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認為,這是一種統戰,目的是讓臺灣更依賴中國,但當中國市場開放,企業看到的是機會。許金龍舉例說,無名小站在臺灣經營非常成功,但最後又能怎樣,如果無名能到中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所以他認為中國市場是臺灣年輕人創業最好的機會。
據臺灣《商業周刊》報導,兩岸又出現新流行用語:「抱團」。這原本是電玩用詞,代表三到五個英雄一起行動,不被敵方各個擊破。但現在,已演變成一張通往中國市場新門票:學會抱團,攸關未來企業生存與中國大陸商機。
2013年12月7日,14個年輕人悄悄走進了臺北一○一的85樓餐廳包廂內,沒有喧譁與高規格的儀式,低調展開一場兩岸總營收破千億元、平均年齡30多歲的兩岸二代企業家交流會;從交朋友開始,最終目標是結盟合作。
餐會,氣氛輕鬆 沒嚴肅議題,就是「混臉熟」交朋友
同樣也是12月,兩岸四位部長級的前後任官員、近40位企業家一早8點趕到圓山飯店,這是海協會長陳德銘上任之後首度造訪臺灣之際唯一一場邀集兩岸企業家的大型餐會。這場大陣仗的會議竟然沒有嚴肅議題,與會者說:「就是來『混臉熟』交朋友!」混臉熟,又是個大陸用語,望文生義就是製造機會加深印象。
從30多歲兩岸青年企業家,到80歲大老級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或身價百億、雄霸一方的中生代企業家,都搶著「混臉熟」玩抱團。
很多人不知道,2013年7月30日,中國九大社群之一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發布一篇最新理事成員簡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成為臺灣第一人,進入這個標榜需新臺幣五百億元身價、13億人口限量60人、全體理事會一票否決制的中國神秘社群,她等於進了中國民間企業家的金字塔最頂端。
下個月,長江商學院也將來臺辦活動,為2014年在臺灣舉行的年會暖身。屆時以長江商學院為主成員的九大神秘社群之一華夏同學會,將大舉來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以及正和島,對於招收臺灣會員也躍躍欲試,正和島更準備在2014年設立臺灣分部,展開中國九大神秘社群來臺灣發展的第一步。
還有2013年7月25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英業達集團董事長葉國一、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這些大老闆排排站等投票,就為了在一個讓臺灣人進入中國特許市場、明星行業,一邊又能引中國資金跟臺灣合作的交流平臺中,搶個好位置。
地點回到臺北一○一的85樓,這是一場橫跨兩岸,比學歷、家世、身價,更比想法與創意的豪門二代夜宴。迎接中國二代企業家的臺灣團隊,成衣代工大廠旭榮集團二代少東執行董事黃冠華、臺灣華歌爾董事長特助陳均輝、臺南佳和集團董事長特助翁偉翔,甚至連低調神秘在臺北擁地百億元,跟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臺泥創辦人辜振甫、板橋林家、香蕉大王陳查某齊名的萬源紡織創辦人杜萬全的孫子——敖特實業董事長杜俊德都一一現身。
他們所迎接的中國富二代,有營收破新臺幣千億元的全球羽絨服大王波司登總經理高曉東,有中國美麗富二代稱號的杭州漢帛集團總裁高敏,以及專門做股神巴菲特和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訂製西裝的大連大楊集團副總經理胡冬梅等。
這些中國客到臺灣,被安排的行程,是騎腳踏車、逛迪化街布市、喝珍珠奶茶、吃雞排;他們穿著簡單休閒服裝,任誰也看不出來這群人的身價。
在圓山飯店,則是一場斑標準的餐會,鎂光燈前,只見到一群中國官員、臺灣前官員、大企業家正襟危坐一字排開,就連桌上的柳橙汁也有如閱兵一般整齊畫一。
但當雙方主持人講完話、鎂光燈撤去之後,嚴肅的餐會突然變得熱鬧,與會者之一的樂升科技董事長許金龍說:「所有人開始不停走動,忙著敬柳橙汁、趕緊交換名片,沒有人有時間坐在位子上!」
當許金龍準備起身跟著換名片,才發現一早匆匆出門竟忘了多帶名片,身上只剩兩張,只好先低頭吃早餐,心中拚命想:「僅有這兩張要跟最想認識的人換,但怎麼直接找到他,又怎麼避免半路被換走?」
座位,刻意安排 同業對坐,臺銀董座對中國人行行長
只是跟大陸人交流,還算不上抱團,抱團抓緊的是建立人脈、取得信息、拿到金流、達成聯盟合作,甚至再透過交叉運用與運作,產生的綜效讓人難以想像。
同時,現在中國也刻意嚴選一流企業家,吸引臺灣對等的企業家去抱團。
以臺北一○一那場中國二代企業家餐會為例,源頭是隸屬中央部會級單位的二代中國服裝青年企業家沙龍,該組織2012年成立,採總額管制的嚴選模式,總數30人不得超過,離開一個才能補一個,要發展成二代菁英俱樂部之一。
臺灣方面,除了講家世地位與財富,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這些人都有自創品牌,原來單單有家世、財富還不夠,必須要有創業構想與企圖心才能獲邀。
回頭來看,圓山的餐會,參加者背後都有玄機,仔細看名單,會發現主要來自兩大團體,一是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成立的非官方組織——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簡稱海貿會;另一個則是以對日交流為主旨成立的三三會,代表人物有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長春集團董事長林書鴻,以及中信金副董事長薛香川。這兩個團體結合,成了中國不能忽視的一股財經力量,所以陳德銘以海協會長身分首度造訪臺灣,在行程中安排了這場最大規模的財經交流活動。
他也帶中央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專門協助臺商取得經濟政策的國臺辦經濟局長徐莽,連號稱中國改革30多年來最大試驗的上海自由經濟貿易區也都派副主任參與。企業家方面,有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中國國家核電公司總經理顧軍、蓋北京奧運鳥巢的中信建設董事長洪波,以及經營電子商務的京東集團聯席董事長趙國慶等各領域重量級人物。
現場玩起排排坐點鴛鴦譜,讓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對上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機電業大老黃茂雄對上中國核電公司......。當天,文創、生技與電子商務這些跟中國七大新興產業相關的業者也同時受邀,讓臺灣業者能夠跟中國當紅明星產業連結。
所以,一場精心安排的早餐會,搭起了當紅的人民幣債券、人民幣離岸中心、生技文創到電子商務的橋梁。能擠進成功者社群,就能換來商機與影響力。
對話,訴求軟性 用臺灣酒加溫,聊到賣牛仔褲送毛巾
黃冠華說:「兩岸交流已司空見慣,每天都有人來沒錯,但對等、軟性氛圍模式,又有商務精神跟效果,這需要刻意營造。就好像天天都有人約會,但是你要找到一個好對象,其實沒那麼好找,是一樣的道理。」
為了一場聚會,他們半年前開始安排,行程脫離官式與人人皆走的景點,安排具文化與創意的體驗,展現臺灣不同於大陸的特色及軟實力。
在一○一的餐會上,刻意營造的氛圍,再加上臺灣米釀的臺灣酒,來自臺灣毛巾故鄉雲林的好家庭毛巾董事長特助張培欣,遇上了中國婚紗出口最大的廣東名瑞集團營運總監蔡中涵,兩位二代少東一見面馬上就談起了毛巾生意,兩人互換完手機號碼還換微信;接著搭上賣牛仔褲的狼道服飾品牌創辦人劉奕群,聊到了買牛仔褲送毛巾的商業模式。一場交流讓兩岸年輕人在生意、人脈與金流都產生了連結。
目的,在中國當個咖 拿下說話權和能見度,就能被看到
有人說兩岸產業、企業正在進行一場殲滅戰,然而抱團的人引用管理策略說:既然打不過別人,不如就加入它。
不只加入它,還要貢獻它。臺灣企業家不停的將想法拋給中國方面,才能透過各種抱團活動,創造對接與連結。
2013年11月在南京舉辦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在建案中加入圖書館,也成為話題,與會者頻頻在聊天中問馬玉山蓋房子的文創精神,有沒有辦法整套移植到中國。從建商變文創業者,讓聽到的人非常稱羨,商機也隱然發動。
所以黃冠華說:「參加社團組織,最後都是為了話語權,在中國當我們產業話語權夠,你會知道方向往哪走;對於哪些政策怎麼走,我們有建議權,這差很多。」
意思是,透過抱團,能在中國大陸當個腕!黃冠華說:「大陸很大,你不發出光亮,沒人會看到你!」
當然有認為,這是一種統戰,目的是讓臺灣更依賴中國,但當中國市場開放,企業看到的是機會。許金龍舉例說,無名小站在臺灣經營非常成功,但最後又能怎樣,如果無名能到中國,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了,所以他認為中國市場是臺灣年輕人創業最好的機會。
這是一張中國在十八大三中全會後,特別為臺灣加印的「抱團門票」,讓兩岸企業、青年用聯盟關係互補,在中國拿到能見度和話語權,甚至取得市場特許執照,進而卡位中國市場,變成繼家世、學歷、婚姻與社群後的第五張成功者門票。
(撰文:萬年生,商業周刊)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綜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