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著名女詩人的這首送別詩,意味悠長,與唐詩大家不相上下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唐代是一個很開放的時代,女子的地位較之前也有很大提高。雖然科舉做官等還是不允許有女子出現,但是那個時代的女子也已經有才女名世。比如魚玄機,又比如薛濤等人,雖然比不得李杜白等人名滿天下,但是在當時的詩壇上,也是有自己的地位的。

尤其是薛濤,堪稱唐代最著名女詩人。她的詩作,頗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志氣,被譽為「萬裡橋邊女校書」,後人多以「女校書」相稱,以示尊敬。而她的唐詩作品,被稱為「工絕句,無雌聲」,更是表達出了對其的尊敬。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首唐詩,乃是薛濤的經典送別詩,意味悠長,與唐詩大家不相上下。且看: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送友人》,寫於薛濤送別友人之時。唐詩中多有送別佳作,李白杜甫等人尤其更多。這些送別詩或表現離別愁緒,或表達對於友人的祝願,或著重描寫離別之地的景色,內涵頗為豐富。

薛濤這首唐詩也不例外,不過期更多的化用古詩典故,賦予了這首送別詩更多的意義表達和情感渲染。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這兩句顯然寫的是離別場景,也是薛濤對於別浦晚景的描繪。「蒹葭」、「蒼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句,在唐詩和《詩經》之間建立聯繫,勾勒出當時的絕妙秋景。

這兩句所表達的意境就是,月色如水,籠罩在水國之上,悽冷的月亮再加上秋夜獨有的寒意,更加使得人感到涼意陣陣。遠處青山和夜幕融為一體,賦予了作者所要表達的離愁別恨更深的意境。

「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這兩句古詩同樣引用了經典名句,一則是李益的「千裡佳期一夕休」,一則是李白的「夢魂不到關山難」,都是用來表達離別之苦的。面對離別,面對如此悽冷的秋夜,作者的內心也是惆悵滿懷的,借用古人的詩句用以表達更為豐富的情感。

這兩句極言作者離別的惆悵,又有誰在說離別千裡之遙,就從此時此刻開始?但是離別之後,即便是夢境中相遇,也總是那麼遙遠,千裡迢迢啊!

這首唐詩是薛濤的一首著名唐詩,其中蘊含的離愁別恨表達很是曲折,但是意境卻很悠遠,頗有意味。不看題目和作者,單看這首唐詩,恐怕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一首女詩人所寫唐詩吧。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的送別詩,既是離別時的不舍,也是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唐代的詩詞,一直在我國歷史文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唐代的詩人云聚眾多,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廣為後人崇拜。唐代的詩詞作品題材很多,其中送別的詩詞就是一大類。人生的聚散離合是社會的常態,相聚時歡天喜地,分離時傷感悲涼。
  • 唐代詩人:你看我把生活過成了詩,可我不過是在應酬
    清朝時期編纂而成的《全唐詩》就收錄了唐代詩人的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詩,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句子,作者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些數目足夠讓你感到吃驚了吧?不過,雖說是《全唐詩》,但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有的詩歌在唐代就已經流失,或者未能廣泛流傳,《全唐詩》也未必稱得上「全」。據說,李白的詩歌有一半都早已流失了,不得不說十分可惜!
  • 唐詩三百首中我們最熟悉的送別詩,在畢業留念本上引用最多的詩句
    這是我們唐詩三百首中我們最熟悉的送別詩。每當我們送別朋友到很遠的地方的時候。我們都會說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尤其是當時我們年少因為升學、因為家鄉離別的時候都會在彼此的留言本上寫下這一詩句。不懂得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等到今天我們重新梳理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再考慮到,唐代當時那種惡劣的交通和通訊環境的時候,我們才會認識到古人的這首詩,浸潤了多少淚水。這首詩是唐代大才子王勃入選唐詩300首當中的唯一的一首五律,我們對於王勃了解更多的是他的《滕王閣序》,尤其是他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對於滕王閣當時的情景的描寫可謂是千古傳誦,經久不絕。
  • 戴一菲︱唐代孤舟送別詩意與後世孤舟送別圖
    東晉時,孤舟已被陶淵明寫入詩中,經過唐代詩人的陶煉,被賦予了豐富而複雜的情感內蘊。在唐代送別詩中,孤舟頻繁出現,逐漸與送別場景建立了緊密的情感聯繫,發展為表現送別主題的經典意象,對後世送別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唐之前,孤舟意象很少入詩,陶淵明應是最早將其引入詩中的詩人,其《歸去來兮辭》云:「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唐詩宋詞之所以在我國文學界的地位如此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只需要用簡短的語言,就能生動地描繪一個意蘊深遠的情景、就能表達詩人內心當時複雜的心情與情感、就能道盡在文字本後所蘊含的那無窮無盡的意味。在之前的很多詩詞中,小赫赫最喜歡用「寥寥數語」、「短短七個字」等來展示詩詞的這一魅力。
  • 唐詩300首朗讀者精選:《送別》王維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向哪裡去,以設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並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為送別友人而作,是唐代最著名的七絕之一
    唐代安西都護府治所。此詩一題作《渭城曲》,曾譜入樂府,傳唱一時;唱時,除首句不疊外,其餘三句,每句皆再唱,故又稱《陽關三迭》。渭城:見前《觀獵》注。浥:潤溼。客舍:旅舍。陽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五律,你更欣賞哪一首
    唐代詩歌文化繁榮,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冠絕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書中最著名的八首五言律詩。1、《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古人筆下的友情最是令人感動,駱賓王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很是感人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裡僅次於王勃的一位詩人,而且他也是天才型的詩人,還在七歲的時候便是寫下膾炙人口的《詠鵝》,使得他成為了當時最了不起的詩人,而且他的詩作用詞也是極為簡練,寫得很是直白,儘管是樣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意境。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在初唐四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了。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駱賓王寫下了一首五絕唐詩,情感深厚,頗有力道,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於易水送別》,是一首送別詩。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常思報答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湧泉相報談到「詩聖」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憂國憂民的情懷,無比為人稱道。他的詩多以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化,表述了儒家仁愛精神以及強烈的患憂意識,後人稱讚其詩為「詩史。」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可謂是寫出了新意,沒有了以往的依依不捨!
    王勃可以說是唐朝最有才華的天才詩人,他小小年紀便是以詩文名聞天下,雖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他同樣的創造了奇蹟,留下了大量的詩作,而且他的那些詩作描寫的極為唯美,無論是讚美田園風光的詩作,還是送別詩,那都是寫出了新意,尤其是他的送別詩,可謂是別出心裁,沒有了以往詩作裡的哭哭啼啼
  • 唐詩經典之《王維·送別》賞析
    鑑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
  • 王勃的這首送別詩,南北朝以來第一首,雖是送別卻全無悲傷
    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曾經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的《九歌》中寫道:「悲莫悲兮生別離。」從此之後,基本上送別詩詞便尊定了主基調,一提起送別,一定是悲傷銷魂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後,送別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詩人就是喜歡和前人唱反調,將本來很銷魂愁苦的送別寫出了寬慰豪邁之情,比如王昌齡有詩云:「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再比如高適也有詩說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將本來充滿憂愁的送別之情,變成了樂觀向上,心胸寬廣的基調。
  • 初唐才子駱賓王的這首送別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描寫的很傷感
    駱賓王的很多詩作,那都是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深情,例如他的這首《於易水送人》,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送別詩,而且詩人描寫的很是傷感,也非常的憂愁,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於易水送人》唐代: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唐詩宋詞朗讀者:《送別》王維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並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後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
  • 一首風趣的打油詩,把唐詩題材分為4種,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唐詩歸納起來有「四多」,其一是數量多。清代編寫的《全唐詩》,其中收錄了約五萬首唐詩;其二是詩人多,詩人幾乎遍布社會各個階層,從帝王將相,到皇后嬪妃;從文臣武將,到漁樵耕讀;從名流雅士到宮女歌妓,都會吟詩賦對。根據《全唐詩》統計,有名有姓的詩人就有兩千二百多人。
  • 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其中兩句
    岑參、高適、王昌齡、李益等諸多的邊塞詩人把邊塞詩寫得動人心魄,寫得意境高遠,寫得情真意切,寫得豪邁壯闊,大大提升了唐代邊塞詩的地位,提升了審美價值。而其中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屬這首七言古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