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我看,世界有我闖,歡迎收看「外聘網小聘看世界」
又到了開學季,你是不是也看到,一到了上下學的時間,各個學校門口擁擠不堪,堵滿了家長和他們的交通工具。
有一個讓國內家長都好奇的日本現象是:日本的孩子多數情況下都是自己上下學的,就連1年級新生,家長都放心讓TA獨自行動,這是什麼原因呢?在我國可是書包都要家長背著上下學的啊。
日本學校放學之後,你看不到一個家長在外面接孩子。學校還會明文規定家長不能開私家車、摩託車來學校接送孩子,生病和受傷除外。如需汽車接送,得提前向校方申請。
那日本孩子是怎樣上下學的呢?
日本的小學生,從上學第一天的入學式開始,就會被告知應該獨立上下學了。所以,距離近,孩子會徒步上下學;距離遠的,自己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在日本,多數孩子在一年級就已經開始自己上下學。具體的規定各個學校略有不同,有的是要求一年級時家長接送半年,有的是剛開學送一段時間,讓孩子適應。
下圖的這位姑娘7歲,每天自己穿衣服、洗漱、梳頭髮。吃完早餐,自己領著大包小包,獨自乘坐忙碌又複雜的地鐵上下學。
日本的父母心好大呀,他們就不怕孩子上下學路上遇到危險嗎?他們就不怕孩子在路上被壞人拐走嗎?
還真不怕。如果你看到日本孩子在路上受到了多少重保護,你也就會明白,並不是父母像直升機一樣隨時跟著才是保護。
在日本,孩子安全感的營造來自整個社會。
日本更崇尚「獨立教育」。
在日本,孩子上小學就需要獨自去學校,這是學校和父母們約定俗成的慣例,甚至如果學校離家很近,3、4歲正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會自己走路上學。大人們認為,獨自上學是他們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首先,日本的小學的建立是根據人口密度來劃分的,保證絕大多數的孩子只要步行15到20分鐘就能夠到達,而且不允許跨區域入學,如果有學生中途搬到較遠的地方但仍然想在原來的學校就讀的,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審批。並且學生還得保證自己能夠獨立步行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上學、放學,否則就只能被勸轉校。
日本的公共空間規劃得非常科學,控制了人流和速度。開車的人是要無條件給人讓路的,即使是路人違反交通規則;學校附近的車輛都要求慢速前行。
在日本的馬路上,到處都豎立著保障兒童走路安全的警示牌,地上、電線桿上到處寫明學生的上學通道,讓人們注意孩子的安全。另外,也不忘提醒孩子:先看看右邊再看看左邊,再看看右邊然後過馬路。
此外,住在附近的孩子們都會結伴上學,一些高年級孩子還會擔任領隊。學校也會配備「學童擁護員」,由老師擔任,每天上下學時間,會分別在校外幾個車流量大、交通比較複雜的路口引導學生們安全通過。
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培養,從幼兒園開始就是日本孩子的必修課。日本所有的幼兒園會定期請警察來給孩子上課,小學就更不用說了。
另外,為了防止針對兒童的犯罪行為,警察還在街道上到處貼有「兒童110之家」的標識。這是日本警方與地方團體聯合推出的一項保護兒童的措施。在小學生上學路過的地方設立「兒童110之家」,而貼有這樣標識的民宅或商家都是自願參加活動的自願者。當孩子們遇到緊急情況時,除了撥打110,還可以到這樣的地方尋求幫助。
甚至還有一些小到細節處的東西。日本的小學生書包上都有掛這種類似鑰匙鏈之類的小蜂鳴器裝置的地方,如遇可疑分子,立即按按鈕,便會發出響亮的音聲,一是向周圍人報警,二是嚇退犯罪者。
種種措施都極大地降低了意外的發生,日本的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日本父母會安心地讓孩子獨自出門。
除了孩子自身的獨立意識覺醒,日本學校也會在各個方面繼續提供鍛鍊機會。學生們需要輪流負責打掃衛生、收作業、清掃廁所,就連午餐也需要自己擺盤、分工、飯後清理等工作。
社會為孩子付出的足夠多,為了使孩子能夠安全成長,將來繼續回報社會。信任感和責任感培養了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和集體意識,他們會認識到破壞秩序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因為他們必須自己收拾殘局。類似意識被擴展至更大的社會公共場所,就能解釋為什麼日本的垃圾分類如此的徹底,街道如此乾淨,而犯罪率又如此的低了。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成年人因為社會的信任度而放心讓孩子們去探索世界,而孩子們則通過自我感觸和學習更加深了這種社會安全感的未來,而從這方面看來,孩子的獨立性卻不是這一過程的最重要的獲得了。
外聘網小聘看世界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