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看古人如何理解人生

2020-12-22 那年那些小故事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看古人如何理解人生

古時候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一些話語,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 多了解一點兒俗語,對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幫助的。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路行心。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酒肉朋友朝朝有,無錢無勢親不親。相逢好比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

世間沒有什麼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都會經歷跌宕起伏,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十年之久,有多少人成功,又有多少人失敗,每個人都會經歷成功和失敗,重要的是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心境都會一如既往的平靜。現在已經很成功的百萬富豪,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到達人生的巔峰了,不用再繼續走了,這樣就很好了,但是這樣的心態保不齊會走下坡路。有些比較貧窮的人,為了爭口氣,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奮發圖強人生一步步走向巔峰。

也許你今天還在谷底努力,明天就會登上山頂,以許你今天還在山頂哈哈大笑,明天就可能會跌落谷底。世間的起起伏伏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我們能做的是要用平常心去面對。

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十年之間人和事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沒人能夠清楚在這十年間會有多少人經歷了起伏,會有多少人在這跌宕起伏之間最終還能夠成功。

面對生活的跌宕起伏,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身價縮水,有人財富暴增,有人在黑夜裡苦苦追隨,有人卻早已手捧鮮花。要相信風水是會輪流轉的,總有一天會轉到自己身上的。以成功或失敗來判斷一個人,在這種前提下的判斷是不合理的,我們要看這個人在對待成功和失敗時候的心態是怎樣的。

人生的起起伏伏都是正常的事情,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我們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只有不把走上山頂當作是成功,不把跌落谷底當成是失敗,把山頂和谷底當成是自己人生路上必須要經過的一處地方,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平常的心態來對待成功和失敗。

在官三日人問我,離官三日我問人。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美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感謝美圖。

編輯|本文由「那年那些小故事」原創,歡迎評論,收藏,點讚。未經允許請勿抄襲,感謝你們的閱讀,愛你們,比心。

相關焦點

  •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背後含義盡顯古人的智慧
    古時候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一些話語,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 多了解一點兒俗語,對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幫助的。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韓信從胯下之辱到開國功臣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遇到很多讓我們猝不及防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會感覺人的一生太漫長了,漫長到我們無法承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想要快點結束這一切。但又常常會覺得人生實在太短暫了,短暫到我們來不及體會世間的美好,就要離開了。或許這樣的糾結,會伴隨我們一生,無論是美好還是苦楚,這都是生活給予我們的饋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坦然的接受這一切。
  • 「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馬雲也說:你努力才有希望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它是我們祖先通過摸索總結,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才換回的經驗教訓,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實戰經驗。它是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瑰寶。
  • 四句民間老話,三貧三富不到老,把職場真相說得明明白白
    四句民間老話,三貧三富不到老,把職場真相說得明明白白古代有很多民間俗語,這些是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對人性的理解。不同於現代,都是膚淺的網絡流行語。這四句老話,道盡職場炎涼,明白的人都是正能量!1、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如果貧窮,即使住在市中心,也沒有人理睬;如果富裕,住在深山裡,來往的人也絡繹不絕。
  • 「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是何意?古人的良言字字在理!
    民間就有句俗語:「大男人為國,小男人為家。」然而不管一個人的擔當是大是小,他總脫不開,也不會捨棄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如果你想不出活著的意義,有一個意義就擺在你的眼前:為家人而活,為家庭而活。在世時,為家人謀福祉,離世後,把自己的福澤遺留給後代,這是每個人都想的事。然而如何讓家庭振興起來呢?
  • 人生低谷期該如何行事?古人總結了一句俗語,看完讓人醍醐灌頂
    人生低谷期該如何行事?古人總結了一句俗語,看完讓人醍醐灌頂每個人都會有人生的低谷期,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步入人生低谷期後,每個人都會竭盡腦汁的想辦法脫離困境。古人對人生的低谷期該如何行事,總結了一句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古人想用這句話表達什麼意思呢?人窮不思三人說的是哪三人呢?這三種人說的是貴人、情人、復人。窮不思貴人。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所以這句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則是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來的。那麼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重溫《治安疏》,古人語句句擊中要害!
    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在官三日人問我,離官三日我問人。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平身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鬼神可敬不可諂,冤家宜解不宜結。人生何處不相逢,莫因小怨動聲色。好義固為人所欽,貪利乃為鬼所笑。
  • 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啥意思?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這些諺語聽起來基本都很簡短,但經過當地老農民的講解後,其中所蘊藏的道理卻是讓人折服的。又因為這些諺語形似順口溜,特別好背,格式上也沒有唐詩宋詞那般的複雜和嚴格,它廣泛流傳在民間,所以這些古語通常又被人們稱之為「俗語」。俗語的特性就是「通俗、易懂」。你別看這些俗語聽起來覺得有些「俗氣」,不過「話糙理不糙」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
  • 農村俗語:「風流女子莫教貧,瀟灑男子莫讓富」是啥意思?
    有那麼一次,我在與老人聊天的過程中聽到這麼一句俗語:風流女子莫教貧,瀟灑男子莫讓富。但我不知其意,於是便向老人請教,老人告訴我說:一、風流女子莫教貧風流是指人的風度和儀表。出自《漢書·趙充辛慶贊國忌等傳》中,在這個傳記中有這麼一句話:「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 人為什麼要辛苦賺錢?好現實的答案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門前拴著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放著討飯棍,親朋好友不上門,世上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 俗語「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都為貧」,你懂這是什麼意思嗎?
    俗語「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都為貧」,你懂這是什麼意思嗎?人這一生會經歷無數的挫折與困難,又遇到很多誘惑和機遇,到底是富貴還是貧窮其實早已註定,但萬事不是絕對,如果你努力拼搏的話,還是有希望搏出一個美好未來的。在我們祖宗數千年的繁衍生息之後,誕生了許多有趣的文化,種類豐富駁雜,有糟粕與精華,就看我們如何取捨。雖然社會一直在進步,在有些古人文化即便放到現代社會也仍然適用。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積極向上,為什麼要努力賺錢?
    大家好,我是雲飛揚,很榮幸在這裡與大家相遇,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每個人為什麼要努力奮鬥,努力賺錢?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呱呱墜地得到父母的精心呵護,在學校老師得到精心教育,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我前面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引用了這句話:「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全句是這麼說的: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看人,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在官三日人問我,離官三日我問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意思一句話概括就是這個社會很現實,你想要自己變的強大,你就必須努力奮鬥。
  • 知道「貧居鬧市無人問」的下一句嗎,這些俗語太有智慧了
    中古自古至今像再這樣的俗語非常的多,很多這樣的話已經找不到出處,都是老百姓之間口口相傳的俗語,但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話,每一句都暗含著深刻的道理,古人的智慧都隨著這些俗語被保留的下來。實際上就是告訴人們,凡是不要聽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他所說的僅僅是代表他自己,大可不必在意。像這樣淺顯,但是蘊含深刻道理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下面的這5個俗語,不妨聽聽古人的總結。
  • 俗語「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在傳統農村,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俗語,讓人聽了略感驚訝,並且在驚訝同時,還感到迷惑:不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作何解釋。比如這句俗語: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在我國古代,古人由於科學素養較為稀缺,因此會相信一些不大靠譜的事情——比如風水、擇日。並且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文化體系。其中,喪葬文化體系在古代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我國古人認為,人生在世幾十年,倒是身後的世界千秋萬世,因此對喪葬十分重視。而上文提到的俗語,可以視為喪葬文化的一部分。
  • 古訓「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下一句才是生命的真諦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只重衣冠不重人」,感嘆出了多少背後的心酸與無奈,感嘆出了多少背後的現實與殘酷。「成王敗寇」從來都不問你背後的原因,也不關心你期間經歷的種種困難,困境與絕望,只看你此刻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心。歷史上自古就有成王敗寇之說法,歷史上的很多歷史事件也印證了所謂成者為王敗者寇之事實。
  • 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古人經驗之談,句句在理!
    時間是一個讓人又喜又悲的東西,喜的是他給了我們所有的美好與溫馨,然而卻又在無形中開始了人生的倒數,人生一世不過草木一秋,只有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人生的價值,才不枉白來一遭。其中有句民間俗語說的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則更加生動形象地體現了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情形。生長於農村的人對早起肯定不陌生的,往往都是天還微亮的時候就已經起床開始收拾。經過一夜的休息,加上早上新鮮的空氣,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翻然一新,加上早上太陽溫和,在田地裡勞作就仿佛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那種感覺只有早起的人才能體會。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等等,這些俗語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而且家裡老人知道的俗語也非常多,但這些俗語不像詩詞歌賦有具體的作者,俗語並非出自某一特定的人,而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生活中經驗的總結。把人生經歷匯總成一句句膾炙人口,通俗但又充滿大智慧的語言。
  • 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老祖宗的告誡,真有道理
    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這句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直接望文生義,那就可以理解為:人過了40歲以後,身體素質衰退,比不了年輕人,有「三種覺」不能睡,有「三種人」不能去求他。
  • 俗語「寡婦失節,不如老妓從良」,啥意思?古人經驗有道理嗎?
    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讓人爭論不止的地方,爭論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與教育使得其在看待此物此事時所處的角度不一所致。所以在理解傳統文化的時候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當時的主流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客觀地看待和分清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