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聽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小編覺得讀到博士,甚至博士後的都不是一般人,他們有著常人不能承受的壓力,天天埋頭苦幹,他們和正常人思維做事方式也是不同,那麼怎麼定義博士呢?
有些人博士就是一個文憑,也是一種經歷,當前社會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體,尤其是女博士,事實真的那麼恐怖嗎??
竟然有人說,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博士後,原來博士已經不入流了?哈哈,說到這裡童鞋們大概對博士失去了興趣,NONONO!毛主席都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還是鼓勵想從事理工科的學生,如果條件允許還是讀個博士學位,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的為什麼偏偏靠長相。
在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之中,個人認為他們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科研是怎麼回事。雖然,很多情況下,一個博士做的某些工作,一個本科生,甚至小學生都能做的很好。比如,想做一個實驗,老師制定好工藝,研究生也就充當一個實驗記錄員。對於「記錄員」這樣的事情,仔細一點點的小學生完全可以勝任。有時候,老師讓學生編一個程序,我也是覺得高年級本科生就可以完成。但是,「科研」不只是「數據記錄」,也不只是「編程」。科研是讓人學會通過「現象」,認識「本質」。
只有知道科研到底是什麼回事,才有可能領導某些重點工程、研究項目
最近一朋友對我抱怨,後悔在期間進入「尖子班」學習。所謂尖子班,和高中擇優班一樣,挑選出好的苗子重點培養。對於這些人,他們學的知識非常多,學院裡的每一個專業的課程都學習。也因此,每一個專業都懂一點點,但,每一個專業都懂得不多。進入研究生後,發現很多專業知識沒有學到。而本科學到的很多知識有在這個專業裡面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我覺得他抱怨的,莫過於沒有系統地掌握現在的專業。讀博士期間,雖然所研究的領域,已經具體到「點」上了。但是,在一個人把知識從面系統到線,再從線濃縮到點的過程中,也就系統地掌握了這個領域。
能夠系統地掌握一個領域,如靈活運用,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很多的「點」。再把這些點變成知識網。從科研,到生活,到人生,用之不竭。
既然花費時間去國外讀研究生,就真的提高下自己的研究能力,拿個學位證書不能說明說明,現在的大學、研究機構、黨校、軍隊、政府培訓機構辦了各種各樣的博士班。二十注重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當你掌握了科學研究方法,你不僅能提高研究能力,還能增強決策的自主性,不盲從,不輕信,不後悔,然後讀博士對於每個人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不要為了讀博士而且讀博士,要清楚了解適合不適合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