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師姐們常說
研究生期間
需集滿八張講座卡才能召喚神龍開題
『講座卡是什麼?』
NO!NO!NO!
本學期開始
講座卡已經全部完成「升級」——電子化了!
「一機在手講座我有」的時代
不!再!是!夢!
東南大學研究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講座主要由校黨委研工部和研究生院主辦,校研究生會和各院系研究生會承辦。內容涉及法律、心理、學術道德、人文、前沿科技、自信中國、健康養生等,是初入研究生科研峽谷的入門須知。
目前研究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講座分為必聽類(法律&心理)和其他類(包括人文、前沿科技、自信中國、健康養生等)。根據研究生手冊規定,需聆聽8場研究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講座(留學生為3場),方可提交開題報告!
其中,「自信中國」系列版塊是本學年新加入的講座欄目,包括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
、社會主義發展史、時事政治等主題,希望大家在立足科研、「低頭拉車」的同時,也能放眼全球、「抬頭看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激發同學們的政治敏銳性和國家責任意識,做更加自信的東大人,更加自信的中國青年!
講座信息均會通過《科研峽谷小報》——「東南大學研究生」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講座信息源泉,你值得擁有~
最佳信息接收時間為每周日,可以查閱到本周所有校區、院系的講座預告,對某場講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重點關注公眾號對於該講座的詳細推送。
推送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內容全面,講座類型、時間地點、主講人介紹、講座內容、講座海報等帶你輕鬆了解講座,而且,講座推送的文末附有當期講座的方式及打卡說明。
線下講座打卡制度改革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們排隊聽講座、領講座卡了!大家只需坐在座位上前後掃碼兩次,即可完成本場講座的打卡!不信?往下看!
本學期開始,研究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講座打卡將依託新的平臺!下面開始劃重點了!
登錄東南大學網上辦事服務大廳,選擇「學術交流與文體活動應用」 模塊。
所有可預約的線下講座將會出現在大家的「活動列表」選項中;點擊預約完成後,會顯示如圖所示的「預約成功」字樣。大家還可以點擊「查看活動詳情」,查看該講座的詳細信息,包括講座時間和地點等。
在「我的講座」選項中,會列出已預約和已打卡的講座具體信息。
點擊「操作」中的「入場券」,可以查看本場講座的入場券,其中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和講座信息。
線下講座入場時,工作人員將會查驗大家的入場券。
線下講座開場時,校研會的小夥伴會在場內展示動態二維碼,同學們需要及時用手機微信掃碼並輸入自己的學號(初次掃碼時會提示需要登錄,登錄後會顯示驗證失敗,需要再次掃碼),系統會提示籤到成功。
線下講座結束時,工作人員會再次公示一個動態二維碼,同學們掃碼籤退,即可完成本次講座的打卡。
登錄東南大學網上辦事服務大廳,選擇「學術交流與文體活動應用」 模塊。選擇「我的講座」選項,查看已打卡的講座具體信息。
後續按類別記錄的講座考勤數據將同步至研究生學籍資料庫中,可在「我的學籍信息」模塊中查詢,相關功能正在進行開發,敬請期待~
對於20級的新同學,院系將會通過本系統數據,進行講座的中期考核;對於19級及以上的同學,院系通過本系統數據與紙質卡結合的方式進行中期考核。
本學期的學術講座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講座維持各平臺原有的參與方式,無需通過本系統進行預約。
在講座結束、考勤名單公示完畢後,工作人員會將考勤數據上傳至本系統,大家同樣可以在「我的講座」選項中查看到已參與的線上講座。
19-20學年春季學期所有校級線上講座考勤數據,已經全部以電子表格的形式存檔,並在各學院公示完畢。現在全部數據已上傳「學術交流與文體活動應用」系統,不再向大家發放紙質講座卡啦~
我們要很正經地告訴大家~
全學年的講座場次安排絕對能滿足
!所有同學的講座需求 !
大家千萬不要焦慮著急啦~
要知道
在過去的2019—2020學年
咱們五個校區共舉辦講座145場
講座共計發卡四萬餘張
針對在職研究生群體,在四牌樓校區會有專門的場次安排單獨通知給大家。
針對留學生群體,也會有很多外籍嘉賓講座。留學生在讀期間,需要完成3場研究生人文與科學素養講座打卡,不區分類別。
For foreign students, there will be many foreign guest lectur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master or PhD)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3 lectures on Humanities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of Postgraduates, categories of which are not limited.
那麼各取所需,豈不樂哉~
大家還用擔心講座聽不完嘛?
同學們如果仍有不明白的
可發郵件至郵箱
(xueshubujlh_seu@163.com)
我們會統一解答的哦~
來源 | 東南大學研究生會學術交流中心
責編 | 陳航 秦可欣 卞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南大學研究生會 | 宣傳與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