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科語文考完後,我鄰居家的一位女考生,平時愛好文學,居然哭了。原因是不會寫觀點類的文章。其實,面對這類高考作文題,有3類學生寫不好。
第一類:愛好純文學的學生。

這類學生愛好看文學作品,喜歡寫詩歌、散文、小說之類,文筆不錯。但是,從近兩年高考作文題型看,這類學生很吃虧。因為大多高考作文題都是要求寫觀點文。
如,2019年全國|卷,寫演講稿;2020年全國|卷寫發言稿,全國‖卷寫演講稿,全國‖|卷,寫一封信。這些題型,主要是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愛好純文學的學生,他們講究作品的藝術性,如修辭方法的運用,環境的襯託,人物的刻畫,情節的安排,如何抒情等等。這些技能,沒法在考場上發揮出來,真是太吃虧了。
第二類:寫作不注重語言邏輯性的學生。
這類學生,就算平時經常寫文章,如果不注意語言的邏輯性,也不能寫好高考作文。因為高考作文大多寫觀點文,即議論文,如果沒嚴密的語言邏輯性,根本寫不出一篇觀點鮮明,令人信服的文章。
如圍繞中心論點,如何進行深入的論證,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運用每種論證方法,都要講究語言的邏輯性。沒有注意語言邏輯性的學生,一寫起議論文,很容易導致句子、段落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這類學生,寫高考作文很吃虧。

第三類:不注意積累素材的學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若平時沒有積累豐富的素材,很難在高考上寫得出一篇內容充實、令人信服的文章。
僅讀教科書裡要求的一些名篇名著還不行,還要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為了證明一個觀點,頭腦裡如百度搜索器似隨手拈來。這樣寫出的文章,觀點鮮明,內容充實。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在高考作文上很吃虧。
今年高考語文已過,上面三類寫不好作文的學生,都不能再挽回局面了。在這裡,唯有提醒我們的準高考生,掌握下面3種方法,能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第一:多看雜文。
平時讀書,不僅讀散文小說類作品,還要多讀雜文。有些學生,喜歡欣賞文學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曲折的情節,對那些雜文提不起興趣,這是很吃虧的。多看這類文章,能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寫議論文的技巧。如《魯迅雜文精選》是一部經典雜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認真研讀,能極大地提高寫議論文的能力。
第二、多寫觀點類文章。
平時要養成寫文章的習慣。多思考,多分析,多發表見解,無論是對某個人物,還是生活上的小事,都善於通過寫文章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多寫觀點類的文章,做到熟能生巧,自然能應付高考作文了。

第三、多積累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多好的文筆都不能寫出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積累素材的途徑很多,我認為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大量閱讀各類書籍;第二是堅持做讀書筆記。
很多人忽略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堅持做讀書筆記,是積累素材的一種很有效的途徑。讀書筆記是閱讀過程中沉澱下來的精品,可以彌補人的記憶力有限的缺憾。閱讀量大,讀書筆記多,積累的素材自然多,寫起議論文來,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