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讓我們感受到了孤獨患者的自我拉扯更將父愛銘記於心

2020-12-22 娛樂嘻哈君o

說到武打片,我想應該是大家非常喜歡的,比如李連杰、成龍等人,他們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影視作品,李連杰更是有著功夫皇帝的稱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李連杰的文藝片,父親的愛,像大海一般,溫柔如海,浩瀚無邊,澄澈湛藍,給大家推薦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海洋天堂》,這是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傾盡所有,守護患有孤獨症兒子的故事。平凡而感動。

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孤獨症患者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觸動心弦,不僅僅因為孤獨症患者所面臨著巨大的生存阻礙,更是因為父愛太過於深重。薛曉路的成功之處在於將渺小的生活情境擴大化,使故事更真實動人。文章飾演的自閉症男孩,讓我們感受到了自閉症患者內心柔軟又溫柔的一面。李連杰這一次不再是武林高手,而是一位絕望無助的父親。

說起來,【海洋天堂】這部電影,可是有些年頭了,在筆者的記憶中,是好幾年前躲在被窩裡看得淚流滿面的一部催淚電影,至今的印象仍舊深刻。(因為那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脆弱」的李連杰這是2010年的上映的一部電影,當時筆者還在上學,由於迷戀網絡電影,又恰好是李連杰、文章主演,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載來看。

誰知這一看,完全顛覆了筆者對於李連杰「武打皇帝、功夫之王」的稱號,沒想到這樣的親情劇,李連杰也能夠演繹的如此精湛,不知道流過了幾次眼淚,只知曉這樣的劇情電影是李連杰的第一次拍,可能也是為數不多的一次。影片劇情簡介:李連杰飾演王心誠,普通的一名中年男子,工作於海洋館,妻子是遊泳潛水員,死於一次意外,留下了一個兒子,患有神志不清的徵兆,李連杰一直一個人將他拉扯大,取名大福(文章飾演)。

由於精神不正常,在日常的生活中,給雙方二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利,但由於是自己的兒子,王心誠只能夠呵護到無微不至的地步,不讓大福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可是人總會老得,王心誠自己得了病,得知自己將於不久離開人世,心中牽掛大福的他想要將大福送至福利院。可大福離開他不能生活,他離開大福也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一次情緒吐露後,大福也學著能夠照顧好自己了,也能夠獨立前往福利院與工作兩地,能夠獨立乘坐公交車了.......

這時,李連杰飾演的王心誠,已經由於疾病的困擾,離開了人世。就好像「子欲養而親不待」般,時光總是那樣的匆匆來不及告別《海洋天堂》拋開人品不說,文章的演技在這一部是有體現的,李連杰能文能武演爸爸也毫無違和感。電影劇情挺不錯,文章在這部電影裡演的智障兒子很傳神李連杰其實演文藝片也還不錯的,可能之前演的動作功夫片太高光亮眼了,筆者認為,如果你想看到另一個李連杰,那麼【海洋天堂】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海洋天堂》通過對自閉症患者的觀察和相處,了解到了患者的內心
    《海洋天堂》通過對自閉症患者的觀察和相處,了解到了患者的內心《海洋天堂》告訴了我們,作為用一種藝術手筆來詮釋一種父愛的時候,更好的讓人理解了那樣一種大愛。《海洋天堂》是由薛曉路執導,李連杰、文章等主演的一部關於自閉症患者的情感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李連杰)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文章)的感人故事。拍攝該片時,主演們與自閉症患者及家庭生活在一起,通過對自閉症患者的觀察和相處,逐漸了解和深入到了患者的內心,也為本片的精彩演出奠定了基礎,很多人正是通過本片才知曉和了解了自閉症。
  • 評審團:《海洋天堂》父愛無邊 感動無限 91分
    這句話用於形容《海洋天堂》中發生的故事,再貼切不過。片中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始終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無法感受到父親濃濃的愛,為之所感動的,是銀幕下的觀眾們。帶著未及拭乾的淚水,搜狐評審團的成員一致為電影打出91分的高分。
  • 52Hz:孤獨的人自我拉扯
    從1989年被發現,1992年被追蹤錄音開始,Alice就在北大西洋獨自歌唱,獨自旅行,健康而孤獨地活著。她的故事成為傳奇,成為很多歌曲的靈感。而我要講的,不是她的憂傷。忘了在哪讀過,52赫茲的Alice,象徵著孤獨症譜系的患者,即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 孤獨患者,自我拉扯是真正孤獨
    把孤獨轉化成獨處,從而提升自己經常習慣一個人獨處的人,不是孤獨患者就是懂得一直堅持自己生活態度的人,這兩者的區別我認為在於孤獨患者是與真正的生活脫節的人,他們不需要一切, 也不被一切需要。 一心扎在工作裡或者某件自己覺得有些許意義的事情裡 。不敢停下來 ,怕自己一停下來 ,就會被黑暗跟折磨包圍, 用自己一天大多數時間來思考 。
  • 我們講|那些「自我拉扯」的孤獨患者
    03|自我和解才是自我拉扯的最終導向 如果說每個人的自我都是一個球,那麼成長至今它一定會因為諸多的自我拉扯過程變得奇形怪狀 自我和解的過程就像是在鬆開這些拉拉扯扯,讓這個球變回原本的模樣。但這些拉扯的力可能非常的大,例如來自童年的陰影,社會的壓迫,等等,所以這一定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人一定得成長到足夠的強大,而擁有足夠的勇氣,才能真正治癒自己,讓自己正視那些拉扯自己的東西,才能讓它們放手。 這是個持續一生的漫長戰鬥,願勝利屬於每一個人。
  • 小楓今日NBA之談:這幾年的德羅贊,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
    這個賽季初,馬刺的狀況並不好,德羅贊一度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已經連續三個賽季德羅贊都在極度失望中度過,就像歌詞裡寫的那樣,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如今德羅贊的球場表現會有什麼突破嗎?恕我直言,很難,年滿三十而立的打法已定型。
  • 今天告訴你當我們感受到壓力、孤獨和焦慮時如何讓自我調節
    「請您每天拿出幾分鐘的時間來補充健康知識,分享給您在意的親人朋友,同時更要關愛您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每日健康為您推薦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識,以及健康管理方法,關注我們,關注健康」。好情緒、壞情緒都是需要的。適當的焦慮反而會轉化成完成事件的動力。
  • 盤點八部講父愛的經典電影,部部催淚,你看過幾部?
    5.《7號房的禮物》最動人的父愛豆瓣評分 8.9影片套用的是《我是山姆》那樣的人物關係,而在情節上則更有戲劇性。冤案加親情的雙重催淚保障。監獄裡的溫情更感人是因為,相比善人做好事,人們更喜歡浪子回頭,惡人行善的故事。無論我們怎麼吐槽韓式催淚片的套路,但是真的很有效,也確實很感人。
  • 陳奕迅《孤獨患者》,用屬於孤獨的聲音告訴你何為孤獨
    可同時,他們的內心情感也十分豐富,甚至可以說是多愁善感,他們卻不想將之表現出來,他們覺得那會被人認為是矯情,於是不喜歡找人訴說。而周圍的人誤以為他們內心強大,便不去關心他們,於是他們總是在一個人的時候愈加地覺得孤獨。這便是陳奕迅《孤獨患者》中所唱的「外向的孤獨患者」。
  • 話劇《海洋天堂》在惠州上演
    原標題:話劇《海洋天堂》在惠上演 話劇《海洋天堂》演出現場。 惠州日報記者龔 妍 通訊員鍾敏玲 攝     7月5日晚,話劇《海洋天堂》在惠州文化藝術中心上演。
  • 停止自我拉扯,展現真實的自己,讓好文章從心裡「流」出來
    今天寫作營助教團裡,大家在討論關於自我覺察的問題。訓練營的基本拆解作業中,並未要求學員們寫出自己的讀後感,但有很多學員都自發地寫了自己的閱讀感悟。他們通過書寫讀後感,來刻意練習萬能寫作法。在寫的時候,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卡住了」,完全寫不出來。這大概也是之前一直單身的原因——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遇到另一半,另一方面又本能地抗拒。於是,在愛與不愛之間,不斷拉扯,消耗了很多的能量。直到那一次寫不下去,我才深刻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再說回到寫作上。
  • 中學生作文《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愛》
    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愛有一種愛,它崇高偉大,博大無邊;有一種愛,它雖不明顯。但卻與你形影不離;有一種愛,它終生取之不盡,永遠用之不竭。這是什麼愛?這就是如大山般的父愛。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愛。爸爸應了一聲,將我領到一個空桌位前讓我坐下等著,說著便消失在擁擠的人群中。我不是地向四周張望,今天的人真多啊!有和我同齡的小朋友一邊喝著飲料,一邊大口地嚼著漢堡包,也有青年男女邊吃邊聊著天……就在這時,我看見了一個高大的身影慢慢地從人群中挪了過來,近了,更近了,我看清了,「啊,是爸爸!」我高興地大叫起來。
  • 寧夏:黨的恩情 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原標題:這份恩情,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開欄的話   9月19日上午,中央代表團向寧夏贈送了習近平總書記題詞賀匾等12項紀念品。寧夏日報今起開設「永遠的紀念品 永遠的關懷情」專欄,陸續報導全區幹部群眾從這些紀念品中,感受到的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各族人民的牽掛,感受到的中央對寧夏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各族人民對寧夏的深情厚誼。這些紀念品必將激勵寧夏各族人民繼往開來、擔當作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續寫塞上江南新的輝煌,與全國人民同心、同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福與不幸的自我選擇,愛與心的旅程
    這部電影不是一部悲劇,而是一部在幸運與不幸之間的自我選擇,一場愛與心的旅程。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情節呈現、表現力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對影片進行解讀。縱橫交錯的情節呈現:表達了幸福與不幸的自我選擇,揭示了愛是靈魂的救贖整個故事從兒童(盲人)的視角出發,結合健康人(成人)的視角,沿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敘事主線慢慢展開。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我們需要親情。家是我們情之所系的地方,家是我們的腳會離開,但是心卻不會離開的地方。我們需要友情。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往往我們對世界的不同解釋,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受。當我們感到孤獨甚至恐懼時,會認為這個社會處處潛伏著危險。這時,受恐懼影響的社會認識就成了有色眼鏡,透過它們,人們看起來更苛刻惡毒,更具有侵略性,或者更令人厭惡。
  • 電影《海洋天堂》沒有說完的那些事情
    幾年前看過一個電影《海洋天堂》, 電影開篇的鏡頭,是文章飾演的自閉症患者和李連杰飾演的父親,在一葉扁舟上,他們用繩子綁住腿投海,想要一起離開這個世界。我想作為一個患有肝癌晚期的父親要有多大的勇氣來做這樣的事情,不忍心把兒子一個人丟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想要帶兒子一起走。自閉症的父母最擔憂的是有一天自己不在時,孩子能不能有尊嚴地活在這個世上。自閉症給千萬個家庭帶來了痛苦。
  • 小學生《孤獨》作文獲滿分,全文沒有「孤獨」二字,卻讓老師動容
    執筆:輯香編輯:羅梓花定稿:楠楠有句話說,一個人的孤獨總好過於兩個人的孤單。隨著現在年輕人自我意識的增強,經濟能力的獨立,以往老人們存在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為了孩子選擇將就的傳統婚姻生活理念,已悄然發生著改變。
  • 國內首部關注自閉症群體的電影海洋天堂上映十周年
    今年恰逢電影《海洋天堂》上映十周年,這是國內首部關注自閉症群體的電影,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更多公眾開始認識自閉症。電影講述了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的故事。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如何安置兒子便成為他最大的心願,絕望的爸爸帶著大福幾近絕望,只得將最後的希望寄託給海洋館館長。
  • 「爸爸,我該怎麼做」,那些缺乏父愛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就這樣,Rob被年長的兄弟姐妹拉扯大。就是這種不緊不慢,自然而然的實際操作,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父愛的溫暖。心理學者們把這類兒童表現出來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有網友在下面留言:「我有父親,但是我小時候,沒有感受過父愛。」隨著經濟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爸爸,更以工作為藉口,逃離育兒。也許,工作的繁忙讓很多父親疏忽了陪伴孩子,但其實,關於陪伴,並不一定局限於形式,而是在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