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2020-12-15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一段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幸的結局。現在我們談到婚姻,腦海中浮現的是至死不渝的約定,是從情侶到夫妻的莊嚴儀式,是相濡以沫終生的陪伴。而且在封建時期,婚姻不過是一紙婚書,父母媒妁之言。假如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被安排成你未來的伴侶,如果那個陌生人僅僅是看了一張照片就對你充滿了嘲諷,你會怎麼做呢?

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婚姻之路上,一朵卑微的花朵綻放。

受到徐志摩的打壓,張幼儀也漸漸自卑起來,直到柏林兩人離婚後,她才重新找回了自己。到德國以前,我什麼都怕;到了德國以後,我什麼都怕;」張幼儀說:「獨立、堅強、周全,從來不像徐志摩眼中的那樣糟糕。如果是這樣的話,不過是徐志摩不愛張幼儀罷了。從此,張幼儀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徐志摩嘲笑「土包子」,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女神。曾以為再無緣分,可張幼儀卻從不乏追求者!

在張幼儀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的一個月時,徐志摩帶著離婚的決心,匆匆忙忙來到柏林,只為了剛剛回國的林徽因。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宗以民法典為基礎的西方文明離婚案件,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母親和兒子一點也不關心,這也成了張幼儀頑強的性格。

隨著德國馬克貶值潮的到來,許多中國留學生趁機湧入德國,其中一人名叫羅家倫。作為徐志摩的朋友,羅家倫和社會上許多人一樣,在聽到徐志摩離婚的消息後都非常震驚。由於當時,離婚對一個女人來說是致命的一擊,不僅僅是不孝的體現,更是要面對後半生的孤獨生活。每個人都禁不住為張幼儀這位敢於打破常規的新社會女性而讚嘆。

由於對張幼儀好奇,羅家倫經常邀請張幼儀一同出遊,此時張幼儀正與小彼得和幫她照顧孩子的朵拉一起居住在柏林。在與張幼儀的多次相處中,羅家倫人感受到了張幼儀的魅力,不僅感受到了張幼儀的勇氣,更感受到了張幼儀作為一名母親的責任感。

而且張幼儀也沒多想,她雖然感覺羅家倫是德國朋友中對自己最好的一個,但只是羅家倫喜歡小一點的孩子,畢竟每次羅家倫來家裡做客,都要陪彼得玩一玩。張幼儀是羅家倫家裡的老主顧,忙著照顧孩子,忙著家裡的大事,待人也不客氣。而與徐志摩的婚姻也讓張幼儀飽受打擊,只是當羅家倫是熟絡的朋友經常來往罷了。

一次簡單的交談中,羅家倫忽然溫柔地看著張幼儀的眼睛,問張幼儀是否打算再婚,張幼儀突然明白了羅家倫這段時間的秘密心事。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還沒有完全接受離婚這件事,如果在這個時候接受這份感情,對自己家庭的名聲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張幼儀已經和四個兄弟相約,五年之內不會再結婚。

因此,面對這份真誠的感情,張幼儀退縮了,表示近期沒有再婚的打算,羅家倫很是遺憾,不想再讓他傷心的他再也沒有出現在張幼儀面前。

張幼儀在徐志摩婚姻中受過太多傷害,因而對賣弄風雅的文人政治家產生本能的反感。可是偏偏有一個文人愛上了張幼儀,他就是羅隆基。一些朋友的交往使羅隆基認識了張幼儀,羅隆基對高雅風韻的張幼儀很動心,於是對張幼儀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示愛攻勢。

以風流浪子著稱的羅隆基,在追求張幼儀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家庭。儘管和妻子的感情不好,但也沒有理由發展自己的婚外情。羅隆基對張幼儀很好,值得信任的張幼儀也不會被眼前的權勢所迷惑。

張幼儀很清楚他需要的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而羅隆基不需要。因此,羅隆基的聲明沒有得到回應。羅隆基已經吃了閉門羹,他也只能灰溜溜地放棄這段關係。果不其然,張幼儀的判斷是對的,羅隆基一生風流,如果兩人當初選擇走到一起,張幼儀也不過是重複徐志摩的錯誤。

相關焦點

  • 原配夫人張幼儀,徐志摩說她是「鄉下土包子」,結婚只是完成任務
    張幼儀1900年出生於寶山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祖父做過知縣,父親行醫,家境富裕,她的二哥張君勱是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出生於這樣家庭的張幼儀並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婦女,但她在徐志摩的印象裡卻一直是一個「鄉下土包子」。
  • 徐志摩另娶後生活潦倒,找前妻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6個字
    「我本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是元代戲曲作家高明寫在《琵琶記》中的一句話,意象有三——「我、明月、溝渠」,原本是指我好心待你,你卻不領情,現在多為三角戀情中被辜負的一方,對主導方的控訴。而這句話用來描述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再適合不過。
  • 徐志摩為追林徽因逼張幼儀打胎 張幼儀:感謝離婚(圖)
    徐志摩與張幼儀面對孫輩的逼問,在臨終前張幼儀終於梳理清楚自己對徐志摩的感情:「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他看著她的照片鄙夷地說:「鄉下土包子」徐家是江南一帶有名的富商,家裡開著電燈廠、蠶絲廠、布廠、醬廠、錢莊,產業做得很大。徐志摩作為徐家第十三世唯一的男丁,當然備受寵愛。
  • 張幼儀: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張幼儀和長子徐積鍇因為徐志摩,張幼儀或許沒有機會做成功的妻子,但她絕對是成功的媳婦。徐家老兩口在徐志摩離婚時,即宣告中斷他的經濟援助,但把財政大權交給了張幼儀。在德國,她發憤圖強,努力學習德語,克服語言關,說得一口標準流利的德語。
  • 再別康橋,徐志摩的自由與愛
    1915年,在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讀書的徐志摩,由父親作主,與上海寶山縣羅店巨富張潤之之女張幼儀結婚。張家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對徐父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一樁婚事。可對於徐志摩來說,這場婚姻封建、老土,即使妻子美麗端莊,在他眼裡仍然只是一個令人嫌棄的「鄉下土包子」。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笑著說了一句話,是對徐志摩最無情的嘲諷
    而對於張幼儀來說,她和徐志摩的愛恨糾纏,也只用三句詩就能道盡。 張幼儀很難形容當時自己的感受,大概不啻於心口破了個洞吧,因為當她找盡藉口說落胎手術風險很大,會危及性命,以為會換來徐志摩的妥協時,徐志摩竟然冷笑著回了一句:「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 《再別康橋》,徐志摩和張幼儀終於再也不見
    徐志摩對於悉心照顧他的髮妻,他孩子的母親經常說的話就是「你就是一個土包子」。在我看來,他不僅僅是不愛張幼儀這個女人,他更是覺得她土和鄙夷她的姿態、生活方式以及這個女人身上所有的一切。他確實看不上張幼儀的一切,甚至在他眼裡他連自然界裡的一絲風都趕不上,更別說他所心愛的其它有夫或無夫的女人了。
  • 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無奈的婚姻,若無相見,怎會相欠
    他閱人無數,堅信徐志摩是難得一見的英才,今後必有高過雲天的氣勢和前程。張嘉璈突然想起正在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小妹張幼儀,年方十三,品貌端淑,溫雅秀麗。張幼儀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是張潤之,早年家境頗好。張潤之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張幼儀排行第八。
  • 張幼儀千裡尋夫,等來的卻是「徐志摩不要你了」,無情且無恥!
    徐志摩和張幼儀一、生下長子後,志摩火速離開早在訂婚之初,家人拿幼儀的照片給志摩看,他撇著嘴說像個「鄉下土包子」。他欣賞的是有學養的女人,而不是土包子,婚後他都懶得看張幼儀。幾個星期以後,徐志摩到了上海去學習,轉而去北京求學。即便放假回家,對幼儀也很冷淡,行房事也不過是應父母的要求早抱孫子。
  • 張幼儀再嫁前,徵求兒子意見,兒子回8字,是對父親最無情的諷刺
    這是張幼儀在與徐志摩分開很久之後,回憶起那段婚姻時說過的話。包辦婚姻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灰暗底色,在新思潮與舊思想的交替中,父母之命與自由戀愛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如張幼儀般的舊式女子,通常就是這其中悲哀的犧牲品。
  • 林徽因最美的一首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就驚豔了
    林徽因,民國女神,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人之間的愛情讓後人津津樂道。很多人據此產生一個疑問,林徽因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徐志摩為她魂牽夢繞,金嶽霖更是為她終身不娶,要知道徐志摩和金嶽霖都是民國一流才子。
  • 她是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張幼儀改嫁前,徵求兒子意見,兒子回8字,是對父親最無情的諷刺
    「蚊子咬月,主人把風扇撕成碎片,」這是張幼儀和徐志摩分手多年後,回憶起那段婚姻時的話。在那個時代,包辦婚姻是一種特殊的灰色底色,在新思潮與舊思想的交替中,父母的命與自由的愛情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而張幼儀那樣的老派女人,往往成為這種矛盾中悲傷的犧牲品。一九一五年,十五歲的張幼儀在四個兄弟張嘉璈的陪同下,依父母之命,與十八歲的徐志摩結婚。
  • 徐志摩:情劫難渡
    徐志摩徐志摩,1897年出生於浙江省海南市,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短暫的36年人生讓人們記住他的,不僅是他的才華,更多的是他的感情生活。1915年,15歲的張幼儀嫁給了18歲的徐志摩。但是,徐志摩卻從來沒有愛過張幼儀,不是因為她不夠溫柔不夠美麗,而是,追求自由愛情的詩人無法接受家庭包辦的婚姻。他對她這個「鄉下土包子」嗤之以鼻,而她對他,亦是懵懂無知。婚後,受過傳統教育的張幼儀竭力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卻始終無法討得徐志摩的歡心。
  • 林徽因和徐志摩兩情相悅,徐志摩也離婚了,為何林徽因不嫁徐志摩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有三個男人是避不開的話題。 一個是她的先生梁思成,一個是視她為知己的徐志摩,還有一個就是視她為女神的金嶽霖。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12年,清廷垮臺之後,已經接受了好些年封建傳統教育的張幼儀,被哥哥們送到了新式女子學校當中讀書,張幼儀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有那麼多女孩兒,她們個個如同精靈一樣活潑可愛,眼中滿是快活的神採,而安靜、內斂乃至有些怯懦的張幼儀在其中顯得頗有些格格不入。
  •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著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徐志摩的一生因著短暫,作品數量並不算多,其中有一篇家喻戶曉的詩篇。那就是《再別康橋》,相信這首詩大家都學過,作者道出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事實上無論其他,徐志摩對康橋的熱愛是真切的,因為這裡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康橋,也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徐志摩曾在這裡遊學。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徐志摩的四個女人,誰的結局最好?
    夫妻久未見面,張幼儀為了討好丈夫,專門穿了一雙漂亮但不合腳的鞋子。徐志摩留意到了,輕輕說了句:「真是土包子。」兩人未結婚前,徐志摩就這樣嫌棄過她。人家給他看張幼儀的照片。徐志摩瞅了瞅,說:「十足鄉下土包子。」這個評價,給張幼儀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 徐志摩再婚後生活拮据,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說的話讓他面紅耳赤
    這簡直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文人圈子,當時徐志摩一定要與張幼儀離婚的理由是:「西服與小腳,怎堪相配?」小腳自然指的就是張幼儀,而西服就是指的徐志摩了。這簡直就是堪稱侮辱的一句話。 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志摩離婚的當年,張幼儀剛剛生下幼子就被徐志摩逼著回國離婚。中國傳統觀念上的月子,而在懷孕的途中,徐志摩也不斷的逼迫張幼儀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