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孩子,我為什麼建議你讀個博士

2021-02-18 二知了

人生就是一場場的際遇,有些觀點,有些視角,有些人遇到了可能勝讀十年書,這是我讀完博士後的感觸。

我是一個農村出身的生物醫學博士。一路過來,遭受到了許多的經濟文化的衝擊,從最開始的自卑封閉到後來的自信自豪,摸索著走過了很多彎路,有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相似的人。

這個標題想了好久,為什麼不用農村而用了鄉村?鄉村有一種美的味道,countryside,仿佛是英國唯美的鄉下,稻田、麥地、牛和羊,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除了沉醉,還有種自豪。然而這並不是中國農村的現狀,雖然溫飽的問題多數已經解決,但教育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依然遠遠落後。就我所在的福建沿海農村而言,過去的20年,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能上到一本的孩子很少,更不用說博士,整個村的歷史上也就那麼一兩個。

我的小學、初中是在鄉鎮上的,高中由於偶然的機會到大城市免費讀了3年,大學是985、211高校,後來到香港讀了博士,畢業後走上了生物醫藥創業的道路。大學之前,我只踏入過兩個城市,從未出過省,視野和見識相當的匱乏。那個時代,網絡資源接觸的很少,農村與城市的資源相差巨大。

我小學時,學校的小小圖書館開放了一年,有幸能讀到《一千零一夜》、《寶葫蘆的秘密》和《十萬個為什麼》,已經算是奢侈。這麼多年過去,我依然記得小學某次城裡的小孩來訪問,教我們念英文,圍上去,滿滿的都是熾熱的崇拜。高中就更不用說了,來到了城市裡,發現人家已經在流行哈佛女孩劉亦婷了,而我在初中畢業之時對清華北大都毫無知覺,哪裡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個哈佛。

那段時間一直覺得自己很憂鬱,幸運的是學校的圖書館藏書還比較豐富,在那裡我可以得到一些心靈的慰藉。從書裡,我了解了很多關於這個世界的東西,知道了常春藤名校,看到了很多天之驕子或天之嬌女描述他們在美國的高中和大學裡的生活,這些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一個種子,讓我有了一種嚮往。現在有點缺憾的是,高中時身邊有許多有趣的人,他們並不會因為出身而排斥你,反而是我,把自己從他們中隔離了出來。

大學期間,我繼續在圖書館裡飄蕩,衝著心中所嚮往的那種生活匍匐前進。除了一個文學社外,我沒有參加其他的社團。我唯一專注的活動是一個叫 iGEM 的合成生物學比賽。大學已經不是貴族學校,我也有了專注的領域,以前累積下來的自卑情緒慢慢的消散了。因為參加 iGEM,我有一個機會出國到 MIT 參加比賽。雖然只有僅僅的4天,但這個機會成了我人生的新起點。

在那4天,我放縱自己徜徉在 MIT和哈佛的校園裡,我坐在 MIT 圖書館的沙發上,對著落地窗和查爾斯河,眯著眼看夜幕慢慢籠罩河畔的黃葉,我驚訝於那個小小農村裡長大的小孩,居然有一天也可以看到這個世界最美的風景。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去嘗試,因為翻過這個山頭,你可能就見到了世界。

人們啊,請相信——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

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王家新《在山的那邊》

博士選的是生物化學,大學學的是工科,博士期間就想試試理科,我抱著這樣的想法。因此,在以前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上,我在專業的認知上向癌症和免疫學拓展了。待到博士畢業之後,仔細去回顧,還是發現由於認知的不成熟,導致自己成長緩慢了許多。這些認知的不成熟,有大部分是因為成長的環境以及閱歷太淺導致的,所以,我想談談幾個潛在的問題以及試著給出一些解決方案。

我所認識的不少農村孩子,對生活的適應力都很強,但同時也容易隨遇而安,缺乏目標。你的目標可以是發 CNS 論文,拿博士學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又或者是進學術圈當教授。現在博士的門檻不高,進來的人太多,如果大家都只有一個目標——當教授,顯然是不可能的。

博士的本質是專業的訓練以及科學方法體系的建立。我個人認為博士應該做到兩點,一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足夠專業,這證明你沒有浪費你的讀博時間,即便你不喜歡,這也可能會成為你以後的資本;二是博士讀完,你應該學會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科研,因為你建立了科學的方法體系,而方法體系具有一般適用性。

錢對於鄉村出身的博士來說,是個首當其衝的問題。讀博的年紀差不多是到了養家餬口的時候了,在農村,同齡人都是當爹當媽的了,這無形中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海外的博士還好一些,獎學金除了夠自己生活外,還能有一些剩餘。在國內就比較難受了。

我想說的是,錢在未來不會是大問題,關鍵是你是否去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完善了自己的認知體系。足夠的專業,可以使得知識變現成為可能。掌握了科學的方法體系,你就知道如何去把知識變現。發好的論文是套路,賺錢也是套路。你把賺錢當作一個科研課題,相信只要時間足夠,你也可以攻克。對有些博士來說,常常想著怎麼賺錢而不是科研可能會有內疚感。事實是當你對社會如何運轉有了足夠的認知後,你會發現錢確實是最大的自由度。不過,在追求個人財務自由的路上還是要保持自己的本心,避免迷失在金錢的漩渦裡。

去環遊世界拓展視野,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現實。讀博士的好處是,學校一般會給學生出國開學術會議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只要自己花少量的錢,就可以去體驗一下未知的世界。

博士期間,我去歐洲開了兩次會,對自己影響很大。一方面是學術,在會議上結識一些人,感受一下世界人民都是怎麼做科研的,看看學術圈是個什麼樣子的,對未來自己做選擇有不小的幫助;另一方面是世界很大,我真的出去看看了。在德國,在奧地利,欣賞著醉人的美景時,也回顧著幾十年前的世界大戰,滄海桑田,活在這個世界,總該做點什麼。

投資還可以放在學習的資源上。在這個網際網路改變生活的世界裡,過於豐富的信息反而容易讓人迷失。因此,只投資精品內容。我是一個開放的人,願意去吸納新的知識,新的觀念和新的視角,以此來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現在網際網路上的許多平臺都有不錯的內容訂閱,如Coursera/edX 上的各類開放課程。自然科學類的博士,懂一些經濟,懂一些人文社科的東西,好處就真的只有自己知道了。

博士有不少的零碎時間,如你總需要做一些根本不需要動腦的實驗,或者實驗中間總有那麼多的等待間隙,放棄去刷朋友圈,你會發現,一本本的書很快就都讀完了。如果你有心要改變自己,請堅持學習和思考,收穫的喜悅只有自己經歷過了才會懂,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有效的科研,這也是我到畢業之時才領悟到的。

這個可以類比有效學習,我們肯定都見過不少學習上非常勤奮的人,每天起早貪黑,但成績就是不好,也有些人,整天看著輕鬆隨意灑脫,卻名列前茅。世界真的很有意思,你抓住了關鍵點,可能離成功就不遠了。

我相信,對博士而言,起早貪黑熬夜做實驗並不少見。但問題是,你努力究竟有沒有回報?很多問題並不是你努力做就可以解決的,尤其是你博士時間並不長。你可能一直在錯誤的方向上不斷努力著,越走越遠。你可以抱怨你老闆什麼都不懂,雖然事實上這不太可能,他可能真的不懂你在做的東西,但至少他在其他方面有一些經驗,有一些人脈。而你要做的就是利用他的這些資源。

首先,把自己放到世界這個層面上來,你做的東西可能哈佛 MIT 的人也在做。學術圈的好處是,至少大家都不會太高冷,教授們總是會說沒有什麼問題是幼稚的問題。所以,如果你的老闆不懂,你可以請教懂的教授,發個郵件,甚至讓你老闆邀請他過來做個訪問。機會好的話,你還可以到對方實驗室學習下。其次是有效的合作。科研課題有時候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解決的,找找你需要的資源在哪,想辦法或者藉助你老闆拿到自己需要的資源和合作。不要拒絕和同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署名,也不用擔心產出不夠。三是確定好科研的框架,降低試錯成本。博士僅僅是科研訓練的開始,你可以去學習去模仿。CNS 的論文一般框架、邏輯和故事性都不錯,這是可以學習的套路,學習怎麼去驗證一個假設,如何嚴謹的做那些實驗對照以及如何處理好數據。如果有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學習下統計學和論文寫作,了解下如何更科學的設計實驗。

借用工具,避免疲於奔命。對實驗的中短期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說,隨性安排實驗的人比比皆是,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想做某個實驗,卻發現沒有提前準備好材料試劑,沒有訂好機器,導致實驗做不成,或者需要在深夜凌晨來做。安排實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二是讓自己的實驗更有效。一天緊湊點就可以做完的實驗,為什麼要拖個兩三天?可以平行做的實驗,為什麼要單線程?短期的計劃包括兩三天內所有的實驗,中期的可以是幾周或一兩個月的。不做計劃的人最大的藉口就是,實驗成敗意外多,計劃趕不上變化。其實有什麼關係呢,有變化就修正,每天睡前刷朋友圈的那10分鐘就足夠了。

關於未來,我個人的看法是,實現了博士的那兩個目標,即足夠的專業和構建出來自己的科學方法體系,無論你做出哪一種選擇,你一定會有相應的能力去把它做好做成。

這篇文章寫到最後似乎跟鄉村關係不大了,但這些作為我個人的真實體驗,還是有一些參考意義。沒有什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鄉村出身的博士,可能在認知和視野上有些欠缺,但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獲取知識的成本已然很低了,只要有方向的努力,差距隨時可以彌補。

最後,如果你有機會讀博士,去試試,沒有機會,那麼保持終身學習,第一代的奮鬥是最艱難的,但路在前方,踏出了第一步,以後走起來也就慢慢穩當了。


本文作者:秋木,轉自科學指南針

推薦閱讀:

1、如何提高文章被發表的機會(67頁PPT)

2、助力高效科研,10款網紅科研軟體

3、PDF轉換工具大合集,內置35個轉換工具!

4、搜尋引擎與信息檢索

5、PDF全文免費翻譯方法匯總:翻譯軟體+在線翻譯,一篇搞定一切!

覺得本文有點用處,給小編賞個雞腿吧!

歡迎大家加入「二知了研發交流群」。如果想入群交流,可以掃碼或者加小編微信Summereight,告知想要加入群,小編拉你進群。

誠信邀請:技術交流、課題組宣傳、項目組以及企業技術、會議、招聘信息發布,我們願意為你誠信服務! 聯繫郵箱:erzhiliao@126.com。

--- END --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鼓勵你讀博士?
    從此我對做教授無限嚮往,於是堅持讀完了博士。我的碩士生導師倪明選教授(現任澳門大學副校長)曾經有一位及門高弟,在倪教授問其為何讀博士的時候回答:「我媽媽要求我拿到博士學位,我博士畢業以後就去賺錢。」這位傳說中的師兄如今已是國內某著名IT公司的高層領導。與形形色色的讀博理由相對應,這些博士(生)人生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讀博士
    博士也不例外,預計2020年博士招生人數10萬。一方面博士擴招明顯,另一方面對於博士畢業卻越來越嚴格。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讀博的弊端。首先,讀博動機。如果是熱愛科研,立志從事學術。那麼讀博士是必須要走的路。當然,從目前博士博士擴招的動機來看,還是為了緩解嚴重的就業壓力。這就涉及現在大多數人讀博的目的,不是為了科研,而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那麼這種想法最後害的還是自己。
  • 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更應該讀博士?
    中國目前依舊有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因為經濟原因,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教育方面依舊遠遠落後,即便是沿海地區的農村,能夠上一本的孩子都很少,就不用說博士了。可是,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更應該讀博士呢?這或許應該從農村的小學說起。
  • 陳亮途:我為什麼讀博士?
    我知道要成功得到一個博士學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沒有家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讀博士的原因(why)、選擇什麼學校(what)、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how)。Why?很多人誤解,博士是「念」出來的。以為到了教室,就會有很厲害的老師,傳授更厲害的學問給學生。
  • 文科博士太難了,為什麼我還要讀?
    文科博士的生活並不刺激,但文科博士的境遇,卻是個笑中帶淚的流量話題。文科博士喪嗎?沒你想像得那麼糟。怎樣讀博讀得爽?也沒你想像得那麼好。對於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能一起吹牛B的學術共同體很重要。而流水化論文生產與知識分子的地位激變,則影響著文科博士的自我認知。
  • 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魯豫稱「博士老爹」,教育觀令人欽佩
    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魯豫稱「博士老爹」,教育觀令人欽佩 在如今時代,「學歷」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一個衡量標準,學歷越高在新時代才能爬得越高,如今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歷的話,是很難獲得成功的。雖然很多人說大學生已不再吃香,可是,如果沒用學歷加持,如何才能完成個人「起步」呢?
  • 為什麼讀博士的女生越來越多?
    我的A學姐,碩士畢業工作兩年後,為了提升自己毅然辭職,考了博士,今年博士畢業,32歲,沒有對象,已經在北京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為什麼讀博士的女生越來越多了?和男生的考慮問題不同,女生讀博士不僅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為了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女性自由選擇的解放。
  • 為什麼要讀博士,要不要讀博士,怎麼讀博士?
    剛剛畢業了,現在整天在宿舍窩著,突然翻起來以前的照片,然後發現了以前發的帖子 (從專科畢業到德國博士在讀的經歷,純手打文字),不過現在已經搜索不到了,不過在網上還能搜得到。然後就想起來了聊這個話題。為什麼要讀博士?
  • 如果你想讀博,我建議你認真讀完這幾條建議
    最近很多學校開始陸陸續續公布博士招生簡章了,有好多學生跑來問我讀博的事情,特別開心,說明很多學生還是有學術追求的,我樂於見到這種現象。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
  • 為什麼我60歲了還要讀博士?
    我經常感慨於他們老當益壯且享受著手頭的工作,夢想著自己也會那樣。儘管如此,當我知道有一位學者,60歲了才開始讀博士,我仍然大吃一驚。Tracy Evans在66歲那一年獲得了他的博士學位。他撰寫了自己的心理歷程,並發表在Science雜誌職業專欄。我需要改變!
  •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回想起來,我博士一年級的時候,學術熱忱高漲,對所有問我「應不應該讀博士」的朋友,我都是回答「牆裂推薦」的; 然而,二年級之後,我的學術熱忱沒減,但這個答案完全變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一律這樣回答:「能別讀就別讀了。」
  • 為什麼6歲前我要堅持給孩子看「無字書」?建議父母讀一讀
    文 | 索菲是個寶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了,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重視幼兒閱讀了,現在針對學齡前孩子的繪本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在這些繪本中,我幾乎沒有給孩子斷過的一種,就是「無字書」!有些家長可能奇怪,閱讀不就是要讀的嗎?
  • 為什麼讀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博士呢?
    這是個好問題。過去兩年我在交大的時候就發現了想申請讀博士的學生數量在增加,並且有一部分學生是工作以後,想再回學校讀博士。所以我也稍微思考過這個問題。1、關於讀博的動機我在上交和英國都讀過博士,最終是在英國拿的博士學位,所以對國內外的情況有一點點的了解。
  • 我在菲律賓科技大學讀在職博士見聞
    2020年可能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當世界所有人都在關禁閉的時候,你在幹什麼?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既拿著高薪又提升著自己的學歷,為將來的自己提供多種選擇權。他們選擇了菲律賓留學來塑造自己,可以讓自己擁有海歸學歷、擁有海歸待遇。
  • 我為博士正名,為什麼說讀博是最好的選擇?
    讀博的效益常常難以在短期創造,不像讀本、讀研那樣來得快捷。儘管讀博難乎其難,還是有一些勇士把讀博當作實現人生目標的另一種選擇。如果讀博是為了隨波逐流,或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學生;如果認為讀博會給你的物質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讀博是為了混個學位提升自己,讓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驕傲地自誇是個博士。那麼,請你謹慎考慮!
  • 「讀好書·悅心理」,豐盛基金會攜手讀客文化雲守護鄉村孩子心理健康
    為了持續深耕和發展「悅讀換糖果」項目,幫助更多鄉村孩子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攜手讀客文化有限公司共同舉辦「讀好書·悅心理」公益活動,通過「線上講座+愛心贈書」的方式,給鄉村中小學校教師帶來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也為孩子們打開了心理關愛的窗口。8月18日,主題為「用自信開啟充滿學習力的人生」的線上心理講座正式與大家見面。
  • 研二導師建議我直接讀博士,這和先讀碩士後讀博士有何區別?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碩博連讀」,即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時候申請直接攻讀博士,這種情況可以直接跳過碩士論文答辯直接攻讀博士。而碩博連讀則意味著3年時間延長到了5年甚至更長,導師可以把重要項目放手交給你而不至於你讀三年就畢業導致項目換人爛尾。先讀碩士的好處在於(1)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科研,是否喜歡目前的專業,如果不喜歡,科研讀博士那一定是一種煎熬,拿到碩士學位直接工作皆大歡喜。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值得父母借鑑
    他家中的六個孩子,培養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六個孩子成為別人家長眼中的精英,這一成就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讓孩子從小立志,實質上是培養孩子的胸襟和志向。讓孩子知道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只因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孩子對未來的期望很大程度決定著孩子的一生,也決定著孩子將來的命運走向。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本書?
    為什麼要讀整本書呢,打個比方,吃再多的零食,也代替不了主食,吃再多的雞爪,也是沒辦法完整了解一隻雞。我們不能只有零碎的單篇閱讀,還要進行整本書閱讀。所以我來做個系列微課,幫助大家讀懂這本書,同時講一些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就講這兩個方面,不是我要求不高,是要考慮到學生目前的閱讀實際,沒時間呀。最近參加了幾次關於整本書閱讀的會議,發現很多專家的閱讀建議,很有價值,但方案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 難道讀碩士、博士再出國要落後?同事孩子是榜樣!
    我只想到農村學校的孩子都進了城,沒想到我們城裡的孩子竟然這麼多出國的!在鄉村學校的講臺上,教書時間長了,只能是鄉村學校教師的思想境界、認識水平了!從家鄉農村小學轉到縣城小學就讀,已經是我侄子這幫人群的孩子上學,最高追求目標啦!不過,現在也水漲船高!達不到3萬塊錢,你就守著鄉下學校讀吧!反腐力度加大,有些分管領導也擔驚受怕,所以必須特別要好的朋友,還要有假的學區房證明!必須有!不然的話,只能鄉下小學、鄉下初中就讀!孤零零的豪華的校園裡就那十幾個學生,初中就百個學生,老師平均年齡達到50多歲!沒人氣啊!教學質量甭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