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張幼儀?離婚後活成勵志女強人,卻在戰爭期間發國難財

2020-12-12 歷史文社

1915年,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向徐家提親。當時徐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而張家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對徐志摩的父親來說,這樁婚事是自己求知不得的。於是,他同意了這門婚事。曾留過學的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嘴角一撇,說了一句話:「鄉下土包子!」奈何父母看上了她的家世,徐志摩只好與張幼儀結婚。

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徐志摩一直鄙棄張幼儀,從未正眼看過妻子一眼。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願望,他履行了最基本的婚姻義務。除此之外,徐志摩對妻子不理不睬。1918年,張幼儀為他生下了長子積鍇。孩子的到來,並沒有緩和夫妻之間的關係,徐志摩竟然拋下妻子和幼兒,留洋去了。

雖然徐志摩去了國外,但張幼儀還是盡心盡力地贍養公婆、撫養孩子,打理家事。1920年,徐志摩因收到張君勱的來信,被迫把張幼儀接到自己身邊。同年冬天,她終於和丈夫團聚。1921年,徐志摩認識了才女林徽因,倆人迅速墜入愛河。他為了林徽因,不顧已經懷孕兩個月的妻子,堅持與之離婚,沒想到張幼儀竟然答應了。此後,徐志摩更加不理睬她。預產期臨近,張幼儀只好向二哥張君勱求助,在他的幫助下去柏林生下次子彼得。

徐志摩為了和張幼儀離婚,1922年到柏林與其辦理了離婚手續。生下孩子後,張幼儀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到巴黎投靠了二哥,跟隨他去了德國,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1925年,小兒子夭折,讓她備受打擊。次年夏天,她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

回國後,張幼儀帶著大兒子到北京讀書,直到母親去世才回到上海。當時另一位兄長張嘉璈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公公為了彌補她,也把海格路125號送給了張幼儀,使她在上海衣食無憂,但她卻立志要成為勵志女神。

張幼儀先是到東吳大學教德語,不久在張嘉璈的支持下擔任中國第一家女子銀行——中國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同時,她和張禹九等人開了一家服裝公司,名為雲裳公司,出任總經理,讓她的經營才能得到了發揮。

1934年,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張幼儀應邀管理該黨財務。一時間,她成了風雲人物,威風八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幼儀卻囤積了大量軍用燃料,因此大發了一筆國難財,被人詬病。

解放前夕,張幼儀去了中國香港。1953年,她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倆人共同生活了18年。1972年,丈夫病逝,她便去美國紐約和兒子生活在一起。1988年,張幼儀在紐約病逝。她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她與徐志摩的婚姻。

相關焦點

  • 張幼儀:一個幸與不幸的女人,活成了我們都羨慕的樣子
    但凡存在一絲,他會在張懷孕期間出軌,提出離婚,甚至產後被逼離婚?會在張痛失幼子的時候,不給予微微關心?會在張千裡迢迢去投奔他時,會露出不耐煩和鄙夷?…….這要放在現在,必定千夫所指。一個孩子的夭折,對一個母親的打擊有多大,可在那些歲月,有誰憐惜過她,或者有,但都不會抵達她的心,她是一個人苦苦熬過來的。
  • 《口罩獵人》:在疫情下倒賣口罩,就是發國難財嗎?
    在疫情下倒賣口罩,這是發國難財嗎?低價買高價賣是生意,趁火打劫才是發國難財首先,紀錄片《口罩獵人》並非講述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而是一個真實又複雜的商業故事。林棟成了整個歐洲最大的中國買家,最大的一個訂單超過1億美金。但此刻,林棟卻坦言自己身處在巨大的口罩黑市,當大家都想著分一杯羹的時候,市場上的貨源開始良莠不齊。他需要不斷甄別,因此更是走了不少的彎路。
  • 徐志摩為追林徽因逼張幼儀打胎 張幼儀:感謝離婚(圖)
    他成年後與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韓湘眉還有賽珍珠、史沫萊特的傳說,似乎也印證了他處處留情,風流而不下流的形象。至於張幼儀的家庭,也是名門望族。1988年,張幼儀以88歲的高齡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曾經專題報導,還特別提到「張幼儀的家庭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頗具影響力。他的兩位兄長張公權和張君(萬加力),都是財經界和政界的著名人物」。
  • 張幼儀:離婚就像一把梯子,讓我從痛苦爬到了幸福
    張幼儀第一次對母親的話產生了懷疑:這個男人靠得住嗎!徐志摩放浪狂熱、風流成性,見了喜歡的女人就恨自己結婚太早,見了林徽因之後,更覺得離婚要趁早。他讓張幼儀打胎,是為了掃清和林徽因結合的障礙,這是他為離婚燒的第一把火。
  • 徐志摩再婚後生活拮据,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說的話讓他面紅耳赤
    在民國192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樁西式文明的離婚案在那一年的上海灘發生了。這簡直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文人圈子,當時徐志摩一定要與張幼儀離婚的理由是:「西服與小腳,怎堪相配?」
  • 合肥新站高新區向115家藥房發起「決不發國難財」倡議
    原標題:合肥新站高新區向115家藥房發起「決不發國難財」倡議連日來,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市場上醫用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難求。2月2日,記者從合肥市新站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協助市區兩級應急指揮部及相關單位,協調調撥隔離服、口罩、酒精和84消毒液等各類防疫用品。
  • 張幼儀:生而為人,做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人
    而把自己活成了詩的徐志摩,以他「新思潮」的眼光看張幼儀,她是一個夠不上名媛淑女的沒有文化的「鄉下土包子」。張幼儀想改變徐志摩對自己的看法,她想通過讀書來讓徐志摩對自己刮目相看,或者是她骨子裡的想要擺脫舊式封建的束縛。去不了學堂,張幼儀請家庭教師來為自己上課,學習英文、地理、中文。
  • 疫情期間,有發國難財的,還有騙「智商稅」的
    在疫情期間,有一些商家坐地漲價或者出售不合格口罩和消毒用品,這些發國難財的人當然已經受到法律的制裁。另外還有一些商家在打「擦邊球」,抓住民眾存在的恐慌心理,推出一些號稱消毒殺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的產品,靠這種商品堂而皇之收「智商稅」。
  • 離婚時,徐志摩給張幼儀5000元贍養費,張幼儀:我一個子都不要
    男人其實總是比女人要果斷的,可能女人說五百次離婚都不可能真的做到,但是男人只要一次那麼一定就是真的了,而徐志摩雖然接受了父母為自己選擇的婚姻,但是在婚後對於張幼儀一直都十分的厭惡,總是儘可能的找機會逃離,終於在英國他遇到了林徽因,這讓他終於下決心要離婚,即使當時的張幼儀懷上了他的小兒子
  •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著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可見徐志摩對康橋的情,以及康橋對他的影響,然而在他離去36年後。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來到了康橋,卻並非為悼念徐志摩,而是因著另一個原因。 張幼儀也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奇女子,一個被徐志摩傷透心,卻依然樂觀生活的女人。她與徐志摩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訂婚之前也並未詢問過她的意見,所以可以說她也是這樁婚姻的受害者。
  • 日本母子合夥騙取6萬元補助,被指責國家已進入緊急情況,卻還發國難財
    完全想不到會做出這樣發國難財的事情。」 因為申請手續簡便,導致「發國難財」的人 仍不少。截至2020年12月8日,日本全國已收到279件相關舉報。 沒想到國難當頭,會有人發國難財,在本身就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火上澆油。
  • 《巴啦啦小魔仙》演員現狀:遊樂發國難財?嚴莉莉卻美到不敢認
    《巴啦啦小魔仙》陪伴了無數90後和00後的成長,而且還捧紅了無數的演員。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疫情期間他卻說自己的茶葉可以預防病毒,試圖以此來發一筆國難財。而這番行為也引起了很多人路人的不滿,以至於受到了很多人的攻擊和指責。即便後續他多次否認自己沒有想要發國難財,但是這並沒有得到網友的諒解。
  • 謝謝你拋棄了我才讓我活成了自己
    我羨慕那些有幸看到愛情的煙花,在煙花逝去後又從容淡定的人。這樣的人不被愛情所累,活得瀟灑而又淡然。面對愛情時,就全力以赴去愛,愛情逝去後,就快樂的活成自己,讓自己成為生活的重心。而民國女子張幼儀就是這樣的女子,愛時就全力接受,不被愛了後就瀟灑轉身,在其他領域再創光芒。
  • 發國難財倒賣口罩詐騙的她,被西安雁塔警方抓獲
    本期的主角是一90後姑娘,大學畢業後的她,高不成低不就,一邊啃老一邊瞎混搭。她見朋友圈裡有人發售賣口罩的信息,便靈機一動,打起了空手套白狼發國難財的念頭。記得第一次和她談話時,她低著頭,流露出少女般的緊張和嬌羞;但又滿嘴謊言鎮定自若,像極了歷經風雨歸來後的故事少年
  • 徐志摩另娶後生活潦倒,找前妻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6個字
    張幼儀很快就知道了徐志摩這般不情願來接她的根源——他喜歡上了林徽因,林徽因的出現讓徐志摩堅定了要離婚的想法,而且因為正熱烈追求林徽因,在張幼儀說懷上二胎的時候,只冷冷一句話讓她去打掉,可是那時候個把月落胎很危險,張幼儀就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誒」,徐志摩卻回她一句:「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假如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被安排成你未來的伴侶,如果那個陌生人僅僅是看了一張照片就對你充滿了嘲諷,你會怎麼做呢?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
  • 白宮私下炒股,發國難財?被質疑炒作「神藥」,藉機撈了一大筆?
    這一決定讓人懷疑,美國總統把持的白宮,利用自己的權力,無恥的發了一筆國難財!周三,這一藥品的製藥商吉利德科學公司,出人意料地要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撤銷瑞德昔韋的「孤兒藥」地位。瑞德昔韋是該公司實驗性的新型病毒治療藥物,正在一些國家進行治療該病毒的測試。
  • 張幼儀:史上好婆婆,花重金只為將媳婦打造成現代獨立女性!
    張幼儀在剛生下兒子便被離婚,丈夫愛上了別人,完全不顧她和孩子的死活,身在異國他鄉,無依無靠,張幼儀從此便發誓一定要靠自己,不要靠別人,但打擊是接踵而至的,在被離婚之後張幼儀又經歷了喪子,雙重打擊之下,張幼儀更加堅定了內心的信念,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笑著說了一句話,是對徐志摩最無情的嘲諷
    更重要的是,他對純粹愛情之嚮往,令他對包辦婚姻深惡痛絕,所以他對待張幼儀總是冷冰冰的。 張幼儀從那種冷冰冰裡能感覺到,徐志摩對於自己這個封建家庭出來的,沒有什麼才華的女孩子的不屑,而張幼儀忍受著這種無視,在1918年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然而孩子剛一出生,徐志摩就遠走美國。
  • 他是張幼儀背後的男人,得知張幼儀懷孕後,他:別打胎,孩子我養
    他是張幼儀背後的男人,得知張幼儀懷孕後,他:別打胎,孩子我養在民國時期有四個棄婦很出名,其中有張幼儀,她和其餘三個相比可以說是很幸運了。她離婚以後的生活,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孤獨終老,整日唉聲嘆氣,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還在人生的後階段找到了陪伴終生的蘇醫生。她的這個結局無論對於自己還是親人朋友都是最好的。她能走出被拋棄的困境,只源於身後有個一直支持她的人,那就是她的二哥。他就是張君勵,當時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