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常住人口今年有望首次突破700萬
制表陳浩
記者昨日獲悉,《大連市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出臺。《規劃》顯示,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為593.6萬,2020年力爭達到620萬左右,年均增長0.87%;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為698.7萬,2020年力爭達到710萬左右,年均增長0.32%。根據這一數字,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有望突破700萬。
人口發展六大難題亟待破解
當前大連人口發展面臨著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流動人口近期呈現外流趨勢。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轉型升級對低技能人才需求降低,導致流動人口在2014年和2015年出現顯著外流,較2013年分別減少了18.4萬人和24.8萬人。二是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結構性短缺。裝備製造、船舶工業、軟體信息服務等傳統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缺乏專業技能類、管理類人才;三是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2015年,我市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較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老齡化水平位於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前列;0~17歲青少年人口佔比較上年減少0.37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進一步減少。四是城市人口分布相對失衡。中心四區人口分布密度大,新市區和「七區」的「區域性人口吸納集聚中心」作用尚未顯現。五是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待進一步提高。六是人口綜合協調管理體系亟需完善。
戶籍人口達到590萬左右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市人口發展目標為:在提高人口發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全市常住人口力爭達到710萬左右,戶籍人口達到590萬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進一步提高。努力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較低水平,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保持在80歲以上。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持續提高學前3年至高中階段入學率,增加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結構逐步改善,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市將以完善鼓勵生育配套政策和實施包容性人口發展政策為抓手,著力保障人口數量適度增長。探索實施計劃生育鼓勵政策與措施。適時開展新生嬰兒鼓勵政策的相關研究,在就業、休假、補貼津貼等方面進一步探索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嬰幼兒健康基金,為出生至學齡前兒童提供一定的醫療費用補助,減輕家庭撫育負擔。
增強新市區人口吸納能力
《規劃》強調,在環境承載力範圍內,主城區合理控制人口規模,緩解人口密度壓力。以戶籍改革為基礎,戶籍準入條件實行控制政策,提高積分落戶的標準和要求。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適度降低人口密度,甘井子區提升人口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常住人口穩步增長;旅順口區和高新區人口規模保持穩定。
圍繞新市區的產業定位,大力吸引以先進位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入駐,通過穩定的就業崗位和較高的收入水平吸納周邊地區農業轉移人口和外省市流動人口置業定居,實現常住人口加速增長。此外,還要提高「七區」人口集聚能力。重點加強長興島經濟區、花園口經濟區、瓦房店城區、莊河城區、太平灣沿海經濟區、皮楊城區、大小長山島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吸納人口和產業集聚的能力,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向中小城鎮集聚。記者李瑩
連結
提升人口素質
大連將有這些動作
○教育項目:新增50所公辦幼兒園,在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幼兒比例達到80%。新建、改擴建70所義務教育學校,改造50所學校塑膠操場,建成1000間農村中小學教師集體宿舍。新建1所優質普通高中,改善一般高中辦學條件,新建12所高中體育館。實施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工程,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調整到50所,新增1~2所高職院校,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加快遼寧理工學院二期、三期工程建設,推進花園口高等教育國際化園區前期工作。
○醫療衛生項目:新建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大連市友誼醫院門急診綜合樓、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住院樓和急診樓、大連市中心醫院分子影像中心、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及住院樓項目等。改擴建大連市兒童醫院、大連市婦幼保健院、大連市中心醫院、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和第七人民醫院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