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天性中就對「買買買」難以抗拒,不管是結婚前買衣服化妝品,結婚之後囤積柴米油鹽都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理智消費的情況。而在有孩子之後,在逛母嬰店的時候,每次去都會被母嬰店的營銷套路種草一堆當時覺得「非常好用、非常必要」的母嬰用品:
這位寶媽你看,這是最新款的XXX,對孩子非常有效,其有效性已經得到了XXX組織的權威驗證;
這位寶媽,您家的寶寶幾歲啊?X歲啊,這邊建議X歲之後的孩子還是使用我們最新款的XXX補劑呢:
我們這裡現在正在搞活動,滿XX送XX,現在辦理會員卡還有相當的優惠呢。
相信這樣全方位立體的營銷轟炸一定是很多媽媽在逛母嬰店的時候的真實經歷。
但實際上,回到家冷靜思考之後才反應過來好像很多東西也沒那麼好、沒那麼有用。而母嬰店裡的很多套路都是伴隨著對於育兒知識的錯誤宣傳而來的,今天我就來為各位寶媽盤點一下母嬰店裡常見的3種套路產品及其錯誤或者過分誇張的宣傳的說法。
母嬰店對寶媽們的第一種套路就是對寶媽宣傳說:母乳在6個月之後就沒營養了,想要讓孩子長得更好,需要多多購買兒童輔食和奶粉。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們要知道,母乳的營養成分是並不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降低的,不管幾個月,只要母親的身體健康,母乳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
而對於母乳和奶粉以及兒童輔食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單一的替代關係。實際上對於年齡增大後的孩子,單純的母乳在讓孩子吃飽這件事上,的確可能略顯不足,因為孩子的身體增長要伴隨著食量的增大,而母乳的分泌量卻不會增加很多甚至還會減少,但這並不代表,母乳的營養元素不足。
有些家長對孩子補微量元素,總有一種病態的執著,總覺得孩子身體出現任何問題都是孩子缺乏營養元素的體現:孩子愛出汗是因為缺鋅要補鋅;孩子枕禿是因為缺鈣要補鈣;孩子說話晚,智力發育慢,是因為缺乏dha,總之幾乎所有的可能在孩子身上產生的問題,最後都要被歸結到缺乏營養元素上去。
而母嬰店為了迎合家長的這種想法,自然會給家長們推薦很多營養補劑,但事實上母乳和正常的兒童健康飲食中已經包含了兒童所需要的足量的微量元素,只要孩子有正常的按時吃飯,就不需要特殊的補給,如果孩子發生上述問題,與其去補充各類營養元素,不如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問題。
兒童用品的作用是輔助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而一旦家長過分迷信於兒童用品,認為孩子一旦缺少這些就無法正常成長,那很可能就會陷入母嬰店的套路當中。
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嬰兒學步車。兒童學步車的主要作用是通過結構讓孩子強行站起,代替大人雙手扶持,讓孩子學習走路。但實際上孩子如果長時間使用這個學步車,雖然會比不使用的情況下,長時間站立更長時間,但因為過分的依賴嬰兒學步車,在學習走路的效率上並不會有提高,甚至還會慢於普通的孩子。
另一類便是兒童醬油等一系列兒童特有兒童食品,家長們一定要在購買兒童食品的時候進行判斷,不要看到商品上有兒童兩個字,就覺得這是兒童專用的,實際上很多商家都會將兒童用品作為一個噱頭。在成分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比如兒童醬油,家長可以查看其中的鈉含量,如果和成人醬油的鈉含量接近或者相同那就並不適合兒童食用。
有類似問題的,還有各種兒童輔食,為了讓孩子喜歡吃,在很多兒童輔食中經常含有大量的糖分,而孩子一旦攝入糖分過高,不但可能導致肥胖,還會讓孩子產生齲齒。
最後,母嬰店的套路雖多,但大部分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利用了很多家長缺少專業的育兒知識而信口雌黃來進行牟利的。家長只要在育兒時多多的學習科學育兒知識,就可以擦亮雙眼,在母嬰店員對自己口若懸河的進行推銷時,及時區分哪些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商家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