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衝破中世紀黑暗,人文主義覺醒

2020-12-19 騰訊網

文藝復興運動 [Renaissance],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起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15世紀擴展到西歐各地,16世紀達到鼎盛。文藝復興以恢復古典古代文化為名,但絕非簡單的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的社會生活、思想觀念、文化藝術方方面面的創新發展。

1493出版的佛羅倫斯城市木刻版畫,哈特曼·謝德爾[Hartmann Schedel]

義大利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主要活動的地方。當時佛羅倫斯商業繁榮,工商業快速發展,還有保留了很多古代文化和古羅馬建築,為文藝復興提供了客觀條件。特別在15世紀前後,統治佛羅倫斯的美迪奇家族 [Medici family] 熱衷贊助不同的藝術家,讓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發展達到了頂峰。

義大利文藝復興按照藝術門類分為建築篇、繪畫篇、雕塑篇,第一篇是最能體現「復興」本質的建築篇。

01文藝復興早期

文藝復興建築師的「復興」的是古羅馬建築厚重莊嚴的光學效果和古典優雅風格,以及研究古代建築形式在當時適用性,而非要重新使用古代的構造方式。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早期建築設計最重要的兩位人物,分別是利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Leon Baptista Alberti]和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阿爾伯蒂

阿爾伯蒂被譽為是真正作為復興時期的代表建築師,將文藝復興建築的營造提高到理論高度。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在1443-1452年完成《論建築》[De re aedificatoria],在書中他提出了「美」的標準,包括:數字[numerus]、比例[finitio]和分布[collocaito],這些概念的綜合就組成阿爾伯蒂建築美學的核心概念「和諧」[concinnitas]。「美是存在於整體之中的各個局部的呼應與協調,就如數字、比例與分布,彼此協調一致一樣,或者說,這是自然所呼喚的一種規則。」

《論建築》1541版的扉頁

阿爾伯蒂並不注重建築實踐設計,他很少設計被實際建造出來,其中佛羅倫斯的新聖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立面設計是少數完成的作品之一。由當地的紡織品商人喬萬尼·迪·保羅·魯切萊[Giovanni di Paolo Rucellai]委託阿爾伯蒂設計,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立面運用了單純的數學比例,在上下兩層間加入卷渦紋讓視覺過渡更加舒服,立柱都採用了古典柱式。

新聖瑪利亞教堂

教堂頂部

卷渦紋

阿爾伯蒂另一個重要的建築是聖安德烈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ndrea],由盧多維科三世·岡薩加委託於1462年開始建造,被認為是阿爾伯特最完整的作品之一。教堂的正立面參考古羅馬的圖拉真凱旋門設計而成,中間是拱門,兩側裝飾科林斯柱式。最令人矚目的是教堂中的巨大筒形拱頂,當時的建築已經很少採用這麼大的拱頂,很可能阿爾伯特參考了古羅馬的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大教堂。

聖安德烈亞大教堂正面

筒形拱頂

布魯內萊斯基

布魯內萊斯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最負盛名的建築師,他的建築設計為文藝復興建築帶來了新風格。他把古典柱式重新引入到建築來追求建築人格化,並通過單純地運用基本幾何形狀和簡單的數學比例來實現幾何化,特別強調建築內部空間的集中性。

布魯內萊斯基最著名的作品是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形拱頂。大教堂始建於1296年,由建築師阿爾諾夫·迪·卡姆比奧[Arnolfo di Cambio]設計,當建造跨度40多米的巨大拱頂之時遇到了很多技術問題,布魯內萊斯基提出了自己可行方案,採用了建有8根主肋和16根小肋的尖拱,大大減少了圓頂的重量和側推力,使得圓頂十分穩固。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圓頂

圓頂內部

聖洛倫佐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也是布魯內萊斯基設計,教堂以拉丁十字交叉口處的正方形開間作基本的立體單元,將整個教堂按照1:2、1:4的數學比例來安排,使得空間布局理性而明朗。

聖洛倫佐大教堂

教堂內部

聖靈教堂[Basilica of Santa Maria del Santo Spirito]認為是布魯內萊斯基最成熟的方案。連續的走廊環繞著整個空間,基本的方形在這些規則連續的走廊裡被一再重複,十字交叉部位、側翼以及聖壇,每個方形都是由四個小方形組成,中殿則包含了四個這樣的大方形,走廊中還加入了半圓形壁龕。

聖靈教堂

教堂內部

02文藝復興盛期

文藝復興盛期的建築師已經能得心應手的運用古典風格,和諧的秩序在建築師多納託·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的作品中達到完美。

布拉曼特

布拉曼特在米蘭和米蘭附近留下了許多建築,這些作品被視為15世紀建築設計的總結。在法國佔領米蘭後,他去了羅馬,在羅馬留下了最有名的作品坦比哀多小教堂[Tempietto]。

坦比哀多小教堂的建造是受命於西班牙皇室,為紀念聖彼得,其設計靈感可能來自羅馬維斯塔神廟[Temple of Vesta],圓形集中式建築充滿了美感和宗教感,各個建築部件的比例都經過嚴謹計算。柱式採用了象徵男性的多利克式柱子,以呼應聖彼得作為男性的殉教者。

坦比哀多小教堂

教堂結構圖

教堂頂部

03手法主義時期

手法主義,也會譯為「矯飾主義」大約在1525-1600年之間偏離文藝復興設計的和諧之美的一種傾向,手法主義最初可能批評模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晚期「手法」的作品。此時,古典語言仍被不斷重複,但和諧和秩序逐漸消失,古典裝飾語言、壁畫、雕塑都被以非常規的方式融入建築空間中,建築形式中充斥著緊張感、衝突性和戲劇化。

手法主義最具代表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的勞倫廷圖書館、聖彼得大教堂穹頂和後殿,以及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設計的泰宮。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很善於運用各種元素,層次豐富,立體感很強,光影變化劇烈,風格剛勁有力,洋溢著英雄主義精神。他也善於把雕刻同建築結合起來,常常不顧建築的結構邏輯,有意破壞承重構件的理性形式,表現出一種激動的、不安的情緒。

米開朗基羅的勞倫廷圖書館[Laurentian Library]是手法主義最具代表性作品,建築在這裡成為情感體驗的對象,古典元素造成緊張感和戲劇衝突性。前廳表現出很強的空間整體性,正中的樓梯造型富有變化,局部的曲線處理與四壁的剛勁的直線成對比強烈。

樓梯

內部

聖彼得大教堂聖壇部分的平面是根據布拉曼帖的原來設計加以修改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圓頂設計。圓頂的輪廓飽滿而有張力,12根肋加強了這個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斷折簷部和龕造成明確的節奏,並有聖壇牆面上的壁柱等建築元素與之呼應。

聖彼得大教堂

圓頂內部

圓頂細節

羅馬諾

泰宮[Palazzo del Te]是羅馬諾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受到米開朗琪羅影響,在風格上開始追求出人意表的戲劇性效果。泰宮的主入口與軸線成直角,整個構圖並不對稱,在庭院的三槽石脫離了原有的位置而斷落,更加強了這種效果。壁畫、雕塑都以非常規的方式融入建築空間中,顯示出衝突而怪異的趣味。

泰宮

庭院

壁畫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一、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公元14世紀中期,北義大利出現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歷史學家稱為「文藝復興」(Renaissance)。此運動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地,一直延續到16世紀。什麼叫文藝復興呢?文藝復興,要復興的就是希臘跟羅馬的文化。大約在14世紀中期義大利就出現了復興古典語言的新文化運動,所以歷史學家就把它稱為所謂的文藝復興。而這個運動從14世紀開始,一直陸陸續續傳播到歐洲各地,並延續到16世紀。
  • 歷史說: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導致宗教改革運動
    中世紀西歐各國在與地中海東岸國家的長期衝突中接觸到拜佔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雖伴隨有系列戰爭的殘酷,但雙方的各種交往從未中斷。地理上與東方最接近的義大利是近水樓臺,北部熱那亞、威尼斯等沿海城市佔儘先機,逐漸成為東西方貿易中心,13—15世紀威尼斯已成國際大都市。從海路輸入的貨物要經由陸路分配,因此內陸交通中樞如佛羅倫斯和米蘭也得以繁榮。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思想
    「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體系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表現。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它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人性論」。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謀取自身政治經濟地位的思想武器。
  • Renaissance:文藝與人文再生之光——淺談文藝復興及人文主義背景
    文藝復興的定義在西方學界一直存在兩種認知分歧,即文藝復興是一個歷史時代,或文藝復興就是一場文學和科學運動。文藝復興的魅力正是在於:「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恩格斯)。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它開啟文學藝術和科學運動,打破了中世紀神學教會對人的思想禁錮和殘酷統治。而眾所周知,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如此璀璨耀眼的再生時代,為何起始於義大利呢?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而義大利著名的詩人但丁,更是寫下了一首名為《神曲》的長詩,詩中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的卑劣行為,強調了人的自由,這首偉大的長詩仿佛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無數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而文藝復興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 文藝復興「復興」了什麼?它為什麼首先發生在義大利?
    文藝復興發生在14至16世紀的歐洲。它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被看作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的主要特徵是倡導人文主義思想,強調古典文化的研習,肯定人的價值,故又被稱為「人的發現」的時代。「文藝復興」由此得名。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對希臘和羅馬文化的簡單重複與再現,新興的資產階級之所以打著古典文化的旗幟,是將之作為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旨在衝破中世紀的禁錮。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和有力武器是人文主義。它主張社會生活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反對以神為中心;提倡人權,反對君權,推崇個性自由和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主張發展科學,探索自然和社會奧秘,反對教會愚民說教。
  •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三者之間有哪些聯繫?
    文藝復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前文已經講過,正是在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人性的覺醒使得人們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考慮問題。他們不再盲目聽從於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和神父給他們灌輸的傀儡般的宗教思想,他們開始學會拒絕這種虛偽的、空虛的宗教思想。
  • 中世紀黑暗之下,理性覺醒的暗流湧動
    如今,提到中世紀人們往往自動用黑暗來形容,中世紀的黑暗似乎成為大眾的固有印象。然而,經歷了近千年的漫長旅程,中世紀真的只有黑暗嗎?宗教籠罩之下的歐洲真的在哲學思想和科學文化上完全停滯不前嗎? 主攻中世紀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弗裡德並不贊同中世紀只有黑暗的觀點。
  •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重難點解析!附習題專練
    文藝復興影響:①適應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為近代自然科學和各種學術的發展清除了思想障礙。 ②人文主義思潮的宣揚,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制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大潮。③動搖了神學的無上權威,對宗教改革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 高考攻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重難點解析!附習題專練
    文藝復興影響:①適應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為近代自然科學和各種學術的發展清除了思想障礙。 ②人文主義思潮的宣揚,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制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大潮。③動搖了神學的無上權威,對宗教改革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於是,從14世紀開始,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義大利首先迸發出來,這次資產階級的文化新潮流是以對古代希臘、羅馬的文獻進行研究為基礎的,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它仿佛是古典文化在近千年教會壓迫以後的復興。其實它不是單純的古典文化的復興,而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的創造。這種打著復興古典文化旗號的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在歷史上被稱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思想鬥爭採用: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知識點匯總
    一、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與起源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佛羅倫斯,正在形成的新興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了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他們提倡人文主義精神。
  • 義大利為什麼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發源地卻在當時政治上四分五裂,思想上受教廷嚴重控制的義大利。其中,佛羅倫斯、威尼斯和熱那亞正是文藝復興的中心地帶。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為什麼在義大利?義大利有著怎樣的優勢呢?教會高層的腐敗、文學藝術上的死氣沉沉氣息,使得義大利人開始懷疑宗教的權威。一場打著復興古典文藝的運動即將在義大利誕生。
  • 2021三明教招教育學知識: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這個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也是一個重要考點。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一)人文主義教育文藝復興運動所倡導的新文化被稱為人文主義文化。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所共有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歌頌讚揚人的價值和尊嚴。
  • 文藝復興運動為什麼發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Florence,徐志摩翻譯為翡冷翠)這個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在中國有好多佛羅倫斯小鎮;在中學的歷史上,我們就學過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
  • 阿里奧斯託《瘋狂的羅蘭》: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百科全書
    盧多維科·阿里奧斯託(1474-1533)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奠定他重要地位的就是其代表作《瘋狂的羅蘭》。這部有4842段詩、38736行的卷帙浩繁的騎士史詩,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中世紀傳奇。
  • 天天動聽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
    ---諮詢電話:88906699--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
  •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思想解放運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從14世紀到17世紀的大約300年間,歐洲在意識形態領域發動了一場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口號的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神權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繼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之後的第二個文化高峰,推動了教育領域內的深刻變革。
  • 中世紀文藝復興:奔波遊學的貴族子弟,歐洲大陸的人文主義洗禮
    從歐洲大陸的文化氛圍來看,文藝復興之後的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傳承了人文主義的精髓,許多國家的青年紛紛前往旅行,接受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吸引了包括英國貴族學子在內的眾多歐洲貴族前去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