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1783年,克裡米亞成為俄國的了!」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

從波將金起,在克裡米亞進行的這種民意測驗式的「全民投票」,就成了俄國後世帝王們收集土地頻繁使用的法寶,和對這種土地收集永唱讚歌的民族主義圭臬。

聞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1783年4月8日,克裡米亞成為俄國的了!」

在波將金實現葉卡捷琳娜二世兼併克裡米亞的宏大計劃時,

克裡米亞就像是黑海中的一艘船,艱難地在風浪中搖擺,搖擺它的既有強勁的俄國之浪,也有不肯止息的土耳其的風波。

對波將金而言,在自己的新俄羅斯省、亞速省以及黑海北岸地區,他並沒有停止移民、墾殖、設防,因為這一行動尚沒有全部完成。波將金完成了這一行動的前半部分,就是將扎波羅熱的哥薩克移民到多瑙河和庫班地區,使黑海北岸的土地和居民「俄國化」,但這行動的另一部分,對兼併克裡米亞具有決定意義的部分急需實施:即

將在半島上有深厚勢力和影響的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遷出去,以削弱克裡米亞汗國,強化汗國對俄國的依附。

波將金繼續在行動中。

1778年,波將金實施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命:3月,亞歷山大·蘇沃洛夫被任命為駐克裡米亞和庫班俄軍的指揮官。波將金指令他,必須從移民著手,加速實施克裡米亞和庫班歸順俄國的行動。蘇沃洛夫迅速在黑海沿岸布崗設哨,刀槍林立,保證了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的遷出。從1778年的5月至9月,從克裡米亞遷出了31000人之眾。這一行動,不僅對克裡米亞汗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造成了極大的損害,而且使土耳其欲將克裡米亞重新歸屬自己的策劃陷入新的危險境地。於是,

在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爆發了一場新的對克裡米亞的爭奪。

這時的克裡米亞汗,是克裡米亞格萊家族中親俄國的沙辛·格萊(也有史籍譯成沙希因·格萊——聞注)。筆者在前文裡寫過,他是在1777年被俄國大軍扶植登上汗的座位的。但沙辛·格萊卻沒有完全按照「俄國化」的方式,而是按照西方的方式進行治理和改革,尤其是在韃靼人的傳統習俗和伊斯蘭宗教信仰方面的「改革」,令克裡米亞當地的權貴和伊斯蘭宗教人士極為反感、不滿,他們不斷策劃於密室,發起反對沙辛·格萊的騷亂。在1778年的兩次騷亂中,土耳其都派出艦船試圖在黑海沿岸,援助親土耳其的克裡米亞貴族。但是,土耳其的艦船兩次都被蘇沃洛夫的守軍擊退。這新一輪的爭奪,以1779年的

《艾拉雷-卡瓦克協定》

暫告一段落。

根據這一協定,土耳其政府不得不最終承認了克裡米亞汗國的「獨立」,認同沙辛·格萊為克裡米亞汗。

但是,1780年底,1781年5月以及1781年秋,克裡米亞發生大規模動亂。1780年的那次,還伴隨有一個克裡米亞的穆爾扎代表團去聖彼得堡請願,向葉卡捷琳娜二世申訴沙辛·格萊的暴行,要求換個新汗。但是,儘管沙辛·格萊的西化傾向令女皇擔心,但在暫時別無他選的情況下,波將金進言不動此人,於是,沙辛·格萊依然穩坐克裡米亞汗的座位。

1781年騷動的結果是,1782年5月,沙辛·格萊被趕下臺,親土耳其的巴哈迪爾二世·格萊被推為克裡米亞新汗。沙辛·格萊向女皇求救,而巴哈迪爾二世·格萊則向土耳其求助。對此,葉卡捷琳娜二世親令波將金急辦克裡米亞的事:「在克裡米亞,韃靼人又弄起了不小的騷亂,因此汗和維謝裡茨基由水路跑到了刻赤。現在,必須對汗給予所承諾的保護,要捍衛他的國界和他本人,我們的這位朋友。」波將金的進言是:「這一新的反叛是韃靼人反對俄國的無法迴避的和永遠的驅動。」因此,

他認為一勞永逸的辦法是,俄大軍挺進克裡米亞,在強大的武力震懾下,讓克裡米亞汗自願併入俄羅斯帝國。

在處理克裡米亞騷亂的進程中,

女皇和波將金還極為重視以外交手段,來瓦解土耳其爭奪克裡米亞的力量。

他們判定,奧地利是俄國在與土耳其的爭奪中可以藉助的力量。波將金不斷派遣自己的「密使」去奧地利做工作,這事在1780年終於有了結果。波將金安排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在俄國的莫吉廖夫城會面。葉卡捷琳娜向約瑟夫通報了克裡米亞的騷動局勢,要求約瑟夫協助解決那裡的動亂之源。約瑟夫表示同意。兩位君主會面的結果是,兩國通過談判締結雙邊防禦條約。莫吉廖夫會面標誌著,俄國在兼併克裡米亞的事情上爭取到了奧地利這個盟友。

但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波將金兼併克裡米亞的計劃是極端保密的,到此為止的整個進程中,俄羅斯帝國政府沒有向外界透露一點風聲。歐洲各國只知道,俄國軍隊對克裡米亞騷亂的制止,是在盡克裡米亞汗國保護國的職責。

對於女皇和波將金來說,行動的絕密是兼併成功的首要條件。

所以,在兩位君主的這次會面後,波將金在與另一位大臣起草俄奧雙邊條約的條文時,他就堅持:「要做到對克裡米亞應一字不提。只簡單地提俄國的邊界是黑海。不要提所有的島嶼,只提一兩處就行。」

在外交上取得了奧地利倒向俄國的結果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將被反對派趕下臺的沙辛·格萊保護在了彼得羅夫斯克要塞之中。彼得羅夫斯克要塞位於第聶伯工事線的最南端、位於亞速海別爾達河口,是當時從克裡米亞來俄國陸地的必經之地。女皇要沙辛居住於此,實際上是將這個汗囚禁了起來,以便在與土耳其的較量中將其玩於鼓掌之中。1782年9月23日,波將金受全權在彼得羅夫斯克要塞與沙辛·格萊見面,把女皇的信交給了汗。女皇告訴他,她已決定派大軍進入克裡米亞,這可能導致俄土間發生戰爭,要他考慮自身的安全。沙辛·格萊明白女皇的所指,但躊躇沒有回答。波將金直率地告訴他,偉大女皇的決定是不可更改的,克裡米亞必須完全臣屬俄羅斯帝國。

4天後,在波將金的命令下,德·巴裡緬將軍的軍隊迅速進駐克裡米亞全境,亞速海艦隊的船艦將克裡米亞圍得水洩不通。波將金給德·巴裡緬的指令是:「進入克裡米亞,完成將沙辛·格萊重新扶上汗位所應做的一切,同時,對待居民要溫和,當大批頑固不化者鬧事有需要時,才可動用武器,但不可殺害個人。要殺人的話,讓汗自己去幹,如果他沒有仁慈之心,我們的君主曾對他說過要有仁慈之心。要是居民的期望強烈,表示自願歸順偉大女皇陛下的管轄,如果這樣,您就可回答,除了幫助汗,沒有其它授權。」

波將金這份指令的核心內容就是,

要德·巴裡緬將軍借大軍壓境之勢,以「居民願望」的名義,最終實現「自願歸順」形式的克裡米亞兼併。

同時,這份指令還充分顯示了波將金深諳、精通葉卡捷琳娜二世「狼牙狐尾」的手腕,「我不殺人,讓汗殺人」的兵不血刃之術。在俄國的歷史著作中,波將金的這種對居民溫和、不要殺人的手段,歷來被贊為是克裡米亞自願臣服俄國的證據,是女皇和波將金這些兼併克裡米亞的大臣將軍們的善舉,是對克裡米亞人的拯救。

但是,俄國保護下的克裡米亞汗國仍然動亂不止。克裡米亞歷來是土耳其進攻俄國時的橋頭堡,它的覬覦隨著克裡米亞的失去而愈益強勁。更為重要的是,克裡米亞汗國的動亂和土耳其的強勁覬覦,都是俄國兼併克裡米亞的最大障礙。但此時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仍未下定最後的決心,她擔心兼併克裡米亞會導致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並且遭到歐州各國的妒忌和反對。但

處於「克裡米亞旋渦」中的波將金,更深諳此中的危險和同時存在的機遇。

波將金明白,兼併克裡米亞、使俄國擁有囊括黑海北岸全部土地的時機已經到來;萬事俱備,時不待我,勝利在此一舉。於是,1782年12月,他從赫爾松回到彼得堡時,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上書,力挺快速兼併克裡米亞。

波將金在書中進勸女皇:

「大仁至聖的女皇!

我對您的無限忠誠迫使我要對您說:您不要理會妒忌,它不可能阻撓您。您當盡責提升俄國的榮譽。您瞧瞧吧,他們在與誰爭奪,誰又獲得了什麼:法國佔領了科西嘉,皇帝們不動幹戈地從土耳其人的摩爾達維亞所奪取的要比我們多。現在,歐洲沒有一個強國不在彼此間對亞洲、非洲、美洲進行瓜分。

佔有克裡米亞既不能使您強大,也不能讓您富有,但它能給您提供安靜。給誰猛烈一擊?給土耳其人。請相信,您將因這種佔領而獲得名垂千古的榮光,一種從沒有一位俄國的國君享有過的榮光。這一榮光將開闢通往另一個和更多的榮光之路:隨著對克裡米亞的佔領,您將擁有對黑海的霸權。封鎖土耳其人的通道以及養活還是餓死他們,都將取決於您。

至於汗,您想讓他去波斯就開恩吧,他會高興的……應該賦予這種佔領以儘量多的榮光,以使後代兒孫不至為您感到羞愧和譴責,那他們在碰到自己的麻煩事時,就會這樣說:她能夠,但她不願意或者放手了。 」

1782年12月14日,葉卡捷琳娜二世給波將金回了一份絕密的上諭,要他「

佔領半島並將其併入俄羅斯帝國

」。與此同時,女皇和波將金一起準備了一份名稱為《將克裡米亞半島、塔曼島和整個庫班地區併入俄國版圖》的上諭。1783年4月8日,女皇籤署了這一上諭,但為了兼併行動不出現問題(避免與土耳其的戰爭和歐洲國家的幹涉),上諭沒有公布於世。隨之,在波將金的親自指揮下,開始了對克裡米亞半島、塔曼島和整個庫班地區的兼併行動。

波將金坐鎮赫爾松,與沙辛·格萊約談多次,告訴他克裡米亞必須併入俄國版圖,在克裡米亞的土地上必須永遠消滅汗的封號,因此他的唯一出路是「自動退位」。波將金同時下令,克裡米亞和庫班兵團指揮官亞·蘇沃洛夫、高加索兵團指揮官帕·波將金(波將金伯爵的一個親屬——聞注)兵發庫班河右岸,以彈壓那裡的諾蓋人和哥薩克的反抗。波將金還在克裡米亞半島搞了一場

大規模的「民意測驗」

:他印製了一種「宣誓書」,上有某地某居民欄,還有籤字蓋章欄。在俄國軍隊的監視下,居民們要在指定的場合,在《宣誓書》上簽名蓋章,宣誓效忠俄羅斯帝國。事後,波將金向女皇稟報:「所有的人都興高採烈地要歸順您的帝國。」

波將金的這一「民意測驗」,是俄國收集土地歷史進程中的首次「全民投票」,它賦予了女皇的土地兼併「居民自願」、「收集合法」、「行動民主」、「俄國恩賜」的「憲政色彩」,以這種行動描繪了一幅「兵不血刃」、「帝國繁榮」、「世界昇平」的輝煌景象。

從波將金起,這種民意測驗式的「全民投票」,就成了俄國後世帝王們收集土地頻繁使用的法寶,和對這種土地收集永唱讚歌的民族主義圭臬。

當1782年即將過去時,克裡米亞被俄羅斯帝國兼併的時日,已經「屈指可數」了。一切都安排就緒,一切都如君主之願。波將金躊躇滿志地向女皇報告:「現在您可以拍板了,克裡米亞是您的了,眼皮底下的這個疣子終於除掉了——這邊界的狀況一下子就好極了。新俄羅斯省居民的信任會是無可置疑的。能在黑海自由航行了。要不然,您可以想見,您的艦船出海難,而進海就更難。」

1783年來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拍板了,俄羅斯帝國的好日子也來了。這一年的6月28日,波將金登上了辛菲羅波爾郊區的「白色峭壁」,站在那裡宣布了克裡米亞

「全民投票」結果:全體居民自願併入俄羅斯帝國。

隨後,他宣讀了在整個兼併過程中處於絕密狀態的上諭——《將克裡米亞半島、塔曼島和整個庫班地區併入俄國版圖》。

上諭對1782年來俄國大軍進入克裡米亞和庫班事件的解釋,顯示了女皇這個帝國「保護國」君主的冠冕堂皇:「去年發生的新的騷亂迫使我再次完全使用武力,並將我軍的新部隊派進克裡米亞和庫班地區,他們仍一直留駐至今,因為沒有這些軍隊,在韃靼人中間就不可能有和平、安寧和秩序,而多年的騷亂活動仍在竭力地證明,他們從前對奧斯曼帝國的歸屬,既是兩個帝國間內訌和紛爭的原因,也是變它們為自由地區的動因,而在他們不能享受這種自由果實時,這就使我們經常處於不安之中,並給我的軍隊帶來損失,造成困境。」

上諭宣稱:「與奧斯曼帝國政府打過一仗,當時,我的軍力強大,取得了勝利,其結果是使克裡米亞變得對我們完全有利,而它曾經是我所掌控的。那時,我讓出了一些佔領地,重新恢復了與奧斯曼帝國政府的友好協議和友誼,由此使韃靼人處於自由和獨立的狀態,目的是永遠結束內訌與不和,而這一切在韃靼人以前的狀態中,在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是頻繁發生的。但是,現在,根據屬於我的保護祖國福利和偉業的職責,將盡力確保它的利益和安全,使之成為永遠擯棄妨礙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締結永久和約的不利因素的潛在力量……為此,

我決定,將克裡米亞半島、塔曼島和整個庫班地區併入我偉大的帝國。

這份上諭還以「美好」和「寬慰」的言辭向當地的居民宣示:「我向這些地方的居民宣告,我君主的上諭有力量使他們的生活發生變化,我允諾我自己和我的皇位繼承人將虔誠地和堅定不移地使他們與我的血統的國民享有同等的權利 ,將維護和捍衛他們的人身、財產、寺廟和他們與生俱來的信仰,信仰自由以及其一切的正當禮儀都將不受侵犯,最後,準予他們中的每個人都享有與俄國人同等的全部法律和財產地位。」

當波將金在高聳的「白色峭壁」上宣讀完這份上諭後,克裡米亞的顯貴們匍匐於地,宣誓效忠於偉大的俄羅斯帝國和它的至高無上的女皇。為了慶祝這一兼併的最終勝利結局,波將金還搞了大規模的遊藝、宴請和賞賜活動。對俄羅斯帝國和葉卡捷琳娜二世來說,1783年的這個夏天正可謂是花團錦簇、讚歌遍地,而對于波將金來說,則是功莫大焉!

1783年7月10日,波將金又從克裡米亞的營地卡拉蘇巴扎爾向女皇報告:「所有的人都興高採烈、歡呼雀躍,臣服您的帝國。」曾經存在過300多年的克裡米亞汗國,從歷史上永遠消失了。由於女皇和波將金的密室籌劃,由於君主麾下將軍們的戰馬馳騁,和外交使節們在歐洲的遊說,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帝國版圖一事,並沒有引起歐洲各國的強烈反對,只有法國表示了不痛不癢的抗議。而土耳其在稍作沉默之後,也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1783年12月18日,俄土籤署了《克裡米亞、塔曼和庫班併入俄羅斯帝國協定》,這份協定廢除了《庫楚克—凱納吉和約》中關於克裡米亞獨立的條款。

與此同時,喬治亞也「自願加入」俄羅斯帝國。

1784年2月,葉卡捷琳娜二世頒布詔令,將克裡米亞半島、塔曼島合併成立「塔夫利達區」,並將重任委託給了波將金:「將克裡米亞以及彼列科普與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總督管區邊界之間的土地,建立塔夫利達區,其間,居民的增加和各所需機構的設置,將為建立省制提供方便,我委託我的將軍,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和塔夫利達總督波將金公爵對其進行管理……」

在這同一份詔令中,女皇命令,建設「一座包括造船場、船塢和要塞的軍港——作戰之城」。女皇派剛剛從國外養傷回國的庫圖佐夫去克裡米亞,負責處理與俄國兼併克裡米亞有關的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問題。1784年初,女皇要求的軍港——作戰之城奠基,她賜名為「塞瓦斯託波爾」,意即「雄偉輝煌之城」。隨著這裡作為黑海艦隊基地的快速建設,大量的「外地人」湧入到這一地區,駐軍、工人、居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俄國本土和小俄羅斯的人,於是塞瓦斯託波爾地區很快就成了克裡米亞半島上,居民及其信仰與習俗最俄國化的地區,並由此成為克裡米亞半島上俄國化管理的最強大的基礎和支柱。

俄國化和軍事化,這兩個紛繁複雜、交錯在一起的線索,從此難以更改地決定著這個半島的歷史走向,主宰著這個半島的坎坷命運。

4年後,1787年5月19日到31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克裡米亞半島作了為期12天的巡視。為迎接女皇的到來,從女皇的出發地吉季科爾曼到彼列科普,波將金沿途派設重兵防守,而且花大量錢財構築了外觀極為美觀整齊的軍營,到處匆匆建設歡迎女皇的宮殿、館舍、樓閣、噴泉和東正教的寺院,放眼看去,到處都是新建的整齊房舍和生氣盎然的農田好莊園,把他管轄下的克裡米亞構造得人間美景、盛世之地一般。他還特意鑄造了呈給女皇的名為「為利益之路」的金幣。對於這種豪華的「迎駕之途」,波將金自己曾得意地描述過:「從吉季科爾曼到彼列科普之路是不計錢財造成的,它絕不遜於羅馬的,我稱它為葉卡捷琳娜之路。」

而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對這趟巡視也極為滿意:更添了大國帝王之勢,更增強了再收集土地之決心。她滿懷豪情地宣稱「克裡米亞——這是我皇冠上的一顆價值無比的珍珠!」波將金為此獲得了「塔夫利達公爵」的尊貴封號。俄國的女皇、寵臣、將軍們沉浸在無比的興奮與歡樂之中,這種興奮和歡樂被後世的俄國人、蘇聯人、俄羅斯人概括為一句話:

「1783年,克裡米亞成為俄國的了!」

1787年,波將金鑄造的「為利益之路」金幣。左圖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像,右圖為她巡行克裡米亞的線路圖。

至於克裡米亞汗國的最後一位汗沙辛·格萊,他被迫退位後,女皇建議他到俄國中部的某個城市去安度晚年,但諳熟俄國手段的汗遲遲不願成行。最後,波將金警告他,再不去俄國內地,他的安全就沒有保證。沙辛·格萊不得不在俄軍的保護下,先後在幾個城市住了4年。就在女皇巡行克裡米亞的1787年,他設法跑到了土耳其,但土耳其也不歡迎他,將他流放到一個孤島上。這個長期搖擺於俄土之間受「保護」的傀儡汗,最後被土耳其蘇丹下令殺死。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由於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這趟克裡米亞之行,俄國歷史上曾經出現個一個新的詞組——

「波將金村」

。它指的是,波將金為了顯示自己在克裡米亞所開創的盛世偉業,為歡迎女皇臨時建造起來、女皇走後又或散落或廢棄或荒蕪的「德政工程」。自從這個詞組出現後,在俄國,「波將金村」就成了獻媚當今,矇騙百姓、偽造盛世的代名詞,隨後,在世界範圍內也被廣泛引用。

多少年來,俄國似乎沒有人對這個詞組提出過異議,但在近年,卻是懷疑頻起、否定有加,根據是:歷史上只有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的一位外國使節提到過這件事,用過這個詞組,此外再也沒有同時期的人提起過,也沒有留下任何實物憑證。當年波將金在克裡米亞全面開花地大搞開發和建設,一些成功了,留存至今,而相當多的項目上馬不久就停了下來,成了無法完結的工程,任其散落、隨風而去。無論是成功的,還是沒有成功的,都是波將金遵循女皇的意志而搞的,都是為了顯示俄羅斯帝國對克裡米亞等地的兼併是一個恩賜,一種善舉,一場被兼併的居民永不能忘記的拯救。波將金本人所說的,他的「葉卡捷琳娜之路」的奢華是不遜於羅馬人的,這句話還不足以說明「波將金村」的興起和衰落嗎?

波將金在赫爾松城為女皇建造的東正教教堂。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這裡做過祈禱。

最後,也許還不應該忘記土耳其。土耳其雖然吞下了克裡米亞被俄國兼併這顆苦果,但它的炮艦仍然遊弋於黑海之上,炮口還緊對著偉大女皇皇冠上的這顆閃光的珍珠!

(編輯:一行,相關配圖由作者提供。文章版權歸屬本帳號,合作、轉載請留言。)

相關閱讀

聞一: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兼併克裡米亞之路(下)|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9)

聞一: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兼併克裡米亞之路(上)|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9)

聞一: 葉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烏克蘭俄羅斯化的「狼牙狐尾」之術(下)|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8)

聞一: 葉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烏克蘭俄羅斯化的「狼牙狐尾」之術(上)|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8)

葉卡捷琳娜二世:「自治」是讓「狼進了森林」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7)

聞一:葉卡捷琳娜二世「新俄羅斯」計劃中的內部殖民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6)

聞一:沙皇伊莉莎白經略烏克蘭的勝算與失算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5)

聞一 :俄羅斯通向亞洲的象徵——「伊莉莎白之門」|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4)

聞一 :維圖斯·白令和「白令海峽」 (上)|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3)

聞一 :維圖斯·白令和「白令海峽」 (下)|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3)

聞一 :彼得大帝「尋找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水上之路」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2)

聞一:阿特拉索夫——「堪察加的葉爾馬克」(下)|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1)

聞一:阿特拉索夫——「堪察加的葉爾馬克」(上)「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1)

聞一 :戰爭造就了彼得的俄羅斯帝國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20)

聞一:沙皇阿列克謝歐洲霸主願望的失落|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9 )

聞一:為收回「自古屬於俄國的土地」而戰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8 )

聞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區徽的座右銘——「俄國沒有邊疆!」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7 )

聞一:闖入阿穆爾中下遊、結雅河平原的「第一人」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6 )

聞一:向鄂霍茨克海,向太平洋,向阿穆爾河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5)

謝苗·傑日尼奧夫:舊日傳奇和當代神話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4)

向鄂畢河,向葉尼塞河,向勒拿河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秋明,「西伯利亞第一城」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11)

以君主的名義,用韃靼人的力量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四面徵討,全方位收地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都主教攝政,金帳汗權謀,大公運籌帷幄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恪守祖訓:守成與爭奪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納貢、告密、金錢、買賣和聯姻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俄國千年紀念碑》:從君主專制的象徵反轉為愛國主義的新標誌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喋血教堂」和《海外來客》|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在大諾夫哥羅德的天空下 | 「俄羅斯土地收集」說

這裡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

相關焦點

  • 【阿啟泰】克裡米亞汗國世系
    1443年,哈吉-格萊(1443~1466在位)在當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下,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汗國,定都巴赫奇薩賴 。1475年土耳其人入侵,1478年淪為土耳其的藩屬。克裡米亞汗以金帳汗的繼承者自居,竭力保護各弱小汗國,在土耳其蘇丹支持下,力圖在伏爾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國家,為此同俄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根據1774年俄土兩國締結的《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克裡米亞汗國脫離土耳其而獨立。
  • 楊進:克裡米亞是「禮物」還是「信物」
    而位於烏克蘭東南部的克裡米亞地區不承認烏克蘭議會決定的合法性,就各自進一步的「命運」於3月16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克裡米亞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聯邦。克裡米亞與俄羅斯有何歷史淵源?17世紀,為了將克裡米亞半島併入俄國,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九次戰爭,直到1783年,才獲得這一半島,打開了夢寐以求的通向黑海的通道。
  • 俄羅斯聯邦實際控制區-克裡米亞共和國
    1237年,克普恰克聯盟國右翼的克普恰克汗國首領被攻入的蒙古人殺死,克普恰克聯盟國就此解體,克裡米亞半島落入蒙古人手中,成為日後進攻羅斯諸國的跳板。3.金帳汗國-克裡米亞汗國(1243年-1783年):1243年,克裡米亞半島併入蒙古人的建立的金帳汗國。此後亞平寧半島的熱那亞共和國向金帳汗國購買了克裡米亞半島沿海多個城市來拓展商業貿易。
  • 在失去克裡米亞問題上,烏克蘭為何無計可施?
    1783年,俄羅斯正式吞併克裡米亞。克裡米亞是位於黑海北部一座半島,其北方連接著今天的烏克蘭,而東方則與俄羅斯隔海相望,兩者之間的刻赤海峽也僅有4公裡寬。克裡米亞具有極高的戰略軍事意義,可以說誰控制了克裡米亞,誰就控制了黑海。此後,在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烏克蘭與克裡米亞一直在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之下。
  • 我讀|遠去的帝國博弈:奧蘭多·費吉斯講述的克裡米亞戰爭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的《克裡米亞戰爭》一書由呂品和朱珠翻譯,譯者加了副標題「被遺忘的帝國博弈」,詮釋這場戰爭的要領,很透徹。(一)在《克裡米亞戰爭》一書中,奧蘭多·費吉斯發揮他一貫的鋪陳歷史細節的優勢,依據大量的文獻資料,在兩軍交戰的主線之外,穿插和引用了豐富的「當事人」口述。
  • 延續千百年的糾葛,數次的復仇計劃,俄國最終致使波蘭被三次瓜分
    一、 俄國與波蘭的仇怨 俄國和波蘭之間的恩怨可以說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但是很難說的清到底是誰先挑起的這場持續數百年紛爭。但是就目前歐洲的歷史學家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波蘭和立陶宛的聯盟有極大的可能是造成後期一系列事件的始作俑者。
  • 為何克裡米亞一小塊對俄羅斯來說,或許比五百萬領土更重要?
    中國是一個農耕民族佔主導地位的國家,幾千年來,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新時期,國家領土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也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使中國擁有了今天這樣廣闊的國土。縱觀世界,對任何國家來說,領土是最重要的資源。而且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似乎有點自相矛盾。該國曾經把五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拱手讓給對方。但是對克裡米亞這片土地,俄羅斯卻是寸土寸金,不肯罷休。
  • 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已6年,現今發展得怎麼樣?
    一貫以強硬著稱的俄羅斯便深諳此道,倚仗著自己的鋼鐵洪流和無堅不摧的黑海艦隊,獨步天下,而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已6年,現今發展得怎麼樣呢?克裡米亞半島在公元1443年後有自己的克裡木汗國,不過在1783年,俄羅斯帝國將其吞併,後來它又順利成章的成為了蘇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進入蘇聯時期,第二任領導人赫魯雪夫為了方便經濟管理,將其劃撥給了下屬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自此開始,克裡米亞不再屬於俄羅斯,而成了烏克蘭的領土。
  • 克裡米亞戰爭打到一半,沙皇為何突然自殺?
    很顯然這與同時期的克裡米亞戰爭脫不了關係,更準確地說是尼古拉一世無法承受戰爭前後俄國境況的反差而用自殺逃避責任。 也正因為如此在反法聯盟取得勝利後,作為外國君主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才能夠騎著白馬進入巴黎,此刻的俄國儼然成為整個歐洲的「憲兵」。不過亞歷山大一世並沒有活得太久,由於膝下無嗣,皇位只能從胞弟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當中挑選。
  • 普京就克裡米亞獨立並加入俄羅斯演講(觀察者網獨家全文翻譯)
    它的這一精神遺產奠定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共同文化、價值觀與文明基礎,註定使得我們三國的人民結合在一起。在克裡米亞有俄羅斯士兵的墓地,憑藉這些士兵的英勇作戰,俄羅斯在1783年將克裡米亞收入自己的領土。這裡有塞瓦斯託波爾,傳說之城,偉大的命運之城,堡壘之城,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故鄉。在克裡米亞有巴拉克拉瓦和刻赤,馬拉霍夫古墓和薩布恩山。
  • 英媒:中美如果因貿易戰日趨緊張,中國可能把臺灣變成克裡米亞
    大陸要求武統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英國《衛報》3日刊發文章《中國會把臺灣變成下一個克裡米亞嗎?》稱,目前臺海的局勢與普京2014年收復克裡米亞相似,擔心大陸像普京收復克裡米亞一樣收復臺灣,鼓吹美國要做好軍事準備。其實,克裡米亞和俄國與臺灣同中國,不可同日而語。這是因為,國際上包括美國在內,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 「阿富汗,擋住俄國!」
    ,建造克裡姆林宮,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發展為東歐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成吉思汗系後裔在中亞建立了諸多封建汗國。在16世紀,西方的外部環境不利於俄國的發展,俄國在北、西、南三面被強大國家瑞典、波蘭、土耳其包圍,因此,俄國在這三個方向的擴張在此時期內收效甚微。
  • 克裡米亞和俄羅斯的恩怨情仇,曾是其主要敵人,也曾是爭霸棋子
    克裡米亞這個名字最近這些年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俄烏兩國之間因為它而起的衝突以及它的易手可以說是21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焦點之一。而這個熱點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1954年克裡米亞上一次易手的經過。但其實克裡米亞也可以說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地區,它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而從那裡以來的一系列歷史變故也最終促成了它現在的局面。
  • 遠離美國本土的阿拉斯加州,當初以720萬美金成交,俄國虧大了嗎
    但是,這樣的一個城市居然是美國人僅僅用了720萬美金就從俄國的手中就給買下來了,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俄國人看夠了冰天雪地,對同樣冰冷的阿拉斯加沒有興趣俄國現如今的領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公裡,而阿拉斯加州的面積為171萬平方公裡,相比較於俄國的面積來說,阿拉斯加州的面積確實不算很大。
  •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如果俄國打敗了日本,會怎麼樣?
    1904年至1905年,新崛起的列強日本和老牌歐洲帝國沙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宣告結束,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兩個強盜打仗,戰場卻在中國,很多無辜中國人死於戰火。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隨著美國興起之後俄國逐漸放棄了自己在美洲的絕大多數殖民地,僅僅只保留了距離自己的遠東領土較近的阿拉斯加。1853年7月—1855年12月沙俄同英法聯軍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這場戰爭在俄國引起了很多後遺症,最終迫使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 數十架戰機飛往克裡米亞,美:正中我下懷
    12月18日據環球網綜合報導,俄國防部當天表示,俄方將於22日從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克裡姆斯克機場向克裡米亞的別利別克軍用機場調派十多架蘇-27SM和蘇-30M2戰機,俄國防部指出
  •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俄羅斯從克裡米亞撤軍,這是為什麼?
    當然對於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沒有任何的約束力,這點烏克蘭比誰都清楚,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保持克裡米亞問題的熱度,力圖使國際社會長期關注克裡米亞問題。 只要克裡米亞問題的熱度在,就有希望從俄國手中奪回克裡米亞。畢竟腦殘的政治家經常利用普京不常有。
  • 石油與戰爭:始於諾貝爾家族的俄國石油工業
    1837年,伊曼紐爾來到俄國發展自己的事業,當時沙皇為了應對英國的威脅,正在積極擴軍備戰。伊曼紐爾發明了一種新型水雷,並設法把它推薦給了沙皇。在克裡米亞戰爭中,沙俄軍隊正是通過伊曼紐爾發明的水雷,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擋在了克列斯塔要塞之外。為此,伊曼紐爾得到了沙皇頒發的金制帝國勳章,諾貝爾家族從此算是徹底翻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