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從小是怎樣接受獨立教育的呢?

2020-12-13 搜狐網

  我向來認為,成功靠自己,成人看父母。我們常說美國青少年如何如何獨立,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其實這些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不是說美國人天生跟我們不一樣。觀念改過來了,我相信我們一樣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獨當一面的孩子來。

  

  不久前,我有一個美國朋友德蕾莎跟我在Skype上說到了她帶孩子的一些觀察。德蕾莎是單身,從中國領養了一個小孩,自己住在中國。其實單親父母有時候往往能成為最好的父母,為什麼呢?好多時候,父母雙方不一條心,意見不一,方法不一,一個建構一個解構,一個搭臺一個拆臺,會在兒童的價值觀形成上造成混淆,最後他們誰也不聽,聽同學的同伴的聽偶像的。單親父母就沒有這個問題,她說什麼就是什麼。

  問題是德蕾莎老師有一保姆,保姆是中國人,就和她在帶孩子問題上意見有些分歧。我發現這分歧頗能反映兩國文化思維的差異。比如孩子在家,將玩具鞋子亂放,保姆就責罵。德蕾莎問我怎麼辦,我說我不怕他們亂放,最後給收拾好就行了。

  從德蕾莎的反饋上說,我比那保姆只進步了一點點。德蕾莎的做法是讓孩子亂玩,亂放,have fun, 然後她讓孩子自己來收拾。她說她感到吃驚,這麼小小的孩子,居然把鞋子一排排收拾得乾乾淨淨。我從她這裡學到的功課是,孩子該玩的時候讓他們玩,該負責的時候讓他們負責。我們中國家長往往家裡東西擺得整整齊齊,這個不讓動那個不讓動,孩子無法玩得盡心。事情搞糟了,家長來收拾,這樣孩子過不好,也長不大。德蕾莎是少數幾個我敬佩的管理顧問之一,她把帶孩子的心得也放到管理上去了。她做領導力的培養時,認為好領導不會時時缺乏安全感,擔心局面失控(比如孩子把家裡弄亂),更關鍵是要講明規矩,澄清責任,培育能力,多作鼓勵。

  

  作為一個家長,我相信這樣的顧問才明白事理,能幫助一個企業解決根本問題。

  美國大部分家庭,提倡孩子獨立自主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和機遇。人活著在世界上就這麼一回,你一切包辦,孩子始終無法成人,成了你意願和財富的傀儡,又有什麼意思?人都是懶惰的,如果有人給,自己當然欣然受之。連動物,都有把小崽子小老鷹趕出去,讓它們單獨狩獵單獨飛翔的時候,人類有時候反而不會。為什麼呢?因為父母怕這怕那,不肯放手。那麼以獨立著稱的美國人,從小是怎樣接受獨立教育的呢?

  有一個周末,我們有兩個同事來吃飯,一個同事的丈夫是律師,照說很有錢。可是他們的孩子去參加短期留學(Study Abroad)項目的時候,這孩子是自己去籌款的。當然方法之一是打工,打工了錢還不夠,便去籌款找贊助人(sponsors)。家長的工作,是教育小孩如何找贊助人,比如如何寫信,如何跟人家陳述,如何寫感謝這些。這個女兒於是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寫贊助申請信。寫完信之後,有個老太太回信了,提了三頁紙的問題。問她學什麼,怎麼學,出國學習有什麼好處,等等等等。同事的女兒就跟考大學申請入學一樣,一絲不苟地一一回復。不久,這老太太寄來了1200塊錢。

  這一切都很費事,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給錢。不過這叫「授人以魚」,看似捷徑,不過少走的路,日後要用生活的彎路來還。我們中國文化裡,做父母的給子女這麼籌劃,那麼籌劃,兒子買房子結婚生子一一都給照顧過來,到頭來發現造就了一個牢騷滿腹泱泱不快的啃老族,這是孩子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是父母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把孩子最需要的東西給他們,比如獨立開展一個項目的能力,比如如何去說感謝。

  

  那天吃飯的時候,另外一個同事,講他的一對雙胞胎女兒。我們請她們一起來,她們沒來。我問為什麼,同事說她們是素食主義者。我問為什麼是素食主義者,他說女兒看了什麼動物虐待的一些教育片,對肉類產生了巨大的厭惡感,所以決定吃素,已經堅持了一年了。「這一年很難啊,」同事的太太感嘆。因為每次做飯,都得考慮給她們另外準備。她們甚至試圖讓父母也一起變成素食主義者,說這樣更健康。

  「既然這麼難,有沒有打消她們這個念頭呢?」我問。我同事說他不想這樣,"我教育她們為自己獨立思考的(I brought up them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 還有,這同事是一保守派基督徒,兩個女兒卻喜歡瑞典這種比較社會主義的制度,喜歡歐巴馬,可是一家人和和氣氣,不讓這些生活的,觀念的差異來破壞團結。真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樣的獨立思維,對父母往往是最難的,什麼事情父母代勞最容易。作為父母,你敢不敢這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為了提供更準確的信息給大家,請大家互動下,告訴我你們想關注的信息,比如:寶寶睡覺,寶寶感冒或者寶寶讀書等,發到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親寶幫(qbb444)我們有一定的禮品提供給大家。

  

相關焦點

  • 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
    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親情,是沿襲互相依賴的文化,而現在的社會更要求獨立和創造性。美國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適合我們揣摩和學習。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美 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 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
  • 留學生回國引發熱議,作為父母你是否會贊成孩子從小接受西式教育
    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為父母,你會讓孩子從小接受西式教育嗎?我是不會的!但是跟很多人提到的是基於「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考慮不同,對此我有自己的一點不同認識。事實上我不會接受西式教育這點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明確過的。原因很簡單——橘逾淮而北為枳。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接受的是中國的教育,那麼就應該按照中國的教育模式去順應中國的教育。
  • 美國家庭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獨立?
    牽動了很多人,甚至我這種與他們不相干的客人,絲毫不亞於我們舉行隆重的聚會。在美國,對於孩子的生日,家長們是非常尊重的,還要早早準備,開Party的形式,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他們完全沒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人。
  • 毀掉美國年輕人有多簡單?讓他相信自由主義教育,接受快樂教育
    國內總有人吹捧自由主義教育,相信快樂教育,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享受愛與自由,孩子都是天使般的種子,他們應該擁有不同教育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整齊劃一的成長,而是要讓他們自然的生長,並總是以此抨擊國內教育。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中國老師VS美國老師 | 為什麼外國孩子從小就獨立又自主?
    中國的孩子從小接受灌輸的教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是一樣的,但美國的孩子卻不是這樣,所以考試的時候中國孩子超過美國孩子,可到了動手或者研究的時候就不如美國孩子了。表面上看美國孩子很自由,功課很少,回家主要以玩為主,但是其實美國的教育在孩子的獨立性和智力的潛質開發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 洪晃: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卻後悔太早把女兒送到國際學校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12歲的洪晃獨自前往美國求學。在那樣的年紀,國外的生存理念和方式逐漸滲透在她的生活中,成為了日常習慣,回國後的她產生了多方面的不適應,隨後又去往美國攻讀國際政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們肯定都會給到孩子最優的選擇,但所謂「最優」又是什麼呢?是代表高昂的學費嗎?是大數據下的升學率嗎?抑或是家長口中的好名聲?答案不言而喻。我們要明白的是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形式上的滿足,而應該是經年累月也在熠熠生輝的東西。
  • 美國家長從小教育孩子的《12個法則》你知道嗎?
    美國教育一向以輕鬆、活潑、互動為主,美國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雖然在生活習慣上以及文化習俗上,每個國家各有不同,但是孩子天性大部分是相同的,子女教育上也有著相通的地方。今天就給各位家長分享下美國家長在教育子女中使用的12法則,借鑑這些法則,或許以後你在親子教育裡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清教與哈佛:「美國教育的獨立宣言」
    在教育理念方面,誇美紐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通過理性、感知來認識事物的本質,並且主張社會各階層都有權接受教育,「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同樣都應該進學校。        」這也是日後殖民地「公共教育思想」最直接的表達。
  • 美國的教育是怎樣的?
    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這個在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應該差不多,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要上大學,學生在高中畢業以後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不同的地方則體現在大學的管理模式上,像中國的很多大學都是執行的嚴進寬出的道路,就是高考特別難,然後經歷過高考這一層篩選過後,會有一部人來到大學去學習,來到大學之後就相對來說輕鬆很多
  • 效仿外國人培養小孩獨立
    對小孩實行保護;還是應該效仿外國人,從小培養小孩獨立呢?  同樣的小孩,為何中外的小孩會相距深遠呢?外國的小孩,從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17歲小小年紀就離開父母,航向世界。而中國的小孩,從小為了父母的目標而努力,17歲仍然從沒有離開過父母。也許造成這種懸殊對比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教育方式!中國是「愛」的教育,而外國是獨立教育。其實,獨立教育只是一個教育的理念,也沒有明確分中國和外國的,就像市場經濟一樣。
  • 美國窮人的獨白:不論貧富,每個學生都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
    直到我作為總統研究學者來到康奈爾大學,我開始了解非常真實的教育結果。就在那時,我完全理解哥哥的人生軌跡為何如此。我還了解到我們最令人欽佩的教育改革者,就像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這樣的人,還是溫迪·科普,美國教育的創始人,從來沒有像我一樣上過內城公立學校。
  • 孩子從小這樣教育,也將成為最聰明的人?那些教育隱藏的㊙️密在
    猶太人在世界上只有1600萬左右,有人說:世界的財富在美國人兜裡,而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的腦子裡。可見猶太人多麼聰明多麼厲害啊!猶太人為什麼這麼聰明呢?很多人都在研究思考,發現獨特的教育是其根本原因,並總結出了很多猶太人教育孩子的先進理念,我覺得有兩點最值得我們家長學習借鑑。
  • 美國人:中國人居然從小就要學武功,簡直是「反人類」的教育
    很多外國人開始知道中國這個國家的存在,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在國外比較出名的就是中國功夫,這其實是因為早些年中國的功夫片在西方各國很受歡迎,從而導致很多人還想到中國學武功。有一個美國人就對中國功夫很感興趣,於是想到中國來旅遊順便了解一下中國功夫。但是當他到了中國之後卻發現事情和他想的不太一樣。
  • 同樣被8大藤校瘋搶的兩個學霸, 從小接受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家庭教育...
    美國少年馬丁和克瓦斯,就曾是這樣兩個被藤校爭搶、被媒體追逐的學子。可在概念不同、路徑不同的教育方法下,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學業成功,而且目標清晰,充滿理想與熱情。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白人男孩馬丁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父親是籌款人、母親是護士,家境優渥。
  • 綠地事件張雨婷告訴我們,從小進行金錢教育有多重要
    國外更加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金錢教育。法國孩子3/4歲就開始學習「家庭理財課程」;日本孩子在課餘時間都要到校外參加勞動賺錢,堅持「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美國孩子則從3歲開始進行金錢教育。 而在中國,很多人都羞於談錢,他們認為一旦涉及到金錢,就會覺得很庸俗,很市儈。
  • 中國人和美國人教育孩子的差別在哪?這點我很認可
    你的孩子總喜歡纏人嗎?你的孩子不會自己解決困難、只能哭鼻子嗎?也許你很羨慕別人有一個獨立能幹的寶寶,不過你知道嗎,那是別人教得好,而不是「生得好」。在美國,十幾歲的孩子獨立承擔大人的一些事情是常有的事,他們可以獨立開車,獨立做裁判,獨立做一些事情賺錢,這些都是父母從小培養獨立性的體現
  • 教育為立國之本:移民的「美國夢」,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基礎教育
    而公共學校運動是美國建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事件,它改變了殖民地時期以來所形成的教育狀況,使美國教育逐步擺脫了歐洲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美國特色的教育體系,奠定了現代美國公立學校制度的基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公共學校運動促成了美國教育的第一次轉型,是美國教育史上的"獨立戰爭"。不僅如此,它對美國文化的形成、社會的穩定甚至國家的統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人民日報評虎媽:美國教育重視人格思想獨立
    最近,美國出版了一本書,題為《虎媽戰歌》。這本書的作者「虎媽」一位美籍華人母親的故事,還成了《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美國將這樣的對比現象放大在中美雙方關注教育的人士面前。這本書不過是一位華人媽媽育兒成功的個體經驗,為什麼在美國竟然引起那樣大的轟動?又為什麼引起一些美國人嘆為觀止的驚呼和感嘆?
  • 教育的本質,是看到一個個獨立的人
    一名華裔教授寫了《35位美國大學教授:沒有自己的觀點是中國學生的突出問題!》一文,說自己在日常教學中時常會遇到從國內佼佼者中選拔出來的中國留學生的請教。他們一般都無法適應學生主動的美國式教育,普遍都對自己不自信。他請教35位美國大學教授,問他們在課堂上,中國學生經常遇到哪些困難?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中國學生很善於總結,但不善於批評、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
  • 中國人與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你喜歡哪種?
    文章主要講的是美國人與中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樣一句話「我們很有錢嗎?」美國爸爸對孩子的回答是。「我有,你沒有?」 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