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喆剖析臺灣照企進軍大陸市場6大策略

2020-12-16 千家智客

[導讀]幅員遼闊、人口稠密的中國大陸地區,擁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也註定要成為全球照明同行的“兵家必爭之地”。摩拳擦掌,垂涎爭食。面對這塊讓人胃口全開...

  幅員遼闊、人口稠密的中國大陸地區,擁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也註定要成為全球照明同行的「兵家必爭之地」。摩拳擦掌,垂涎爭食。面對這塊讓人胃口全開的「大蛋糕」,LED產業發展至今已超過三十年的中國臺灣地區,也自然不甘人後。

  論人口數量,臺灣只有河南省的五分之一;論土地面積,黑龍江省已是它的十幾倍。在臺灣LED燈飾照明企業踏上進軍大陸市場的道路上,照明行業知名營銷專家吳正喆則表示,「當中更應該注意到的是,與臺企熟知的外貿市場不同,大陸市場廣闊容量的背後,隱藏著其獨特的複雜性。」他認為,要打開某個市場的大門,其實就是要完成從廠家到用戶的跨越。而這一種跨越,在大陸市場裡顯得尤為複雜。

  大陸LED市場當前局面的形成

  對此,吳正喆指出,製造企業在幾個不同層面上面臨難以跨越的鴻溝,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吳正喆介紹道,追溯中國大陸地區的照明市場當前複雜的局面形成,可以從20世紀80-90年代說起,眾所周知,其時大陸改革開放正在開展得如火如荼,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大的消費者群體對於照明產品的需求,也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邁進,「能亮就行」的觀念已漸成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照明產品在不同場所的功能性上,不斷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在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政策驅動之下,珠江三角洲地區一大批的民營燈飾企業猶如雨後春筍。隨著大陸照明產業聚集區的形成,企業的雲集,又帶動了五金、電鍍、注塑等周邊行業的聚集,廉價的勞動力提供了低成本的發展空間,形成了良性循環。珠三角照明產品的多樣性及成本優勢,已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區域。

  20世紀90年代的中後期,房地產大潮和國家基礎建設大潮興起,照明產品需求也順理成章地出現爆發性增長,讓許多的照明企業受惠盈利,也極大地加劇了行業之間的競爭,同時更讓原來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渠道競爭和品牌競爭。他指出,也就是這個時候,行業性鴻溝和企業性鴻溝得到顯現。在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市場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立足於自身定位,更加低費高效地與用戶完成對接。一些優秀的企業通過對渠道和品牌的建設,跨越了用戶之間的鴻溝,並且有意識地主動推高這道門檻,為競爭對手的跨越設置障礙。

  直到自2012年始,跟隨房地產市場的不斷降溫,國內對照明產品需求的增長也陷入了低迷。吳正喆認為,在這樣的市道下,行業人士再難以取得本質性的突破,卻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夾縫。行業高度分散、低效、板結的態勢似乎正在固化。「一些企業寄望惡化的市場環境,能帶來對過剩產能的洗牌,然而,過低的門檻,又導致這個行業從來不缺無知無畏的新進攪局者。」他表示,大陸照明市場進入了一直微妙的動態平衡,卻已早不是當初的那一片「熱土」。然而,置身於照明行業浩浩湯湯的發展大潮裡,總會浮現一些「柳暗花明」的嶄新局面。「近年來,LED技術的普及、網際網路+時代與資本時代的來臨,照明業內人士似乎又看到了產業重組、重構乃至重塑的新曙光。」

  大陸LED市場現有六大營銷模式

  2015年即將過去,在新的照明市場形勢下,臺企要挺進中國大陸市場,在充分認識大陸當前市場局面形成的前因後果之餘,還不得不先熟知大陸市場現有的幾種營銷模式。吳正喆就此列舉了六個可以直接借鑑的模式類型:

  

 

  

 

  吳正喆指出,以上幾種模式,根本目標都是要跨越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鴻溝。從鴻溝的行業屬性來看,由於照明產品的專業性、多樣性、低關注、低頻購買,將導致中間層長期存在。所以他認為,企業的跨越事實上要分兩步走:企業到商家,商家到用戶。然而,能一次性解決兩個跨越的少之又少。「上述六個模式的根本區別,也就在於企業對中間層數量和質量的得失取捨。在目前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下,這些模式都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明顯的缺陷。」

  跨域鴻溝需解決的五個「本土化」

  在他看來,臺企進軍充滿誘惑力的大陸市場,要分一杯羹絕非易事。完成鴻溝跨域,事實上要解決五個「本土化」問題。

  

 

  吳正喆表示,臺灣品牌嫁接大陸照明行業平臺,可能是目前的最優選擇。在大陸市場眼中,臺灣企業有優秀的產品力、製造力,管理規範,信譽良好,問題在於「不接地氣」。反觀臺灣企業眼中,大陸市場潛力巨大,但非常混亂和複雜。而藉助優秀的照明行業平臺豐富的行業資源,有助於充分整合業務團隊、倉儲物流等營銷和運營要素,這就要求這個平臺有足夠的能力運用資本力量+網際網路手段+行業知識,對平臺上的各類要素進行優化配置。還要有準確的戰略定位,立足於優化產業環境,使競爭回歸到產品的本質。他認為,對於臺企而言,通過了這樣的途徑,或就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製造優勢,而不必考慮過多市場和模式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對「鴻溝」的跨越。

相關焦點

  • 眾口評:吳正喆離職億光事件
    當事人回應  自吳正喆離任億光集團的消息發布以來,吳正喆先生並未對外發布任何言論信息,直至7月18日上午6點03分吳正喆先生在其微博中發布了一條感謝微博,感謝朋友們對其與億光事件的關心和關注,並指出應「坦然對之」,以下是吳正喆微博內容:  @吳正喆:
  • 臺灣中華電信與大陸企業攜手進軍雲端市場
    臺灣中華電信與大陸企業攜手進軍雲端市場 2010年12月17日 08:1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大型窗簾企業隆美進軍大陸市場
    臺灣大型窗簾企業隆美進軍大陸市場 2007年12月27日 2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二十七日在廈設立廈門隆美事業管理公司,大舉進軍大陸市場。  廈門隆美事業管理公司總經理郭家偉介紹說,隆美窗簾於二00五年轉型開拓大陸批發市場,並於同年在廈門設立工廠,作為大陸地區的中央倉儲中心和供貨基地。二00七年八月十二日,隆美窗簾在廈開張其在福建的第一家門店,現在廈門已有九家專賣店,預計今年在廈門島內開設的門店可達到十五家,其目標則是在福建開設一百家左右的連鎖店,在大陸的店面數量將達到五千家左右。
  • 臺灣醫療美容品牌進軍大陸市場
    臺灣醫療美容品牌進軍大陸市場發布時間: 2019-05-28 16:13:4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時至今日,臺灣省的醫美技術日臻完善,親民的醫美項目和價格吸引了許多大陸以及周邊東亞國家的求美者赴臺進行醫美消費。在這個火熱的市場時機下,臺灣的醫美機構開始進軍大陸市場,讓更多的大陸求美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來自臺灣的醫美服務。近日,中國網健康頻道跟隨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網際網路醫美分會走訪臺灣本土醫美連鎖品牌星和醫美機構,一同感受了原汁原味的臺灣醫美。
  • 東森進軍大陸電商市場 盼廈門成兩岸電商中轉站
    「預計今年6月份,東森與網勁科技合作的電商平臺,將正式進軍大陸市場,大陸民眾將可以直接網購臺灣商品。」昨日,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廖尚文嚮導報記者透露。  借臺交會平臺,廖尚文偕同臺北商業會一行人,在廈門展開密集拜訪。
  • 大陸知名軟體公司進軍臺灣市場·杭州日報
    大陸知名軟體公司  進軍臺灣市場  大陸用友軟體集團的獨資子公司——臺灣用友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與一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日籤署協議,決定在信息軟體合作方面建立夥伴關係,擴大服務臺灣企業。  在當天舉行的籤約儀式上,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季學慶表示,此次用友與一通科技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希望藉助一通科技的力量,發展臺灣地區客戶,更好地服務兩岸三地以及歐美地區客戶。  臺灣用友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8月,是大陸知名的管理軟體與服務提供商——用友軟體集團的獨資子公司。據介紹,目前,在大陸和亞太地區有超過150萬家企業和機構使用用友軟體。
  • 奪回大陸商標權 臺商「新東陽」籌划進軍陸市場
    臺灣新東陽集團證實,已收到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相關7件商標爭議案件均獲改判勝訴,成為臺商企業在大陸爭奪商標權「一次性翻案」首例。  據中通社二十日消息:創立於1969年的新東陽集團,與「黑橋牌」、「義美」並列臺灣本土三大伴手禮業者。
  • 臺塑集團進軍大陸物流市場 實現「以櫃代倉」
    華夏經緯網6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經濟部」投審會表示,臺塑集團已於六月初提出申請,將匯出二百萬美元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香港臺塑物流公司」,並在廣東順德成立辦事處,設置大陸第一個「以櫃代倉」的保稅倉庫。由於大陸入世後至今仍未對外商開放物流市場經營,因此臺塑此次投資案備受注目。
  • 從「雷士」到「億光」 關於吳正喆的是非爭議
    同時,因人才、機制及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企業對區域市場的異地管理能力差,難以對財、物進行有效監管,更不可能大規模地墊支渠道資金,單純的業務團隊也無法長期有效地固化地方性資源(如:工商、稅務、媒體、工程等方面關係)。鑑於此,吳正喆在雷士照明主導了運營中心模式的變革。
  •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
    淘寶精選店」在臺北信義區開業  在大陸,新零售已經成為繼共享經濟之後,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齊名的商業新藍海,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尋找機會進入。而臺灣作為重要的大中華區市場,也逐漸成為大陸新零售企業進軍的目標。
  • 臺灣文創產品進軍大陸市場
    巫達誠是第三屆山西文博會的臺灣展商之一。  「其實我的祖籍是山西平陽,這也才解釋了為什麼我從小就那麼愛吃麵,愛吃醋。」巫達誠告訴記者,小時候去掃墓時,發現墓碑上有山西平陽的字樣,後來翻閱資料得知,「古時的平陽,就是現在的山西臨汾,才知道我原來是山西人。」族譜記載巫達誠的第27代祖先是平陽人,那時候祖先從平陽遷移到廈門,後至臺灣。
  • 海爾「慢熱」臺灣市場
    海爾策略聯盟夥伴臺灣聲寶:轉自搜狐  貼上合作夥伴聲寶的品牌名稱,海爾家電像隱形人一樣潛入臺灣各大家電通路。在臺灣知名度才0.1%的海爾,安靜地觀察臺灣市場,臺灣顧客並不知道自己買與不買的選擇,將左右海爾未來進軍臺灣的策略。
  • 臺灣晶華大陸投資首波鎖定上海商務旅館市場
    ,通過投資大陸案,投資金額以不超過該公司淨值四成為限,預估最快可在明年初啟動西進計劃,首波鎖定上海商務旅館市場,估計初期投資一千萬美元。   晶華指出,為拓展大陸市場、強化競爭能力,將以轉投資方式與海外策略投資法人共同投資控股公司,結合外資一起進軍大陸市場,在上海等大城市投資收購當地旅館飯店,及酒店式公寓,相關轉投資案已在股東臨時會中通過,將向臺灣「投資審議委員會」提出投資申請,預計最快明年初就可啟動西進計劃。
  • 大陸品牌鞋企發力臺灣市場 謀求合作共贏
    發行TDR同時有助吸引海外以及臺灣地區本地的投資者,並能擴大及分散公司的股東基礎。莊朝輝曾對媒體表示:「早在2009年就想過進軍臺灣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才敲開臺灣大門。」    其實早在今年6月份,特步在臺灣的第一家分店已在臺北西門町開業。
  • 看好大陸市場知名臺灣醫美診所進軍大陸
    說起醫療美容,大家都會想到韓國,但其實臺灣的醫療美容技術也很發達,隨著2011年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開通以及開展大陸居民赴臺體驗醫美,醫美已成為大陸遊客赴臺的新選擇。  位於臺北市東區繁華地帶的星和仁愛醫美診所,近一千平方的空間,英倫的裝修風格,每天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美白、亮膚、電光拉提、玻尿酸是店裡最受歡迎的幾個項目,一年營業額超過8000萬新臺幣。
  • 「臺灣味道」西進大陸市場,火了
    獨特風味俘獲食客心2017年6月,林素珍與兒子在貴陽合開了一家名叫「寶島阿嬤」的臺灣私房菜餐廳,主營臺灣海鮮料理和臺灣特色熱炒。會製作400多道臺灣美食的林素珍,每天站在齊腰高的灶臺前,手握大圓勺不停忙活著。因為味道道地,經常有人排著隊來吃林阿嬤做的菜。
  •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臺商:臺灣食品品牌進軍大陸有優勢 2013年02月17日 19: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國泰人壽可望成為進軍大陸首家保險公司
    中新社香港七月十四日電臺北消息:臺灣國泰人壽在防SARS措施解禁後,加速在大陸的布局,目前已經鎖定一家大陸國有企業作為合資對象,擬成立資本額人民幣八億元的子公司。一旦談判順利,國壽可望成為臺灣第一家進軍大陸市場的保險公司。
  • 首家大陸烤鴨店進軍臺灣 採用臺灣鴨
    首家大陸烤鴨店進軍臺灣 採用臺灣鴨    臺海網2月23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高雄河邊餐飲集團多年來一直想引進北京烤鴨,但因北京「全聚德」堅持要用大陸的鴨,難度太高而破局;「便宜坊」則看上肥美的屏東鴨,雙方將合作開發臺灣市場,以後臺灣人吃烤鴨不必跨海到北京,在高雄就能吃到道地的北京烤鴨。
  • 臺灣東森擬結盟央視 進軍內地電視購物
    據臺灣媒體報導,內地大陸電視購物市場商機無窮,包括東森、富邦momo與ViVa TV在內的臺灣三大業者積極搶進,其中,EHS東森購物更傳出已與中央電視臺談妥策略聯盟的消息,並稱9月底將對外公布合作模式。