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中國網際網路的諸多巨頭都展開了線上、線下的布局。阿里巴巴把2017年稱為「新零售元年」,騰訊、京東也相繼提出了「智慧零售」和「無界零售」。不管這些名詞如何變換,我們可以預想的是,整個2018年,新零售的戰火仍將繼續蔓延。
作為新零售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成立於2017年7月的企加雲只用了不到半年便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A輪近億元人民幣。線上、線下動作不斷的阿里巴巴已經把企加雲當做自己在新零售圈層的重要布局,由此足以暢想企加雲未來的發展空間。
企加雲究竟能為新零售行業注入怎樣的血液?新零售領域未來又會有怎樣的變局?未來是否還會有新零售這個概念?
創立企加雲之前,喻思成曾任職於Oracle和阿里巴巴。不管是在線下還是線上,喻思成對於中國零售業和企業服務的現狀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目前,企加雲作為一家IT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新零售解決方案、會員解決方案和大數據解決方案,並通過產品化程度和交互效率的提升進行盈利。企加雲的目標用戶主要為大中型企業,客戶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泛零售行業,零售包括品牌商、零售商、商超、便利店等,泛零售行業包括旅遊、高端服務、景區、加油站、大健康等行業。
企加雲的主要業務模塊分為全渠道信息管理、CRM系統、智慧門店、零售大腦以及PaaS平臺。智慧門店屬於前臺解決方案,CRM和全渠道信息管理是中臺系統,零售大腦和PaaS平臺屬於後臺系統。
前臺的智慧門店可以在消費者來到門店後,幫助商家識別消費者的線上信息,讓商家依據中臺的數據調動,針對消費者進行電子化營銷。
中臺的數據調動屬於CRM系統範疇,擔當樞紐作用。藉助全渠道信息管理系統,企加雲可以幫助商家把線上線下的訂單、會員等數據全部打通,讓消費者在門店附近就能接收到商家的營銷信息,待消費者進店後還可以幫助商家進行基於電子化標籤的導購銷售。
後臺即零售大腦,提供大數據分析功能。再加上配置端PaaS平臺,輔助前臺、中臺、後臺的信息聯動。
以下內容整理自雙方對話。
純粹CRM很難發展
企服行業頭條:行業內有很多成熟的CRM廠商,為什麼企加雲不專注做CRM,而要放寬業務線呢?
喻思成:就CRM本身來說,CRM並不具備行業特性,它不是專門針對零售行業或化工行業,它本身就是一個平臺。企加雲也有CRM產品,但我們不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只做CRM平臺的廠商。根本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具體的業務場景,純粹的CRM平臺是不會有實際出口的。
所以,企加雲是基於CRM平臺做出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把一個行業打磨的更為精細。
企服行業頭條:那您認為企加雲與單純的CRM廠商會在某些在賽道上有競爭關係嗎?
喻思成:新零售行業裡面肯定會有競爭,不過現在的市場也證明了我最初的判斷。一般來說新零售行業的客戶,很少去選擇通用化的CRM產品,基本上都會去尋找行業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必須是有具體場景驅動的,純粹做沒有行業特徵CRM,實際上是很難落地的。
人力成本決定企業IT系統接受度
企服行業頭條:前段時間銷售易出現了裁員問題,紛享銷客近幾年也進行了多次轉型,這些跡象是否印證了您所說的,CRM沒有特定場景是很難發展的呢?
喻思成:友商的情況我不是特別清楚,也很難從側面做出判斷。我只能說從行業的角度講,我一直認為一個純粹的、沒有行業縱深、場景突破的IT工具,在中國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很難賣上大價錢。
其實,從IT技術在一個企業內部所起的作用和它得到的認可程度就能證實這一點。在美國,IT預算平均佔公司整體營收的5%,而在中國只佔1%。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IT所產生的業務價值和得到的認可程度實際上是比美國低的。
而這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由中國的人力成本決定,因為在美國的人力成本,尤其是IT人員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國的絕大多數企業,包括CEO和業務部門的leader都認可IT系統的價值;而中國的人力成本相對還很低,大家對系統的接受度自然也下降了許多。
第二就是因為IT流程的標準化問題。美國因為IT產品相對成熟,所以流程是非常標準的。可在中國因為種種不成熟的原因,流程一直不夠標準,很多企業用的都是自己定製化的IT系統。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中國的標準化中臺CRM產品的作用一直得不到充分發揮的原因。因為在中國,更多的是小作坊為某家企業做一套系統,這套系統在別的地方永遠用不了,也賣不出去。
不過,隨著中國的IT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企業也在逐步標準化。國內正處在一個慢慢摸索、向上爬升的過程。我個人認為,要達到美國現在的水平,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加雲要想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IT業務價值,就必須迅速切入業務,切入業務場景。
企服行業頭條:以您的觀點來看,目前中國的通用性CRM的市場並不成熟,那您如何理解年前金蝶雲投資紛享銷客5000萬美金的事情?
喻思成:我覺得這可能和企業的定位有關,我個人認為中國的SaaS化市場非常大,雖然現在這個市場只賺吆喝,不賺錢,但在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的盈利點,所以它們的布局肯定也有它們的目的。
線上線下終需一體化發展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企加雲的對手有哪些?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企加雲要怎麼處理與它們的關係呢?
喻思成:首先,企加雲要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客戶體驗。行業內確實存在和我們業務模式相同的友商,但和我們的基因多少有些不同。這個賽道裡主要有這樣幾類人。
一類做零售IT服務商起家,比如給零售商超做POS系統的,做進銷存ERP系統的。現在它們想進行線上轉型,希望成為新零售的方案提供商。
第二類就是從線上起家,專門給企業的線上業務,也就是電商業務,提供CRM、ERP的解決方案的廠商,它們希望從線上殺到線下。
第三類就是像我們這種比較新的團隊。我們的團隊成員來自於阿里巴巴、Oracle、SAP等知名企業高層,包含了線上、線下的基因,所以從第一天就決定線上、線下一起做。。
老實說,行業內的競爭肯定會存在,我覺得最後的勝出者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產品和團隊。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阿里巴巴投資企加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喻思成: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我們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團隊。第二從阿里巴巴自己的角度來說,它們做的更多的是IaaS,而在SaaS圈層它們更多的是通過生態來做,因此它們肯定要選擇比較好的合作夥伴。
未來十年或無新零售概念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未來的新零售場景是怎樣的?
喻思成:我覺得未來可能十年以後,就沒有新零售的概念了。到那時,任何一個品牌商做零售,或者說任何一個零售商去開門店,都不會再選擇傳統的ERP和CRM系統,也不會單獨開出一個電商部門,然後跟傳統業務分開。它們會從第一天就選擇線上、線下融合的產品。
企服行業頭條:年前企加雲與365集團開展了正式合作,落地了智慧零售大腦。而現在阿里雲也一直在提ET大腦,請問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嗎?
喻思成:阿里雲的ET大腦是技術解決方案,而更多行業解決方案是需要企加雲這樣的運營商來提供的。 阿里雲的ET大腦提供AI引擎,它是企加雲智慧零售大腦的底層。而在底層之上,企加雲會為365集團這樣的行業客戶提供更多的行業解決方案。
企服行業頭條:您方便談一談企加雲未來的發展規劃嗎?
喻思成:目前看得比較清楚的是,未來1~2年企加雲希望成為中國新零售的IT解決方案的NO.1。在成為NO.1之後,企加雲接下來還可能會有兩個發展方向。
一個是我們要從IT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變成增值服務的方案提供商,比如說發展供應鏈金融或營銷增值服務等。另一個方向,就是我們可能從零售行業擴展到其他行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