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突破!靶向BCAT1蛋白逆轉白血病侵襲性

2021-01-12 生物谷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2314


2017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兩種最為常見的骨髓性白血病的一種新的藥物靶標,並且找到一種阻止這種疾病的最為侵襲性類型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5月17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ancer progression by reprogrammed BCAA metabolism in myeloid leukaemia」。

通過阻斷一種被稱作BCAT1的蛋白,這些研究人員能夠阻止小鼠體內和來自白血病患者的人血液樣品中的癌細胞生長。

BCAT1蛋白激活一組被稱作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的胺基酸代謝。BCAA是所有細胞中的必需構成單元,因而是侵襲性白血病細胞生長所必需的。BCAT1也促進腦瘤和肺瘤產生。

早期的研究已表明BCAT的功能是降解大多數健康組織中的BCAA。這項新的研究首次證實白血病細胞並不降解BCAA,而是利用BCAT1通路產生它們。通過阻斷這種蛋白,這些研究人員能夠逆轉這種疾病的侵襲性。

論文通信作者、喬治亞大學富蘭克林文理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Takahiro Ito說,「我們想要理解是什麼促進急性白血病產生侵襲性,隨後研究了靶向這種通路是否會將這種疾病逆轉到可治療的階段。」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是一種血癌,具有三種主要的臨床階段:慢性期、加快期和急變期。慢性白血病通常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治療反應良好。但是如果這種癌症不加以治療或者產生耐藥性,那麼突變將最終促進這種疾病進入更加侵襲性的急變期,而這經常是致命性的。

Ito說,「我們的想法是這些進展緩慢的白血病細胞和侵襲性的白血病細胞具有不同的方法來使用胺基酸等營養物,這些營養物調節著細胞分化和細胞生長之間的平衡。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是什麼調節著這種平衡,那我可能能夠利用這種通路來阻止這種疾病進展或將它逆轉回到一種侵襲性不那麼強的疾病。」

通過分析來自這種進展緩慢的慢性期和更加侵襲性的急變期的血液和白血病細胞,Ito及其團隊觀察到在侵襲性的急變期,具有更高濃度的BCAA。不過不清楚的是,BCAA的存在是否是這種更加侵襲性的急變期產生的結果,還是導致這種更加侵襲性的急變期的原因。

Ito團隊鑑定出基因BCAT1編碼一種能夠在這些白血病細胞中產生BCAA的酶。

Ito團隊在小鼠體內和來自白血病患者的人血液樣品中,利用一種基因敲降(gene knock-down)方法抑制這種基因的功能,結果證實BCAT1在這種侵襲性的急變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阻斷BCAT1基因,Ito團隊能夠促進這些急變期白血病細胞分化,從而使得這種疾病變得不那麼具有侵襲性,而且更加緩慢地生長,就像可治療的慢性期那樣。

重要的是,儘管BCAT1在白血病細胞中高水平表達,但是正常的血細胞具有較低的BCAT1水平,而且正常的血細胞很少受到BCAT1抑制的影響。

這些發現提示著BCAT1可能是一種理想的治療靶標,很少對正常的血液產生傷害。再者,這些結果表明BCAT1也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相比於急變期CML,AML更加普遍。BCAT1高水平表達的AML患者往往要比BCAT1低水平表達的AML患者具有更差的存活。經證實阻斷這種BCAT1活性也有效地抵抗人AML細胞。

Ito說,「傳統觀點是眾所周知,沒有細胞會自我產生BCAA,它是從我們吃的食物中獲得的,總是在體內被降解。但是實際上相反的是,白血病細胞實際上利用這種酶,利用它的代謝反應來製造BCAA,從而促進細胞生長和進展到這種更加侵襲性的狀態。」(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Ayuna Hattori, Makoto Tsunoda, Takaaki Konuma et 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reprogrammed BCAA metabolism in myeloid leukaemia.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17 May 2017, doi:10.1038/nature22314

相關焦點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3.Nature:重大突破!靶向BCAT1蛋白逆轉白血病侵襲性doi:10.1038/nature2231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兩種最為常見的骨髓性白血病的一種新的藥物靶標,並且找到一種阻止這種疾病的最為侵襲性類型的方法。
  • Blood:靶向白血病幹細胞才是治療白血病的關鍵
    2016年9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證明了為何白血病如此難以治療,並且提示目前的藥物開發方法應當進行調整靶向更多基因或信號通路。研究人員解釋道,現在一些治療急性白血病的新藥攻擊白血病細胞表達的一些特定蛋白,但是他們發現隨著疾病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白血病的根源)會出現變化,經常表達一些在癌症初期並未出現的其他蛋白,或者在癌症復發階段關閉一些基因的表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Blood上。
  • 白血病再添新靶向藥!首款IDH1抑制劑Tibsovo獲批上市
    點擊查看 美國癌症生物製藥公司Agios近日宣布,其研發的靶向新藥Tibsovo(ivosidenib)已獲FDA批准,用於易感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突變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成人患者。
  • Nature:重大發現!靶向calcineurin-Hoxb13通路可讓心臟細胞重煥...
    2020年5月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在心臟發育過程中與其他蛋白一起發揮作用來抑制心臟細胞分裂。這一發現最終可能被用來逆轉這種抑制作用,幫助心臟細胞再生,從而為治療一系列涉及心肌受損的疾病---包括由病毒、毒素、高血壓或心臟病發作引起的心力衰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alcineurin–Hoxb13 axis regulates growth mode of mammalian cardiomyocytes」。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因為這證實了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解析小的、重要的分子。儘管低溫電子顯微鏡發展迅速,很多研究者認為,它仍有巨大提升空間。他們希望能製造出更靈敏的電子探測器,以及更好地製備蛋白樣本的方法。
  • 白血病靶向藥泊那替尼在中國獲批臨床試驗!
    Ph+ALL是一種預後較差的惡性血液疾病,是白血病的種類之一。泊那替尼是一款備受關注的靶向抗癌藥物,由Ariad Pharmaceuticals研發。根據公開資料得知,2016年5月,Incyte公司從Ariad獲得了該藥在歐盟及其他28個國家的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利。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Nature中文摘要 17 September 2015
    of synaptic memory traces in the motor cortex運動皮層中突觸記憶痕跡的標記和光學擦除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5/n7569/full/nature15257.html一種新型光活化探針可以定位於近期活躍的神經樹突棘進行操縱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但是, preS1是弱免疫原性的功能表位,如何充分合理調動機體免疫系統,誘導針對弱免疫原性表位的高效抗體應答,仍然是目前的關鍵問題,也是疫苗免疫學領域的普遍問題。
  • Nature重大發現!腫瘤突變靶向藥物的療效受突變類型及腫瘤組織環境...
    2018年2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大群來自美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旨在靶向特殊基因突變的抗癌藥物的療效依賴於涉及的腫瘤組織的類型以及基因突變的性質。在他們這項發表於《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的臨床試驗和結果。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CRISPR技術重大發現
    在此之前,科學家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在於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以及利用CRISPR/Cas9治療一系列疾病,如利用CRISPR/Cas9清除人T細胞基因組中的HIV-1、利用CRISPR/Cas9有望讓豬成為病人的器官供者、應用CRISPR/Cas9治療肝臟疾病等等,以及利用CRISPR/Cas9進行動植物育種、構建疾病模型等等。
  • 靶向澱粉樣前體蛋白,Posiphen可治療唐氏症候群
    靶向澱粉樣前體蛋白,Posiphen可治療唐氏症候群 2020-09-28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研發出靶向愛滋病毒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
    科學家研發出靶向愛滋病毒衣殼蛋白的長效小分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9:39:00 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Stephen R. Yant小組取得一項新成果。
  •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42:08 德國圖賓根大學Mathias Jucker研究小組發現,在轉基因小鼠中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 Nature Milestones | 近20年人類癌症研究領域14項裡程碑式進展!
    迄今為止,僅有有限數量的靶向癌症代謝的藥物成功應用於臨床(FDA批准的enasidenib用於急性髓性白血病),隨著對腫瘤的深入認識,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改變。,發現CAR - T細胞在患者體內具有活性;2017年,CD19 CAR T細胞療法獲得了FDA的批准,用於治療患有ALL的兒童和患有侵襲性淋巴瘤的成人。
  • Nature子刊:受體靶向的工程益生菌可減輕感染!
    Rishi Drolia等人通過生物工程的乳酸菌益生菌(Lactobacillus probiotics, BLP)在乾酪乳桿菌表面表達非致病性李斯特菌(L. innocua)和致病性李斯特菌(Lm)的李斯特菌粘附蛋白(Listeria adhesion protein, LAP)。BLP菌在腸道定植,減少Lm黏膜定植和全身播散,保護小鼠免受致命感染。
  • 雲端相聚 共話學術│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
    本次大會共設置1個主題大會專場和6個專題分會場,其中「侵襲性淋巴瘤」分論壇於7月22日圓滿落幕,本分論壇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周道斌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曹軍寧教授為大會主席並做開場致辭,全國16位血液腫瘤領域的專家就侵襲性淋巴瘤相關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專題分享,同時結合實踐進行學術探討。醫脈通在此將「2020 CHIF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的精彩內容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 艾伯維產品唯可來在華獲批用於治療特定人群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血液腫瘤,極具侵襲性且難治,患者的生存率極低。尤其是那些不耐受強化療的患者,長久以來可選擇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1], [2],亟待安全、有效、可耐受的治療選擇。 作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B細胞淋巴瘤因子-2(BCL-2)抑制劑,唯可來®(維奈克拉片)的獲批打破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領域近幾十年無突破性創新療法的僵局,開啟了中國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療時代。
  • Nature:重大進展!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這些突變發生在許多癌症類型中,包括各種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黑色素瘤、乳腺癌、胰腺癌、肝癌和膀胱癌。鑑於SF3B1編碼的蛋白對於產生RNA分子至關重要,因此Bradley和Abdel-Wahab研究了來自數百名患有幾種不同癌症類型的患者的RNA測序數據,以尋找異常的RNA分子。他們發現SF3B1突變導致癌細胞產生異常形式的BRD9 RNA分子,它包括非編碼DNA序列或者說「垃圾DNA」。這種「垃圾DNA」源自近期將自身插入人類基因組的病毒序列元件。
  • 突破!這項諾貝爾化學獎技術,再次登上《Nature》
    突破!該編碼探針的兩側是探針的組成部分,稱為讀出序列,每個讀出序列被融合到對特定讀出序列具有特異性的螢光團的另一個DNA探針靶向。由於細菌細胞包含數百個16S rRNA複製片段,因此每種細菌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編碼探針來靶向:每種靶向相同的RNA序列,但側翼為不同的讀出序列對,從而可以關聯多種讀出序列與特定的物種(圖2)。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