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教科書,DNA複製方式或遭改寫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第二看臺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捕捉到單個DNA分子的複製過程。儘管這段11秒的視頻看起來像是一款上個世紀的視頻遊戲,但它清楚地記錄下DNA複製時散發螢光的單鏈由左向右延伸的過程。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DNA聚合酶構建DNA雙鏈的過程是相互協調以某種方式協同工作的。然而,這項新研究卻有一些意外發現。有時候,一條單鏈會不可預測地停止延伸,而另一條單鏈還在持續;DNA複製的過程也會突然改變速率。這段視頻表明,DNA複製的雙鏈之間並無協調性,每條單鏈的合成都是完全獨立的。這項研究為DNA複製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5日的《細胞》期刊上。

  DNA雙螺旋是由方向相反的兩條DNA單鏈組成的。每條單鏈都是由四種鹼基(A、T、C和G)組成,並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DNA雙鏈。

  DNA開始複製時,解旋酶首先將DNA雙鏈解開為兩條單鏈。而後,引發酶將引物附著到每條單鏈上,令DNA複製得以進行。隨後,DNA聚合酶結合到引物上並沿著DNA單鏈移動,添加新的鹼基以形成新的DNA雙螺旋。複製體則是由解旋酶、引發酶和DNA聚合酶全酶組成的複合體。

  此前人們認為,在DNA複製時,複製體中負責前導鏈和滯後鏈複製的DNA聚合酶一定是相互協調的,以避免在新合成的鏈中出現明顯的缺口。

  利用複雜的成像技術和螢光染料,研究人員觀察到來自大腸桿菌的單個DNA分子的複製,並且實時測量了DNA聚合酶完成這一過程的速度。

  研究人員採用具有一段短末端的環狀DNA片段進行實驗,並將其附著到載玻片上。當複製體繞著環狀DNA片段滾動時,片段末端會變得更長。他們可通過添加或移除ATP(ATP是DNA複製啟動所必須的)來開啟或關閉DNA複製,並採用一種可結合雙鏈DNA的螢光染料來觀察複製過程。最終,整套裝置都是在流動室中進行的,因此DNA鏈的延伸像是在微風中飄揚的旗幟一樣。

  該研究發現,複製體中的兩個DNA聚合酶是獨立發揮功能的。雖然DNA前導鏈和滯後鏈的平均複製速率相似,但兩個DNA聚合酶各自的軌跡會呈現出隨機地合成速率改變,期間還會發生明顯的暫停。滯後鏈合成停止時,前導鏈的合成還會持續進行。這時發光的前導鏈上會出現黑暗區,因為研究使用的螢光染料不會附著到單鏈DNA上。

  研究人員發現,解旋酶上存在著「自動制動器」,它能提前解開DNA雙鏈。在DNA聚合酶暫停期間,解旋酶可能會繼續解開雙螺旋,這讓DNA有一部分變成單鏈的狀態,這種解鏈DNA很容易受到損傷。事實上,暴露出來的單鏈DNA會在細胞內發出一種警報信號來激活修復酶。

  但基於自我調節機制,當解旋酶從複製體上脫落下來並開始遠離複製體的剩餘組分時,解旋酶速率會減緩80%。因此,解旋酶會緩慢地移動直到DNA聚合酶得以與其重新配合,隨後解旋酶再次加速移動。

  這些特徵告訴我們,DNA複製是一個更為動態的不連續過程,複製體內各組分的聯繫會頻繁地斷開並重新形成。即使複製體內的各組分會出現隨機行為,但仍能保證DNA複製的完整性,這一過程不需要前導鏈和滯後鏈的相互協調。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Kowalczykowski表示:「這是一種真正的範式轉移,顛覆了教科書中的許多內容。」

  編譯張雪

  稿件來源:《環球科學》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DNA複製視頻 顛覆教科書相關內容
    科學家第一次捕獲DNA複製的實時視頻。有趣的是DNA的複製過程超乎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之前預期。事實上,這部視頻顛覆了教科書相關內容。這標誌著科學家第一次捕獲單個DNA分子複製自己的近距離鏡頭。鏡頭是實時的,並表明這個特定的生活組成部分有意想不到的「隨機性」。
  • DNA複製的過程
    字幕:複製開始會形成新的結構複製叉,因為DNA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所以複製時打開的雙鏈看上去像是一把叉子。為了了解真核生物的dna如何複製,科學家們首先以大腸桿菌這樣比較簡單的原核生物作為研究模型。一旦複製叉形成就需要許多酶來協助才能進行DNA的複製。這個是dna解螺旋酶,它負責將DNA的雙鏈結構解開,分開的單鏈被單鏈結合蛋白(dna結合蛋白)所穩定。
  • 顛覆教科書!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結果驚喜的發現,DNA的複製過程是充滿了隨機性的,某些部分與以往我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大相逕庭。Kowalczykowski團隊的研究顯示,前導鏈上的聚合酶可以很容易的勻速工作,相比之下,後隨鏈上卻沒有這麼簡單。後隨鏈上的聚合酶工作起來更像是走走停停的車水馬龍,會毫無預示的停下又隨機的開始,速度可能相差十倍之多。看起來所謂的協同作用也許只是這種走走停停忽急忽慢過程的一個平均結果。
  • 《Science》:新型光合作用被發現,有望改寫教科書!
    該發現改變了人們對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的認識,甚至可能改寫課本。這一發現為我們搜尋外星生命量身定製了新方式,同時,此發現還為人們設計新作物提供了思路,使得這些作物能夠利用更長的光波。此項研究於 14 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牽頭,得到了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的支持。
  • 改寫你的童年 15個被顛覆的經典童話角色
    時光網特稿 當我們說起「童話」時,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聯想起「從此公主與王子過上了幸福生活」的美好結局,想起在海底輕聲吟唱愛情輓歌的小美人魚,抑或是飛向永無島的永遠長不大的男孩彼得·潘……然而,隨著一向善於生產童話的好萊塢迷上顛覆惡搞與暗黑童話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美科學家首次拍攝DNA複製,證實人類理論完全瞎編...
    近日,來自美國加利福尼大學的科學家Stephen博士在頂級雜誌《Cell》上發表成果稱,所在團隊創奇蹟般的攝錄了單個DNA分子複製的近距離高清無碼影像。事實證明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臆想」的模型是何其錯誤百出,此發現徹底改寫我們高中所學的生物知識,顛覆了整個科學界!
  • 教科書頻遭侵權進退兩難
    接到學生投訴才發現教材遭侵權    湖南省一初二學生駱芊依花1298元購買了好記星單詞王E900+學習機,但很快發現在網上下載不到本應提供的北京仁愛《英語》教材上的內容,她只好撥打了北京仁愛的投訴電話。
  • 最強蝸牛DNA進化哪個好 DNA進化推薦
    在最強蝸牛中dna進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定,因為在遊戲中dna進化就相當於是對玩家實力進行提升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同時進化所有的,所以就要有一個優先級,今天就來看看最強蝸牛
  • Science:DNA複製中核小體裝配方式
    專題:Science系列2010年4月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朱冰實驗室在science雜誌發表文章,報導了DNA複製過程中核小體裝配的方式真核生物DNA與包括組蛋白在內的多種蛋白質組裝成為染色質,染色質的結構給基因功能提供了遺傳信息之外的另一層次的調控方式。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礎結構單元,它由DNA與組蛋白八聚體包裝而成,其中H3-H4構成組蛋白核心四聚體。組蛋白H3-H4攜帶的一系列穩定修飾被認為可在有絲分裂細胞周期中得到繼承,起到表觀遺傳信息的作用,但是這些修飾的繼承方式尚有待研究。
  • 教科書裡竟然有這個!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_網易新聞_網易網
    印度教材最離譜:二戰時日本向美國投放原子彈 在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當地實行英語教育的約5萬名中學生所使用的社會學教科書中,錯誤驚人。該書共124頁,竟有超過59處事實性錯誤,還有100處以上的拼寫錯誤,且部分事實錯誤嚴重,堪稱「離譜」。
  • 關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的查看,不說你還不一定知道
    那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要如何看呢?B肝病毒會傳染嗎?如何看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B肝病毒的dna定量結果是很多人都不明確的,一般在化驗單上面可以看到「+」,「-」兩種符號。「+」是代表陽性,「-」是代表陰性。如果病毒的指標顯示陽性的話,說明病毒的量較高,需要進行B肝病毒的抗病毒治療。
  • 改寫物理教科書:科學家發現熱輻射之外的第二種真空傳熱方式
    最近,科學家們通過一個巧妙的實驗,發現了熱傳遞的新方式——真空傳「聲」,即原子振動能可通過「量子漲落」在真空中傳播。這給包括集成晶片散熱在內的一些棘手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沒錯,「熱輻射」是熱傳遞的另一種方式,能夠在沒有介質的真空中通過電磁波傳遞熱量。這正是距離我們1.5億公裡、表面溫度大約5500℃的太陽溫暖我們的方式。科學家們把電磁波的能量載體稱作「光子」,換句話說,熱輻射是依靠光子實現的。
  • DNA複製
    ,能與DNA單鏈結合的蛋白質是:A 【2011-130,生物化學,B型題】具有催化短鏈RNA分子合成能力的蛋白質是:D題目解析:考查要點:DNA複製【2014年西醫綜合大綱「生物化學部分(三)基因信息的傳遞」中的第2個知識點】
  • 生物教科書可能要改寫了: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
    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可能將使生物學教科書改寫,新研究揭示了關鍵細胞過程背後的秘密。這一發現涉及到生命必不可少的關鍵過程:基因表達的轉錄階段,使細胞能夠生存並完成其工作。在每本教科書中,Rho都用作模型終止子,利用其強大的動力,它可以與RNA結合併從RNA聚合酶中抽出。但是,這些科學家仔細觀察後發現,Rho無法使用教科書機制找到需要釋放的RNA。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學教授Irina Artsimovitch說。「我們開始研究Rho,並意識到它不可能以人們告訴我們的方式起作用。」
  • 顛覆教科書!科學家首次看清受精卵分裂第一步
    教科書說,當父母的精子與卵子融合後,來自雙親的染色體共同組成了我們的遺傳藍圖,聯手開啟了胚胎發育的過程。而來自德國的一支團隊發現,來自父母的染色體在初次碰面時,竟還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這些染色體並非攜手共進,而是自顧自的分離。這項重磅研究今日發表在了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顛覆了我們對受精卵分裂第一步的基本認知。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DNA的複製由多個蛋白組成的複製體協同完成,這些蛋白包括DNA聚合酶、DNA螺旋酶、引發酶和若干輔助蛋白。早在60年前,人們就已經確認DNA是遺傳物質,並且解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然而直到今天,複製體如何在DNA上組裝並協同完成DNA複製這個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 3.3DNA的複製
    假如全保留複製是正確的,實驗預期又會是怎樣的?【提示】假如全保留複製是正確的,第一代的結果:一半的細胞中DNA是15N/15N-DNA,另一半的細胞中DNA是14N/14N-DNA;第二代的結果:1/4的細胞中DNA是15N/15N,3/4的細胞中DNA是14N/14N-DNA。
  • DNA分子的複製學習
    【要點梳理】要點一:探究DNA複製方式的實驗1.1958年,梅塞爾森(Meselson)和斯塔爾(Stahl)密度梯度離心實驗2.有DNA結構的場所均可發生DNA複製,如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DNA分子複製是邊解旋邊複製。因DNA分子複製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突變,故複製形成的兩個DNA分子鹼基序列可能不同。【點評】本題是針對DNA的複製過程進行考察。
  • DNA的半保留複製與複製子
    因為觀察到的環狀染色體的DNA呈θ狀,所以後來對環狀DNA的半保留複製稱為θ型複製。原核生物多數採用θ型複製,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單向複製方式,如噬菌體φX174就採用滾環複製(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其DNA是環狀單鏈分子,複製時先形成雙鏈,再將正鏈切開,將5』連接在細胞膜上,從3』延長,滾動合成出新的正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