署,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不斷健全優化民生保障兜底制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標準有了明顯提高  2016年,增城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840元,2020年,增城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1080元。「十三五」增城區的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較「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每人每月650元提高了66.15%。
  • 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城鎮化中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
    保險天然地具有「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功能,在推動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服務城鎮化戰略方面可以發揮獨特優勢。  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重要保證  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的應有之義,也是制約城鎮化進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出來。
  • 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方案》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力爭到2021年底,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1)設置區社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統籌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履行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協調、督查職責。(2)在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依託綜治中心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置心理諮詢室,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務。
  • 上海市社會保障「十一五」規劃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出將「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並將「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列入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為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進而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的差異,已成為「十一五」時期上海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中要努力解決的重大問題。
  • 勐臘縣人民法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健全社會治理體系
    >堅持巡迴調解、巡迴審判,前往駕校公開審理醉駕案件,邀請代表委員、交警、學員和教練進行旁聽;前往磨憨中老邊境巡迴開庭審理偷越國境案件,以案釋法,受到省、州、縣各級媒體報導轉播,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壓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工作和審判執行中心工作相結合,納入工作全局,專題研究部署。健全跨部門跨行業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參與綜合治理,發送司法建議1條,及時發布案件審理和判決信息,宣傳典型案例,提升群眾認知度、支持度和參與度。
  • 李揚:推動健康保險在健康中國建設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推動健康保險在健康中國建設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上海健康醫學院聯合完成了《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並於11月17日在京舉辦「中國健康保險論壇暨中國健康保險藍皮書發布會」。
  • 探究泰康養老GBC商業模式 全面對接國家醫養保障三支柱體系
    中國網財經3月20日訊(記者 郭偉瑩) 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已成為各界共識。而作為政策的重要承接者,保險公司將如何全面對接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 社會工委組織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調研
    12月4日上午,社會工委組織部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代表開展「2020年市十件民生實事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專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工委主任謝博能、農村農業工委主任鄭漢林、監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嶽練,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易利華等參加了調研。
  • 社科院張盈華:水滴等閉環生態系統對多層次醫療保障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 11月9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朱銘來教授研究團隊及特邀課題評審專家一行赴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公司水滴實地考察調研
  • 健全和完善機關黨的建設制度體系路徑研究
    健全和完善機關黨的制度體系,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牢把握職責定位,緊緊圍繞踐行 「三個表率」、建設模範機關的使命任務,著力構建運行有效、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機關黨建的制度優勢,確保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強化制度意識,「頂層對標」抓統領。
  • 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其中,「幼有所育」和「學有所教」,涉及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相互銜接的領域,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我國民生保障制度建設領域具有基礎性的環節。國外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領域的服務定位及政府功能現代社會中的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從供需關係的多層次、多樣化來看,可視作廣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