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國臺辦於12月25日上午召開「26條措施」政策解讀第二場專題記者會,為外界詳細介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
針對「陸客赴臺個人遊何時解禁」的問題,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為什麼會被暫停,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希望兩岸旅遊合作能夠儘快重回到正確健康的軌道,這需要兩岸同胞共同來做出努力。
以下為文字實錄:
朱鳳蓮:
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國臺辦新聞發布會。我們特別邀請到外交部領保中心楊舒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港澳臺辦王志偉副主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李金生副司長、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滿宏衛巡視員、國家體育總局港澳臺辦吳堅主任,為大家詳細介紹《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涉及到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下面,請大家開始提問。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
新華社記者:
根據「26條措施」第14條,臺灣同胞可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請進一步介紹求助的途徑。謝謝。
楊舒: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我們始終高度重視維護海外臺胞的安全以及合法的權益。去年,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總共處理了領事保護協助案件8.5萬餘起,辦理各類領事證件近1200萬份。這裡面就有部分是涉及到在海外長期居住或者旅行的臺灣同胞。對於涉及臺胞的領事保護事項,我們一貫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成做好。 海外臺灣同胞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等緊急情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向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
第一種方式是撥打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也就是我們經常宣傳的12308熱線。在海外撥打這條熱線的方式是+86-10-12308,或者是撥打+86-10-59913991的備用長號碼。第二種方式是下載「外交部12308」手機客戶端(APP),通過「一鍵求助」功能,實現網絡撥打12308熱線。第三種方式是直接撥打我們駐當地使領館的領事保護與協助應急電話。電話號碼公布在駐外使領館網站上,也可以通過我剛才提到的外交部12308手機APP查詢。第四種方式是通過「領事直通車」微信小程序的對話框,與12308熱線的接線員進行文字交流。
在這裡,我們也想請海外的臺灣同胞關注我們中國領事服務網以及「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外交部發布的海外安全提醒以及重要的領事信息。
外交部領保中心常務副主任楊舒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
請概要介紹一下在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的情況。
王志偉:
教育部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大陸就學,並為此不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7年教育部出臺政策,將臺灣學生申讀大陸高校的「學測」成績由「前標級」以上,放寬到「均標級」以上,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進一步敞開了大門。2019年1月,教育部調整政策,允許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語文、數學、英文三門科目當中任意一門「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具備申請大陸高校就讀資格。這一政策覆蓋了60%以上的臺灣應屆高中畢業生。此外,為了讓臺商子女獲得更多接受大陸優質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教育部鼓勵在大陸獲得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的臺商子女參加高職院校的分類考試招生。
兩年來,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的熱情持續高漲,目前已有超過12000名的臺灣學生在大陸高校就讀。在我們和臺灣同學交流的時候,他們表示,大陸的高校就像「夢中校園的樣子」,學校和老師對他們關懷備至,他們感受到像家人一樣的溫暖。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擴大招收臺灣學生的院校範圍,優化院校和專業布局,更好地滿足臺灣學生來大陸上大學的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育部港澳臺辦副主任王志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26條措施」中第21條涉及在大陸工作的臺胞參加職稱評審的相關內容,請具體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李金生:
採取這項措施的目的就是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共同享受大陸人才發展的機遇。
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這個《意見》明確提出要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的範圍,在內地就業的港澳臺的專業技術人才可按規定參加職稱評審。
這次出臺的「26條措施」又進一步明確,在大陸的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這些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臺灣同胞,符合條件的都可同等參加大陸相應系列、級別的職稱評審,他們在臺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本人的專業工作業績,他們在臺灣工作的年限也都同等視為職稱評審要求的專業工作年限。大家注意到這裡有個關鍵詞就是「同等」,這項政策賦予臺灣同胞在大陸參加職稱評審,和大陸專業技術人才一樣同等的待遇,而且更符合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的特點,也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目前這項政策已經落地。比如,福建省已經開展了臺灣同胞在閩參加職稱評審的試點,目前已經有173名臺灣同胞通過評審取得了相應的職稱。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落實好臺灣同胞在大陸的職稱評審政策,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李金生
中新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26條措施」中的第19條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的建設營運、可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請介紹一下相關具體情況和參與方式。謝謝。
滿宏衛: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將發展文化產業納入到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也迎來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們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歡迎臺灣同胞參與大陸文創園區的建設和運營。目前,我們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大力推進,為臺灣同胞參與創造條件。比如,福建省就在積極探索文創園區的開發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等,吸引臺灣文創設計人士參與福建省文創園區建設和運營,參與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圖書館、閩臺緣博物館等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探索對接臺灣知名藝術家來閩打造音樂、舞蹈、繪畫等產業園區。隨著「26條措施」的細化和落實,各地還會出臺更多的配套措施,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
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我們同樣願意為臺灣優質展覽、演出項目提供展示平臺。據我所知,臺灣的文化藝術機構、單位和個人已經通過適當的方式參與到了大陸的文藝展演和展覽活動中。比如,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與臺灣戲曲音樂協會合作創排的歌仔戲《僑批》,於今年10月亮相第16屆中國戲劇節;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臺灣一共有77件作品參展,其中有5件作品獲獎,而且進京聯展。不僅如此,在各類省級的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中,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文藝作品能夠呈現。
大陸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的大門對優質項目一直是敞開的。下一步,我們還會對臺灣同胞開放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展示等更多的國家級展示平臺,感興趣的臺灣同胞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等途徑關注有關信息,按照活動公布的具體方式積極參與。
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巡視員滿宏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這次「26條措施」當中第25、26條兩條涉及到兩岸的體育交流,請說明一下這些惠及臺灣體育界的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考慮和主要特點?謝謝。
吳堅:
體育是科學求實的事業,體育人有崇尚實幹的作風,兩岸體育界有務實合作的傳統。此次惠臺體育措施也凸顯了務實的特點,體現了「重實際」「出實招」「求實效」和「謀實惠」。
一是重實際。當前,我們正在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全面協調發展,尤其是體育產業逐步進入黃金髮展期,同時2022年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一系列重大國際賽事將在大陸舉辦,這為兩岸體育融合發展和共同進步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充分考慮兩岸體育發展實際和交流合作現狀,特別是考慮到臺灣體育界實際需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惠臺體育措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二是出實招。著眼於臺灣體育界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以及臺灣運動員更好實現個人發展,我們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切實為臺灣運動員、教練員和專業人士來大陸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和協助。
三是求實效。這些舉措力求為臺灣體育界提升整體水平和個人發展空間,從而在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必將推動兩岸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四是謀實惠。惠臺體育措施的出臺,特別是臺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申請運動技術等級證書,報考大陸體育院校,在備戰大型賽事方面享受主場之利等,將為臺灣運動員和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臺灣體育界的普遍關注和好評。
國家體育總局港澳臺辦主任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