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讀博士

2020-09-04 秋池觀察

今年受疫情影響,研究生紛紛擴招。博士也不例外,預計2020年博士招生人數10萬。一方面博士擴招明顯,另一方面對於博士畢業卻越來越嚴格。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讀博的弊端。

首先,讀博動機。如果是熱愛科研,立志從事學術。那麼讀博士是必須要走的路。當然,從目前博士博士擴招的動機來看,還是為了緩解嚴重的就業壓力。這就涉及現在大多數人讀博的目的,不是為了科研,而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那麼這種想法最後害的還是自己。因為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會導致嚴重的需求不足,就業將會越來越難。

其次,博士的畢業門檻。過沒博士越來越難畢業將是普遍趨勢,很多學者都在呼籲博士分流。就目前來看,國內博士延期現象非常明顯。而且博士期間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家庭壓力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博士所能獲得的收入只能靠國家補貼,理工科還好點,人文社科類普遍只有一個月1250。

此外,海龜博士的衝擊。當前有種現象清華北大博士只能去二三流高校。稍微好一點學校的教職要求都是海外高校博士優先,這就嚴重擠壓國內高校博士生存空間。

最後一句忠告:能先就業還是先工作吧!

相關焦點

  • 鄉村的孩子,我為什麼建議你讀個博士
    就我所在的福建沿海農村而言,過去的20年,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能上到一本的孩子很少,更不用說博士,整個村的歷史上也就那麼一兩個。我的小學、初中是在鄉鎮上的,高中由於偶然的機會到大城市免費讀了3年,大學是985、211高校,後來到香港讀了博士,畢業後走上了生物醫藥創業的道路。大學之前,我只踏入過兩個城市,從未出過省,視野和見識相當的匱乏。
  • 我為什麼鼓勵你讀博士?
    我2006年從南京大學本科畢業以後,耳聞目睹了數百位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生),他們選擇讀博士的理由可以說比梁山好漢更為複雜。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從小就對編程不感興趣,高中畢業時一心想報的志願是數學或者物理專業,但被做數學教授的父親逼著填報了計算機專業——他出於很多理由,不想讓兒子走他的老路。後來我聽說計算機專業居然也有一種不需要編程的職業——做教授!
  • 陳亮途:我為什麼讀博士?
    我知道要成功得到一個博士學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沒有家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讀博士的原因(why)、選擇什麼學校(what)、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how)。Why?很多人誤解,博士是「念」出來的。以為到了教室,就會有很厲害的老師,傳授更厲害的學問給學生。
  •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回想起來,我博士一年級的時候,學術熱忱高漲,對所有問我「應不應該讀博士」的朋友,我都是回答「牆裂推薦」的; 然而,二年級之後,我的學術熱忱沒減,但這個答案完全變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一律這樣回答:「能別讀就別讀了。」
  • 文科博士太難了,為什麼我還要讀?
    文科博士的生活並不刺激,但文科博士的境遇,卻是個笑中帶淚的流量話題。文科博士喪嗎?沒你想像得那麼糟。怎樣讀博讀得爽?也沒你想像得那麼好。對於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能一起吹牛B的學術共同體很重要。而流水化論文生產與知識分子的地位激變,則影響著文科博士的自我認知。
  • 為什麼要讀博士,要不要讀博士,怎麼讀博士?
    剛剛畢業了,現在整天在宿舍窩著,突然翻起來以前的照片,然後發現了以前發的帖子 (從專科畢業到德國博士在讀的經歷,純手打文字),不過現在已經搜索不到了,不過在網上還能搜得到。然後就想起來了聊這個話題。為什麼要讀博士?
  • 如果你想讀博,我建議你認真讀完這幾條建議
    最近很多學校開始陸陸續續公布博士招生簡章了,有好多學生跑來問我讀博的事情,特別開心,說明很多學生還是有學術追求的,我樂於見到這種現象。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
  • 為什麼讀博士的女生越來越多?
    我的A學姐,碩士畢業工作兩年後,為了提升自己毅然辭職,考了博士,今年博士畢業,32歲,沒有對象,已經在北京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為什麼讀博士的女生越來越多了?和男生的考慮問題不同,女生讀博士不僅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為了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女性自由選擇的解放。
  •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讀文科研究生
    但在聽說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消息後,我們在大學裡詢問就業前景,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只要你優秀,總能找到工作的。」這碗雞湯似乎總有極大的說服力,但你要知道雞湯喝多了並不好。   鼓勵學生考研的大部分是出於好心但並不了解情況的老師或者家長,他們都受到我們傳統文化觀念的薰陶,依舊相信教育總能創造機會(即知識改變命運)。
  • 為什麼讀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博士呢?
    我在英國的時候,幫導師帶過本科班的學生。我當時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在本科生這個層次,外國學生總體水平不太好。課程裡很多很基本的東西,大部分學生卻不會。然而,在博士生這個層面,外國學生的水平還是挺高或者不錯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那些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變得很厲害了嗎?根據我觀察到的情況,好像這並不是主要原因。
  • 一篇感人的博士致謝觸動了我,讀不讀博到底該怎麼選擇?
    最後在權衡利弊之下,我在碩士畢業後選擇了先工作,放棄直接讀博,在工作幾年後我重新踏上了博士求學之路。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在畢業前幾個月已經確定可以留在自己讀碩士的三甲醫院,為什麼能留下來,一方面自己碩士期間發了幾篇SCI,成績還可以,另外一方面就是導師的全力幫助了。
  • 為什麼我60歲了還要讀博士?
    我經常感慨於他們老當益壯且享受著手頭的工作,夢想著自己也會那樣。儘管如此,當我知道有一位學者,60歲了才開始讀博士,我仍然大吃一驚。Tracy Evans在66歲那一年獲得了他的博士學位。他撰寫了自己的心理歷程,並發表在Science雜誌職業專欄。我需要改變!
  •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只願意讀研究生而不願意讀博士?
    至於理由什麼的就不細說啦,關於這個完全可以寫一篇有個高學歷的女朋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了。2.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博士?OK,其實很簡單,讀博士的目的一般就是進研究所啦或者留校當老師啊。比起當今的大學生吃喝玩樂無所不包,研究生(尤其指理工科)真的挺不容易的。在實驗室耗了一年卻也出不了成果,一步錯步步錯,然後推倒重做。但最後,她還是在導師的瘋狂勸說之下選擇了讀博。就像江湖上流傳的那句話一樣,你想上研究生,面試的時候只要告訴老師,我!要!讀!博!就這麼簡單。具體原因編也不太清楚了,畢竟那時候已經分手了。
  • 哪些人適合讀博士?哪些人不適合讀博士?
    為了不誤導大家,下面先講講,我覺得那些人不適合讀博士:1、對本專業毫無興趣的人這樣的人,趁早轉行,免得誤人誤己。個人有較大負債讀博士的人,博士期間,不得不想盡辦法去掙錢。這必將影響自己的生活、學業,並造成多重負擔。當然,如果和上面一樣,導師、學校給出優待條件,讓你安心學習,則另當別論。4、靜不下來的人,不要輕易讀博士博士,其實也是一項清貧工作。
  • 研二導師建議我直接讀博士,這和先讀碩士後讀博士有何區別?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碩博連讀」,即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時候申請直接攻讀博士,這種情況可以直接跳過碩士論文答辯直接攻讀博士。而碩博連讀則意味著3年時間延長到了5年甚至更長,導師可以把重要項目放手交給你而不至於你讀三年就畢業導致項目換人爛尾。先讀碩士的好處在於(1)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科研,是否喜歡目前的專業,如果不喜歡,科研讀博士那一定是一種煎熬,拿到碩士學位直接工作皆大歡喜。
  • 讀博士可能後悔四年,不讀博士後悔一輩子!
    大四的時候,我在學院畢委會外聯部幫忙過一陣子。有一次接待一家用人單位,他說將來也要到東大讀博士。此時,我隨便說了一句,聽說世界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也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此時,博士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很多。讀研究生的時候,看到滿走廊都是博士,看見一部分人天天后悔讀博士,天天埋頭苦幹陰著臉,也算是真實地感受博士生的生活。
  • 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更應該讀博士?
    中國目前依舊有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因為經濟原因,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教育方面依舊遠遠落後,即便是沿海地區的農村,能夠上一本的孩子都很少,就不用說博士了。可是,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更應該讀博士呢?這或許應該從農村的小學說起。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
  • 美國讀博士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每當別人和我聊起學歷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國讀博士難嘛?我只想說09年到了美國之後,我先讀了碩士。碩士畢業後我利用OPT全職工作了一年(關於OPT:),在此期間,我碩士階段的導師和我工作時的上司一直鼓勵我繼續讀博,他們對我很有信心,認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學業,所以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開始了漫漫讀博路。
  • 讀博士可能後悔四年,不讀博士可能後悔一輩子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聽說有一位老鄉在讀博士。我對他可以用高山仰止來形容。甚至,對其他一位老鄉說,我要看看博士長的什麼樣子。 此時,我隨便說了一句,聽說世界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也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此時,博士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很多。讀研究生的時候,看到滿走廊都是博士,看見一部分人天天后悔讀博士,天天埋頭苦幹陰著臉,也算是真實地感受博士生的生活。做博士後期間,小師弟直接對我說,「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