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優質的受精卵比作好的「種子」,那么子宮內膜就是肥沃的「土壤」,成功懷孕的前提不僅要有好「種子」,還要有「沃土」,再優質的種子,扔到水泥地上也是「死路一條」。那麼問題來了,子宮內膜多厚才算正常呢,什麼樣的子宮內膜才算得上是「沃土」?
首先我們要知道子宮內膜的厚度不是一個固定值,在整個月經周期是有厚有薄的,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月經剛過時子宮內膜會較薄,而月經將至時會較厚。也就是說在月經的初期,隨著月經的來潮,內膜的脫落,子宮內膜處在一個最薄的狀態,到了排卵期內膜逐漸增厚,然後經過黃體期內膜厚度持續至下次月經來潮。所以,是不能用一個「正常值」來恆定子宮內膜厚度的。
一般子宮內膜在不同時期,厚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① 增生期(一般指月經周期的第6-14天):子宮內膜約5-10mm;
② 分泌期(一般指月經周期的第15-28天):子宮內膜的厚度約為8~12mm
③月經期(一般指月經周期的第1-5天):子宮內膜厚度4-6mm。
作為生殖科大夫來說,臨床中我們往往採用陰道超聲監測內膜的厚度甚至是內膜的血流信號作為評估內膜的方法。通常根據排卵日之前或者移植日當日子宮內膜厚度作為評估指標,範圍應該在8至14mm。如果此時,子宮內膜厚度還達不到7mm,就說明你的子宮內膜可能偏薄。臨床上導致子宮內膜偏薄的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發育異常、反覆宮腔操作損傷等等。
此外,子宮內膜除了厚與薄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形態。內膜不是單純厚就好,還要有好的形態。好的子宮內膜形態比較豐盈,有三條線,即三線徵,就像人的嘴巴。中間的一條線叫宮腔線,宮腔線最好從宮頸處連續上升至宮底,不要有中斷,假如有明顯的中斷通常提示是宮腔粘連的表現。
如果備孕女性發現自己內膜偏薄,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調理呢?
首先可以多吃補充雌激素的食物,如豆製品(但需要注意豆漿飲用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其次還可以多吃穀類、薯類、羊肉、烏雞等肉類,還建議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雞肉等;最後,還可以通過針灸、督脈灸等中醫特色療法來增加內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