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親密》:從情侶到夫妻,每一種親密關係,都可以更藝術些

2020-12-12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本文約2800字,閱讀需10-15分鐘,感謝閱讀)

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真正問題,在於我們還沒看清和理解自己!——《與人親密》

試著想想以下場景中,你的心情會是如何。

小王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明明是團隊整體的懶散,最後被領導罵得最厲害的,卻是小王。

下班回到家,總算了擺脫了明明什麼都不懂的上司,累得不想換衣服了,癱坐在沙發上。

這時,正在廚房忙碌的伴侶抱怨了一句:「回來也不換下衣服,真當這是旅館啊?」

小王的內心好像有一個點被引燃了,連帶著在單位受的氣,在這一瞬間爆發了。

接著,就是兩個人的互相指責……。

為什麼親密人為瑣屑的事而爭吵

不論是情侶還是夫妻之間,兩個人是因為什麼而互相吸引,最終達成了一種親密的關係呢?

美國的作家蓋伊·芬利在《與人親密》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們被別人吸引的原因之一,正是他或者她的存在使我們覺得自己擁有新的可能性,讓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與人親密》

然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最終在一起的兩個人,為何會因為生活中的一些情緒波動,因為一些小事就大發脾氣,爭吵不休?

也許,我們都會把這個答案歸咎於時間,認為是時間衝淡,甚至是改變了愛情。

但《與人親密》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並最終藉由觀念的轉化,提升自我認知的層次。

蓋伊在書中認為:爭吵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努力想要找一個人,為自己的憤怒和悲傷情緒負責

換句話來說,當我們認為是伴侶身上的某些性格或行為觸怒到自己時,實際上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努力想要去觸發這種爭吵,而個人沒有意識到這種情緒的存在。

正如蓋伊所說,每一次的爭吵,我們都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

傳統認知模式下的相處,為什麼是行不通的

《與人親密》中詳細分析了阻礙兩個人關係進一步成長的行為習慣,當某一次爭吵發生之後,通常會有以下的解決方式:

1.感到後悔,試圖彌補。誰都會有動怒時候,衝動之下的言行往往令人事後感到後悔。於是我們試圖彌補這種過錯,通過「道歉」、給對方「買禮物」,承諾「沒有下一次」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歉意。

2.指出問題,做出警示。確定兩個人之間不可以觸碰的線,今後避免就同樣的問題出現爭執。

3.試圖強迫對方改變。不論是採用「冷戰」還是「警告威脅」的方式,強烈表達「要麼改變,要麼結束」的意願。

在蓋伊看來,因為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這些方式都是行不通的。

首先,事後的悔悟,的確可以說是一種為愛的退步,但一旦相同的情景再次來臨,在無意識的推動之下,兩個人還是會因為被激怒而做出讓彼此後悔的行為,如此循環,並且不斷累積不好的回憶。

其次,劃定界限雖然有助於雙方保持一種有距離的冷靜,但這種冷靜同樣也成為兩人關係良性發展的一種阻礙。越是清晰的界限,就越是在提醒雙方隔膜的存在。

最後,顯而易見,試圖用「要挾」的方式改變對方的做法,只會使得關係越發惡化,最壞的結果就是分崩離析。

關於親密關係「新的認知」

《與人親密》中強調的認知模式,是對傳統思維的一種挑戰。

蓋伊告訴讀者,親密關係之間發生的爭執,無論是哪一方先挑起的,也無論最終誰在爭吵中佔得了上風,最終都沒有贏家,兩方都在情感上受到了挫敗。因此,當對方拋來情緒「手榴彈」時,是否急於反擊,並不重要。

進一步來說,蓋伊提醒我們,在這個時刻,是一個重要的認知提升的關鍵點,要跳出自己負面情緒的支配,如果我們是愛對方的,當想到無論我們如何反擊,對方都將在情感上受到傷害,一定有機會停下自己的憤怒情緒。

在蓋伊看來,這種認知就像是一道陽光,而覺醒時刻,就像是陽光碟機散了負面情緒的陰霾。

不論是為了伴侶,還是為了自己,我們應該要為這次即將點燃的爭吵負責。是的,你沒有看錯,先覺醒的一方,應當有勇氣承擔起這種責任。

之後會發生什麼

「一個巴掌拍不響」,但怒氣沒有了施加的對象,爭吵便會進入一種無所適從的境地。而主動告訴對方:「這事我來負責」,便有機會讓對方也冷靜下來。

很多爭吵,起因並非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因為雙方都站在自我保護的立場上,急於通過否定對方而得到一種安全感。卻不知道對方擁有同樣的情緒思維,於是事件由很小的觸發點,演變為兩個人關係之中的魚骨頭。

在舊的思維之下,沒有人意識到,當兩個人走到一起時,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那是一同通過愛去覺醒更加耐心,更加溫柔,更加善意的自己。

那才是愛應該體現出的本質。

關於「愛」

事實上,我們對於自己的伴侶,無形之中有一種過分的要求。這個要求是「你應當要照顧好我的情緒」,而原因是「這樣才能證明你愛我。」

這是對愛的一種誤解。愛的本質應當是一種「給予」。

需要明確的是:愛不僅僅是一個字,也是一種行動。它是一個我們願意做出的選擇,當我們從更高層次的理解來看,在那個時刻有比努力滿足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需求更重要的事情。——《與人親密》

在作者蓋伊看來,親密關係之中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在每一次這種時刻來臨之時,都是一次關於「愛」最佳的練習時刻。

練習著從兩個人的角度去看待爭吵;練習著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接下來要發生的,將使伴侶受到與自己一樣的傷害;練習著為了更完整的自我,率先去承擔摩擦的責任;練習著給予對方空間與自由,自行去體驗你的改變的意義。

這本書,推薦給誰

讀過之後,我認為《與人親密》在兩點上會給讀者帶來受益:

第一,自我認知的提升。

實際上,這本書中介紹的相處之道,很接近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達,先達人」的觀點。是這兩者在情侶、夫妻關係上的一種實踐。

更有趣的是,作者藉此拓展了「愛」這個主題的內涵,在書中,蓋伊曾把愛比作「磁力」,而把雙方比作「磁塊」,意在說明:我們雖然不是愛的創造者,但無疑,我們身上具有愛。

從這一點也可以窺見作者行文的風格與魅力所在,在我看來,是具有較強的啟發性的文字。

第二,具體的指導。

當理論的東西落實到實踐之中,就變成了一種方法。

《與人親密》這本書著力點在思維認識上,但也給出了一些兩人相處危急時刻,可以遵循的辦法。

我個人還是偏重於這本書中的思維,而對於這些步驟性的指導,反而是不太感興趣的。

最後,欠缺的地方。

雖然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相處是一門可以習得的藝術」。但我卻不認為,這種自我認知適合所有人和人的關係。

必須要為其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真實地「愛」著對方,唯有在這個前提之下,一切的思維與行動才合乎邏輯。

其次,在我狹隘的認識之中,即便是情侶和夫妻之間,也可能出現某種大的觀念上的不一致。這種觀念的差別並非一定會使兩人之間出現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會成為兩個人「同心協力」的阻礙。

若是遇到了原則上的衝突,是否還適用於《與人親密》之中提及的「我來為此負責」,對此,我是抱有疑問的。

寫在最後

我發現很多評論,都喜歡說「瑕不掩瑜」。那我也說《與人親密》是瑕不掩瑜的一本書。

事實上,一本書對讀者是否有幫助,具體要看讀的人所處的環境如何,當一本書能夠幫助到一個人時,哪怕只是微小的一個改變,也可能成為一種無窮的受益。

End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 「閒時翻書君」。

(原創文字,請勿轉載;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下的陌生人
    「親密關係」的含義,表示一種特殊情感上的親近,包括相互之間的理解默契,意味著彼此之間相互關心,相互負責,坦誠,相互分享,在遇到巨大挫折時可以無條件支持和陪伴。我們每個人 內心都會缺乏不同程度的安全感,有些人會拒絕情感,拒絕親密關係,這種心理封閉傾向意味著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些人渴望幸福,追尋幸福,這同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從戀愛到婚姻,我們都在嘗試跟另一個人構建親密關係,在追逐親密關係的過程裡,我們的心態也會不斷受到影響,發生轉變。
  • 建議李國慶俞渝們都看一看這本書:《與人親密》——看透親密關係...
    Laura Markham)  眾所周知,長久的情侶關係很難維持。一段關係的開始總是充滿浪漫的魔力,但當兩個人的生活開始逐步交織在一起時,潛在的衝突便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在每段關係裡,都會存在不同的需求、欲望和思維方式。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隨著成長學會如何有建設性地解決衝突。
  •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親密關係對於夫妻感情的維持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不過很多的夫妻往往都認為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許多的理論裡面描述的那些安全形的關係。只要兩個人互相感到安心、安全、信任沒有顧慮或者夫妻之間沒有不信任就可以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說起假性親密關係,也許我們很陌生,但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人際關係都在經歷假性親密關係。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但所有的戀愛,都是親密關係嗎?答案是:錯。甚至可以說,從比率上看,起碼有將近一半的普通情侶之間,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一、 怎樣的兩個人,算是建立起了「親密關係」?並非所有戀愛、夫妻都稱得上親密關係。有很多貌合神離的情侶,進行著不如人意的相處模式,自認為進入了階段性的親密關係,實際上,他一直被人拒之門外——同時,他亦沒有真正敞開自己,不具備與他人親密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狀態,才算是真正的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中年婚姻的痛點:假性親密關係,符合條件的夫妻不在少數
    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諸多這種親密關係,比如像父母和你的關係,你和孩子的關係,這種感情一定是彼此互相呼應,就像你投到水裡一顆石子,最終它會蕩起漣漪,隨著波紋一圈一圈散開在這個池子裡。而假性親密關係,就像你投在萬丈深淵中的石子,等待你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即使你一直等待,也終究不會有迴響。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面對這些逐漸凸顯的衝突,夫妻雙方如何正確解決呢?是依仗著對伴侶脆弱一面的了解,不斷地傷害對方;還是閉口不談,默默地積累那些未表達的不滿。爭吵或壓抑,是大多數夫妻的做法,在諸多的實踐中,無疑,這兩條路都不可能通向我們心目中的愛情。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即情侶、夫妻)能量最大、張力最強,所以本文我將重點從親密關係的建立、對生活的影響、維持,以及發生破裂時如何應對,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親密關係的建立男女之間成為情侶、夫妻,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由此關係轉化為親密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
  • 情侶關係中如何做到越吵越親密?
    在感情的世界當中,有些人吵著吵著就散了,而有些情侶在大小不斷的爭吵當中,感情愈發的濃烈,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怎麼樣在親密關係當中才能做到越吵越親密。在親密關係當中,吵架不僅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更是一種信息的交匯,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通過吵架來表達一下愛。
  • 親密關係物語:你可以選擇開始,或者,結束!
    在這承諾階段,伴侶會對這段關係有信心,相信他們能以尊重負責的態度去面對兩個人的差異。他們彼此了解,因此承諾是經由他們過去的歷史與經驗而共同協議決定的。如此一來,一種更深刻,新的親密感就產生了。在主要的親密關係中,伴侶們會彼此承諾,在對自己害怕或困難之事進行探索,仍然留在關係中。因為對對方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他的期待也變得更加實際。雙方都能更清楚地說出意圖。
  • 夫妻幾種睡姿揭示關係親密程度,第四種最讓人羨慕,好幸福哦!
    夫妻幾種睡姿揭示關係親密程度,第四種最讓人羨慕,好幸福哦!夫妻之間的關係是親密還是疏遠,一般是通過兩人日常的表現中總結出來的。其實,有科學已證明,夫妻間的睡姿可以暗示出彼此間關係的恩愛或親密程度,也可據此發現夫妻間婚姻存在的問題。
  • 情侶間如何相處?掌握「刺蝟法則」,學會親密關係中的相處之道
    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1、 什麼是"刺蝟法則"?2、 "刺蝟法則"對親密關係的作用3、 情侶間該如何相處?一、 什麼是「刺蝟法則」1、 是一種對親密關係的距離掌控刺蝟法則,只有在人與人關係中才可以得到體現,而且是一種普適性的法則,適用於各式各樣的關係,在親密關係中尤其受用。
  • 親密關係裡,最忌諱什麼?
    親密關係裡,雙方都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著不同的家庭價值觀、有各自的生活習慣,總的來說,他們是獨特的個體,有很多的不同。這些不同,或許在初識的時候正是對方身上讓我們心動的亮點;慢慢相處以後,這些不同大多成了矛盾的來源。在親密關係中,減少衝突並有效的調節情緒,是關係幸福的關鍵。
  • 情侶交往多久發生親密關係才算正常?男生不希望到談婚論嫁的時候
    情侶之間有一些親密行為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在一起多久後發生關係才算正常呢?一般情侶之間相處分為四個階段初識階段,磨合階段,穩定階段,談婚論嫁階段。在不同階段的時間,情侶之間的親密關係會有不同的進展。在剛接觸時,人都會刻意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所以這個階段,我建議你還是要慢慢了解,才知道對方的性格,有沒有不好的習慣等等,這樣做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同時,情侶太早發生親密關係對女生不利,男人會覺得這個女人不自愛很隨便。現在有很多剛認識就發生親密關係的小情侶,如果兩個人可以走到最後,這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 被「假性親密關係」榨乾的夫妻,後來都變成了室友
    ,字裡行間,儘是不滿與嫌棄,男人快走了幾步,似乎想要迅速與身後的女人撇清關係,懷裡的孩子同樣漠然地看著摔倒在地的母親,不住地嗦著嘴裡的棒棒糖,女人遲疑了一會,撿起了手提袋,隨意地拍了拍衣服,便緊步跟了上來。難以想像,他們平時在家裡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明明是最親近的人,卻又如此冷漠,就連那麼小的孩子,都已經習以為常,無動於衷。
  •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他們可以使用「西爾斯親密育兒...
    01「讓分娩成為一種情感紐帶」我們與孩子的最初接觸是在孩子出生後,親密關係往往由與孩子的接觸方式決定。寶寶剛剛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作為寶寶最親近的人,我們需要給他足夠的照顧,讓他感到安全,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始後續的成長。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其實,在這段關係中,她從未對丈夫的過去,以及未來有什麼期待。總覺得只要過好當下就可以了。她要求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跟丈夫分房睡,甚至提出要求,沒事的話不要相互打擾,如果丈夫在以上要求中冒犯了她,她整個人便會抓狂。可以說,在這段關係中,她的防備意識很強。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1月份最後一天讀完第7本書,年初的計劃一周一本基本可以完成了,接下來需要在讀後感上精進一點了。 之前的幾篇有點趕進度湊數的嫌疑,還有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不足,從讀完到讀懂,到提煉出精華,到自己的感受,不僅需要對全書的內容了如指掌,更需要在閱讀的同時建立出一條清晰的脈絡,這樣的讀後感才能更有條理。
  • 夫妻5大睡姿暗示親密關係
    不論你們是新婚燕爾還是老夫老妻,都有自己喜歡的睡覺姿勢。在婚姻每個不同時期,睡覺的姿勢都會做出改變,或更親密,或需要更多空間。不同的睡姿在某種程度上還能顯示你們的感情如何,揭露婚姻中存在的問題。1.結婚初期湯匙式解讀:親密、有安全感,這是結婚3~5年的夫妻普遍採用的睡姿。研究睡覺身體語言的專家表示:「通常,丈夫是擁抱者。當你用背對著丈夫時,這可 能暗示在婚姻生活中,你的付出更多或者是丈夫特別需要細心呵護。丈夫用最敏感的部位緊貼著你的臀部,湯匙式睡姿讓你倆最大限度地貼近對方,但這並不是一定 會令你們的性細胞變得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