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hriram Krishnamurthi(布朗大學教授)
推薦信為什麼很重要
會有人看這些推薦信嗎?是的,我們會仔細看,有時還會看得像一篇研究論文那樣仔細:手裡拿著筆,圈出評論,在空白處做出注釋並記錄下信裡寫了什麼,又省略了什麼。
事實上,推薦信非常重要,好的推薦信甚至會彌補你那糟糕的成績單。我認識一個學生,他僅憑2.67的平均分就進入了一個優質研究生計劃。這是因為他的2.67分比較特別:他在較難的科目上分數頂尖,簡單科目表現卻一般。想必他的推薦信表明了這一點,並用幾個有趣的例子做出了證明。因此,並非每個學生的2.67分都是一樣的,也許你的學生恰好是其中符合我們要求的那種,但是如果你沒有在推薦信中說明這一點,我們也無從得知。
我的條件(一分鐘法則)
如果我是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我就會盡力閱讀每一份申請,如果我是委員會的主席,我會確保自己把每一份申請都看上幾遍。這樣的話,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有幾百份申請。考慮到大量陸續收到的申請、我的教學科目等等,很顯然我看申請的速度會相當快。
第一遍閱讀將決定一份申請是否值得花上更多時間,對於這一遍我花在每篇申請上的時間最多大概六到七分鐘。(要知道我已經看過差不多幾千份申請,對此我已經做過了練習。)如果我認為一份申請比較有希望,也許就會花上半個多小時(有時甚至一天!)仔細閱讀。但是在最初的六到七分鐘時間裡,我必須:
·仔細閱讀該學生的研究記錄
·寫出一份該學生成績單的總結
·看一下他的標準考試成績
·判斷這份申請是否有希望
·概括出2到3份推薦信的要旨
事實上,這意味著第一遍讀推薦信時,我只有大概一分鐘時間。現在想一想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推薦信是否有效。(舉個例子,有的人會在推薦信的開頭引用一大段著名的法律術語,只有讀過之後我才能發現,它們與信的內容無關。這些內容本來可以放到附言裡的吧?這是對我的一分鐘時間最好的利用方式嗎?)
這叫一分鐘法則,對照這一法則寫推薦信,然後反覆閱讀,最後把它寄出去。
要做到具體細緻
如果只能摘出一條具體建議,那就是這條。
絕大多數推薦信最大的問題就是,信中充斥著抽象的概括和不確定的內容。如果我們沒聽說過你或你的學校,就根本無法判斷你所說的任何一句話裡有哪些與我們的標準有關的內容。要時刻想到可以作為例子的具體事件,例如:
由於最後期限近在眼前,我讓他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種出一個南瓜來。要知道,種一個南瓜需要一百多天的時間,但是只過了一個周末,他就發明了一種新型方法,可以加速南瓜的生長。星期一早晨我到的時候,不僅看到了一個南瓜,還有一個熱氣騰騰的美味南瓜派。
有關一個人行為的事例僅僅對於了解他的研究潛力有所幫助,但是這也比什麼都不寫要好(參見下文的「企業推薦信」部分)。他們額外讀的一本書或一篇論文,以及對此表現出的見解(再次注意,對於你之所以相信這一點的原因,要具體說明)都非常有幫助。
三角衡量與可信度
在讀一篇推薦信時我們或許是在評價這個學生,但實際上也是在評價寫推薦信的人。我關心的不僅是你的思想,還包括我所認為的你的思想。如果我不認識你,就需要對想像中的你進行調整。
當然,有時信息也是有害的。如果你對相當於我們布置給本科一年級學生難度的研究加以讚揚的話,我們就可以了解許多有關你的研究計劃的信息,但其中正面信息不會很多。大概在2002年,我正好看到一封這樣的推薦信,直到今天,我都能說出這所大學(以及被推薦學生)的名字。在該研究計劃整體上變得非常先進之前,我都不會考慮錄取其中的任何一名學生。
如果你吝於對學生表示讚揚,你應該告訴我們:如果你從1998年開始就沒有寫過這樣有力度的推薦信而在那段時間已經寫了兩打信件,告知我們這一點也是有所裨益的。當然,你應當誠實。如果我們採納了你所說的而你的學生又被證明能力要弱得多,以後我們就不會再相信你的推薦。
告訴我們你自己過去的研究成就也是有用的。如果你是一所並不太出名的大學的教授,你尤其要告訴我們你從前的畢業生的去向,告訴我們他們現在何處高就則更好(或許學校缺少知名度意味著你的學生最初去向並不知名,但如果他們剛畢業就前途光明,如今又身居高位,這也是我們樂於知道的)。記住要比較一下該學生是否與其所處地位相稱。
最後,我們需要稍微了解一下你的經歷。一段你的個人簡歷不會有錯。如果你發表過論文,告訴我們發表在了哪些刊物上。但是要簡潔:這封信的主角是你的學生,不是你!
最後,記住兩點:
·你的最大價值在於你的誠信。如果你值得信任,我們會相信你所說的,如果有一天你向我們推薦一位優秀的學生,我們會儘可能為她提供施展的舞臺。但誠信是單向的:獲得誠信很難,失去卻很容易。
·你無法令我們錄取一位學生,但你可以令我們拒絕他。這就是說,你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個學生應該被錄取的理由,但是一旦我們開始無法相信你的推薦信內容的話,你推薦的下一位學生想要被錄取就會難得多。因為「你」代表著你的學校。
告訴我們學生的研究情況
在布朗大學這樣競爭激烈的學校,我們渴望了解學生們的研究潛力。對此最好的評價方式就是看他們已有的研究成果。如果你是他們的研究導師的話,在推薦信中你對他們(和我們)有一項特殊的義務,你必須:
·用你自己的話對他們的研究做出描述
·告訴我們某學生對於該研究的貢獻所在
·告訴我們這項研究是否取得了成功
·如果研究仍在進行,告訴我們你認為它會成功的原因
我們並不期待學生發現新理論,但我們願意看到某些跡象,以表明他們擁有研究項目,在某些方面對其做出了改進,使理論更為精煉,等等。最後:
·在上下文中註明刊物
學生們並非總是了解應當怎樣做。如果你在某刊物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請告訴我們該刊物的質量。學生們尤其不善於區分各種刊物的不同(從科技報告到大會海報再到研究論文),他們甚至可能還會拼命掩蓋其中的不同之處(我見過這種情況)。你要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真正獲得的。
如果你經營著一家夏季研究中心,你可能會受到困擾,因為每個學生會請求你寫推薦信。我曾經見過這樣的人,他們敷衍著寫那些一段式的推薦信。這種行為會對學生們造成傷害,而且從根本上說是不道德的。你收了別人的錢經營研究中心,就對它產生了一種義務。你要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別人就不會再對它投資。有許多人願意把這筆錢用於更好的用途。
告訴我們你的課堂狀況
你與學生們最有意義的接觸自然是在課堂上。課堂本來是對學生做出描述的一個豐富來源,然而事實上效果卻最差:摩爾·哈克爾-巴爾特說,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他們把某一節課叫做「DWIC」(課堂表現良好)推薦信,這實際上是沒用的。
你要告訴我們有關課堂的一切。你們用什麼課本?你講了多少內容?你的學生是否比其他人進度快?
不要只是告訴我們學生的分數,要正確地指出這一點。有多少學生得到了這一分數或者得分更高?如果你的分數設置並不是特別細(例如在布朗大學我們只用字母給出分數,並沒有「+」或者「-」這樣的進一步區分),你要使分數儘量細化。他們是否在某事物上有非凡表現?(告訴我們他們做了什麼!)在你的課堂上他們是否在某些方面偏科?(舉例來說,在我的程序語言課上,有些學生在理論方面表現好得多,其他人則更偏愛系統工作。分數並不會告訴我們這一點,但對於一個要決定是否錄取某位學生的教授而言,這卻是及其有價值的信息。)
告訴我們學生的個性
這一點有些棘手,但它能幫助幫助一個未來的研究導師評價一個學生的合適程度。某些導師與安靜而內向的學生共事效果最好,其他人則更偏愛總是吵吵鬧鬧的學生。你要儘可能地誠實。舉例來說,我曾經有幸與許多特別出色的學生共事,其中一些人與普通人相比,個性有些古怪。在這種情況下,我在信裡寫了「關心與培養」這一部分(這屬於誠信這部分的內容)。我從沒有聽說學生們因此而受到責備。
企業推薦信
當你,也就是推薦信作者,就職於某一行業而沒有隸屬於某一研究院時,企業推薦信是非常重要而獨特的。許多企業推薦信(有些來自研究院的推薦信也是如此,但企業推薦信這種情況更多)都寫得索然乏味,顯然它們是在一種不同的文化中,為了不同的讀者而寫下的。除非你實際上與學生們一起做學術研究,否則以下建議可以用來提升你的推薦信質量。
常見錯誤之一是把推薦信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團隊協作上。即便在學術界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推薦信來說,這通常是最基本的一點,它會使推薦信的價值大打折扣。當然,我們注重團隊協作,但是它的重要性在學生的技術能力之下。
·告訴我們學生們是否學習某項技能特別快,是否掌握某項複雜技術或者解決了某個把別人難住的問題。用一段話來對此做出詳細描述。
·如果你在評價學生的研究潛力上有某些具體原因,請對此作出詳細解釋。否則的話,不用刻意這樣做。
·給我們一份該學生的簡要介紹,包括他的學歷。
·把該學生放在某個大背景下介紹,並告訴我們這一背景。把它與你自己的學生時代或者你錄取學生的經歷聯繫起來也不錯。例如:與同我一起在黃瓜和甜瓜大學學習的同學們以及如今我從那裡錄取的學生們比起來,我會把該學生列入前10%的優秀學生裡。
不用特意寫一封推薦信(或者說,如何特意寫一封推薦信)
別為了每一所學校而浪費時間專門寫信,除非你能使它真正成為你自己的。我不會對你的郵件合併計劃印象深刻。絕對不會有人關心你是否把布朗大學的通訊地址寫在信的開頭。你可以用這多出來的一分鐘或五分鐘使推薦信更完美。另外,你一定會陷入一團亂麻之中:每年我們都會收到一些裝錯了信封的推薦信。(這些信對於哈佛大學足夠優秀並不意味著它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同樣優秀。【我希望格雷格·莫雷賽特不要讀到這句話。】)
你當然可以特意為一所研究機構寫一段話,從而使這封信真正成為你自己的。但是只有當你真正有話可說的時候再這樣做。例如,我有時候會寫到,大家好---喬納斯·傑克魯和沃爾特·沃勒以前都是我的學生,他們似乎正在你們的項目裡大展宏圖。而伊娃·艾奇達那比前者更加專注,又與後者一樣聰慧過人。
你可以使用拉泰赫或者Word這樣的花招來寫信,但你知道我會怎麼做嗎?我親手寫下這段話。這樣更快、更簡單,甚至使人有種真實感,因為人們都知道,教授們買不起能夠模仿手寫字跡的機器,只有在大學裡只有校友辦公室有錢買這種東西。
有一個層面的個性化更為簡單,但同樣重要,這就是考慮目標研究院的水平。有時候,學生們會申請那些遠超他們自身實力的學校,而且你也許無法說服他們改變想法(或許你也不應該這麼做,這只是他們的自由)。你也許要考慮寫出稍有不同的推薦信,不同水平的研究院各寫一個。有一種簡易方法可以取得同樣效果,那就是,在你要填寫的表格裡為不同的方格打分(例如,對你認為應該會錄取學生們的學校打分高一些,而對於會拒絕他們的學校打分低一些)。
既然我們正在說這個話題,這有一個推薦信專門化書寫錯誤的經典例子,(我省略了一些內容,其餘的都是原文):
很榮幸推薦…加入布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計劃。我是…大學計算機系的副教授,我已經在這裡做了好幾年的導師。
這封信甚至都沒有做過校對,是不是?
向你的學生尋求幫助
是的!在這一部分,我會告訴你們,讓你們的學生草擬一份自己的推薦信。
就算只讓學生們寫出推薦信的草稿,這也是我能想像出的最低劣的方法之一。是的我知道,許多深受尊敬的人們也會這樣做(已經有不止一個寫推薦信的人讓我這麼做了,他們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我聽說過有關如何幫助一個學生表現得更加專業、成熟,等等的辯論。在這裡我並不想解釋為何我對此完全不為所動。
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讓學生們給我一個清單,列出他們認為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我明確告訴他們要誇獎自己(有些學生很害羞,不樣做的話,他們可能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讚揚):篩選他們所寫的內容是我的工作,不是他們的,我也這樣告訴了他們。有時候他們的確會告訴我一些言過其實的事情,但這沒有什麼壞處。更多的情況下,學生們會提醒我一些他們做過的事情,這些事值得記下來,但我卻忘了。
對於那些目前跟我一起做研究的優秀生來說,我沒有什麼遺漏的信息。但是對於其他人,或者沒有與我共事過的學生而言,這會有很大幫助。幾年後,某件事會突然使他們在我的頭腦中變得生動起來,幫助我重新想起一些忘掉的細節,並提供一兩個例證。
告訴我們一些相關事件,即使它們還未曾發生。
有時候否定的篇幅也會起作用:像這樣的一段話在某些情況下有時候會告訴讀者很多信息:
儘管我已經盡力最大努力勸說伊娃與我一起工作,她還是決定第二年夏天為當地的監視設備製造商---洛奇浣熊公司工作。因此,對於她的研究能力,我沒有太多要說的,但是有人告訴我她在那裡工作得不錯。另外,在企業工作的經歷使她確信,她寧願讀研究生。
幫你的學生形成一種策略
收到三封大體上一模一樣的推薦信是很令人沮喪的。如果你是導師(或者只是一個認為學生應當發揮出色的人),那麼就花點時間幫他們擬定一個申請策略。問問他們其他為他們寫推薦信的人都是誰,幫他們找到能夠突出他們所有優點的人,並找出那些無意義的重複。對於所有你認為我們應當了解的事情做一個總結:例如,我知道伊娃與多爾芬法斯教授一道做了一個非常優秀的項目---探測闖入南瓜地大肆破壞的浣熊,他們在這一項目上表現出來的創造性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告訴我已經請多爾芬法斯教授為她寫一封推薦信,因此我相信他會對此作出詳細說明。
直接說「不」
如果你不看好某個學生,那就別幫他寫推薦信。我們能從你的字裡行間看出這一點,這樣一封信本根無法幫到他。你要直接拒絕他。如果你真的關心他,那麼把寫信的時間花在幫他找一個能夠更好地理解他的才能的人上面。也許他根本就不應該申請研究生,至少現在不應該。你自己的幾分鐘也許能省下他的好幾年時間。
注重基本
把這些東西準時寄出去!在一份申請「足夠地完整」從而值得花時間閱讀之前,我們是不會打開它的。在你為《巴黎評論》絞盡腦汁地寫散文(或者因郵件合併項目的諸多細節而焦躁不安)的時候,你學生的信件已經在布朗大學某座辦公大樓的角落裡與灰塵融為了一體,從革命戰爭開始之前這些灰塵就在這裡了,已經有了兩百多年歷史。(來源:譯言網)
【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經濟金融網】官方QQ群-經濟學之路:386671634。
***
『閱讀原文』,試試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