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評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延慶區共有5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和1個示範村獲評,其中,大榆樹鎮南紅門村榜上有名。今天,隨小編去瞭瞭這個村是如何做到的?
分外安靜的早晨,池雲安和張春清一天熱火朝天的工作開始了。
他們倆是大榆樹鎮南紅門村垃圾收集員,南紅門村目前常駐一百餘戶,幾乎每戶門前都放著一組分類垃圾桶,他們兩人要在一個半小時內將這一百多桶的垃圾回收完畢。
大榆樹鎮南紅門村的垃圾收集員 張春清:
「咱們村現在垃圾分類做得不錯,剛剛成為2020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這是咱們村『兩委』和村民一同努力換來的成果。」
池雲安和張春清分工明確,每到一戶人家門口,二人檢驗垃圾分類情況、分揀、清倒,彼此配合默契,全村挨家挨戶走一遍下來,已經走出了一萬多步。
上午九點,二人將收集好的四桶垃圾拉到村口的垃圾桶站,村黨支部委員李明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李明檢查了各類垃圾的分類情況,確認無誤後將垃圾桶卸到垃圾桶站,下午五點到七點這樣的垃圾回收流程會再進行一遍。
南紅門村榮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離不開村「兩委」、垃圾回收員以及村民下的「苦」功夫和「笨」功夫。
今年5月1日,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南紅門村便開啟了垃圾分類相關工作,要想讓自由慣了的村民自覺地把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存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兩委」張貼公告、發放傳單,「兩委」班子成員包片入戶宣傳,就是用這種最「笨」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將垃圾分類相關的知識宣傳傳達到每一位村民。
儘管前期宣傳到位,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一開始,有的村民沒有垃圾分類意識,垃圾收集員、包戶幹部上門說過幾次,可是效果還是不佳,南紅門村黨支部書記宋寶良乾脆上門幫這些村民進行垃圾分類。
大榆樹鎮南紅門村黨支部書記 宋寶良:
「其實他們也能做好分類,我上門給他們分,他們不好意思了,慢慢地也就開始自己分了。」
在實行垃圾分類初期,就是憑著這麼一股子「死磕」精神,下了一番「苦」功夫,終於,南紅門村的村民慢慢養成了分類習慣。
在垃圾收集員的選擇上,宋寶良也經過了深思熟慮。在他看來,臉皮薄的人幹不了這個,街坊四鄰不管是誰,只要沒有按要求進行分類都得讓他拿回去重新分。
經過一番觀察後,宋寶良推薦了張春清和池雲安,他們工作踏實,做事兒認真。兩名垃圾收集員也沒讓人失望,端午節期間,宋寶良將粽葉放進了廚餘垃圾桶,結果池雲安拎著垃圾桶進家,讓宋寶良重新投放了垃圾。當然,他們也不是誰家的垃圾桶都拒收,村裡的五保戶或上年紀的老人,他們都主動上門幫忙做好垃圾分類和回收。
村「兩委」和垃圾收集員的盡職盡責,也換來了南紅門村廣大村民的理解與支持。現在南紅門村,人人都能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
大榆樹鎮南紅門村村民 李和平:
「把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投放是舉手之勞,而且還能為垃圾收集員減少很多麻煩。做好垃圾分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咱們應該支持。」
大榆樹鎮南紅門村黨支部書記 宋寶良: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細化村裡的垃圾分類相關責任,將我們的經驗辦法分享給周邊鄉村,為我們美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