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

2021-03-01 仁者社工

「李先生的教師,是有後光的」

我十七歲入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廿歲畢業以後沒有升學。我受中等學校以上學校教育,只此五年。這五年間,弘一法師,那時稱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圖畫音樂教師。圖畫音樂兩科,在現在的學校裡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奇怪得很,在當時我們的那間浙江第一師範裡,看得比英、國、算還重。我們有兩個圖畫專用的教室,許多石膏模型,兩架鋼琴,五十幾架風琴。我們每天要花一小時去練習圖畫,花一小時以上去練習彈琴。大家認為當然,恬不為怪,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統制了我們的感情,折服了我們的心。他從來不罵人,從來不責備人,態度謙恭,同出家後完全一樣;然而個個學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學習他,真心地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因為就人格講,他的當教師不為名利,為當教師而當教師,用全副精力去當教師。就學問講,他博學多能,其國文比國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歷史比歷史先生更高,其常識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書法金石的專家、中國話劇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圖畫音樂,他是拿許多別的學問為背景而教他的圖畫音樂。

夏丏尊先生曾經說:「李先生的教師,是有後光的。」像佛菩薩那樣有後光,怎不教人崇拜呢?而我的崇拜他,更甚於他人。

人生三層樓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自世間佔大多數。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裡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於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託於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

精神的糧食,有時更重於物質的糧食

人生的目的為何?從倫理的哲學的言之,要不外乎欲得理想的生活。亦即欲得快樂的生活。換言之,欲滿足種種欲望。人慾有五:食慾、色慾、知欲、德欲、美欲是也。食色二欲為物質的,為人生根本二大欲。但人決不能僅此滿足即止,必進而求其他精神的三大欲之滿足。此為人生快樂的向上,向上不已,食色二欲中漸漸混入美欲,終於由美欲取代食色二欲,是為欲之升華。升華之極,輕物質而重精神。所欲有甚於生,人生即達於「不朽」之理想境域。故精神的糧食,有時更重於物質的糧食。淺而言之,兒童之求遊戲有時甚於求食。囚犯之苦寂寞有時甚於饑寒。反之,發奮忘食,聞樂不知肉味,亦不獨孔子為然,人皆有之,不過程度有差等耳。今人職業與事業不符者,苦痛萬狀。因職業只供物質的糧食,而不供精神的糧食也。

《精神的糧食》

大家講述·豐子愷

人生三層樓

豐子愷 著   鍾桂松 編

上海三聯書店 鳳凰壹力

人生可分為三層樓:一層物質生活,二層精神生活,三層靈魂生活。

豐子愷,中國近現代文藝大師,中國漫畫的創始人。

他的散文,平實雋永,幽默風趣;他的畫,奇思妙想,諧趣悲憫。

他欣賞音樂,開辦教育,親近佛學,熱愛兒童,「擁有一顆純潔汙垢的孩子的心」(巴金語)。

豐子愷深受弘一法師的影響,認為人生可分為三層樓:一層物質生活,二層精神生活,三層靈魂生活。世人但憑各自的「人生欲」,各安其位,擇層而居。

在他的眼中,世間便成為一大歡樂場,人生萬般滋味,皆在這三層樓裡。

本書編選了豐子愷散文的諸多片段,配以豐子愷的漫畫,讀之令人或捧腹不絕,或會心一笑,可謂句句有人生滋味,段段關世情冷暖,趣味性和知識性兼備,是不可多得的豐子愷的精選之作。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名豐潤,字子愷,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中國現代漫畫的創始人和領航人。青年時代師從李叔同、夏丏尊。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曾在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出版畫作《子愷漫畫》《豐子愷兒童漫畫選》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藝術趣味》《無用之美》等。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人生三層樓,即豐子愷認為人生包含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三個階段,他是如何突破物質生活的枷鎖,進入精神生活境界,進而進一步追求靈魂生活的,從中可了解豐子愷先生除文藝成就之外的個人品性和高尚情操。第二部分講述世界名家與名曲,即豐子愷對世界名家人生經歷的介紹和對世界名曲的理解,以及對名其創作意圖和方法的探究。

文章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
    一個是物質生活,另一個是精神生活,第三個是精神生活。說起豐子愷,我是指他對生活的敬畏。讀著他們這一代文人的作品,我開始有點困惑。豐子愷在《秋》中寫道,「30的概念似乎從日曆上撕下了一頁秋天的開始。」他說————我認為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物質生活,第二,精神生活,第三,精神生活。豐子愷是一個有趣的人,我認識他很久了。現在我看到了他的嚴肅性,他那一代人的普遍嚴肅性,在這種嚴肅性的背後,有一種精神在支撐著。我認為這是豐老's對人類生活的三層隱喻。
  • 物質生活是基礎,還要追求精神與靈魂生活
    導讀:豐子愷在《我與弘一法師》中說道:「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第一,物質生活,第二,精神生活,第三,靈魂生活。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沒有錯,但追求過程中衍生的攀比心和虛榮心,最後可能會毀了你。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對生活的追求都是循序漸進的,理所當然的。先滿足物質,才會追求精神、靈魂上的滿足。當然也有一些真正視錢財為糞土的人,他們自己也許對物質追求不是很高,但難免會受世人影響,最後被同化。
  • 除了物質生活,你還需要一些靈魂生活
    豐子愷在《我與弘一法師》中說:「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 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 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
  • 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物質生活第二層精神生活第三層靈魂生活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很準!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1、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養;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 《棋王》:我們需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如何活出價值才更重要
    在那樣一個物質和精神都很匱乏的年代,王一生能有這樣的精神追求實屬不易。他迷象棋,一下棋,就什麼都忘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待在棋裡舒服」, 「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大街上、火車上、垃圾站旁……只要他想下棋,可以不分地點,不分時間。
  • 人的生活包括:屬於客觀的物質社會生活與精神生活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提供的支持對物質利益關係的重視與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兩個最顯著特徵,這一特徵也表現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對幸福的界定之上。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看來,人的生活包括屬於客觀的物質社會生活與精神生活,因而幸福也被作為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統一,而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構成部分就是道德實踐。在道德取向上,基於整體高於部分的系統論原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社會相對個人具有更高的重要性與優先性,因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所提倡的道德也是一種以社會和集體優先考慮的集體主義道德。
  • 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不了人的精神,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解決不了文明的...
    孔子的意思有三個:一是有學問的人不在意物質生活條件的簡陋。物質生活條件不重要嗎?非也。物質生活條件可以分為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和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必要的,沒有這些物質生活條件,連生存都成了問題,什麼也幹不了,什麼也幹不成。無論多麼有學問有才能的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一定要有保障。這是人生的基礎,也是幹事業的基礎。
  • 人類幸福生活以物質為基石、精神為食糧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嬰兒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都擁有同樣機能健全的身軀、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完全相同。但是,隨著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輔助下不斷成長,他們的生活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差異,他們開始有了民族和國家認同,有了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愚人和賢人之別。
  • 中國居民對精神生活不滿意度首次超過物質生活
    其中的分報告《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報告(2014)》顯示,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轉型,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凸顯。居民對心理和精神生活的不滿意度首次超過了對物質經濟生活的不滿意度。 這一變化表明,民生需求呼籲社會向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心理健康等方向發展。
  • 品咂多味的人生——讀豐子愷《萬般滋味 都是生活》
    之前在報紙或雜誌上,零散地讀過豐子愷先生的文章,特別喜歡那種文字的恬淡與率真;也欣賞過先生一些饒有趣味的漫畫,充滿了童真與幽默。日前,在讀豐子愷先生這本《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時,我依然驚喜於作者精神世界的豐盈,徜徉在作者的文字與漫畫裡,品咂多味的人生,接受心靈的洗禮。全書內容分五個「味道」——人生之味、時間之味、孤獨之味、藝術之味、生活之味。作者開篇寫的是《白鵝》,意思是搬家了,對住了幾年的小屋毫不留戀,卻捨不得丟下這隻陪伴他一家幾年的白鵝。
  • 豐子愷作品欣賞:一個心有童真的老玩童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 物質還是精神,用什麼來衡量好生活?
    新富階層不再受法律約束而穿成貴族模樣,也在言行舉止、生活方式上力求上等。高級物質和品位替代家徽和貴族姓氏成為地位的象徵,也是後來者力爭上遊的獎賞,物質與精神就此密不可分。 潘向黎注重精緻生活在文學圈裡小有名氣,她諳熟古代詩詞散文,對茶文化也很有心得,專門出版過關於飲茶的《茶可道》,興致好的時候也想效仿張岱,做一桌風雅的飯菜。在生活中,她堅持只穿天然面料,如果是羊絨一定要貼身。
  • 婚姻生活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意義。從娃娃墜地,到蹣跚學步;從滾地打扒,到奮進上學;從學有所成到養家餬口。沒有婚姻制度,人類的愛情跟動物沒有兩樣,動物之間尋求交配,大多數是看對眼就可以,繁衍後代後,雄性和雌性動物又可以尋找下家進行交配……往復循環沒有終點。人類發明了婚姻制度,就是保障物種進化的純粹性,同時也保障了人類內部的互鬥損耗,尤其同性之間的爭鬥……婚姻制度本身就是保障愛情的勝利果實最好的歸宿。愛情就像播種機,婚姻就像收割機。
  • 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得到精神生活的高雅享受
    也許人有說,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學問;讀書可以改變人生的命運;讀書可以培養高雅的情趣;讀書是為了自己生活過得更好一些,更快樂一些。讀書的好處多多,讀書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人生只要與書籍交上了好朋友,就會從中獲得幸福和快樂,使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而有意義。
  • 豐子愷經典語錄,句句精闢走心!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豐子愷3.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 精神物質生活的食糧
    生活本不易,何必自憂己;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年頭,女的照相照胸,男的照相照車,誰知道胸是不是擠的,車是不是你的。如今,沒結婚的像結婚的一樣同居,結婚的像沒有結婚的一樣分居。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你內心真正的快樂,是物質世界永遠給予不了的…抽十塊的煙和抽100塊的煙都是會得肺癌的,坐頭等艙和坐經濟艙失聯了一樣都回不來... 所以,想明白了,知足常樂... 和誰在一起活著才是最重要的!誰能陪著你才是最難得的。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時間不僅讓你看透別人,也讓你認清自己。人生一夢,白雲蒼狗。
  • 生活除了物質,我們還能擁有什麼
    每個人囚禁於掙扎於學校,學位,名利,城鄉差別,住房,旅行,美容,職稱,自媒體的痴迷,APP的下載,退休後的提前準備,疾病,生死兩茫茫的掙扎,還有那祖宗十八代的家譜神話的傳統,一切的一切都是拜物質的開創,所賜。
  • 用心用情保障好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顏贛輝強調,小區封閉管理,隔離的是疫情,不能隔離關懷、不能影響正常生活,要設身處地替居民著想,用心用情保障好居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小區封閉管理,是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的有效舉措。封閉區內,各項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居民生活如何?情緒是否穩定?顏贛輝一直牽掛於心。
  • 既有物質生活 又有精神生活 這才是幸福和完美的人生
    人生的幸福,不單單是物質,也不單單是精神,而是物質和精神的綜合體。人生,其實有多重含義:有人追逐名利,有人貪圖安逸;有人懷抱理想,有人不懈奮鬥。芸芸眾生,人各有志,每個人想做什麼,每個人能做什麼,都是由自己的主觀意願決定的。而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否實現自己的心願,能否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因人而異了。有的人,有理想,有追求,並為之而努力,最終成功了。有的人,只有理想和追求,而不願付諸行動,結果只能是美麗的空想。
  •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物質極簡,精神豐盈,生活隨意
    01 物質極簡,學會簡單生活。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簡單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精神自由。」繁複的物質,會令你的精神分散,困擾增多。,靈魂才能高貴。一個繁盛的內心,滋養出來的,自然是高貴的靈魂。可若是你的精神匱乏蒼白,思想空洞無趣,略施粉黛依舊掩蓋不住容顏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