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兩三周,你有沒有感覺:
整個人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慾減退,怎麼睡都睡不醒,頭昏昏沉沉的,大便也十分黏膩……
看起來這麼多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問題
——溼氣重!
形象地說,溼是咱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比如說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洩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溼邪有關。
最近肺炎仍然是國家的防護重點,此次疫情與溼邪關係重大,可見現代人的溼氣問題十分嚴重。如今春季來臨,氣溫多變,溼氣作亂更加猖獗,尤其南方梅雨天氣來襲,人們就像是蒸籠中的包子,無時無刻不在被水汽所包裹,想像一下,隨時都泡水裡的感覺,能不生病嗎?
體內溼氣咱們自己看不見摸不著,那麼,如何知道溼氣重不重呢?其實三個步驟就能自查體內溼氣。如果舌苔顏色白,或者不薄變厚了,那麼就出問題了。嘴裡面發黏,就好像有絲兒似的,就是感覺黏糊糊的那樣子,體內80%就已經有痰溼了。還有一點,可以看看自己早晨起來的大便是不是比較的黏,水衝不乾淨,如果是,那麼可能痰溼已經找上你了。再次重申,溼是一種亞健康狀態。雖然看不出來,但是影響著你的生活,與你息息相關,乃至會引發嚴重的疾病。蓮子——養心健脾,對胃腸有保護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茯苓——健脾化溼,能促進、強化人體的免疫機能,常食用可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淮山藥——益脾生津,對人體的免疫、呼吸系統都有幫助,能增加活力。四種食材的比例是1: 1: 1:1,約每味20克左右這款豆漿的做法說來簡單,把以上四種食材每種都放進去一點。做好後加入適量冰糖,溶解後即可飲用。取20克藿香,20克荷葉,開水衝泡半個小時後就可以喝了,這道茶夏天喝起來覺得非常「清爽」,能夠幫助祛除體內的溼氣。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消風祛溼的功效,藿香能祛除溼氣、消解暑熱,取藿香30~50克煎汁泡腳祛溼效果非常棒。這個茶比較寒涼,可以少量使用,不建議經常喝,最好是有溼熱症狀的人,對症使用。冬瓜帶皮150克,炒白扁豆15克,玉米碴60克,雞頭米(芡實)30克,以常法煮粥,久服。
冬瓜皮皮利尿作用非常強,冬瓜利水消腫,炒白扁豆要去藥店買,健脾化溼,多餘的水走二便就排出去了。玉米碴也能健脾化溼,排出身體多餘發的水分,芡實同樣是祛溼高手,還能補腎固精。這個粥可以長期喝,至少保證一周喝兩次,健脾化溼、排毒、減肥美容,功效很多,並且一個月就能見效,多餘的溼毒排出體外,一身輕鬆。除了食療,如果配合祛溼步、祛溼穴,祛溼效果絕對所向披靡!因為溼性下注,溼的重點是在下面,所以走的時候,要著重對腿的鍛鍊,那麼怎麼練呢? 溼氣大的人可以這麼散步:雙手叉腰,後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走得不用太著急,走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循環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祛溼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我們這樣走起來,它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的氣血循環。腿的氣血循好,溼氣就能很好地消利出去。陰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溼,消腫利尿的穴位,可以說是祛溼第一穴。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並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日2-3次。其次我們還可以香灸健脾祛溼,如果單純的藥物,可能不容易發揮作用,因為病症發生在脾胃。中醫裡就有一種說「藥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可見灸療對於調理脾胃是很好的選擇。
香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腸腧、小腸俞、中脘、水分、天樞、足三裡。
成人懸灸15分鐘。溼氣是百病之源,此時是祛溼的最佳時機,現在不抓緊祛溼,小心疾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