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也夫 | 研究生推薦信的重要性

2021-02-14 何處相逢


研究生的挑選其實要比本科生的挑選,更需要藉助推薦信。因為越是高端的才能,越難以用簡單的分數來判定。中國當下的事情是我們不思考自己的制度建設問題,卻偏要形式主義地拿來外面的東西。於是推薦信在報考研究生的材料中是存在的,但實際上形同廢紙,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錄用方的教授們完全不過目。原因有二:其一,我們的教授不相信它,絕大多數推薦信確實是八股文字,充斥著空話、大話,很多推薦者是因為你們非要這個並不當真的形式所以才寫;其二,如果我們在錄取上倚重推薦信,弱化考分,將遭遇很大的壓力。也就是說,雙重的信任不足導致推薦信的如此地位。其一,錄用方對推薦者不信任;其二,社會對錄用方不信任——如果他們不按照分數錄取就認定他們在舞弊。但是推薦信長期處於如此地位,將不利於改善我們的選拔機制。我不主張推薦信馬上派上大用場,社會氛圍不允許,不適宜。但是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它生長,是必要的。筆者目睹過一次推薦信的積極效益。我系的保研也包括外校學生,規則是他們必須是本系「績點」前一兩名的學生,若非社會學系的學生「績點」差些就不可能了。那次因為是一位美籍華裔社會學教授寫了強力推薦信,一位外校歷史系的學生被破例參加我系保研的面試。該考生讀過很多書,面試表現異常優秀,被錄取了。還有一位考生參加面試,她倒不是破格,問她讀過的學術著作,她無法應對,竟問老師武俠書算不算。瀕臨淘汰之際,有誰說起她被另一個美籍華人教授強力推薦,大家在嘲笑聲中將她淘汰。由這兩個案例,我發現,推薦信以特殊的方式進入保研或許會為它日後的成長提供契機。就是說,績點不在前兩名的同學如果找到名校名師的推薦,可以進入保研面試的行列。理由有三:第一,可以為那些有長項、不善打理全部科目的同學提供機會;第二,因為很觸目,推薦的教授為免淪為笑柄會認真考慮其推薦的;第三,這裡基本憑面試定奪,不與筆試分數發生衝突。我們如果不能讓推薦信在中國生長,就很難走出獨木橋的困境。


相關焦點

  • 研究生推薦信-海外黨
    研究生申請結構時至今日,核心的三大要素都未曾改變「推薦信、個人陳述(或者Essay)、簡歷」。其中個人陳述(或者Essay),簡歷這個兩大要素主要是站在申請者主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推薦信是站在推薦人的角度,也是第三方視角來看待被推薦者(申請人)。所以第三方視角的推薦信在高強度申請的專業或者名校中,更為重要。
  • 美國研究生留學推薦信格式
    在美國留學申請的材料中,推薦信的作用不容忽視,好的推薦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對如何寫作推薦信並不清楚,那麼美國留學申請的推薦信是否有固定格式和內容可以套用呢?下面就先來看看美國留學申請的推薦信格式有哪些要求。
  • 美國研究生推薦信模板三篇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的過程中,推薦信的作用大家都已經知道,但是好的推薦信如何寫,大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把美國研究生推薦信模板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對計劃申請美國研究生的人在寫作推薦信時有所幫助。
  • 給寫研究生推薦信的教授的建議
    是的,我們會仔細看,有時還會看得像一篇研究論文那樣仔細:手裡拿著筆,圈出評論,在空白處做出注釋並記錄下信裡寫了什麼,又省略了什麼。事實上,推薦信非常重要,好的推薦信甚至會彌補你那糟糕的成績單。我認識一個學生,他僅憑2.67的平均分就進入了一個優質研究生計劃。這是因為他的2.67分比較特別:他在較難的科目上分數頂尖,簡單科目表現卻一般。
  • 北大教授鄭也夫開課要求學生調查教育怪現狀
    事實上,這些詞的確可以概括出這位社會學教授的行事作風—他反對科研腐敗,為此從來不申請國家給錢的課題項目;他發現北大運動會上存在體育特長生冒名頂替參賽的現象,便給副校長寫信要求體育部整改;他甚至不憚於公開抨擊北大社會學系的研究生試題出得「太過垃圾」—在考試培訓機構的「幫助」下,連一本社會學專著都沒有讀過的學生也有了進入面試階段的可能,鄭也夫將此視為出題者同考生博弈中的完敗。
  • 美國研究生留學推薦信相關要求
    下面就和智課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研究生留學推薦信相關要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般而言,學校申請時需要三封推薦信的,當然,也有的專業是只需要兩封,甚至一封的。一般三個推薦人,一般是選擇兩個學校老師當推薦人,第三個選擇實習單位上司當推薦人。
  • 報考單證在職研究生要提供單位推薦信嗎?
    在職研究生是一種專門針對有工作的社會人士進行再教育的方式,而不管哪一類在職人員報考,前提都是滿足相應的招生要求,當然,在報名的時候,往往是要提交一些個人資料的。這個時候,有人詢問,報考單證在職研究生要提供單位推薦信嗎?
  • 推薦信怎麼寫?聊聊美國研究生推薦信注意事項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時,推薦信也是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推薦人的選擇和內容都讓人很是糾結,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推薦信的注意事項,最後附有推薦信的模板。
  • 不是每個孩子都要上大學 —專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
    不是每個孩子都要上大學 —專訪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 在大學裡面,好的老師和好的學生還是有的,但把這個小比例的群體說成是全體,幾乎就是偷換概念。
  • 【姿勢】鄭也夫:一個社會怎能讓多數青少年都覺得是失敗者?
    鄭也夫:這是教人生活。現代教育是教人工作,創造財富,而古典教育是教人生活得有滋味。古典時代,生產本領不在教育系統裡學習。《論語·子路》裡說: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種地、為圃,都是子承父業,幫父親搭把手,慢慢就會了,不可能進學校。
  • 對話鄭也夫:一個社會怎能讓多數人都覺得是失敗者?
    【作為一名以眼裡不揉雜質著稱的社會學教授,北大社會學教授鄭也夫與中國教育的纏鬥是近身肉搏式的,他涉病灶、究病理,言辭犀利,窮根究底。鄭也夫:這是教人生活。現代教育是教人工作,創造財富,而古典教育是教人生活得有滋味。古典時代,生產本領不在教育系統裡學習。《論語·子路》裡說: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種地、為圃,都是子承父業,幫父親搭把手,慢慢就會了,不可能進學校。進學校的多是貴族,是學習精緻地生活。
  • 史上最全的美國研究生推薦信注意事項(附推薦信模板)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時,推薦信也是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推薦人的選擇和內容都讓人很是糾結,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推薦信的注意事項,最後附有推薦信的模板
  • 申請留學 你的推薦信準備好了嗎?
    找熟悉自己的老師 有所側重,體現多元  「學校要求3封推薦信,提交推薦信的截止日期比其他申請材料晚一些,所以我當時是一封一封地交,給自己留的時間比較充裕。在提交第二封推薦信之後,就收到了一所學校的錄取通知。」如今已經是研究生二年級、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就讀廣告學專業的申屠名琛將推薦信看作是履歷中能夠「錦上添花」的一部分。
  • 一封推薦信決定了錄取
    但是,也有些學校知道中國人的推薦信絕大多數都是學生自己寫好了,找老師籤字,因此降低了推薦信的重要性和可信度。寫推薦信要避免空泛的評論,儘量多加具體的事例和內容。幾個推薦人(通常是3個)也要仔細選擇,以強調自己的不同強項,避免資源浪費,如教授甲強調你的學術強,尤其是成績好,教授乙強調你的英文和研究能力強等等。
  • 英國推薦信怎麼寫更能夠得到名校青睞
    大家都知道留學文書對於留學申請的重要性,相信各位也多多少少看過一些留學文書裡常見的一些坑,那麼除了CV和PS,推薦信要怎麼寫啊?怎麼找推薦人呢?推薦人一定要找大牛嗎?為了幫助大家快速了解這塊內容,前途君整理了推薦信怎麼寫更能受到名校青睞。
  • 推薦信怎麼寫?丨以此類「推」
    對於決定去美國攻讀碩士的同學而言,推薦信是申請材料中無可替代的一項,是我們絕對不能馬虎的。那麼隨著截止時間的到來,我們怎樣能夠快速獲取強有力的推薦信呢?訊哥今天就來教教你~別查快遞了,你的包裹還在路上呢~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的時候,大多數學校會要求申請者準備2-4封推薦信。
  • 研究生攜帶導師推薦信找工作 企業給專業不符者開綠燈
    專業太冷門  研究生帶推薦信找工作  昨日上午,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招聘攤位前的隊伍長度與企業知名度成正比,幾家本地知名企業的攤位前都大排場龍,暨南大學研究生郭建榮抱著一摞厚厚的資料排在隊伍中。「這些資料都是我的實習經歷,有在雜誌發表的文章,也有全國500強企業實習經歷的介紹信,還有學院導師的推薦信。」
  • 研究生推薦信誰寫比較好?
    有的學校只要學術型推薦信,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有比較好業界大牛給你寫推薦信也不妥當。2.要有故事可以寫。一份好的推薦信應該是內容詳實生動的,在推薦信裡面不光要寫這個推薦人為什麼要支持你去讀這個項目,還要用具體的例子說明他從哪裡看出來你有潛力的。
  • 【碩士】碩士申請所需推薦信,那麼獲得推薦信的重要tips你知道多少?
    隨著加拿大和英國研究生院校申請的陸續開放,近期很多小夥伴們找到我們尋求有關找教授或僱主要推薦信方面的幫助。所以今天小V就給大家帶來關於推薦信方面的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在此方面遇到困難的小夥伴們!推薦信在加拿大研究生的申請過程中可以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舉個例子:兩個申請的同學,當兩者的分數、學術背景、實習工作經歷都差不多的時候,一封優秀的推薦信可以讓其中一位同學脫穎而出。很多同學認為,在研究生申請之前臨時去找教授要推薦信就可以了,但這樣的方法是不好的。
  • 研究生入學考試都是寫作,更能篩選人才?
    前段時間,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內容的引起了考研圈的關注,根據其考試大綱中的規定可以看到,對於文科類、藝術類專業的考生而言,今年的考試科目由以前的「客觀題+主觀題」的模式變成了「僅有主觀題」的模式,對於校方而言,他們希望藉此招收到能「理論聯繫實際」的人才,而不是僅會背書、僵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