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研的開始總是極具熱情:
在大三下至大四期間,考研的氣息便無處不在,同學們議論著,老師催促著,自己糾結著。是找工作還是繼續深造的難題擺在每個人面前,我們要考慮專業就業前景、個人深造意向、家人期待等各種因素。其中,個人認為個人意向最重要,自己對考研的傾向值和後期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對我而言,我學的翻譯專業,在詢問老師、學姐學長經驗、查詢資料後,覺得繼續深造,以後從事翻譯相關工作的可能性會大一點,便決定投入考研大軍之中。
之後便是選擇專業了,選擇專業的前提是要確定自己的興趣點。我本人很喜歡自己的專業,對英語文學、語言學等不感興趣就選擇了考專碩。我有個室友非常喜歡閱讀外文名著,對文學比較感興趣,便選了考學碩的英語文學方向。我身邊也有許多同學選擇跨考,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努力,複習的時間軸也要相對長一點,畢竟可能要學習以前沒有系統學過的東西,要藉助蹭課,上網課,讀相關書籍等方式自學。
然後便是擇校,優先考慮專業優勢,還是優先選擇名校;選擇學校地區與未來就業意向地匹配度怎麼樣;學校考研難度(看報錄比、往年真題等)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度;甚至同專業不同學校的學費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我當時認為專業比較重要,搜索大量英語口譯比較好的學校後,眼裡只有北外、上外、廣外、川外。但前面兩個難度對我而言有點大,又基於對廣東的地域偏好,最終選擇了廣外。
二、廣外MTI考研情況:
2020年廣外MTI複試線是398分,共有460人報考,52人過線,過複試線比例約為11%。2021年筆譯除去推免的12人,統招人數為88人,口譯除去推免的26人,統招人數為44。綜上數據,考上廣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此外,2020年口譯複試還刷了14人。報考廣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翻譯水平的提高,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
三、初試複習經驗:
首先是專業課,這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有能力上的提升,因此複習要開始的早一點。
百科和詞條(詞條在翻譯基礎裡考)很難記,要最先開始,每天看一些。前期(暑假),我是一天看個四五頁百科,背60個詞條(買一本百科一本詞條就好);後期,我是看歷年真題匯總背的,這個時候你會懷疑人生,之後把真題多背點就有感覺了。還有,寫百科手速要快,一個解釋寫個三四行,會寫到手酸,要多寫字,練字。百科每個學校有不同出題習慣,多看例題總結。公文寫作,多看點往年例題,歸納每種文體的格式為主,中文作文我沒準備(我尋思中文我還能不會寫?然後考場上完全懵的狀態)。考研一定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
翻譯基礎,看學校參考書目、catti材料、往年例題、張培基散文。看catti材料順便報名把三筆二筆過了(要是沒考上一志願,調劑時證書非常重要,血淚教訓)往年例題找方向,找感覺,了解學校偏好,張培基散文翻譯的很地道,一篇文章多看幾遍,精讀(可以一天看一篇,多揣測人家的翻譯思路)。如果報考傾向考文學翻譯的學校,則更有借鑑意義。這個也要比較早準備,長期練習打基礎很重要。
之後是公共課程,這個主要考刷題和背誦,可以稍晚一點開始,要是複習的過早,之後也會忘或者找不到感覺的。長期戰也會容易疲憊,個人覺得可以稍微滯後於專業課的複習進程。
翻碩碩士英語,考閱讀、寫作,還有第一大題不同學校不同內容,廣外是選擇題,主要靠背專八詞彙、看真題,區分形似詞、語法(廣外出的不多)等。閱讀做專八閱讀就行(前期可以三四天一套,後期兩天一套)。作文用專八精品範文100篇,這個可以晚一點看,考前一個月看都行,著重借鑑思路。
思想政治理論,放在最後說是因為可以最晚準備,尤其是文科生。政治要是複習的早很容易忘,之後要看好幾遍,浪費時間。可以在考前三個半月的時候看,有計劃地一天看一部分,看的時候同步做題(我是國慶後才開始的),後期主要看肖四肖八,背例題答案。
溫馨提示:論文早點搞,重視起來,後期選題什麼的在考研前要確定,撞在一起很頭痛,要儘早弄完選題和思路。
四、關於複試與調劑的那些事:
今年廣外題目較簡單,最終的分數線偏高,2020年廣外英語口譯複試線為398分,比國家線高出四五十分。我很遺憾的發現自己只有393分,複試是進不了,消沉了幾天後,便開始著手準備調劑相關事項了。
這時要時刻關注網上考研動態,我記得我經常刷到消息說今年川外分數壓的特別低,有許多考生大失所望,而且它們的分數幾乎沒有調劑機會。這類分數壓低的學校招收的調劑考生一定多,可以從這些院校著手,於是我調劑的時候就報了川外。還有許多211、985院校翻譯專業招收調劑,一定要多關注這些方面的消息,時刻盯著目標院校更新的動態。調劑系統開放前幾天中國地質大學就發了一則公告,要在當天下午六點前發郵件表明意向並於次日在調劑系統上填報才算報名成功(很多沒有看到這條信息的考生就錯失機會了)。有的院校比較有特點,比如遼寧大學,是等額複試,意味著你系統填報對方通過後,有複試的機會就基本不會被刷。這對我們調劑生而言簡直就是救命稻草,於是我就選擇了遼大。當然,複試還是要準備的,可以通過新祥旭考研機構聯繫學長學姐或看考研文庫上面的經驗分享來了解複試內容。準備好複試,態度很重要,而且複試成績也是你入學成績的一部分了,不能輕視。
五、最後寄語:
考研是一場持久戰,過程可能比較枯燥,偶爾會因為錯題太多而受挫甚至自我懷疑。但心態一定要放好,錯了就分析問題出在哪裡,並儘量避免下次再犯一樣的錯誤。千萬不能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時可以聽聽歌,看看泡麵番之類的解壓,或者在微博等社交網站找到研友,一起努力。記住,考研不過是你給自己多一個選擇的機會,積極應對就好。壓力太大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