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水滴!這個留學生做出《三體Ⅱ》最驚悚一幕

2020-12-17 浙江在線

2015-10-16 20:25

 

很多看過《三體》原著的人看完視頻表示「毛骨悚然」。連原作者劉慈欣都說:這就是我心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視頻:《water drop》(《水滴》) 時長:14分43秒

在時下最火的知識類社交網站「知乎」上,網友們變換角度誇讚《water drop》(《水滴》)。王壬製作的這部短視頻作品,被認為「完美還原了《三體》中關於水滴的描述」、「有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風採」……看上去誇得最有道理的評論,已有4000多個「贊」。

最意外的讚美來自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水木社區」BBS上,這位剛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家,用使用了多年的一個ID評論:「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讓劉慈欣「死也瞑目」的這部短片,取材自《三體Ⅱ·黑暗森林》中最殘酷,也最超乎人類想像的一段情節。短片末尾,這段情節被總結為:「公元2212年,人類捕獲了來自人馬座α星三體文明的探測器,它被命名為水滴。」

片長14分43秒、一鏡到底、沒有人物,《水滴》這樣表現「水滴」:黑暗中出現一組點陣,點陣化作一團紛雜的管子,接著是紙一樣的褶皺;鏡頭緩緩拉開,原來褶皺是一枚螺絲釘上極細微的肉眼不可見的破損,點陣和管子則是微觀物質。

伴著冰島樂隊Sigur Rós空曠而略帶驚悚味道的樂曲,螺絲釘漸漸現出全貌,隨後一步步出現的,是它所在的炮彈艙蓋,艙蓋所在的電磁炮、電磁炮所在的黑色太空戰艦……以及,人類引以為豪的、被認為無堅不摧的太空艦隊:它由100x20=2000艘恆星級戰艦以矩形點陣的方式排列——恰與開頭的微觀點陣相呼應。

此時,水滴終於現出本尊。人們意識到,剛剛看到的,是來自水滴外表「絕對光滑的全反射鏡面」的反射。

水滴緩緩行入艦隊中央,短片戛然而止。看過《三體》的都知道:接下來,水滴以動能撞擊的方式摧毀了人類太空艦隊。

1. 「水滴兼具美麗和恐怖」

《水滴》的作者王壬,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創作短片的念頭,始於四年多前他讀完《黑暗森林》之後。

和許多科幻迷一樣,王壬對科幻的興趣自《海底兩萬裡》始。《三體》在《科幻世界》連載後,王壬成為了一枚磁鐵——劉慈欣死忠粉。王壬也喜歡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的原著作者,他最喜歡的克拉克作品是《童年的終結》。

在克拉克和劉慈欣的作品裡,他看到的共同點是「對宇宙和世界的詩意描寫」——正如他想在《水滴》中表達的那樣。

出於對電影和剪輯的興趣,在大連理工大學讀本科的時候,王壬曾和他科幻協會的朋友們做過一些有關科幻的小電影,《水滴》是他的第一份獨立作品。

起初,王壬想做的其實是一個大場景的視覺故事:水滴被捕獲,然後摧毀艦隊。這個版本做了一兩年後,他到了美國。這幾年,他每天抽空製作一兩個小時,放假則每天做八小時。但對劇本的思考從未間斷過,到後來,王壬全盤推翻了過去的想法。

2013年冬天,王壬開始製作全新構思的《水滴》,只保留了舊版本的最後一個鏡頭。整個故事,從摧毀的全過程,變成了水滴進攻前的這一瞬間——用14分43秒來闡釋的一瞬間。

「在這個故事的一剎那著力,也許能激發出很大的感情波動。具象的情節和故事,不如一個瞬間這麼能體現水滴的精髓。」王壬說,這種情感波動,於他自己而言,就是「矛盾」:「這和我對外來文明的態度很像。水滴同時兼具恐怖和美麗,美不僅是表面上的美,也是人們對陌生而遙遠的事物所抱有的美的感覺。恐怖則在於它的未知,人們對未知的事物都會恐懼。」

2015年下半年,《水滴》做成。在完成的最後時間,王壬自己的電腦還要用來做功課,不能終日開著做渲染,於是只能花錢在雲端使用「渲染農場」。這部分資金,全拜王壬的好友鍾昕慷慨相助。

《水滴》做成後,王壬的女朋友把片子帶給朋友們看,事先沒有告知片名。有些看過《三體》的朋友,一邊看一邊猜:「這是不是水滴?又像,又不像。」最後大家才恍然大悟。這種與短片互動的心理過程,讓王壬和女友覺得有趣,他們決定在正式發布的時候,使用英文名「water drop」。

「為了保持大家看到結尾的那種波動,我們就去掉了具有提示性的中文名。畢竟大家對英文名沒有那麼敏感。」王壬說。

引發「情感波動」的目標,王壬達成了。很多讀過原著的人,看到最後的感觸是:「毛骨悚然」。

2. 如果我們發現外星人……

人們津津樂道於這部短片的配音。有人詳細指出《水滴》配音的幾處來源:除了根據劇情而設計的配音外,幾乎都由王壬的朋友宋鵬完成;其它的幾段配音,都來自歷史音頻。

其中包括1972年11月在美國波士頓大學進行的關於「超越地球和人類意識的生命」的討論;也包括1977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面向宇宙的一段問候;還包括BBC的訪談。

「我們走出太陽系的家門,進入這宇宙,只為尋找和平和友誼。抑或應邀傾囊相授,抑或有幸聆聽教誨……」影片開始時瓦爾德海姆的這段音頻,曾經搭載無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飛向外太陽系。

片中討論的幾個問題:「人們對於外星文明的看法,已經與以往不同了,它們本來是被當作敵人看待的,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樂觀了」「外星生物也會有道德觀嗎」「真實的宇宙也有無限細節嗎」……都來自BBC在1988年製作的一期訪談節目,那期節目的參與者包括《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以及旅行者探測器項目負責人、天文學家卡爾·薩根。

嘗試歷史音頻,是王壬女朋友的主意。雖然未必能與視頻畫面嚴絲合縫,但王壬覺得這再合適不過:「它給人一種感受,人類歷史永遠是相似的。過去發生的事,未來會再次發生。」

許多人從中看出了現實與科幻的巧妙結合,對王壬而言,現實恰是給予他科幻靈感的源泉。從三四年前開始籌劃《水滴》起,這個片子就沒和現實脫離過聯繫:影片中呈現的許多微觀視覺效果,參考自真實的科學圖片,譬如影片前半段出現的管子,其實正是納米管;關於人類的太空戰艦,他也諮詢過許多愛好軍事的好友,反覆總結後設計出現在這種黑色三角狀的「介於未來人類與非人類文明之間」、留有想像餘地的戰艦形態。

有人指出《水滴》存在的硬傷:「短片中螺絲釘相當於碳納米管1039倍直徑,而事實上兩者直徑只相差105量級。」王壬稱這的確是疏忽。

也有人發問:「影片中水滴的鏡面反射是完全光學的,怎麼可能達到原子級別?」王壬解釋:「你完全可以認為這是兩個鏡頭跳剪在一起的長鏡頭,最主要是無論你怎麼理解,都不會改變水滴給你帶來的印象。」

《水滴》完成後,王壬聯繫劉慈欣,希望他能看到。劉慈欣的稱讚讓王壬「無比激動」。此前,他惟一一次見到劉慈欣,是在2015年5月的紐約書展上,他作為一個小粉絲,前去討了一個籤名。

支持者把《水滴》與《2001太空漫遊》中的星門場景作比,王壬「受寵若驚」,「星門主要是視覺奇觀,《水滴》場景是依靠劇本的。」王壬解釋。

許多人覺得《水滴》的出現,會把《三體》大電影推上絕境。自從製片方公布了製作團隊、主要演員,《三體》粉們就對這部電影充滿憂心。王壬自稱是會買票去看大電影的:「畢竟是《三體》的粉絲。」

王壬傾向於相信外星生物的存在,他也認同外星生物會有道德感。「如果真有那樣萬年難遇的機會,我們發現了他們,那將是整個人類的大震動,但於我們個人而言,可能並沒有什麼意義。」王壬說。

@靜靜心:BBC、中央廣播式的配音,確定不是某臺的科教紀錄片?

@果粒橙:好萊塢大片的即視感,看見中國科幻片的希望了!

@血染榴槤:所以,電影院是不需要去了嗎?

據南方周末

1444998332000

相關焦點

  • 《三體》這部作品裡面,水滴是怎麼被打敗的?
    三體人是指我國作家劉慈欣所寫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一個外星智慧文明種群,居住在距離太陽系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何為「三體人的水滴」?在這部作品中,「水滴」是三體人用來對地球進行通訊幹撓的裝置,穿透力超強,同時可以屏蔽地球人向太陽傳出的信號,簡言之「水滴」是三體人的武器之一。
  • 三體章北海傳:水滴的材料是什麼?
    水滴是三體人的探測器,但是僅僅一個探測器就摧毀了2000多艘人類戰艦,只有少數幾艘戰艦進入前進四狀態。水滴的攻擊方法就是單純的撞擊,除了可以規劃自己的最佳撞擊路線,並且可以準確撞中燃料庫。它還有非常堅硬的外殼,這是水滴最可怕的地方。
  • 三體的水滴初次來到太陽系,一共做了三件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體小說概念圖在三體人剛發現地球的時候,水滴還沒有被製造出來,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三體人的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再後來三體人向地球發射了這個探測器,由於它的形狀很像一滴水,因此被人類稱作水滴水滴的速度要比三體人的艦隊更快,因此水滴在三體艦隊很早之前就已經到達了太陽系。水滴在到達了太陽系之後一共做了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都透露出了很重要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三體人對於人類的一些顧慮。在水滴的這三件事情當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接下來就來聽小編來分析一下是哪三件事情吧。
  • 《三體》水滴打擊後三體為什麼對人類手下留情,原因竟是因為他?
    在《三體》第三部中,水滴打擊是一個讓很多人揪心的事件,在程心接任執劍人不到五分鐘時間內,水滴便全速啟動將地球所有引力波發射器摧毀,人類苦心經營五十多年的三體威懾毀於一旦,由此也開啟了新一輪的人類災難遷徙。
  • 《三體》水滴第一任務為何會失敗,牛逼反被牛逼誤
    《三體II——黑暗森林》中水滴到達太陽系的第一任務是什麼?水滴為何在距離地面倆萬公裡的地方突然轉向,徑直飛向太陽並急劇減速而沒有撞擊地球?水滴這次任務的失敗帶給三體世界的是什麼?水滴與人類文明初次接觸可以說人類是嚴陣以待的,同時人類的內心充滿了自信甚至狂妄。在他們看來,水滴不過是一個探測器,甚至是三體世界送來的和平禮物。他們與水滴接觸時,想到的是初次接觸所帶來的榮光,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就狂妄地開始策劃如何分享這一歷史時刻所帶來的自豪感。
  • 探索:劉慈欣《三體》裡的水滴武器可行性探討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硬科幻小說,真的紅極一時!我也通讀了三遍,對於老劉的這種想像力我是望塵莫及,不過我還是對它提出來的「水滴武器」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應該或多或少的對這概念武器有所了解,它的構成方式是,強相互作用力外殼,內部是力場發生器和控制系統,尾部為環形的噴嘴,它的攻擊方式是撞擊.大家都知道,自然界共有四種力:強力,電磁力,弱力還有引力。而水滴武器是強相互作用力的外殼材料,那麼這樣的材料真的存在嗎?
  • 傾盡人類所有科技,150年內能製造出《三體》中的水滴嗎?
    劉慈欣寫的三體在全世界,那是相當火的,而在三體一書中,除了咱們熟的二向玻以外,還有另一個極具攻擊性,對人類艦隊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東西,那就是水滴,如果按照現在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說,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科技?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
  • 《三體》裡一個水滴的威力,相當於多少倍界王拳?
    所以,雖然原則上我們不能計算buff的威力,但鑑於悟空開始幾倍界王拳時自身的戰鬥力都是8000,而除他之外已知宇宙尚無人能完美使出界王拳,那就姑且認為,n倍界王拳的威力相當於 n* 8000。什麼是水滴?水滴是《三體》宇宙中三體人的武器。
  • 三體:水滴的不可一世的銳角轉向,是不靠譜還是一場醞釀200多年的...
    如果說末日之戰中,水滴憑藉強相互作用力的「硬」帶給人類的是深深的恐懼;那麼在兩倍於第三宇宙速度(約33千米每秒),不經過任何減速的情況下,以15度銳角進行轉向帶給人類的則是深深的絕望。正是憑藉這種逆天的機動能力,水滴成功的欺騙了人類的作戰電腦。在明明已經觀測到水滴的情況下,而把水滴錯誤的判斷為一個沒有質量的幻影。
  • 我的三體:死神的繡花針,水滴瞬間摧毀星際艦隊,毀滅你與你何幹
    在《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第八集中,水滴末日之戰是本集最主要的看點,亞洲艦隊為了近距離接觸三體人的探測器,將2000艘戰艦掛在太空,等待它的到來。三體人派出的探測器第一次被捕捉到的時候,有人形容它像水滴,像聖母的眼淚,於是三體人的探測器就以水滴命名。在成功捕捉到水滴之後,物理學家丁儀率先給了它做了鑑定,丁儀心心念念渴望接觸的三體文明,此時觸手可及,然而末日之戰才剛剛開始。
  • 劉慈欣《三體》裡的水滴武器可行性探討,難道真的不如降維打擊麼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硬科幻小說,可謂紅極一時。小編也通讀了三遍,大劉那種想像力,小編自嘆不如。不過小編還是Get到了興奮點,那就是小說中三體人製造的一種武器——水滴。所以今天小編不免還想吹一吹牛。這個世界中的所有物質,其實都是電磁力維繫的,而強力的強度是電磁力的一百倍。靠強力來維繫的材料,自然比現在最堅固的物質還要堅固高百倍。那麼,這種「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真的存在嗎?
  • 出版11年後,《三體》水滴驚現北京?全是黑科技!
    這是11年前,劉慈欣在《三體》中,三體人向太陽系發射的十臺「水滴」宇宙探測器的描寫。這些對星空的仰望和致敬未來科技的設想,讓劉慈欣獲得了不少殊榮:數次蟬聯中國科幻界最具權威的大獎「中國銀河獎」、雨果獎、星雲獎和軌跡獎。
  • 《三體》水滴的到來,讓人類重新認識了生存有多重要!
    都在質問他是要毀滅三體,還是要毀滅地球。各方利益的鬥爭下,真善美的這些人佔上風了,女主角就是這樣的一群人選出來的。就在這時候三體的水滴發動了攻擊,摧毀了地球上所有的裝置,包括程心手裡的遙控器,這樣以來所有的準備就都白費了。然後還要求人類全部到澳大利亞去,其他的土地都是三體的,這是什麼用意呢?
  • 三體裡水滴的啟示:如果一個人進入了四維空間,會成為「神」嗎?
    水滴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三體文明的發達程度,人類很難抗衡。不僅擁有智子這樣的監察型機器,悄無聲息地監察著其他文明,還掌握了水滴這樣的超級武器,一個水滴就將人類的太空武裝力量壓制,2013艘恆星級戰艦都沒有了用武之地。就是這麼強大的武器,卻在四維空間中被輕易摧毀。轉瞬之間就扭轉了局面,看過的人都知道,四維空間裡的水滴非常脆弱,內部的特殊力場直接崩潰,失去了原本的能力。
  • vivo液態金屬概念機曝光 代號「水滴」疑似APEX二代
    雖然官方目前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但是CES2019才剛剛開始,小夥伴們就拭目以待吧! 這個「傳播素材」會不會就是這款APEX二代的正式宣發資料呢?如果真像猜測這樣是宣傳所使用的視頻,那麼相信已經離真正發布不遠了。
  • 獲得三體人科技支持後,為什麼地球還是無法應對水滴的打擊
    地球一共遭受過兩次水滴的打擊。第一次,地球天空軍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地球本土遭受打擊,人類險些進行自我屠殺。如果細看,這兩次遭受水滴打擊的間隔時間其實還是相當長的。並且在第二次遭受水滴打擊時,地球的科技實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水滴籌再「爆雷」!我看到了人性最「噁心」的一幕
    一水滴籌又出事了。昨日,梨視頻拍客的一段臥底「水滴籌」視頻登上微博熱搜,這一次,讓公眾對其的信任度降至冰點。天啊,網際網路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竟然也玩得一手好KPI,目的就是為了多引導患者發起籌款,平臺從中更多漁利!人們驚訝地看到,「水滴籌」在全國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以「志願者」的身份,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
  • 她把花露水滴到這裡 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原標題:她把花露水滴到這裡 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來源:楚天都市報
  • 極簡、創新、參與感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堅持「用戶第一」
    水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沈鵬,經常把「用戶第一」作為決策的重要指標,他理解的用戶思維分為三個關鍵詞:極簡、創新和參與感。水滴集團在沈鵬帶領下,僅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就收穫註冊用戶5.5億,獨立付費用戶超過1.6億,穩居網際網路健康保險保障領域第一。
  • 水滴籌、水滴互助創始人沈鵬——延續美團價值觀構建水滴競爭力
    「我覺得我是美團價值觀的堅實踐行者,水滴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延續了美團的價值觀。」水滴集團(旗下業務: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創始人沈鵬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現在的名字叫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我希望能把美團的精神帶到水滴,能影響到每一個加入水滴的員工。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實現水滴公司保障億萬家庭的使命,成為下一個獨角獸,同時讓參與奮鬥的小夥伴們比同齡人生活得更好。」在外界看來,沈鵬和王興越來越像。對此沈鵬表示,王興和王慧文確實都在從不同維度影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