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典委最新公示---這幾味中藥新增黃麴黴素檢測

2020-12-22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2020版藥典標準緊密制定,八月以來,半個月時間,國家藥典委陸續發布了16味中藥,27種中成藥的國家藥品標準修訂草案的公示。

 

    對部分藥材的來源進行了修訂,部分藥材的鑑別法進行了修訂,還對蜂房、九香蟲、馬錢子、土鱉蟲幾味藥材增加了黃麴黴素檢測。

 

    對白礬的來源、銨鹽檢測法、飲片性狀做出了修改。查看詳情


    對垂盆草薄層色譜法展開溶劑進行了修改。查看詳情


    對苦地丁來源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修訂為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對白屈菜飲片性狀進行修改。查看詳情


    對青葉膽鑑別方法進行修訂。查看詳情


    對阿膠的含量檢測法進行了修訂。查看詳情


    對海龍鑑別法進行了修訂。查看詳情


    對海馬鑑別法進行了修訂。查看詳情


    蜂房、九香蟲、馬錢子、土鱉蟲增加黃麴黴素檢查,均照黃麴黴毒素測定法(通則2351)進行測定。查看詳情


    對蒺藜含量測定進行修訂。查看詳情


    對母丁香鑑別與含量測定進行修訂。查看詳情


    對石決明鑑別進行修訂。查看詳情


    對洋金花的鑑別進行修訂。查看詳情


    對蟲白蠟來源白蠟蟲的科屬進行修改,介売蟲科昆蟲白錯蟲Ericerus pela (Chavannes) Guerin修改為為蠟蚧科昆蟲白臘蚧(白蠟蟲)Ericerus pela (Chavannes) Guerin。

 

    對皂礬(綠磯)來源硫酸鹽類礦物水綠礬的礦石修改為硫酸鹽類礦物水綠礬族水綠礬的礦石。


    涉及到修訂的中成藥有海珠喘息定片、芪蛭降糖片、鎮咳寧口服液、鎮咳寧顆粒、冬凌草片、複方青黛丸、柴胡滴丸、板藍根顆粒、複方草珊瑚含片、銀黃丸、芪風固表顆粒、玉泉丸、鎮腦寧膠囊、消栓腸溶膠囊、麝香痔瘡栓、天麻頭痛片、護肝片、健胃愈瘍膠囊、泌淋顆粒、清感穿心蓮片、清暑解毒顆粒、銀黃滴丸、益心舒片、紫苓膠囊、健胃消炎顆粒、八珍益母丸、複方川貝止咳糖漿等27種中成藥的國家藥品標準修訂草案的公示。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延伸閱讀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錯。黴變花生不能吃,但未必有黃麴黴素。舉個例子,如果花生是因為被汙染上根黴而產生黴變的,那就沒有黃麴黴素。沒有黴變的花生就不含黃麴黴素?錯。花生是否受到黃麴黴汙染,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通過檢測。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肯定有黃麴黴素?錯。
  • 3種廚房裡暗藏的「黃麴黴素」,都是誘發肝病「元兇」,一定留意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備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是由一系列黴菌代謝產生的致癌物,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
  • 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同安一小吃店被立案調查
    廈門網訊(記者沈偉彬 通訊員 陳重捷)沙茶麵是廈門知名小吃,為保障這一特色美食食品安全,近日,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檢驗機構,對全區15家當紅沙茶麵館的沙茶粉、醬料等進行抽檢,共抽檢樣品45批次,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有幾種常見的傷肝物質,不僅傷肝,還會致癌,並且這幾種東西,家家戶戶的廚房中可能都有,要儘早處理。廚房中常見的傷肝致癌物黃麴黴素是一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幾十倍,並且生命力很強,用一百度的高溫連續進行二十個小時的滅菌,都不一定能把它殺死。到了潮溼的環境中,它會變得十分猖狂。
  • 廈門同安一小吃店黃麴黴素超標5.5倍 被立案調查
    本報訊(陳重捷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沙茶麵是廈門知名小吃,為保障這一特色美食食品安全,近日,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檢驗機構,對全區15家當紅沙茶麵館的沙茶粉、醬料等進行抽檢,共抽檢樣品45批次,結果44批次合格,合格率97.78%。
  • 抽檢頻繁,如何防範黃麴黴毒素汙染中藥材?
    【天地網訊】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通告稱,經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檢驗,標誌為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黃麴黴毒素。
  • 藥典2015年版紅參標準修訂內容正在公示!
    【中國製藥網 行業動態】12月5日,筆者在國家藥典委員會發現《關於《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紅參標準擬修訂內容的公示》,根據公示,旨在增強藥品生產企業對質量標準擬增修訂內容的關注度、重視度和參與度。   據公開資料顯示,紅參是一種中藥,是人參的熟用品,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功效。
  • 黑龍江食物中毒事件再升級,致死原因並非黃麴黴素,而是米酵菌酸
    在通過對殘留食物的初步檢測,發現食物中有大量的黃麴黴素,由於黃麴黴素是高致癌物,也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也是很顯而易見的一類黴菌毒素。而且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也和大家普及了黃麴黴素的危害。圖片來自網絡其實早在1993年黃麴黴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定位為1類致癌物,也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因此在這次黑龍江食物中毒事件中,在食物中檢測出這麼大量的黃麴黴素,初步就被認定罪魁禍首就是黃麴黴素。誰曾想,這次是黃麴黴素被背鍋了。
  • 黃麴黴素這種一類致癌物,毒性不一般!日常這幾類物品要小心
    殊不知,到了如今有一種毒素的毒性遠遠超過了砒霜,甚至是其的68倍之多,它就是著名的「黃麴黴素」!根據臨床的研究來看,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達到了致癌量,其中和黃麴黴素最為相關的癌症種類就是「肝癌」!而20毫克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就能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
  • 提醒: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這幾種廚房內的東西,更容易滋生
    不過,除了這兩種常見的原因之外,還有一種「毒素」也是誘發肝癌的原因,早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其列入了一級致癌物中,它的名字就是「黃麴黴素」!該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而且,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已經達到了致癌劑量!
  • 黃麴黴素是最強致癌物,這4種食物中含量比較多,看見就扔了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有益生君」,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AFT已發現20餘種。AFT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
  •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去除黃麴黴素的小竅門 2012-01-10 13:02:32   來源: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 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平時喝茶加點...
    而在我國,黃麴黴毒素與慢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導致我國肝癌發病的主要病因。早在1961年也有研究報導,用汙染了黃麴黴毒素的飼料餵養大鼠30周後就發生了原發性肝癌。從此,黃麴黴毒素便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隨後對它進行了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據研究報導,黃麴黴素有十幾種,其中B1、B2;和G1、G2就是經常出現在農產品中的黃麴黴素的代表。
  • 家庭聚餐7人死亡,食材在冰箱冷凍了一年,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TO)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資料數據表明,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1毫克黃麴黴素可能導致癌症發生,一次性攝入20mg黃麴黴素,就足以導致一個成年人死亡。
  • 黃麴黴素—最強致癌物之一
    科普【黃麴黴素—最強致癌物之一】黃麴黴素毒性相當於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1mg黃麴黴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攝入20mg甚至可以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有研究發現,黃麴黴素能改變DNA的組成成分,從而誘發肝癌。
  • 黃麴黴素不無辜,它是肝癌最毒物!
    這一周,在「酸湯子」中毒致8人死亡的新聞中,被送上熱搜的「黃麴黴素」遭到全網的口誅筆伐。這兩天,隨著「真兇」椰毒假單胞菌浮出水面,不少文章開始為黃麴黴素「喊冤」。健康科普: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麵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是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澱粉類製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 黃麴黴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我們日常飲食要注意什麼?
    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氰化物(劇毒類)、有機磷類(農藥類)、呋喃丹類(氨基甲酸酯類內吸性廣譜殺蟲劑)、安定類(催眠)、毒鼠強(鼠藥類)等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