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時,學過一篇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老師特地找來一臺電唱機,給我們放了一曲《琵琶獨奏曲》,讓我們感受一下,「大珠小珠落玉盤」。老師要求背誦全文,當時也被詩中的優美詞句所吸引,有些經典名句至今還在耳邊迴響,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被今人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中。比如有些名人,一面難求,即使出來,也是助理保安層層包圍,粉絲們見一面都很難,更別提面對面說句話了,這時有人就會想起這句名言。
還有一句流傳後世的經典名句,那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聽到這位年老色衰的歌女,訴說自己的人生不幸,大詩人也發出如此由衷感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在唐憲宗時期,任左拾遺,深得皇帝賞識,多次進言,有時候當面給皇帝提意見,皇帝都不加怪罪。那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被貶江州的呢?
說起來令人匪夷所思。話說當年有人舉報白居易,說他犯了「大不孝」的罪。白居易的母親,有一次在自己的後花園賞花,年紀大了,溜達一會兒就覺得有點兒累了。來到花園中的一口井旁,坐在井沿上休息一會兒。老太太也許有高血壓的毛病,坐久了猛一起來,頭暈目眩,站立不穩,一個趔趄,竟然掉到了井裡。跟隨她的丫鬟婆子,一個個嚇得驚慌失措,等到找來家人,把老太太打撈上來,早已魂歸天國了。
這件事情,本來純屬意外。白居易也沒有過分地追究,當時在場的丫鬟僕人們的責任,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時隔不久,大詩人心血來潮,寫了兩首詩,一首《賞花詩》和一首《新井詩》。本來這兩首詩,與白居易母親不慎墜井,是風馬牛不相干。但卻被別有用心的人,以此為由,說白居易是大不孝的人,彈劾白居易的奏章,擺在了皇帝的案頭,皇帝硃筆一揮,白居易被貶江州。
其實,白居易被貶,上面的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其一,白居易屢次給皇帝提意見,讓皇帝下不來臺,皇帝對他早就厭煩了,只是沒有合適的理由把他打發走。這次大臣彈劾他,皇帝也就順水推舟,遠遠地把他放逐了。其二,白居易生性秉直,在官場樹敵太多,大家都拿著放大鏡盼著他犯錯呢,這次終於逮住機會了,即使是牽強附會,即使是「莫須有」,也要把白居易這個「另類」,趕出京師。
白居易就這樣被貶出京城,來到偏遠的江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西九江,唐朝那時候還沒有開發,還是比較荒涼的地方。江州這個地方,是白居易人生的轉折點。以前那個意氣風發,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的白樂天不見了。白居易的思想也逐漸轉變為「獨善其身」了。
不過正應了那句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為白居易被貶江州,才有了「潯陽江頭夜送客」。聽到江面上飄來的幽怨的琵琶聲,邀請歌女上船,聽她訴說衷腸,才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琵琶行》,進而給我們留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名句。
朋友,你知道白居易還有哪些有名的詩作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