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是放學後,先去小鋪買一包辣條,吃完才回家的?
昨天下雨,等計程車半個多小時,寒風颳過,凍得我瑟瑟發抖。
兩個孩子,從小鋪出來,人手一包辣條,迅速撕開包裝,塞進嘴巴。大雨淋溼了孩子的衣服,兩個孩子甚至都顧不上交談,可依然在雨中吃著手中的辣條。
最後,還不忘喝口水,漱口後才往家的方向走去。我想,他們是怕父母問出味道,而責罰吧。
「辣條」你究竟有什麼魔力,讓孩子們欲罷不能,淋著大雨、冒著被父母的責罰,依然鋌而走險呢?
在《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中,作者麥可·莫斯就已經告訴我們,管不住嘴,可能真不是我們的錯。
鹽、糖、脂這三種看起來平淡的物質,卻組成了我們「戒不掉的癮」。
糖:
我們知道甜食代表能量,在人類之初,獲得能量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喜歡吃糖,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反應。
研究發現,偏愛甜食可能是一種「習得性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小時候喜歡吃糖,這種習慣會一直保持到成年。而孩子相比於成人,對糖的抵抗力更差,糖能帶給人們興奮和愉悅。
脂肪:
據說可樂就是找到了糖的「極樂點」,才會如此讓人慾罷不能。但脂肪沒有「極樂點」,吃糖多了可能會覺得膩,但食物裡的脂肪含量越高,味蕾就會越喜歡。
脂肪還如同「麻醉劑」,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柔和,同時它和糖一樣,能刺激大腦,產生愉悅感。
鹽:
我們常聽老人說:「孩子不吃鹽,就沒力氣」,其實說的是鹽中的「鈉」。但現如今,我們幾乎每個家庭都面臨著「鹽超標」,一道菜好吃不好吃,取決於鹹淡。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張普洪教授曾說:「吃一包辣條,每日的攝鹽量就已經超標了」。
而「鹽」還作為食物中「修復劑」的存在,它的出現,可以掩蓋食物中一些不好的口感。
鹽也會引發大腦產生快感。
除此三樣之外,辣條還有絕招「辣」。
魯迅先生曾經說:世界上本沒有吃辣的人,吃辣的人多了,身邊的人都會跟著吃一點辣。
在我們嘗試幾次後,會不知不覺迷戀這種感覺,而長時間的刺激,會讓大腦逐漸適應這種感覺,所以我們不得不加大「辣」度,尋求這種刺激,辣是會讓人上癮的。
綜上所述,就是辣條的重要組成部分:
油脂+鹽+糖+辣+味精
這簡直可以說是,對味蕾的刺激,達到了身心,全方位的滿足。
辣條不僅對於孩子充滿誘惑力,對於成人也毫無抵抗力。
不止是父母將「辣條」視為零食界的黑名單,就連我國頒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中,「辣條」也是「限制食用」級,每周食用1次,或者更少。
辣條,高鹽、高脂肪、高熱量這種食物,本身就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5毛錢的辣條,還是給孩子少吃為好。
1、從營養成分表中看,脂肪超標、鈉超標
脂肪超標▼
營養成分表上,註明的脂肪含量是14.4g,而普通麵粉才1.5g,人體每日需要攝取的脂肪含量大約在60g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擋不住誘惑,吃了辣條,就要面臨餓肚子了。
納超標▼
營養成分表上,標註出鈉含量是2745mg,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根據衛生部組織建議,每天鈉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2g也就是2000mg,否則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食鹽超標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2、從配料表中看,食品添加劑令人擔憂
為防止大家看不清,我把配方表打在下面:
小麥粉、生活飲用水、植物油、食用鹽、白砂糖、香辛料、食品添加劑(穀氨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甜蜜素、5′-呈味核苷酸二鈉、復配糕點防腐劑(水溶(脫氫乙酸鈉、檸檬酸鈉、葡萄糖酸-δ-內酯))、復配糕點防腐劑(脂溶(山梨酸、單硬酯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三氯蔗糖、安賽蜜、紐甜、特丁基對苯二酚、食用香精)
甜味劑▼
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安賽蜜、紐甜
一包小小的辣條,添加甜味劑有5種之多。
雖然甜味劑被允許添加在食品當中,但科學家實驗得出,甜味劑可以引發老鼠的糖尿病和肥胖症。
乳化劑、穩定劑▼
單硬酯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
他們讓食物保存時間延長,讓食物口感更柔和。唐偉東副主任醫師告訴我們,食品添加劑過量,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防腐劑▼
脫氫乙酸鈉、檸檬酸鈉、葡萄糖酸-δ-內酯、山梨酸,4種之多。而且還有食用香精。
不考慮一包辣條的衛生情況,單看這些「食品添加劑」,就足以讓人令人卻步。
而辣條引發的新聞事件,也是數不勝數,所以,辣條這個走出國門的美食,最好別給孩子吃。
3、經常食用辣條的危害
1、講明道理,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危害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常會以一種絕對權威的語氣,告訴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懶得跟孩子解釋其中緣由。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心裡不服氣。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偷偷吃完辣條再回家。
我們在日常跟孩子交流中,要給孩子傳達,垃圾食品不健康,以及為什麼不健康,根深蒂固的理念下,孩子再次買辣條時,也會考慮考慮。
當然,也不能誇大事實,誇大事實就等於說謊,信任度降低,孩子辣條會買的理所應當。
2、善用「延遲滿足」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當孩子鬧著要吃辣條時,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包辣條,告訴他:如果這包一直沒吃,那麼下個星期,媽媽給你買兩包,如果吃了,下個星期就沒有了。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說:「延遲滿足感,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當孩子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辣條,他也學會了忍受一時不快,獲得長久歡喜。
延遲滿足的重點不在於延遲,而是滿足。如果我們答應孩子的事沒做到,這叫做欺騙,已經吃了那麼多包辣條了,也不在於這一兩包,有時候做父母要心大一點,眼光長遠一點。
3、給孩子一個放學就回家的期待
我們發現孩子吃辣條這件事,多半都是同學帶起來的。放學後的校門口小鋪,更是孩子扎堆。
有時候,同學吃辣條分給孩子一片,吃著吃著就上癮了,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放學就回家的期待。
我們可以在當天晚上,問問孩子明天想吃什麼?
我們也可以答應明天給孩子一個驚喜,可以是一個玩具,也可以是媽媽親手畫的賀卡。
跟孩子約定好,父母明天要做什麼,孩子幾點前必須到家,減少放學後在外逗留的時間。
講述危害,其實是在給孩子做心理建設,埋下伏筆,孩子在買辣條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件不正確的事。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是提高孩子的核心能力,讓孩子抵禦誘惑,收穫美好的未來。放學早點回家,是避免孩子受外界影響,畢竟孩子的心智還不夠堅定。所以這三步缺一不可
結語:
最後用《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中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文章:
你的身體是神奇的,讓人驚豔的。此時此刻,無論你屬於哪一種體型,你的身體都是一臺無與倫比的機器,它能做很多很酷的事情。學會如何照顧你的身體,是你能學到的最重要的知識,永遠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