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或無新零售概念,線上線下終需一體化發展

2020-12-17 消費者運營中臺

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中國網際網路的諸多巨頭都展開了線上、線下的布局。阿里巴巴把2017年稱為「新零售元年」,騰訊、京東也相繼提出了「智慧零售」和「無界零售」。不管這些名詞如何變換,我們可以預想的是,整個2018年,新零售的戰火仍將繼續蔓延。

作為新零售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成立於2017年7月的企加雲只用了不到半年便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A輪近億元人民幣。線上、線下動作不斷的阿里巴巴已經把企加雲當做自己在新零售圈層的重要布局,由此足以暢想企加雲未來的發展空間。

企加雲究竟能為新零售行業注入怎樣的血液?新零售領域未來又會有怎樣的變局?未來是否還會有新零售這個概念?

企加雲

創立企加雲之前,喻思成曾任職於Oracle和阿里巴巴。不管是在線下還是線上,喻思成對於中國零售業和企業服務的現狀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目前,企加雲作為一家IT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新零售解決方案、會員解決方案和大數據解決方案,並通過產品化程度和交互效率的提升進行盈利。企加雲的目標用戶主要為大中型企業,客戶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泛零售行業,零售包括品牌商、零售商、商超、便利店等,泛零售行業包括旅遊、高端服務、景區、加油站、大健康等行業。

企加雲的主要業務模塊分為全渠道信息管理、CRM系統、智慧門店、零售大腦以及PaaS平臺。智慧門店屬於前臺解決方案,CRM和全渠道信息管理是中臺系統,零售大腦和PaaS平臺屬於後臺系統。

前臺的智慧門店可以在消費者來到門店後,幫助商家識別消費者的線上信息,讓商家依據中臺的數據調動,針對消費者進行電子化營銷。

中臺的數據調動屬於CRM系統範疇,擔當樞紐作用。藉助全渠道信息管理系統,企加雲可以幫助商家把線上線下的訂單、會員等數據全部打通,讓消費者在門店附近就能接收到商家的營銷信息,待消費者進店後還可以幫助商家進行基於電子化標籤的導購銷售。

後臺即零售大腦,提供大數據分析功能。再加上配置端PaaS平臺,輔助前臺、中臺、後臺的信息聯動。

以下內容整理自雙方對話。

純粹CRM很難發展

企服行業頭條:行業內有很多成熟的CRM廠商,為什麼企加雲不專注做CRM,而要放寬業務線呢?

喻思成:就CRM本身來說,CRM並不具備行業特性,它不是專門針對零售行業或化工行業,它本身就是一個平臺。企加雲也有CRM產品,但我們不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只做CRM平臺的廠商。根本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具體的業務場景,純粹的CRM平臺是不會有實際出口的。

所以,企加雲是基於CRM平臺做出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把一個行業打磨的更為精細。

企服行業頭條:那您認為企加雲與單純的CRM廠商會在某些在賽道上有競爭關係嗎?

喻思成:新零售行業裡面肯定會有競爭,不過現在的市場也證明了我最初的判斷。一般來說新零售行業的客戶,很少去選擇通用化的CRM產品,基本上都會去尋找行業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必須是有具體場景驅動的,純粹做沒有行業特徵CRM,實際上是很難落地的。

人力成本決定企業IT系統接受度

企服行業頭條:前段時間銷售易出現了裁員問題,紛享銷客近幾年也進行了多次轉型,這些跡象是否印證了您所說的,CRM沒有特定場景是很難發展的呢?

喻思成:友商的情況我不是特別清楚,也很難從側面做出判斷。我只能說從行業的角度講,我一直認為一個純粹的、沒有行業縱深、場景突破的IT工具,在中國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賣上大價錢。

其實,從IT技術在一個企業內部所起的作用和它得到的認可程度就能證實這一點。在美國,IT預算平均佔公司整體營收的5%,而在中國只佔1%。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IT所產生的業務價值和得到的認可程度實際上是比美國低的。

而這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由中國的人力成本決定,因為在美國的人力成本,尤其是IT人員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國的絕大多數企業,包括CEO和業務部門的leader都認可IT系統的價值;而中國的人力成本相對還很低,大家對系統的接受度自然也下降了許多。

第二就是因為IT流程的標準化問題。美國因為IT產品相對成熟,所以流程是非常標準的。可在中國因為種種不成熟的原因,流程一直不夠標準,很多企業用的都是自己定製化的IT系統。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中國的標準化中臺CRM產品的作用一直得不到充分發揮的原因。因為在中國,更多的是小作坊為某家企業做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在別的地方永遠用不了,也賣不出去。

不過,隨著中國的IT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企業也在逐步標準化。國內正處在一個慢慢摸索、向上爬升的過程。我個人認為,要達到美國現在的水平,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加雲要想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IT業務價值,就必須迅速切入業務,切入業務場景。

企服行業頭條:以您的觀點來看,目前中國的通用性CRM的市場並不成熟,那您如何理解年前金蝶雲投資紛享銷客5000萬美金的事情?

喻思成:我覺得這可能和企業的定位有關,我個人認為中國的SaaS化市場非常大,雖然現在這個市場只賺吆喝,不賺錢,但在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的盈利點,所以它們的布局肯定也有它們的目的。

線上線下終需一體化發展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企加雲的對手有哪些?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企加雲要怎麼處理與它們的關係呢?

喻思成:首先,企加雲要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客戶體驗。行業內確實存在和我們業務模式相同的友商,但和我們的基因多少有些不同。這個賽道裡主要有這樣幾類人。

一類做零售IT服務商起家,比如給零售商超做POS系統的,做進銷存ERP系統的。現在它們想進行線上轉型,希望成為新零售的方案提供商。

第二類就是從線上起家,專門給企業的線上業務,也就是電商業務,提供CRM、ERP的解決方案的廠商,它們希望從線上殺到線下。

第三類就是像我們這種比較新的團隊。我們的團隊成員來自於阿里巴巴、Oracle、SAP等知名企業高層,包含了線上、線下的基因,所以從第一天就決定線上、線下一起做。。

老實說,行業內的競爭肯定會存在,我覺得最後的勝出者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產品和團隊。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阿里巴巴投資企加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喻思成: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我們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團隊。第二從阿里巴巴自己的角度來說,它們做的更多的是IaaS,而在SaaS圈層它們更多的是通過生態來做,因此它們肯定要選擇比較好的合作夥伴。

未來十年或無新零售概念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未來的新零售場景是怎樣的?

喻思成:我覺得未來可能十年以後,就沒有新零售的概念了。到那時,任何一個品牌商做零售,或者說任何一個零售商去開門店,都不會再選擇傳統的ERP和CRM系統,也不會單獨開出一個電商部門,然後跟傳統業務分開。它們會從第一天就選擇線上、線下融合的產品。

企服行業頭條:年前企加雲與365集團開展了正式合作,落地了智慧零售大腦。而現在阿里雲也一直在提ET大腦,請問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嗎?

喻思成:阿里雲的ET大腦是技術解決方案,而更多行業解決方案是需要企加雲這樣的運營商來提供的。 阿里雲的ET大腦提供AI引擎,它是企加雲智慧零售大腦的底層。而在底層之上,企加雲會為365集團這樣的行業客戶提供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

企服行業頭條:您方便談一談企加雲未來的發展規劃嗎?

喻思成:目前看得比較清楚的是,未來1~2年企加雲希望成為中國新零售的IT解決方案的NO.1。在成為NO.1之後,企加雲接下來還可能會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個是我們要從IT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變成增值服務的方案提供商,比如說發展供應鏈金融或營銷增值服務等。另一個方向,就是我們可能從零售行業擴展到其他行業去。

相關焦點

  • 果繽紛丨新零售之路,從線上線下一體化開始
    本網10月20日訊眾所周知,傳統零售企業想要在當代實現長足發展,肯定離不開網際網路的加持。果繽紛對於這一點的理解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是互相促進發展的過程。截至2020年10月,果繽紛已有上千家門店,門店覆蓋28省,83城。不管是北上廣深這種發達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都有果繽紛的身影,因此可見整個下沉市場的水果零售的發展迅猛。
  • 「天貓雙11」1682億背後的新零售邏輯:線上線下一體化...
    「天貓雙11」1682億背後的新零售邏輯:線上線下一體化...「阿里與蘇寧的結合及『新零售』,各大電商平臺都在推動線上和線下的聯動,都在通過『雙11』在線上的影響力拉大線下的活力,並從線下市場獲得更多的新鮮血液。」 許煒崇認為。   新零售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   阿里巴巴一直提倡「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麼馬雲近年來倡導的「新零售」,通過2017年「雙11」這個窗口,給商家帶來哪些改變?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全球性的實體零售發展放緩,特別是國內實體零售關店潮不斷,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4. 中國的電商發展引領全球,但是國內的實體零售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流通效率較低,缺乏高效率的新型流通模式和企業。5.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往常所認知的線上線下之分已經逐漸消亡。新零售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 線上線下新零售有哪些發展特點和趨勢?
    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互為流量渠道並以物流為連結的新模式,線上線下不再是敵對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實現雙向閉環引流。 新零售是零售業加速變化和發展的階段,具有特有邏輯。線上線下新零售有哪些發展特點和趨勢?
  • 歐派家居積極探索家具新零售發展之路,實現線上和線下消費的一體化
    2020年的疫情,受網際網路思維的衝擊,家居行業不再僅僅是從線下到線上那麼簡單,其中線上定製等服務方式區別傳統線下訂購方式,直逼消費痛點,加快了促單的效率,也體現出家居業未來消費市場的強大挖掘力,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也在變革中迎來模式創新升級。
  • 盒馬鮮生「走紅」,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售模式,或成趨勢?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一種新零售業態,以數據和技術驅動的新零售平臺,盒馬既是超市,餐飲店,也是菜市場。目前盒馬鮮生已在上海,北京,深圳等13個城市開設超過60家線下門店,開闢了生鮮、飲食、外賣、超市等不同的線上線下組合型業務模塊。
  • 百果園線上線下一體化之路
    百果園集團運營總監蘇彥  百果園集團運營中心總監蘇彥在物聯傳媒主辦的第三屆零售智能創新應用大會上的分享要點整理:  新零售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理念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線上與線下企業之間彼此滲透,相互競爭的同時亦在彼此學習。
  • 社區新茶店——線上線下一體化
    茶商業模式網際網路智能化,不依靠線下門店進行銷售,減弱線下門店產品銷售功能,加強體驗與社交功能概念,打造成一個品牌社交場景與體驗品嘗產品功能門店,銷售則側重在智能化線上平臺進行。社區新茶店的本質上還是零售,但是其「新」在消費場景,平臺和大數據,直接把新茶店進入各社區,建立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商業模式。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隨著市場的變化,線上增速開始放緩,線下線上開始融合。線上線下不再是單一、分離,而是有效結合統一,甚至融為一體,新零售將會從中產生。當然,線上線下完全結合統一在國內還需一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國內真正做到新零售模式、接受新零售模式還是少數,更多的企業還在徘徊、在思索。一邊面對傳統線下零售關店潮,另一方面也要面對電子商務要集體布局線下,卡在中間很是為難。
  • 線上拍賣聯盟:全渠道布局 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和各項技術的不斷突破及消費觀念升級,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如無人超市、智慧門店等新零售手段的登場也讓這次的戰局平添幾分衝擊。幾乎每一次雙十一統計,都會涉及突出線上狂歡和線下冷清的強烈對比,這種情況值得思考,而今,不斷有人提出線上和線下如何打通、如何融合?
  • 線上線下一體化:一場電商與實體商業的親密接觸
    充當虛擬櫃檯的玻璃屏幕上,陳列著卡西歐分布在全國近30個城市的170多家店鋪的所有商品,並且能做到實時更新。消費者只需點擊屏幕獲取產品的二維碼,便能通過手機淘寶掃描進入卡西歐的天貓旗艦店,完成下單、支付的全部流程。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卡西歐這樣的品牌商,搭乘著電商發展的快車積極打通線上渠道。  而眾多誕生、成長於線上的純電商品牌,也開始在線下落地。
  • 大洋集團大步邁向新零售 促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
    6月12日,大洋正式對外公告,變更集團各公司門店中文名稱,將不再局限原有的百貨產業,蛻變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商業集團,以更能適切貼近集團轉型與未來發展方向。大洋表示,從幾年前就已經陸續實行商場改造,於品牌升級同時拓展無界零售業務,實現商場數據化升級,為如今集團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奠定堅實的基礎。
  • 新樂超市馨月湖店開業 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賣場
    馨月湖店是融合新零售概念、模式、技術等新元素一體,從整體設計、裝修風格、設備選型、商品定位、人員配置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和突破,結合周邊消費者需求,融入了新樂食坊「李媽媽的味道」旗下各類熟食製品、中式麵點、西式面點,等特色產品
  • 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實現線上線下的擁抱融合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網際網路成為企業商業模式競爭的重要場所。電商似乎也對消費者、企業和經銷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電商促進了網絡市場的繁榮和發展,為我國商業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線上線下融合,聯想樂唄商城引領新零售進階突破
    新零售是當下零售行業升級的火爆話題,很多企業都開始了自己的嘗試。 聯想在去年推出的樂唄商城小程序以及其背後的OMO體系支撐,就是聯想在新零售領域邁出的引領性一步。而在今年疫情的考驗之後,OMO這種線上線下融合體系的巨大作用和價值則更加得以凸顯。
  • 新零售和傳統零售區別:大數據應用和線上線下的融合
    從傳統渠道到網絡渠道,從O2O到O+O,從對立走向融合,這絕不僅是一系列概念的炒作,而是零售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新零售的概念是零售業態裡新的共識,馬雲提出的新零售並不是一個完善的理論,更進一步如何走,還需要探討。但每一次零售終端的變化不僅對零售業本身,對整個商業體系都影響巨大。
  • 馬雲:新零售是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到底怎麼做?
    沃爾瑪美國首席運營長官Judith McKenna表示,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科技的發展會使社會各行各業的崗位產生調動和改變,新零售行業也不能例外。二、馬雲口中的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新零售」(New Retailing),即個人、企業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在過往的雲棲大會上,馬雲直言:純電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十年將會是新零售的時代。
  • 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建設,同仁堂集團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最近,為順應市場發展形勢,同仁堂商業集團轉變經營思路,調整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大力改革,以優化產品結構,促進提質增效;同時,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工作,促進集團振興發展,並推進區域管控模式,更好地促進集團做精、做優、做強、做長,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線上線下融合升級 新零售模式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在大時代背景下,消費者更注重體驗式的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更符合消費者習慣,蘇寧、阿里、京東、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大佬們紛紛布局線下,多點、本來生活、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風起雲湧,新零售模式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 杜鵑從線上線下布局國美零售,為消費者帶來一體化的服務
    據了解,由國美杜鵑宣布開啟的重新定義國美零售,是國美適應新市場環境下零售業態發展的認識和探索。國美杜鵑表示,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於國美零售,始終貫穿如一的是首屈一指的服務,售後服務的質量和優質體驗的保證,才是決定國美零售勝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