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美國研究生留學

閱讀預警

此文是個人體會,不代表「正確」和「通用」,請辯證閱讀。

此文是個人感悟,可能不適用於其他學科,其他地區,其他院系,其他個人。

四年前的九月,我獨自飛來美國,心懷學術理想,開始了我的社會科學博士生活。四年後的今天,我已經畢業三個月,在私企找了一份非教職研究工作。

回想起來,我博士一年級的時候,學術熱忱高漲,對所有問我「應不應該讀博士」的朋友,我都是回答「牆裂推薦」的;

然而,二年級之後,我的學術熱忱沒減,但這個答案完全變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一律這樣回答:「能別讀就別讀了。」

這樣巨大的變化,源於對於博士生活,以及更廣意義上的學術生活,有了切膚的體會。這其中的蜜糖與苦酒,如此濃烈,以至於畢業後的今天,我還能時不時感覺到那蜜糖在手,苦酒入喉時的真實體觸與此同時,更多的朋友詢問我「是否讀博士」。雖然我知道我不能完全不帶情感,完全剝離自我感受,但我還是想盡力描摹下真實的博士生活,以供其他正在猶豫讀博士的朋友們參考。

01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士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接受了嚴格而系統的社會科學研究訓練。這些訓練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範疇內的統計學、統計軟體和程式語言、文獻綜述、將研究成果寫出花來,以及準確而精煉的英文論文寫作。以此間習得的技能,我找到了可以餬口的工作,走上了人生巔峰(劃掉)。

這些訓練不僅僅可以用於科學研究,發表論文和找工作,它們更是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從未有過經驗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解決:

不知道如何與僱主談判工作offer,便翻了翻前人的文獻,總結了幾種經實驗證明比較有效的談判策略,最後得以改善了自己的工作offer;

不知道如何高效地找到男朋友,於是以基本統計原則確定了找到此人的途徑,又讀了讀婚姻關係的文獻,知道了決定婚姻滿意度的幾個關鍵因素,最後得以找到此人。

博士這四年間,慣於自己應對壓力今天剛飛來美國,英語還沒說幾句,明天就要上講臺,不上可以嗎?不可以。

十周為期的短學期裡,

修三門博士課程,

每周200頁以上閱讀作業,

教二到三個本科班,

參加研究團隊周例會,

領導三個以上研究項目,

複習統計功課準備閉卷考試,

考美國駕照,

找對象並且約會以篩選對象,

每天三餐餵飽自己,

計劃這周末去超市買什麼菜,

去健身房或運動以保持身心健康,

記帳並按時付各種帳單,

躲避辦公室政治,

定時看牙醫並同醫療保險公司鬥智鬥勇。

每一件事都是小事,每一件事都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可是要在遙遠的異國,記得並同時做好以上所有的小事,我便時常感受到焦慮和壓力。

有人幫忙嗎?絕大部分時候是沒有的,you are on your own。即便在當時,我同家人朋友訴說這些瑣事,也通常不被理解,買菜有什麼難的,考試有什麼可怕的。所以連排解自己的焦慮和壓力,都是一個事情,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去辦也正因為是如此,如今博士畢業後的我,面對壓力,已經到了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境界。

02

我為什麼不推薦讀博士

讀博士不等於讀書,也不等於修課,博士是一種技能學徒。

並且,除了上述提到的自己要同時管好無數件小事之外,看上去博士期間沒有朝九晚五,什麼時候幹活什麼時候回家都由著自己,但死線是無形的,工作和私人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今天犯懶了一天,明天又沒怎麼幹活,到後來就忽然發現快博四了可能來不及四年畢業了,最後一個博士讀了六七八九年。於是你就十分努力,以致於在學校幹了一天活,回到家躺在床上,大腦根本停不下來,想的還是論文裡那個論點怎麼寫才有說服力。正因如此,博士期間抑鬱、退學、像我這樣掉了三分之二的頭髮,都十分常見。

03

我為什麼沒有找教職

04

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最後祝所有博士生都開開心心,順利畢業,前途無量,你懂的。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上官如(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31270541/

-END-

註:本文僅做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權等行為,請先聯繫刪除,萬分感謝!(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將信息轉發分享給您的同學朋友!

相關焦點

  • 讀博不易!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黃旭: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  2017年11月份,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了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重磅調查,對來自全世界許多國家不同領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
  • 貧窮使我讀博?知乎瘋狂熱議: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呢?家庭資產過千萬,不愁房子車子。 2. 一天不做實驗,不看文章渾身難受。 3. 不讀博睡不著覺,以至於在每個不讀博的夜晚都要靠安眠藥勉強入睡。 4. 發文章如流水,不愁畢業。 5. 性格極其樂觀,對未來工作薪資待遇毫無要求。
  • 博士讀完30多了,你還考慮讀嗎?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後悔一輩子!
    決定讀博士那年我已經27歲了,研究生畢業已經兩年了,這個年紀對一個男生來說應該是結婚成家,步入事業發展的階段,但是我沒有。吳京在《戰狼》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想說的是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博後悔一輩子。
  • 讀博是否必要以及讀博的理由
    身邊總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讀博是否有必要,為什麼要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沒有必要是個人選擇,要看您對未來人生是如何規劃的。眾所周知,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捷徑,所以,只要具備讀書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肯定是讀的越多越好。
  • 一篇感人的博士致謝觸動了我,讀不讀博到底該怎麼選擇?
    最後在權衡利弊之下,我在碩士畢業後選擇了先工作,放棄直接讀博,在工作幾年後我重新踏上了博士求學之路。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做出這個選擇,最大的前提就是已經確定留院工作,能留在大城市三甲醫院工作是非常難的機會,如果我選擇放棄留院直接讀博,等博士畢業後也許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畢竟現在大醫院競爭越來越激烈,給你的機會不會永遠都有。另外我覺得以我碩士階段的科研功底,工作以後讀博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業肯定是不用擔心的。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也不可否認存在某些個例,因為讀博過程中的一些主觀客觀原因,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不光白白耗費了自己的青春時光,嚴重的甚至對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又有什麼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 都說讀博難,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的碩導鼓勵學生讀博呢?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博士就業的新聞一度成為很多大學生熱議的話題,例如北大、清華的博士研究生去中小學任教,名校博士去大學任教,安家費幾百萬等很吸引眼球的新聞報導,而對於在讀的碩士研究生來說,他們或許是最為關心博士研究生的學生了,畢竟碩士畢業的時候面臨著要不要讀博的問題,要不要為自己冒險一次
  • 39歲博士年薪20萬,卻直言後悔讀博,混得不如碩士,網友:很心酸
    39歲博士年薪20萬,卻直言後悔讀博,混得不如碩士,網友:很心酸這幾年經常有一個討論的就是碩士和博士哪個就業更好的問題,或者說出現了一些看起來似乎碩士的發展比博士好的情況,再加上原有的一些對於博士有過高期待的人群開始質疑讀博的選擇
  • 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近幾年,我國的博士隊伍不斷壯大,有直博的,有碩轉博的,也有發奮努力考博的。讀博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純粹一心為科研獻身的,有為了暫時逃避碩士難就業的,有隨大流跟著一起轉博的。不管怎麼樣,讀博似乎成為一種趨勢,甚至博士後也越來越多。
  • 我為博士正名,為什麼說讀博是最好的選擇?
    讀博的效益常常難以在短期創造,不像讀本、讀研那樣來得快捷。儘管讀博難乎其難,還是有一些勇士把讀博當作實現人生目標的另一種選擇。如果讀博是為了隨波逐流,或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學生;如果認為讀博會給你的物質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讀博是為了混個學位提升自己,讓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驕傲地自誇是個博士。那麼,請你謹慎考慮!
  • 清華博士反思該不該讀博 男女生意見大不同
    :該不該讀博士?」的文章引發網友熱議,文章作者反思了自己當初讀博的初衷,認為自己讀博並非 是一個「慎重的經過充分調研和思考的決定」。隨後,南林大的官方微信也以「讀博,你後悔了嗎」對77名博士生進行了在線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同學認為 「應該讀博」,因為科研能磨礪和塑造精神等,但男女生對此意見相左,超六成男生認為應該讀博,而近六成女生則表示不應該讀博。
  • 終於理解為何選擇讀博的人變少了?讀博成本真的一般人負擔不起
    甚至還有些人不滿足碩士學位,還要想著更高的博士學歷邁進。但選擇讀博的學生跟選擇讀研的學生相比,人數少了很多。那為何讀博的比例越來越低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這幾個原因。如果孩子讀完研之後還要繼續讀博,那麼也就意味著家裡還要繼續負擔他們的學費生活費。雖然讀博之後,全日制博士生每個月會有接近1000元以上的補貼。但如果你是在讀博士生,僅僅是靠補貼生活遠遠不夠。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要靠發表論文和參與科研項目。依靠補貼和項目論文收入能夠基本達到讀博期間的收支平衡。最大的問題還是時間成本,讀博想要畢業並不容易。
  • 博士錢少壓力大?既然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博呢?
    「為什麼讀博士這麼慘還有人願意讀呢?」
  • 要不要讀博?機器學習博五學生和強化學習博士展開了一場battle
    是否讀博、讀博有多難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最近,一個 reddit 熱帖再次點燃了大家的討(tu)論(cao)熱情。一位機器學習方向博五學生談論了他的讀博經歷,而主旨竟然是「為什麼你不應該讀博?」。為什麼不應該讀博?這位博士生分享了他在「博士之旅」中的一些觀察,並表示自己的讀博經歷和體驗並非個例。
  • 「我在英國讀博士」,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我在英國讀博士」 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娛樂明星學術造假事件把博士這個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這批行走在科學前沿的學者往往被普羅大眾過度神話,他們被認為是帶著光環攀援在科學高峰上的智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勤奮耕耘,兩耳不聞窗外事。
  • 讀研後為什麼90%的人不會選擇讀博?真相竟然是這樣
    那麼大家肯定會心生疑問,是不是博士學歷去就業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發展呢?帶著這個疑問走進各高校的研究生院,你會驚奇地發現到最後只有不到10%的碩士選擇讀博。為什麼明明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結果讀研人中選擇讀博的比例和本科人中選擇讀研的比例相距甚遠呢?
  • 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
    提要: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本人也恰恰今年畢業,對於目前的工資待遇狀況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單純地從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看,碩士和博士入職的工資待遇確實差不了太多,這也不禁讓人懷疑難道讀博真的無用了嗎?
  • 哪些人適合讀博士?哪些人不適合讀博士?
    有一個朋友指出,「讀博士就是在玩奢侈品,青春和金錢的揮霍。」本人也覺得比較贊成。讀博,的確是人生最「奢侈」的一次消費。多年的寶貴青春。特別是那些單身女孩子,從妙齡少女,轉眼變成白髮魔女。為了不誤導大家,下面先講講,我覺得那些人不適合讀博士:1、對本專業毫無興趣的人這樣的人,趁早轉行,免得誤人誤己。
  • 雙非院校的博士有沒有必要讀?你還不知道讀博有這好處?
    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很多院校又有很多等級,比如大家所關心的985、211高校,在我國教育質量和學校認可度方面都有很高的影響力,但是真的就是這些學校出來的博士才有用嗎?雙非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有沒有必要讀呢?其實不然,每年國家博士招生數量在6w人左右,近些年有遞增的趨勢,但每年招生人數也不超過10w。相比於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來說,博士生真的太少了。
  • 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
    讀博嗎?或許這是很多碩士研究生都曾經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答案自然是各有不同。沒錯,讀博這是絕大多數碩士研究生很難逃避的話題,不管是周圍的同學,自己的導師以及家裡的親朋好友,總是會時不時提到讀博主題。當然最終依然還是需要每一位碩士研究生來拍板的,只是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總是能夠發現很多的碩導總是會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地讀博,將讀博之後的各種榮譽說的極為完美,於是很多的學生都在感慨,真的很奇怪,為什麼很多碩導極力勸說自己的學生讀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