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顛覆教科書知識 首次發現不通過DNA轉錄翻譯過程製造產生...

2020-12-13 生物谷

2015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翻開任何一本生物學教科書,首先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機體的DNA可以給出製造蛋白質的指令,而蛋白質在機體多種功能的發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猶他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製造蛋白質的胺基酸可以在沒有DNA指令及信使RNA信息存在的情況下進行裝配生成,該研究或將修改教科書中對蛋白質產生的說法。

研究者Peter Shen說道,這項研究非常有意義,同時其也反映出了生物學領域的博大精深。核糖體是蛋白質裝配的機器,其可以根據特殊的遺傳代碼將不同的胺基酸連接起來,有時候當核糖體出錯時其就會停止蛋白質的裝配製造;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名為Rqc2的蛋白質的新角色,該蛋白質從酵母到男性等機體中都存在,在不完全蛋白質被循環之前,Rqc2可以促進核糖體將兩種丙氨酸和蘇氨酸(共20個)不斷添加到不完全蛋白質上。

Rqc2所扮演的角色和信使RNA的角色類似,被截斷的蛋白就好比是半成品汽車一樣,其攜帶上隨機的丙氨酸和蘇氨酸後雖然看似陌生,而且其並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但是這種無意義的胺基酸序列正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研究者正是利用了名為低溫電子顯微檢查的技術發現了Rqc2蛋白,而後期研究者利用新型的RNA測序技術揭示了,Rqc2/核糖體複合物可以向「停滯不前」的蛋白質添加胺基酸,因為Rqc2/核糖體複合物同時也可以結合tRNAs,而tRNAs是一種可以將胺基酸帶入蛋白質的結構,特殊的tRNAs可以攜帶丙氨酸和蘇氨酸。

最後研究者Frost說道,我們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質,相信通過後期的深入研究我們將可以更清楚地剖析出這種新型蛋白質的更多功能。(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Rqc2p and 60S ribosomal subunits mediate mRNA-independent elongation of nascent chains

Peter S. Shen1, Joseph Park2, Yidan Qin8,9, Xueming Li7,*, Krishna Parsawar10, Matthew H. Larson3,4,5,6, James Cox1,10, Yifan Cheng7, Alan M. Lambowitz8,9, Jonathan S. Weissman3,4,5,6,†, Onn Brandman2,†, Adam Frost1,7,†

In Eukarya, stalled translation induces 40S dissociation and recruitment of the ribosome quality control complex (RQC) to the 60S subunit, which mediates nascent chain degradation. Here we report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s revealing that the RQC components Rqc2p (YPL009C/Tae2) and Ltn1p (YMR247C/Rkr1) bind to the 60S subunit at sites exposed after 40S dissociation, placing the Ltn1p RING (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 domain near the exit channel and Rqc2p over the P-site transfer RNA (tRNA).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Rqc2p recruits alanine- and threonine-charged tRNA to the A site and directs the elongation of nascent chains independently of mRNA or 40S subunits. Our work uncovers an unexpected mechanism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which a protein—not an mRNA—determines tRNA recruitment and the tagging of nascent chains with carboxy-terminal Ala and Thr extensions (「CAT tails」).

相關焦點

  • 3篇Science | 轉錄和翻譯的一次「牽手」——「紅娘」 NusG 背後的故事
    其中,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以DNA為模板,轉錄生成信使RNA (mRNA);翻譯過程由核糖體以信使RNA為模板,利用胺基酸合成蛋白質。在細菌中,轉錄和翻譯過程在相同時間相同位置內進行。早在1970年,O. L. Miller等人就通過電鏡觀察到大腸桿菌體內多個核糖體結合在同一條信使RNA上,並在此信使RNA起始位點發現可能的轉錄中RNA聚合酶【1】。
  • 生物教科書可能要改寫了: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
    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可能將使生物學教科書改寫,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這一發現涉及到生命必不可少的關鍵過程:基因表達的轉錄階段,使細胞能夠生存並完成其工作。這項新的研究發現並描述了一個細胞過程,該研究首次描述了Rho蛋白如何真正終止基因表達。在轉錄過程中,一種稱為RNA聚合酶的酶將自身包裹在DNA的雙螺旋結構中,使用一條鏈與核苷酸匹配以形成遺傳物質的副本,導致新合成的RNA鏈在轉錄完成後斷裂。 RNA可以產生蛋白質,這對於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並可以在細胞內完成大部分工作。
  • 2016年11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蛋白翻譯後突變---利用自由基化學讓蛋白側鏈多樣化doi:10.1126/science.aag1465; doi:10.1126/science.aai8788; doi:10.1126/science.aah4428在蛋白翻譯後對它們進行化學修飾能夠擴大它們的結構作用和功能作用。
  • 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be8863Science:最新IF:41.0372.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2020年11月26日,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Markus C.
  • 遺傳信息及其DNA複製、轉錄和翻譯
    (2)條件:模板、原料(4種核糖核苷酸)、ATP、RNA聚合酶  注意:轉錄不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兼具有解旋功能。(3)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過程①可以產生tRNA、rRNA、mRNA三種RNAB.終止密碼與a距離最近,d結合過的tRNA最多C.細胞缺乏胺基酸時,空載tRNA既抑制轉錄也抑制翻譯D.細胞缺乏胺基酸時,該調控機制有利於胺基酸的調配利用(2019·吉林第三次調研)
  • 轉錄和翻譯的一次「牽手」——「紅娘」 NusG 背後的故事
    撰文 | dust責編 | 兮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 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下)
    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第一步,進行轉錄時,一個基因會被讀取並被複製為mRNA,即特定的DNA片斷作為遺傳信息模板,以依賴DNA的RNA聚合酶作為催化劑,通過鹼基互補的原則合成前體mRNA。RNA聚合酶通過與一系列組分構成動態複合體,完成轉錄起始、延伸、終止等過程。生成的mRNA攜有的密碼子,進入核糖體後可以實現蛋白質的合成。
  • 顛覆教科書!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從細胞分裂到遺傳信息傳遞,幾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體都離不開DNA複製這個過程。近日,科學家首次捕捉到DNA複製的連續影像資料,再次試圖破解這個小小的雙螺旋裡的奧秘。與之前的認知不同,這個過程遠比我們認為的混亂,因此也再一次將細胞是如何預防突變這個問題推到我們面前。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ell》雜誌上。
  • 基因表達是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過程
    核蛋白循環過程中的起動階段,首先要形成由起始因子,GTP、mRNA和大、小亞基構成的70S起始複合物,肽鏈延長時,每進入一個胺基酸,就按進位,轉肽、脫落、移位、重複這四個步驟。終止時,在終止因子參與下,轉肽酶將合成的肽鏈水解離開核糖體,核蛋白體也從mRNA脫落,重新進入又一個循環,蛋白質合成時,在一條mRNA鏈上,同時結合著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相同的多條肽鏈。
  • Science 中文摘要 3 June 2016
    我們發現存在一條由相對透明的區域(氨濃度較低,NH3 是產生不透明的主要原因)組成的射電熱帶,探測深度可達8bar左右;這些區域大概與5微米熱點一致。就在南方不遠處我們辨識出一處赤道波,它正從木星大氣的深處向上運送氨氣。我們推測這個赤道波是產生5微米熱點的原因;我們也觀測到了這些熱點的射電對應體,與預測的結果相吻合。
  • Science:重大進展!首次利用定製細胞器讓細胞產生新的功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基因改造將複雜的生物學翻譯過程導入到活的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定製細胞器(designer organelle)內。他們利用這種技術構建出一種無膜細胞器,這種無膜細胞器可利用天然的和合成的胺基酸產生具有新功能的蛋白。他們的研究結果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研究、調整和控制細胞功能。
  • 顛覆先前的認知,首次系統獲得新冠病毒轉錄組及表觀轉錄組學數據
    儘管最近報導了SARS-CoV-2基因組,但其轉錄組結構尚不清楚。DNA納米孔測序表明,由於許多不連續的轉錄事件,轉錄組非常複雜。除了典型的基因組RNA和9個亞基因組RNA,SARS-CoV-2還可產生編碼未知ORF且具有融合,缺失和/或移碼的轉錄本。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調控自噬活性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人黏連蛋白通過DNA環擠壓摺疊基因組機制
    早在1882年,德國生物學家Walther Flemming便通過顯微鏡進行了觀察,發現了有關這種包裝是如何實現的線索。他當時觀察到位於卵細胞細胞核內的DNA環,這讓他想起了那個時代用於清潔煤氣燈的刷子,於是他就將這些結構命名燈刷染色體(lampbrush chromosome),卻不知道它們是什麼,也不知道它們有什麼用途。
  • Science 中文摘要 24 June 2016
    物體被表示為呈現平行DNA雙鏈的多面網絡的封閉曲面,這使得運用生成樹算法產生完整DNA支架路徑。不對稱聚合酶鏈式反應被應用於製造穩定的單分散組裝體,它們具有定製的支架長度,其序列也通過單顆粒低溫電子顯微鏡在三維結構上被證實具有高保真性。它們在血清和低鹽緩衝液中的長期穩定性確保了其在生物及非生物應用中的效用。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在信使RNA(mRNA)的翻譯過程中,多個核糖體可以同時佔據單個mRNA(一種稱為多核糖體的複合物),從而導致編碼蛋白的多個拷貝產生。多核糖體通常在電子顯微鏡圖片中被識別為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核糖體組成的核糖體簇。多核糖體已在神經元樹突中檢測到,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鑑於存在於樹突和軸突中的mRNA多樣性,多核糖體並不常見。
  • Science:重大發現!從結構上揭示基因特異性轉錄激活蛋白工作機制
    2016年6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基因特異性轉錄激活複合物的三維結構,並且首次在結構上和機制上描述了細胞用來開啟或者說激活特異性基因以應對細胞形狀、發育狀態和環境的變化的過程
  • 顛覆教科書,DNA複製方式或遭改寫
    第二看臺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捕捉到單個DNA分子的複製過程。儘管這段11秒的視頻看起來像是一款上個世紀的視頻遊戲,但它清楚地記錄下DNA複製時散發螢光的單鏈由左向右延伸的過程。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DNA聚合酶構建DNA雙鏈的過程是相互協調以某種方式協同工作的。
  • Science 中文摘要 10 June 2016
    結合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其他技術,跨組學數據集可被迅速獲取並可用於廣泛分子互動網絡的詳細研究。我們通過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代謝組檢測了 386  只 BXD 小鼠參考種群的線粒體與肝臟代謝之間的聯繫。實驗證實了遺傳變異與轉錄、蛋白質、代謝產物和表型的聯繫。其中Cox7a2l 的序列變異改變其蛋白質的活性,轉而導致線粒體超級複合體形成的下遊差異。
  • ...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
    該結構是目前報導的最高解析度的剪接體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狀態轉變過程中的「動力驅動」蛋白——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其重塑的結構基礎,並結合大量生化實驗,闡明了Prp2在前體信使RNA上單向移動的分子機理,回答了Spp2如何通過將Prp2錨定在剪接體上輔助其發揮重塑剪接體的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