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室內定位技術的可應用場景有三個,一個是針對手機的應用場景,一個是物聯網,一個是機器人。目前的室內定位公司主要發力在手機應用場景上。36氪近日了解的雲景智維就是一家專注做手機應用場景的室內定位技術公司。
通常來講,常用的室內定位技術有 Wi-Fi、藍牙、地磁和傳感器。地磁和傳感器精度不高,需要配合 Wi-Fi 或者藍牙使用,沒有辦法計算絕對位置。雲景智維的優勢在 Wi-Fi 和藍牙上,目前 Wi-Fi 誤差在3-5米,藍牙在1-2米。
雲景智維的服務場景可分為五個細分領域,第一個領域是便民類服務,主要用於提高用戶體驗,比如協助用戶尋找停車位、導診就醫等;第二個是人力資源數據管理類,比如工廠或者物業公司員工實時位置和歷史軌跡,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三是零售大數據,利用定位獲取購物者位置,了解消費者去過什麼品牌的商店、購物需求和喜好;第四是旅遊,比如通過遊客位置推送講解內容;第五是社會安全方面,比如消防、防恐和嫌疑人追蹤。
在各種場景中,雲景智維主要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客單價和實施場景的面積、複雜程度相關。舉個例子,雲景智維團隊為西安某醫院的門診和住院大樓提供室內地圖、定位、導航,整個項目有20多萬,建設周期在1個月到兩個月之間,目前雲景智維團隊的室內定位項目有10多個。
現在的疑問是,不少做室內定位的公司技術能達到3~5米,領先的能達到1~2米,那麼這裡面的差距真有那麼重要嗎?CEO 唐皓晨認為,在一些高端項目,技術差異是可以量級化的,3~5米的精確度可能是兩家店的距離,而1~3米的距離則是兩個產品的距離,決定的是出現什麼產品的營銷推送。
現在有很做室內定位技術的公司,有的做在室內地圖,有的公司專在後端的室內定位的 APP 應用,有的公司做基於位置的客流統計分析和市場報告。室內定位公司很少不與線下場景結合,因為基於線下的運營更容易變現。那麼雲景智維基於產業鏈後端的考慮是什麼呢?
CEO 唐皓晨的想法是,室內定位發展應該在數據方面,這裡面零售大數據是比較有價值的領域。公司目前已經開發一款硬體,集成了 Wi-Fi 和藍牙攝像頭,精準軌跡在10~20公分之間。這款一體機可以安裝在零售店鋪,實時獲取進店的消費者位置信息,比如在什麼產品面前停留時間長、逛店時間等,然後把這些數據提供給商家以進行產品營銷。此外,用戶的線下地理位置會與線上打通,如果打開與雲景智維合作的移動端購物APP,產品頁面會根據線下數據為消費者提供相應商品。
谷歌的購物者營銷委員會曾對零售業的顧客進行過購物習慣的數據統計。調查顯示人們在移動狀態使用行動裝置的平均次數約為每天200次,84%的顧客會使用智能設備來幫助他們在店內購物,而且25%的支出增長,來源於那些經常在購物中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顧客。所以,位置數據應用於零售會起到重要作用。
位置數據的盈利模式是數據變現分成,雲景智維免費為品牌店安裝硬體設備。
行業競品方面,專門提供底層技術的有中科勁點,做後端場景營銷和大數據分析的有智慧圖、客留跡,面向獨立商戶的邁外迪、樹熊網絡,面向商場及樞紐的百米生活、建飛科聯,面向移動出行的南方銀谷(專注地鐵出行)、 16WIFI (專注公交出行)等,還有主切中短途客運大巴的順巴科技。
關於行業門檻,唐皓晨認為有兩個,一個是室內定位技術;一個是商務能力。商務能力具體表現為渠道資源和客戶資源,包括室內定位產業鏈上的上遊集成商、設備生產商、下遊應用商等。雲景智維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商務團隊,更多是靠團隊人員人脈和一些宣傳。
雲景智維現在團隊15人,創始成員來自史丹福大學和杜克大學。公司2015年曾獲得風投機構 IDG 資本的天使投資,Pre-A 輪正在進行,部分已到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