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月22日消息:「世代村民都依靠這山林生活,怎麼就成了"低產林",承包給別人了呢?」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周衛村村民表達著不解與憤怒。2013年1月11日,周衛村村民陳九新說:「村裡的山林是我們村唯一的經濟來源,不應該把集體的山林承包出去。」
村民口中的山林,是位於永嘉縣巖坦鎮周衛村的「上梅壟」集體山場,在2012年4月14日,周衛村將村所屬的1200畝山場承包給周衛村農場開發基地。
在2012年6月15日,「周衛村一期低產林改造暨耕地開墾項目」經永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發文立項,立項面積為681畝。11月6日,獲得了浙江省林業廳175畝的採伐樹木許可證。2012年11月17日開採。
當地村民介紹,這片山場是上世紀70年代飛機播種的「飛機林」,都是茂密的森林,並非官方所說的「低產林」。
一份部分村民舉報信反映,現在承包人已超出許可證的採伐面積,造成山場300多畝被破壞,林木被採伐800多立方米。這個項目也被他們認為是「毀林造地」。
楠溪江環保志願者周壽強打算為保護楠溪江建立一個公益環保組織。一個月前,從當地網站上,周壽強看到村民反映山林被毀的帖子後,決定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實地走訪。
在他看來,「楠溪江有這麼一江長年不枯的好水,正是因為楠溪江上有達65%的森林覆蓋率。」
2012年12月26日,周壽強曾從南岸村到潘坑,走山道上山。在半山腰,周壽強發現路邊躺著一堆堆的木頭和樹枝,隨即讓司機停車定位拍照。
「我發現這些樹木是從山頂滑下來的,從山頂到山腳有一條兩米來寬的運輸通道,這些樹木就是從這條通道滑下來的。而這樣的通道,對面山上也有一條,司機說這是潘坑鄉潘二村的山林,他們砍樹是為了達到開發目的。」
「村民們告訴我這一大片是田壠村的,周衛村的在裡面,是連著的。這片開發已經完成,一排一排整齊的林改地,在改之前都是茂盛的林地。」
穿過這片林改地,周壽強看到對面那一大片正在施工中的山頭,挖掘機轟鳴聲能聽得一清二楚。透過霧氣,能看到對面山頭已光禿禿了。
周壽強覺得就是一個「樹木屠宰場」。他拿出手機進行定位,地理坐標告訴他,這裡完全屬於「林地保護區內」。
擱置8年後的開發
村民們無法認同茂密森林在項目立項時卻說是低產林,100多個村民開始聯名上訪。
周衛村村主任李振非介紹,此前被開發的這片植被並不茂密,也沒什麼收入。「起初,這片林挺好的,後來我們開始村裡建通電設施,砍伐了一部分,後來村裡建公路,債務累累,又砍了一部分。」
2012年4月這次山場外包給公司則是延續一份2004年的合同。
2004年,周衛村公路建設,周衛村農場開發基地承包人李小明曾拿出120萬建設公路,村裡同意將1200畝林地承包給他,計劃搞楊梅種植基地,當時的承包費是13萬,承包期21年。
「我和政府籤了合同之後,項目就擱置了。其實,這8年間始終沒有得到開發。」李小明說。
2012年上半年,永嘉縣政府對永嘉縣巖坦鎮等地的12個低產林改造暨耕地開墾項目予以立項。其中包括周衛村一期低產林改造暨耕地開墾項目。
「當年3月機會來了,村裡要漲價,一定要提高承包費用。」李小明說,最終重新確立合同,周衛村農場開發基地承包山場21年,費用提高到80萬。
李小明口中機會所指的是,當地政府建設佔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應補充劃入多少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是謂「耕地佔補平衡」。
生態影響
永嘉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負責人胡佐朋表示,永嘉縣耕地佔補,主要是通過對山區開荒造地產生。
「每墾一畝地,永嘉縣國土資源局給承包人3萬元,此外,巖坦鎮政府還可以得1.5萬元,所在村可以得1500元。」巖坦鎮主管土地的副鎮長朱海兵介紹,「對政府來說不能算是利益,是對資源的補償,我們也是用於建設開發當地的一些項目。」
周壽強更關心的是,林地改造將對楠溪江帶來的生態影響。
巖坦鎮主管林業的副鎮長鄭利雨表示,在項目改造設計的時候,林業部門、環保部門做過環評,水利部門有水土保持評估。在前期開墾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一定水土流失。「我們開墾的時候主要進行一些植綠覆綠,儘可能保持水土。」
現在開墾林地的範圍是否超出175畝,鄭利雨表示:「還沒有採伐完,總共601立方米樹林現在只砍伐了337立方米。砍伐完畢後,會向我們報告,具體多少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勘探驗收。」
按計劃,在2013年3月,這裡將重新種植楊梅,據說這種楊梅品種比通常楊梅成熟晚一個月,上市價格每斤60元左右。
上山那天,周壽強下車拍照時與當地村民聊了一會兒天,「村民的環保意識並不強,他們關心的更多是自己的利益,只要給足錢,就沒有人會舉報。可見這次被舉報、曝光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四川廣元:紅慄樹 小康路上的搖錢樹
陝西:經濟林成為寶雞鳳縣農民的「搖錢樹」
廣東清遠:輕軌徵地範圍內搶栽「搖錢樹」
山東濱州:小小苗木變成搖錢樹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