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教科書!科學家首次看清受精卵分裂第一步

2020-12-24 健康一線視頻網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誕生於受精卵。教科書說,當父母的精子與卵子融合後,來自雙親的染色體共同組成了我們的遺傳藍圖,聯手開啟了胚胎發育的過程。

而來自德國的一支團隊發現,來自父母的染色體在初次碰面時,竟還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這些染色體並非攜手共進,而是自顧自的分離。這項重磅研究今日發表在了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顛覆了我們對受精卵分裂第一步的基本認知。

▲這項研究得到了《科學》的同期專題報導(圖片來源:《科學》)

事實上,在多年前,細心的科學家們就發現,在受精卵中,來自精子和卵子的染色體似乎處在不同的位置。但受顯微技術發展的限制,我們一直沒有從中看出個所以然來。這是因為胚胎對光非常敏感。一旦光照過強,就會影響發育。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顯微技術,能集中觀察感興趣的胚胎區域。這樣一來,整個胚胎受到的影響就被了降到最低。

隨後,這支團隊別出心裁地想到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記父親和母親的染色體,後續的觀察則讓他們大感意外和欣喜:首先,不同來源的染色體的確處於不同的位置,支持了過去的簡單觀察結果;其次,這些染色體竟會在受精卵的分裂過程中各自為政,單獨分離!

▲用不同顏色標記的父母染色體,在受精卵分裂時表現出了各自為政的態勢(圖片來源:《科學》視頻截圖)

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這一現象。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兩套染色體分離系統,肯定要比一套分離系統更容易出錯。稍有不慎,後代細胞中就有可能出現多個細胞核,影響胚胎發育。

為了測試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們又進一步用藥物處理了受精卵,而結果也正如他們所料——在藥物的影響下,來自父母的染色體,其分離的同步率不夠高,方向也不夠一致。因此,分裂後的細胞容易出現多個細胞核。

▲正常的受精卵分裂中,形成的紡錘體較為集中(圖片來源:《科學》視頻截圖)

▲正常的受精卵分裂中,兩個紡錘體的同步率較高,初看之下,還以為是一個紡錘體(圖片來源:《科學》視頻截圖)

▲在藥物作用下,未能正確排列的紡錘體,會帶來多個細胞核(圖片來源:《科學》視頻截圖)

▲另一個出現問題的案例(圖片來源:《科學》視頻截圖)

「(我們觀察到的)雙重紡錘體找到了一個先前未知的機制,並能潛在解釋哺乳動物胚胎首次分裂過程中的一些常見錯誤,」該研究的通訊作者Jan Ellenberg教授說道:「如今,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機制,也找到了新的分子目標。接下來的重要一步是檢驗在人體中是否也有這個機制,這會帶來極富價值的信息。比如說,這些信息能改善人類的不孕療法。」另外一些研究人員則指出,這些發現解決了20年來關於受精卵分裂的一大謎題。

▲本研究的示意圖(圖片來源:《科學》;GRAPHIC: N. DESAI/SCIENCE)

在造福不孕不育的患者之外,這項研究還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告訴我們,即便在生物學上取得了諸多進展,我們對於細胞運作的一些基本機制,其實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在自然面前,人類不應滿足於過去的發現,而是應當保持謙遜,才能更好地挖掘出生命更深層的奧秘。

參考資料:

[1] Dual-spindle formation in zygotes keeps parental genomes apart in early mammalian embryos

[2] Double trouble 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3] Parental chromosomes kept apart during embryo's first division

原標題:Science:顛覆教科書!科學家首次看清受精卵分裂第一步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僅需8個轉錄因子,幹細胞可變身可受精的卵母細胞
    然而,這種技術需要參與者提供健康的精子、卵子,如何精益求精、為不孕不育患者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成為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這些轉錄因子可直接將多能幹細胞轉化為卵母細胞樣細胞,並且轉化後的細胞能夠像卵母細胞一樣受精和分裂。卵母細胞是女性體內特有的生殖細胞,它的成熟是孕育生命過程的第一步。這種特殊的生殖細胞的細胞質內含有多種混合物質,能夠產生200多種人類發育所必須的高分化細胞。
  •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發現歷程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發現歷程19世紀的最後25年,許多生物學家對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875年赫特維奇(O.Hertwig, 1849—1922 )在觀察海膽卵的受精作用時,發現精核和卵核的融合,從而開創了實驗細胞學這一領域。弗萊明(W.
  • 重點 / 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
    均等分裂卵母細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極體均等分裂是否變形變形不變形結果1個精原細胞→4個精細胞→變形成為4個精子(成熟配子)1個卵原細胞→1個較大的卵細胞(成熟配子)和3個較小的極體(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點染色體的變化行為相同
  • 從受精卵到胎兒的發育,十張圖看清全過程,不禁感嘆生命的偉大
    導讀:胎兒是怎麼由一個受精卵變成胎兒的?十張圖看清全過程,不禁感嘆生命的偉大!懷孕以後,很多孕婦都特別好奇胎兒的變化過程,TA是怎麼由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然後變成胎兒的呢?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變化,10張圖告訴你答案,讓人不得不感嘆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 受精卵的奇妙旅行~
    要麼,它無法抓到受精卵。好不容易成功牽手的受精卵,就會墜入第五層宇宙,直接在黑洞般的腹腔裡被吸收; 要麼,它無法把受精卵送到宮腔,半路撂攤子,寶寶擱在了輸卵管裡。 你想,子宮可以由拳頭那麼大,漲到西瓜那麼大,容量增加1000倍,重量增加20倍,輸卵管哪行呀?
  • 關於受精與受精卵 準爸準媽知多少?
    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中奇蹟般的會合,經過複雜的受精過程形成受精卵,一個生命就開始孕育了。關於受精卵我們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但這也不妨礙我們了解目前所知道的方面。卵母細胞的透明帶的時候,受精過程就即將開始了。
  • 受精卵,在身體內的奇妙旅行!
    就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圳夜晚,幾百萬隻躁動不安的蜜蜂,甩著小屁股,去找唯一的一朵玫瑰花去採蜜。精子和卵子的美妙的相遇,就發生在身體裡,這場令人驚嘆的史詩般的壯舉,在你不知不覺中完成。事到如此,離受精卵變成寶寶,其實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一小段。
  • Cell:科學家闡明受精卵早期發育的分子機制 有望理解生命起源的奧秘
    2019年10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儘管從學校畢業、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和結婚可能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但一些最重要的事情往往發生地更早,即在精子與卵子結合、細胞開始分裂的最初幾天裡。
  • 世界首例:「半同卵」型雙胞胎-(圖)
    科學家發現新類型雙胞胎,一胎是男孩一胎雌雄同體  眾所周知,雙胞胎可分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而異卵雙胞胎只有50%相同的基因。但是美國的一對雙胞胎近日卻讓很多人驚嘆不已。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DNA複製視頻 顛覆教科書相關內容
    科學家第一次捕獲DNA複製的實時視頻。有趣的是DNA的複製過程超乎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之前預期。事實上,這部視頻顛覆了教科書相關內容。這標誌著科學家第一次捕獲單個DNA分子複製自己的近距離鏡頭。鏡頭是實時的,並表明這個特定的生活組成部分有意想不到的「隨機性」。
  • 改寫教科書:第一次卵裂出現2個雙極紡錘體!
    傳統認知:有絲分裂的細胞都只有1個雙極紡錘體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包括受精卵、
  • 備孕期間,多吃兩類食物,少「碰」三類食物,利於「受精卵」著床
    懷孕的第一步是能夠讓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為一顆受精卵。懷孕的第二步就是讓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紮根,也就是受精卵著床。很多女性有了懷孕的感覺,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並沒有檢測到懷孕,宣告懷孕失敗,這就說明受精卵著床失敗。受精卵著床成功,也就是萬裡長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到底哪些因素影響受精卵著床,吃什麼才能保證受精卵著床成功呢?
  • ​生物必修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複習學案
    (4)有絲分裂過程中有同源染色體嗎?有四分體嗎?(5)減數分裂產生的精細胞具有受精能力嗎?(6)減數分裂產生的精子中染色體數目減半了,遺傳信息也減半了嗎?為什麼?4、受精作用(1)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
  • 從受精卵到胚胎發育,十組圖看清全過程,不禁感嘆生命太偉大
    精子開始經過子宮在遊到輸卵管,這個過程會有分叉口,精子一旦選錯路,這時候就等不到卵子的到來,因為女性的兩個卵巢是輪流排卵的,精子並不知曉該去向何處,分叉口選錯,大部分精子就喪失了受精的能力,而這時候已經淘汰了大部分的精子。
  • 專題25 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
    考點四、受精作用 1.概念: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2.實質:精子的細胞核與卵細胞的細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 3.結果: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父方,另一半來自母方。 1.名詞與概念辨析
  • 【2017課標教材】 第2章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再通過卵細胞和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受精作用,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後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維持了生物遺傳的穩定性。上述過程還可以使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多樣化,從而增加了生物遺傳的多樣性,有利於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境, 有利於生物的進化。4.精細胞的變形對受精作用有什麼意義?
  • 日本批准利用人類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研究
    基因修飾基礎的臨床試驗,包括在卵細胞水平矯正遺傳缺陷並將其送回子宮,這一過程中包含有眾多的風險以及對後代潛在的危害,因此目前經過基因修飾的卵子還不允許直接送回子宮用於生育。生物倫理委員會同意研究者們利用該技術對受精後的人類卵子進行研究,從而找到對早期生長發育有關的基因。這對於開發治療先天性疾病的療法以及提高生育能力都有一定的好處。
  • 受精卵的形成都需要經歷什麼?看完才知懷孕生子並不是那麼簡單!
    從古至今生命的延續都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試想一下健康成熟的卵子在受精之後也就意味著新的小生命的開始,寶寶在媽媽的身體當中健康的成長在經過10月懷胎之後,寶寶的出生也就意味著整個人生的結束,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懷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是經過非常複雜而且多種因素協調的生理過程之後才來的
  • Science:科學家解開細胞分裂重要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