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禁兄弟、活剮姐姐,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為獨攬大權都做了什麼?

2020-12-19 小新品歷史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初期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他是一位馬背上的皇帝,從小就跟隨父兄狩獵,練就了過人的騎射技能,長大後更是驍勇善戰;努爾哈赤死後,他成為後金第二位大漢,對內極力推行封建化改革、鞏固中央權力;對外逐漸徵服了朝鮮和蒙古,解除了後方憂患,為攻佔明朝疆土打下堅實的基礎。正因為皇太極的治國韜略,使得清朝實力突飛猛進,可謂是大清朝的奠基者之一;那麼,努爾哈赤當年有16個兒子,作為老八的皇太極是如何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他都採取了哪些手段呢?

皇太極

揭發褚英

1612年,皇太極跟隨父親攻打海西女真烏拉部,共奪下6座城池;此後,他一直為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貢獻力量。但是,努爾哈赤更重視長子褚英,準備將其立為儲君;可惜的是,褚英利慾薰心、急於求成,在其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很多違背努爾哈赤意願的事情,甚至要挾皇太極等人一起參與。

皇太極抓住時機,暗中向努爾哈赤報告了褚英的所作所為;努爾哈赤怒不可解,軟禁了褚英,而後在1615年處死了褚英。此事讓皇太極在父親心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不久,努爾哈赤改革軍隊,重新組建了八旗部隊: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而皇太極被重用為正白旗的首領。

褚英

獻計取撫順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成為大汗,分別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封為貝勒,從此後金進入四大貝勒掌權時代。1618年,努爾哈赤認為攻打明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對於首先攻打哪座城池猶豫不決;此時,皇太極獻計「撫順是我出入之處,必先取之」,並稱4月8日至25日撫順會有馬市,可以派人混入其中,入夜則裡應外合,一舉拿下撫順城。

努爾哈赤依計而行,果然後金攻入撫順城樓,迫使守將李永芳投降。撫順爭奪戰是後金與明朝的第一次正面戰鬥,極大地激勵了後金軍隊的士氣,打開了明朝的大門;此戰中,皇太極功勞最大,也極大了提升了它在軍中的威望。

撫順

決勝薩爾滸,大破明軍

撫順失敗後,明神宗才知道大事不妙:「遼左覆軍隕將,建州勢焰益張,邊事十分危急」。於是,1619年,明朝聯合女真葉赫部、朝鮮,在薩爾滸與後金展開大戰。期間,皇太極與代善等貝勒先是大敗西路明軍杜松部隊,然後殲滅北路明軍馬林軍團;隨著南路、東路明軍的相繼覆滅,最終後金獲得勝利。

薩爾滸

大貝勒代善率眾擁皇太極嗣汗位

由於多爾袞、阿濟格、多澤三兄弟掌握著正黃、鑲黃兩旗,實力雄厚,超過其他三大貝勒的勢力,而且還在繼續膨脹;對此,代善等許多貝勒非常非常不滿。而當時,正是後金受挫於寧遠之戰,士氣低落,明軍袁崇煥、蒙古、朝鮮都想再次聯合攻打後金;而且後金內部政治形勢非常險惡,代善、多爾袞、皇太極三足鼎立,一旦內鬥,必將損失慘重。代善考慮再三,倒向了智勇雙全的皇太極,於1626年擁皇太極嗣汗位。

代善

囚禁二貝勒

皇太極繼位之初,名義上是大汗,但實際上是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輪流執政,導致無法集中權力成就大事;為此,皇太極採取逐個擊破的方法,削弱其它貝勒的勢力,從而推進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1630年,二貝勒阿敏丟失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個城池,被皇太極定罪十六條並將其囚禁,二貝勒勢力就此終結,最終阿敏在1640年死在獄中。

但是,阿敏對於前清的實力壯大,是居功至偉的;在1607年,他與褚英攻佔了烏拉宜罕山城,1613年他協助努爾哈赤消滅烏拉部,而後參與薩爾滸之戰、葉赫部之戰、徵討朝鮮、喀爾喀巴林部戰役等。

三貝勒被降職

1631年,三貝勒莽古爾泰受命攻打大凌河城,正藍旗則從大凌河南面進攻;而明朝吳襄、張春所率軍團趕往解圍,駐紮在離城15裡的地方。當莽古爾泰率眾進攻時,其部隊被明朝軍隊重創,故此他向皇太極稟報戰鬥失利;皇太極問他「我聽說你的部下軍紀鬆散,導致貽誤戰機」,此時莽古爾泰氣憤道「並無此事」,皇太極繼續道「如果沒有此事,我會處置造謠者,但是,如果情況當真,你的部下不該受到懲罰嗎?」,而後皇太極起身上馬。莽古爾泰止不住怒氣,拔出佩刀怒視皇太極。皇太極藉此怒罵莽古爾泰,以悖逆之罪去掉三貝勒軍權,降為多羅貝勒虛職。1632年,莽古爾泰鬱鬱寡歡,暴病而亡。

莽古爾泰

斥責大貝勒

1635年,大貝勒代善為哈達公主(她怨恨皇太極)大排夜宴,此事引起皇太極的不滿;而後,皇太極與其他貝勒一起列出代善的多條罪狀:

1. 不分輕重;

2. 輕視君主;

3. 以前討伐明朝時,中途想撤退;

4. 出徵察哈爾時,再次想撤退;

5. 賞罰不公,偏袒本旗;

6. 君主喜歡的人,他討厭,這不是離間君臣關係嗎?

於是,眾人都說要代善革職,最後,皇太極寬容處理,只是口頭責罰。此後的代善,事事謹慎,主動讓權

活剮哈達公主

1635年,哈達公主莽古濟,也就是三貝勒的親妹妹,被下屬冷僧機和莽古濟的丈夫瑣諾木告發謀反;皇太極隨即派人搜查公主府,發現「大金國皇帝之印」十六枚;皇太極盛怒之下將哈達公主處於凌遲,據說,活剮了300刀後才讓她死去。莽古濟也就成為清政府統治期間唯一一位被凌遲處死的公主

此事非常罕見,因為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極刑,只有彌天大罪的犯人,才會被處以這種可怕的刑罰。古代人犯罪了,一般是男人砍頭、女人賜三尺白綾或毒酒,結果性命。

哈達公主

至此,皇太極完成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1636年皇太極稱帝,國號為大清,並將族名改為滿洲。

相關焦點

  • 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原標題:大清開國第一刀:皇太極凌遲活剮自己的姐姐 1626年,皇太極、多爾袞的老爸努爾哈赤病逝。因為他生前並沒有來得及確立繼承人,所以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汗位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
  • 滿清一次宮鬥涉案千人,皇太極為此活剮自己的親姐!
    皇太極是清朝時期一位比較出名的皇帝,畢竟在攻打明朝的時候連努爾哈赤也沒辦法拿下的地方最後都被皇太極一一攻破,從這一點我們就足夠判斷皇太極也是個心狠手辣的角色,甚至於在滿清的一次宮鬥中,皇太極竟然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姐姐。
  •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誰?為啥有三人都有機會競爭,你支持誰
    儘管結局很慘,但清朝開端的時候還是很威武的,當時皇太極一眾人等意氣風發,打遍天下無敵手,不論是南明還是沙俄,在大清的眼裡都只是不入流的小怪,反正打起來最後都是大清朝贏。 這麼龐大的清王朝,開國皇帝是哪位
  • 她搶走了妹妹的丈夫,讓清朝開國皇帝著迷一輩子,卻為他人作嫁衣
    雖然海蘭珠寵冠六宮,但卻就生下了一個兒子,皇太極有意將此子立為儲君,遺憾的是,此子竟然不幸夭折了,海蘭珠因此變得整日鬱鬱寡歡,在皇太極與明朝對戰時因病去世。皇太極馬不停蹄趕回宮,但還是沒有見到摯愛的最後一面,皇太極將此視為終生遺憾,沒過多久就跟著海蘭珠去了。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比來比去,這幾個都算不上,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應該是皇太極。皇太極為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是大清王朝的開國者,他對清王朝的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相比的。但人們談起清朝的時候,更多的是說道康熙、雍正、乾隆,而皇太極卻很少被人所提起。皇太極出生於1592年,既明朝時期的萬曆二十年。
  • 皇太極為何將自己親姐姐等一千多人凌遲活剮?
    自古哪個皇帝能忍受,有三個人和自己並排,朝南而坐呢?親兄弟也不行,如此伴隨而來的必然是一場大清洗。皇太極凌遲處死的姐姐就是莽古濟,莽古濟嫁過兩次人,一個女兒被丈夫豪格殺死,另一個女兒被迫殉葬。男人在徵服天下,有時候女人卻被拿來當祭祀品。
  • 清朝皇帝列表及簡介,第1和第2位,皇太極和順治都幹了些什麼?
    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將後金改國號為大清,清朝自此正式建立。後經過七年的發展生產和內部積蓄力,於公元1642年贏得了松錦大戰的勝利。這一仗對於清朝的意義不亞於薩爾虎之戰,因為打完這一仗,大明王朝的寧錦防線就已經宣告崩潰了,這為後來的多爾袞入關打下了一定的戰略基礎。
  • 情理與法理的較量:皇太極與康熙,誰更有資格稱「祖」?
    給皇帝上廟號的基本原則是:「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開疆拓土曰祖,守業有成曰宗。」也就是說,立有「開疆拓土之功」的皇帝,才有資格稱「祖」,按照這一準則,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可以稱「祖」,繼任皇帝則只能稱「宗」。但清朝卻是個最誇張的例外,前四個皇帝中,竟然有三個都稱了「祖」。
  • 此人在清朝立國中與努爾哈赤皇太極齊名,死後卻只封兩月皇帝
    而且,就皇位來說,他前後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但是他都沒有奪位。死後兩個月便遭受順治皇帝殘忍對待,實在太冤枉。我們先來看多爾袞在清朝壯大過程中有哪些貢獻。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就算一時拿不下來,也要反覆抄掠、圍困、襲擾,消耗明朝的國力,為後來統一明朝做準備。事實上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為清朝後期拿下明朝,實現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二,徹底拿下蒙古。
  • 海蘭珠:一個能讓清朝的開國皇帝幾度哭暈的女人
    自古帝王多薄倖,但愛新覺羅家似乎專出情種,其中尤以清太宗皇太極最甚。聽聞宸妃海蘭珠生病時,皇太極正在明清生死交關的松山大戰前線,竟也不顧一切從戰場趕回瀋陽宮中,只可惜在皇太極回宮途中宸妃便已身亡,因此海蘭珠一直被後人冠以「皇太極的真愛」之稱。
  • 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滿語怎麼說!
    清朝的開國奠基者和創始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卻沒能看到清朝入關的那一刻,而當時剛剛九歲的福臨卻有幸成為了清朝入關的第一代君主,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波瀾疊起,其實也非常有趣,清朝雖然沒有昏君,可以說每位皇帝的修養和素質都非常高,但是卻成為了歷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之一,實在可以說是天意弄人。
  • 清朝皇帝為什麼有蒙古和漢人血統?看看清朝皇帝的生母是哪些人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建立的,但是清朝的皇帝的血統卻不是純正的滿族人,因為清朝的后妃裡面有著大量的蒙古人和漢人,而且自康熙帝之後,清朝歷代皇帝都帶有漢人血統,這一點是需要的大家注意的。首先清朝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注重吸收蒙古人作為滿族的同盟,努爾哈赤與蒙古的科爾沁部聯盟,他迎娶科爾沁明安的女兒。努爾哈赤二子巴圖魯貝勒娶蒙古扎嚕特部鍾嫩之女為妻,五子莽古爾泰娶該部內齊之妹為妻,可以說蒙古和清朝的聯姻早就開始了。
  • 374年前的今天清朝開國皇帝駕崩,姑侄三人共侍一夫被人津津樂道
    事實證明,皇太極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他能在滿蒙聯姻中看到其中的政治利益與個人得失,所以,皇太極非常重視哲哲的地位。後來,皇太極稱帝建國,改革後宮制度,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后,入主清寧宮,這樣以來,哲哲就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正式冊立的皇后了。
  • 皇帝說:養大再活剮
    說到這裡,筆者的腦海中浮現出這麼一個案子:一個5歲的孩子被判凌遲,凌遲規定都要割3000刀,但是這個孩子身上割不下這麼多刀,於是,行刑者上報了皇帝,皇帝表示養大後再活剮。這個孩子是石達開的後人,說到石達開,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平軍的猛將,在整個太平天國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 清朝皇帝能力排行榜:第四位居然是乾隆皇帝,第一位才是真正贏家
    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了,清朝的歷史也保護的特別完全。不過從清朝開始當時就有12位皇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其中的幾位皇帝。第一位,雍正皇帝。與所有的朝代一樣,清朝也有一個非常鼎盛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不過這其中只有雍正才是當之無愧的君主。當初雍正接下來康熙的爛攤子,拼命的賺錢還債以及整理國務。就是如此矜矜業業的皇帝操勞了一輩子,給乾隆也留下了很豐厚的家底。不過歷史始終都是公平的,為了乾隆打下了堅實的江山,這也是清朝的眾多皇帝中有著當之無愧的稱號。第二位,皇太極。
  • 人們習慣用年號稱呼清朝皇帝,那麼他們的年號各有什麼寓意?
    人們習慣用年號稱呼清朝皇帝,那麼他們的年號各有什麼寓意?相必大家都比較了解中國各朝代皇帝的稱呼,在之前的文章中,編者也做過廟號、諡號、年號的介紹,講述過它們之間的沉浮起落。廟號的追封並非胡亂拼湊,而是有一定的規矩和含義,比如一般開國君主都會叫「高祖」、「太祖」,中興之主叫「中宗」,世系偏移,旁系入繼大統,一般叫「世宗」或「代宗」,仁宗、聖宗、孝宗、睿宗多為明君賢主,哲宗、興宗、成宗是守成之君;哀宗、思宗則應用於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其他封建王朝,到最後的幾個朝代都是各種無能,各種享受,最後江山斷送也屬正常。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清崇德八年八月,已經徵服了整個關外地區,馬上就能揮師入關、徵服中原的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猝然駕崩於盛京後宮。遺憾的是,皇太極生前並未預立皇儲,這讓原本因團結一致才勇猛強悍的大清王朝,立馬陷入爭奪皇權的內訌狀態。兩黃旗支持的肅親王豪格,和兩白旗支持的睿親王多爾袞為爭奪皇位而劍拔弩張,一場足可以讓清朝綜合實力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內鬥,一觸即發。
  • 清末三位皇帝為何均絕後_CCTV.com_中國中央電視臺
    擁有眾多妃嬪的皇帝沒有後代是怎樣的奇聞?但是事實就擺在眼前,清朝同治、光緒、宣統三帝個個絕後。愛新覺羅氏皇族到底怎麼了?清朝到底怎麼了?援引《歷史不忍細看》的內容,對此進行了解讀。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現在很多古裝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進行編劇和拍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宮劇,比如《雍正王朝》《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步步驚心》等等。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